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刘表死后,荆州为什么不战而降?

野马250010009


刘表治下的荆州,兵多将广。为什么曹操南下时,荆州士人会选择不战而降?


刘表死后,继位者为刘琮,他投降是接受了傅巽的建议:“以人臣而拒人主,逆也;以新造之楚而御国家,其势弗当也;以刘备而敌曹公,又弗当也。三者皆短,欲以抗王兵之锋,必亡之道也。”我们不妨通过考察傅巽的话,来判断荆州投降的原因。

首先是荆州集团如何定位自己和曹操。与袁绍的摇摆不同,刘表等人一直很尊重朝廷:董卓挟持献帝走长安,刘表仍向朝廷奉贡;表面上刘表和袁绍结盟,但袁绍向曹操举兵,刘表则保持静默。而韩嵩、傅巽等人则将天子之臣的名分看得比刘表之人的身份更重。如韩嵩获天子任命后,立即离弃刘表。刘表虽怒,但仍以他无叛心而不杀之。


其二是荆州的实力。刘表去荆州赴任时被袁术阻拦,当时荆州私兵遍野,而刘表并无羽翼。刘表先联结当地大族,然后借他们的声望与人脉,斩私兵头目,收其人丁。于是刘表势强,袁术对荆州无可奈何。但刘表部队的根基是收编来的地方私兵,其战斗力十分有限:长沙太守张羡叛表,表围之连年不下。至于刘表能抵敌袁术和张济,那是因为孙坚单马轻进被射死,张济攻南阳时已很疲弱。


但刘表以文治和自守为主要施政纲领:“关西、兖、豫学士归者盖有千数,表安慰赈赡,皆得资全。遂起立学校,博求儒术……爱民养士,从容自保”,所以刘表帐下文官如云,但猛将寥寥,其部队虽“拥十万之众”,“蒙冲斗舰,乃以千数”,但徒有其表,疏于战阵。


之后,傅巽还提到了刘备。刘备给荆州带来的恐慌,或许和刘表缺少安全感有关。《三国志》称刘表多疑忌,从刘表上任时被袁术威胁,到后来受曹操压力,再被江东挤压,内部宗族林立,外围时不时还有流寇,刘备还在自己眼皮下拉拢豪族,刘表在荆州二十年,确实活得提心吊胆。

(央视版《三国演义》剧照)

刘表的战略选择也显得十分实际:早年要防袁术,于是选择与袁术不和且如日中天的袁绍结盟;待曹操渐起,刘表又冷淡袁绍。刘备来投奔刘表,刘表则养其人而弃其能。刘表的这些选择都是完全着眼于现实安全的,看不出太多的长远规划。


刘表的保守必然会影响他的团队,谋划较果断的邓义选择隐退,同时刘表也错失了一些机会,如:让曹操得以专心应对袁绍,结果曹操南下时,已无腋肘之患。


最后,刘表在晚年遭遇了立嗣难题。刘表生前未立嗣,初欲立长子刘琦,但妻蔡氏以其侄嫁次子刘琮,而与刘琦不睦。刘琮还结交了刘表帐下红人蔡瑁、张允。再加上刘备:他外有麋竺、孙乾,内不断吸纳当地士民,个人魅力和能力都在刘表二子之上。刘表一死,荆州集团直接面临分裂危机。从荆州士人角度看,找一员强大的主来接收是避免荆州混乱的最优解,投曹操确可考虑。


(央视版《三国演义》曹操形象)


所以,无论是从道义上讲,还是从实力上看,还是从现实出发,投降曹操的确可行。现实中荆州降曹后,士人普遍受封大官,傅巽的话看来是正确的。


参考文献

[晋]陈寿.《三国志》

[宋]范晔.《后汉书》


历史研习社


刘表去世后,刘琮接任荆州牧、镇南将军,为安抚刘琦,刘琮命人把朝廷授给刘表的侯印送了过去,意思是官位他继承了,爵位由刘琦继承,刘琦不干,“琦怒,投之地”,准备借奔丧之机发难。

