官渡之战时,如果刘表举兵袭击曹操后方,能否灭了曹操?

戰國君


官渡之战时,如果刘表举兵袭击曹操后方,肯定能灭了曹操。但是刘表年事已高不想卷入任何战争之中,而且刘表身后还有虎视眈眈的东吴,周瑜若是顺势来攻取荆州那么刘表也危机了。

刘表袭击曹操后方

官渡之战,曹操兵力少于袁绍太多了,要不是袁绍太废好谋不觉,官渡之战袁绍直接就将曹操吞并了,哪里还用的上刘表袭击后方。胜利绝非偶然失败也是一样。

袁绍兵力高于曹操数倍还曾邀请刘表一起攻击曹操。如果刘表当时同意邀请,偷袭曹操后方那曹操必败。曹操除去常规镇守的兵力,其余能调动的兵力都带去官渡战场了,没有能力再和刘表开战或是防御刘表大军入侵了。那么曹操势力必然瓦解。


刘表不敢出兵怕江东偷袭

官渡之战时孙策扬言要奔袭许昌夺取汉献帝。那么这个信息就说明东吴已经开始集结了至少万人的骑兵。而如果刘表动手攻击曹操,孙策调转枪头指向刘表,那么刘表也未必守得住。虽然孙策遇刺身亡了,但是完全不要忽略周瑜的存在。周瑜一旦掌握时机率兵攻击荆州,那么东吴和刘表也会是一场大战,刘表再想抽回偷袭曹操的部队回援救很难了。

在三国中东吴虽然存在感低,但是实力不容小觑。如果刘表出手袭击曹操了,那么荆州和东吴对峙多年的平衡就打破了,那么东吴随时都肯能在背后捅刀子。三国时期很多的转折点都和东吴有关。赤壁之战东吴打败曹操,刘备趁机入川形成了三足鼎立;偷袭荆州、夷陵之战让蜀汉进入衰弱期。


总结:刘表若是有心袭击曹操后方,曹操必亡。但是刘表只想固守疆土,不想主动挑起战争或者卷入任何一场战争。而且刘表身后还有捅刀子高手东吴在呢!


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历史。


青梅煮酒品三国



渔樵之人W


官渡之战时刘表北上至少会给曹操造成很大的麻烦,但是是否可以击败曹操则不一定。

在官渡之战前,袁绍曾经派人向刘表求助,希望共同对付曹操。刘表虽然答应了,但是实际上却按兵不动,坐视袁绍和曹操在官渡大战,采取了坐山观虎斗的方针。

太祖与袁绍方相持于官渡,绍遣人求助,表许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欲保江汉间,观天下变。

刘表这一做法遭到了蒯越、韩嵩、刘先等人的反对。他们认为刘表坐拥荆州,有10万大军,此时无论是趁机起兵夺取天下,或者是支持一方都大有可为。但是这样中立观望,势必同时得罪曹操和袁绍,无论谁赢了都会怀恨在心。

但是刘表并没有听从他们的意见,最终还是没有采取行动。甚至在曹操取得官渡之战胜利,平定河北期间,刘表依然无所作为。结果曹操平定河北以后果然发兵南下,刘表病死,次子刘琮投降曹操,荆州易手。

刘表在官渡之战时北上,对于曹操肯定来说是一个坏消息。此时他和袁绍在官渡、青州等地都展开了战斗,后方相对空虚。一旦刘表真的北上的话,对于曹操来说压力很大。另外刘表一旦起兵的话,很多人可能都对曹操的前景不看好,曹操的部下或者是依附他的人很可能会随之叛变,这样一来曹操很可能在官渡之战失败,至少是会遇到很大的麻烦。

不过曹操对于南方的威胁并非全然没有防备,此前他特意命满宠、李通等人驻守许昌以南,监视刘表和孙权。满宠、李通也都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加上三国时期攻城技术落后,一旦死守城池的话刘表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取胜。

而且刘表和孙策两人因为孙坚之事结仇,此时孙策虎踞江东,在孙策死前,刘表也不可能抽调太多兵力北上。而等孙策遇刺之后6个月,曹操就击败了袁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刘表真正能利用的时间也只有6个月而已。

以刘表多疑的个性,能不能利用好这6个月的时间是很值得怀疑的,所以曹操还是有机会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


不沉的经远


导读: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刘表自家知道自家事。也许在大家看来刘表属于无欲无求、只求自保的军阀,其实不然。可以说刘表在官渡之战时绝对打过曹操的主意,可惜刘表也有需要不可言讲的内部问题与外部的困难。所以说刘表根本没有办法举兵袭击曹操后方,内有外患之下如果刘表偷袭曹操荆州大本营能否保住都是个问题更不要说灭了曹操?


作为八骏之一的刘表,单人匹马定荆州岂是好相与的;坐拥富庶荆襄九郡处于四战之地,不知道多少豪杰曾今打过荆州的主意;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坐稳荆州牧岂能是佛系之主?所以无论是史书上是否记载,刘表肯定打过曹操的主意。那么官渡之战这么好的机会,刘表没有趁机偷袭是在深思熟虑后的结果。具体原因如下:


攻击距离远

从荆州出发攻击许昌,直线距离都超过五百公里。如果规避山川走关羽北伐的老路绕道荆襄、南阳,虽然相对好走,但是使攻击距离又加长了。况且虽然这条路线相对好走,但是按照关羽的威猛北伐照样延续了几个月何况荆州刘表?这还是偷袭吗,很容易打成消耗战。如下图所示:

而曹操此时的地盘是东西狭长,官渡距离许昌才70多公里且都是一马平川。刘表长达500多公里的远距离行军属于劳师以远。况且大部分都在曹操的视力范围内后勤保障都是个问题,所以从这方面说刘表有顾虑也是正常的。


曹操对刘表有防备,在南下的位置上布置重兵防守

曹操阴险狡诈,这种情况下怎么能不防备刘表抄后路?所以即便是官渡之战是生死之战,但是还是在南部防线留下了重要力量来牵制刘表。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

第一路:颍川郡由夏侯渊和曹洪镇守;夏侯渊勇冠三军,曹操账下有数的大将。而曹洪更是可以和张郃、张飞、马超匹敌的将军。有这两位镇守颍川可见曹操也是下本了。颍川作为三国时期人才辈出的基地不容有失。

第二路:汝南郡由满宠、李通、蔡阳镇守;满宠有勇有谋,后世坐镇汝南在防守孙刘两家颇有建树;而l李通和蔡阳也不是无名之辈,所以即便是在官渡之战面临生死的情况下曹操依然对刘表做出了必要的防御措施。虽然刘表出兵的几率小,可见曹操的谨慎。


荆州内乱未平,刘表自顾不暇也没有强烈的想法偷袭曹操

在官渡之战爆发的建安五年,其实荆州内部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平静。荆襄九郡大致包含湖北、湖南两省,而此时被刘表控制的只有北部荆州(也就是湖北地区)。而荆州南部的基本被长沙太守张羡占据。如下图所示:

长沙太守张羡占据长沙、桂阳、零陵、武郡四郡之地,与刘表对峙。官渡之战时张羡在桓阶游说下支持曹操,并派使节拜见曹操。也就是说刘表在荆州内部也有很强大的掣肘力量,南部荆州虎视眈眈在测刘表无法集中精力偷袭曹操。刘表和张羡相持几年,直到张羡病死刘表才乘机彻底平定了荆州。

《魏书二十二 桓阶》:后太祖与袁绍相拒於官渡,表举州以应绍。阶说其太守张羡曰:“曹公虽弱,仗义而起,救朝廷之危,奉王命而讨有罪,孰敢不服?今若举四郡保三江以待其来,而为之内应,不亦可乎!”羡曰:“善。”乃举长沙及旁三郡以拒表,遣使诣太祖。太祖大悦。


也就是说刘表内部不靖,和他敌对的张羡作用四郡之地实力非同小可。所以说此时刘表当务之急是平顶内乱。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张羡不平,荆州也不能形成合力防守周边势力对荆州的蚕食和垂涎。


小结:

综上所述,刘表作为一时人杰不是不想在官渡之战时偷袭曹操而是不能。荆州的内忧外患都不允许刘表偷袭,否则张羡和夏侯渊等人南北夹击刘表都有倾覆的风险。生死关头稳定才是第一步,哪里还有心思去偷袭曹操。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历史纵横帝


不请自来

作者没有提及正史或者演义,咱们就用正史来说吧。

如果就正史而言,刘表偷袭许昌并不是不可能,但是他手中的兵并没有曹操的强,曹操基本在外连年征战没停过。刘表占荆襄九郡,佣兵35w,但是荆州是由两个大族接管的,蔡瑁就是其一,蔡瑁主武,擅长水战,蔡瑁是刘表手下唯一一个称得上是上将的将军,如果自己倾巢出兵,夺许都,救天子,名流千古,谁人不想?可是刘表不敢,说白了就是不敢,刘表素来与江东不和,手下黄祖曾射杀孙坚,孙策记恨,如果此次攻打曹操,刘表害怕孙策的骁勇,不敢擅自出兵,而且曹操也是固定了前方,后方也稳固,刘备等乌合之众就曾偷袭许昌,但是曹仁力挽狂澜,先后各个关隘击垮刘备,刘备逃往鸡落山,曹仁一路追击,大败刘备于鸡落山,此勇猛过人不可阻挡,刘备率领的2w袁绍的军队基本全军覆没,几千人被俘虏,而曹仁仅仅用了几千兵马,官渡前方,曹操已是连战连捷,偷袭乌巢,收张郃高揽之时,就注定这袁绍的失败,而曹操一跃成为天下最强的势力,刘表不想得罪他,所以得出两种结论:

其一,就算偷袭也未必能胜,陷入泥潭孙策还会趁势取荆州

其二:不偷袭,静观其变,坐看曹操大败袁绍,自己也不会损失什么,这也是刘表所想。


剑鞘解说


《魏书》有这样一句记载:

公云:“我攻吕布,表不为寇,官渡之役,不救袁绍,此自守之贼也。”

换句话说,如果曹操坐在刘表的位置,他是决计要北伐的。

但如果刘表不是坐守之辈,而是在官渡战役期间,攻打曹操后方,到底有没有可能得手?要搞明白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弄清两点:刘表军队情况,曹操驻防军队情况。

刘表军队情况,史料明载:

……表遂攻并怿,南收零、桂,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

十多万人。曹操的驻军情况,史料记载很少,只能通过旁证推测。官渡之战时,曹操命李通镇守汝南两个县,并封李通为阳安都尉。当时,汝南地区有许多贼军活动,李通曾进击贼军,史载:

时贼张赤等五千余家聚桃山,通攻破之。

当时的贼军,许多都是携家带口为寇的,故而这里的记载是五千余家。汉末一家平均有口四人或五人,则五千余家,至少有一万到两万人。不过这一两万人中,有老弱妇孺,这些人不可能上阵作战,合理推测,当时能交战的贼军,应在几千人左右。

李通率军攻破了几千人,则他手下至少也得有上千人,甚至几千人。当时曹操防守荆州刘表的防线,有两个方向,一是颍川郡方向,二是汝南郡方向。也就是说,刘表如果要率军进攻曹操后方,他当时只能从这两个郡进军。颍川郡的西面,当时在张杨手里控制着,汝南郡的东面,当时只有江东孙氏能威胁到。李通被册封为阳安都尉,阳安县,是荆州入汝南的重要门户之一。

从上述分析推测,当时李通应该是曹操在南方防守刘表的一员大将。如果这个推测准确的话,那么李通手下能调动的兵力,在当时应该是南边驻军里数一数二的。

除《李通传》外,《曹仁传》和《刘备传》也能找到证据。《曹仁传》中写到:

太祖与袁绍相持于官渡,绍遣刘备徇㶏彊诸县,多举众应之。……太祖遂使(曹仁)将骑击备,破走之,仁尽复收诸叛县而还。

那么当时刘备率领的袁绍军队,大概有多少呢,史载:

绍遣先主将本兵复至汝南,与贼龚都等合,众数千人。

也是数千人。

通过《李通传》、《曹仁传》、《刘备传》中的记载,我们可以得知,当时在曹操后方活动的各种势力,发生的各种战斗,最多不会超过几千人的规模。那是不是说,当时汝南郡和陈留郡的每一个县,都屯住有几千人呢?显然不是的。《程昱传》里写到:

袁绍在黎阳,将南渡。时昱有七百兵守鄄城,太祖闻之,使人告昱,欲益二千兵。

鄄城曾一度是兖州的州治,曹操起家时曾多次将治所安置在这里,可就这样一座重要的城市,且当时正值袁绍大军压境,却只有七百名士兵守卫,可知当时非火线上的城防军队量级,不过区区数百人,顶多上千人左右。

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对峙时,颍川郡和汝南郡总共下辖四十一县,这些县城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些驻军,少则几百人,多也不会超过千余人。即便这样算下来,仅这两个郡的驻军,也有一万至两万人了。

曹操当时在官渡前线的机动部队,也只有三万多人,相比机动部队的数量,防守荆州刘表的驻军数量,已经非常非常多了。

分析完了,我们来看,刘表当时十余万大军,即便除去其中的驻守军队,他能直接调集作战的,也绝不会下于五万人。而曹操当时在南边的驻防军队,总数也不到两万人,且这些人都是驻防军,不是机动部队,不可能全部集中起来作战。所以,从军队数量对比上看,刘表的机动部队完全碾压曹军。如果当时刘表敢从背后举大军偷袭曹军,以曹军的驻防军队,必然不可能阻挡刘表的攻势。

但即便如此,刘表依然不敢进犯曹军。其中,《汉晋春秋》中有一句这样的记载:

太祖之始征柳城,刘备说表使袭许,表不从。及太祖还,谓备曰:“不用君言,故失此大会也。”备曰:“今天下分裂,日寻干戈,事会再来,岂有终极乎?若能应之于后者,则此未足为恨也。”

曹操征柳城时,官渡之战已经结束。柳城的距离,要比官渡距离许都远得多,但刘表依然不敢偷袭曹操。不过,从刘表和刘备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刘表在这件事上,实际非常犹豫,一方面,他并非不想和曹操对抗,另一方面,他又没有十足的胆量这么做。


南苑潇湘


理论上来说是有可能的。因为曹操主力正在对抗袁绍,已经打得很辛苦了,而刘表拥兵十数万,若是和袁绍联合起来,曹操会很惨。但他没有。

官渡之战是袁绍和曹操之间一场非常重要的战役。

当时曹操天子在手,并且占据了兖州、徐州以及部分豫州、司隶等地;而袁绍则占据了幽州、冀州、青州、并州,整个河北都在其掌握中。他们是华北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迟早要对上。

先挑起战火的是袁绍,挑选十万精兵,想要南下进攻曹操的根据地许都,抢到汉献帝,成为挟天子的那个人。

曹操没有坐以待毙,部署兵力主动应战,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一带筑垒固守,阻挡袁绍的正面进攻。从兵力来看,曹操只有两万,远不及袁绍兵多将广。

而且曹操正在部署的时候,刘备起兵反曹,曹操是先出兵打败了刘备,迫降了关羽,才回师官渡,与袁军交上了手。

就在曹操和刘备交战的时候,袁绍的谋士田丰建议趁此机会从后方袭击曹军,袁绍没采纳,理由是儿子生病了,他要回家看儿子。这是袁绍的第一个失误,此后他还有一系列失误。

最后曹操以少胜多,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如果曹操和袁绍大战时,刘表举兵袭击后方,是有可能灭了曹操的,就算不一定能杀曹操本人,但必然能打击曹操的势力。

官渡之战前,刘表和张绣就联合着打曹操,各有胜负,之后曹操得知袁绍要打许都,赶紧率兵回防。也就是说,刘表是有理由打曹操的,袁绍也看到了这一点,派使者去联合刘表。

但刘表虽然口头上答应了会出兵助袁,实际上却没有。这也许和一件事有关,他曾经的盟友张绣接受了谋士贾诩的建议,投降了曹操,使得刘表失去了对南阳郡的影响力。可能是因为这件事,导致他过于小心,不敢轻动,以自保为主。

刘表的手下从事中郎韩嵩、别驾刘先劝他选一方投资,说:“将军,曹操和袁绍相争,他们的胜负掌握在您的手里,你拥有十万大军,帮谁谁就赢。但如果您一家都不帮的话,就两家都得罪了,胜利的一方事后必然找您算账,您也就无法再从容自立。曹操看起来比较有前途,不如您帮曹操?”

没错,虽然之前一直在和曹操打战,但刘表的部将看中的还是曹操。

但刘表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安心的当个吃瓜群众,并不参战。后来,刘表病逝,他的儿子刘琮继任荆州牧,曹操大军到来时,他立刻投降了,打都没打。这也算是个比较明智的决定吧。

总之,刘表本来有机会左右袁绍和曹操的命运,一争天下,但他放弃了这个机会。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缥缈峰下一粒沙


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对战时,颍川郡和汝南郡下辖总共有四十一个县,这些县城中,都会有驻防部队,少则几百人,多的也有千余人,仅这两个郡的驻军加起来,大概有一万至两万人。

曹操当时在官渡之战的机动部队,大概有三万多人,相比曹操的机动部队数量,防守荆州的刘表部队,已经相当多了。

刘表当时手下有十余万大军,除掉一些驻守部队,他直接能调动的作战部队,大概有五万人左右。而曹操当时在南边的驻防军队,总数也不过两万人,而且这些人都是驻防部队,不是什么机动部队,根本就没有什么战斗力,也不可能全部集中起来一起作战。所以,从军队数量上来看,刘表的机动部队可以说完全碾压曹操的部队。如果当时刘表率军从后方偷袭曹操的老巢,以当时曹操的的驻防部队数量,他绝对是挡不住刘表的进攻。

而且,从当时诸侯的争霸局面来看,袁绍已经与刘表结盟,而曹操就夹在两人中间。但是,曹操却与刘璋、孙策结盟,刘表又夹在三人中间,而且是三面包围刘表,迫使刘表不敢轻举妄动,于是曹操才能够专心与袁绍在官渡进行决战。而且,在官渡之战时袁绍可以说是倾巢而出,对于曹操来说这是一场生死存亡的大战,他输不起。相对而言,袁绍要面对的敌人却很少,他的周边能够对他形成威胁的诸侯并不多,他在官渡之战中处于比较有利的位置。

如果当时刘表听了刘备的建议,偷袭曹操的老巢许昌,刘表是有可能成功的。但是,刘备并没有能力说服刘表。荆州当时的实力还是非常强大的,但是如果一旦发动战争,荆州就会陷入泥潭,而且荆州人也比较多、经济比较繁荣的就是南阳郡了,但南阳早就被曹操占领了,如果刘表发动了战争,粮草供应不上,那只能是等死了。而且,刘表既要防守刘璋,又要防守孙策,就算刘表有心进攻曹操的后方,他也没有这个能力和胆量。

公元前


如果当时刘表接受袁绍的意见,联合发兵,夹击曹操,以曹操当时的实力,是肯定会灭亡的。

但说实话,刘表是无论如何不会攻打曹操的。

一.师出无名。

虽然我们都知道,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在当时看来,曹操确实是打着保护天子的旗号,为天子征战四方不臣之诸侯。

而刘表是汉室宗亲,他攻打曹操,是没有道理的。

曹操在保护天子,所以和袁绍在官渡对决,刘表作为汉室宗亲,不但不出兵相助,反而釜底抽薪,背后捅刀,这说出去,刘表得背负多大的骂名?得让口水活活淹死。

所以刘表当时给了袁绍一个模棱两可的态度,即没答应,也没拒绝,坐守看戏。

二.权利不牢。

刘表并不是荆州人士。他是代替王睿空降到的荆州,做的荆州刺史。

当时,荆州刺史王睿被孙坚所杀,于是董卓举荐刘表继任。但由于江南当地宗贼甚盛,刘表只能匿名独自去荆州,才得以上任。

但由于是外来户,刘表在这里没有任何依靠,于是,他启用蒯良,蒯越,以及蔡瑁等当地人,通过劝说、讨伐,软硬兼施,才算是控制了荆州。但实际上,荆州世族、宗贼一直没有真心投靠刘表。

所以,刘表为了守住自己的这份地盘,也不会轻易出兵。


始终先生


曹操干这种冒险的事情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不过细细一想,白手起家的人不冒险,哪里能成功呢

早在曹操偏居兖州的时候,初平四年,由于徐州刺史陶谦派兵截杀了曹操的父亲家人,曹操大怒,一方面为了报仇,另外一方面为了夺取徐州,曹操倾全部兵马进攻徐州,这时候的兖州大本营也是空城,最后差点被吕布夺取。

官渡之战曹操也是倾巢出动,那么如果刘表举兵袭击曹操后方能否灭了曹操呢?

曹操自己肯定是考虑过了这一点,因为当时曹操的后方不止有刘表,还有西凉的马腾以及东吴的孙策都与曹操势力范围接壤,但是呢,曹操赌定了刘表不敢进攻。

因为刘表本人的志向不大,守住自己荆州一方土地就知足了。所以自己的兵力是用来守地盘的,对攻击曹操没有什么意向。曹操只是对刘备和孙策有点忌惮,但是刘备没有兵马,孙策太远,所以曹操才敢放心的倾全国兵马迎战袁绍,并最终战胜他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