但曹操的速度更快,没等刘家兄弟大打出手,他的前锋已经到达新野。大概在此之前,就在刘表病逝前夕,刘表对荆州北部防务进行了调整,刘备移防到了樊城,整个北部防卫由刘表手下的将领文聘负责。

曹操打到了荆州的门口,文聘却率部投降了,襄阳以北无险可守,樊城首当其冲。刘备顿感紧张,大战在即,荆州易主,刘备对新上任的刘琮并不像刘琦那么熟悉,刘琮现在凡事都听蔡瑁、蒯越等人的,这些人一向对刘备怀有敌意,说不定会使什么坏呢。

刘备不断派人到襄阳了解情况,那边似乎对刘备封锁消息,刘备不得要领。刘备不怕跟曹操打一仗,即使打输了,荆州地盘那么大,很容易找到立足之地,不行就到长江以南打游击去。刘备现在担心的是刘琮不战而降,那样刘备想跑都来不及了。

在襄阳城内,刘琮召集紧急会议研究对策,荆州的主要人物都参加了,只是有意不通知刘备,众人的意见惊人地一致:投降。

这是要换老板的意思,刘琮虽然没有他哥哥聪明,但道理还是明白的,这些人只替自己着想,没有站在他的立场上想问题,员工换老板,原来的老板怎么办?不用翻史书,就知道结局往往很凶险。

刘琮手下众人的心理,可以从之后鲁肃与孙权的一次对话中看出来,当时孙权也面临着刘琮同样的处境,而孙权的手下也主张投降,鲁肃反对,他对孙权说:“我鲁肃要是投降了曹操,曹操一定会给我官做,我继续吃香的、喝辣的,最少也得弄个太守、刺史当当。将军投降曹操,曹操会怎么对你?”

所以,刘琮不甘心投降,他说:“现在我们据有整个荆州,守着先君之业,又有刘备相助,即使投降,也再观望一阵子难道不行吗?”

但投降派们不接受,镇南将军府曹掾傅巽出面做刘琮的思想工作,傅巽出身于北地郡傅氏家族,这个家族在汉魏时代很有名,还出了傅干、傅燮、傅嘏等人,他很有见识,曾任尚书郎,后到荆州避难,刘表聘他为镇南将军府东曹掾。

傅巽很有口才,他先问刘琮:“逆顺有大体,强弱有定势。以人臣而拒人主,是大逆之道;以小小的楚地对抗中原,是自不量力;以刘备抗击曹公,是很不恰当。以上3个方面我们都不占优,必然灭亡呀!将军自己考虑一下,您与刘备相比如何?”

刘琮想了想,真比不过刘老前辈:“吾不若也。”傅巽接着说:“以刘备之雄尚不足抵御曹公,荆州怎能自保?假如有奇迹发生,刘备能够抵御曹公,他又怎能甘居将军之下?就是这个简单道理,希望将军不要多疑!”

这次劝降工作声势很浩大,就连在荆州做客的王粲都参与了劝降,他当年从长安逃往荆州,因为与刘表是同乡,加上才气很高,被刘表视为“文胆”,长沙郡太守张羡举长沙等三郡之兵背叛刘表时,刘表发兵讨伐,曾命王粲执笔写了一篇《三辅论》,以示师出有名。袁绍病死后儿子袁谭、袁尚相攻,刘表分别给他写的劝和信也是王粲执的笔,信写得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甚有文彩。

但这个小个子诗人是个有英雄情结的人,更是曹操的疯狂粉丝,他对曹操的评价是“雄略冠时,智谋出世”,王粲劝刘琮不要作无谓抵抗,只有投降才能保全宗族、安享幸福生活,这些话已经是赤裸裸的威胁了。

被众人轮番轰炸,刘琮无可奈何,同意投降。通过以上过程回顾可以看出,刘表死后刘琮并不愿意投降,但他要与曹操打必须依靠手下,而他的手下全是投降派,他不想投降,但也无可奈何。


南门太守


笔者认为,这与刘表骨子里的本性关系极大。

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今山东鱼台东北)人,西汉鲁恭王刘余的后代。东汉后期,宦官专政,正直的人受到排挤,邪恶势力祸乱朝纲,甚嚣尘上。一些刚正之士,出于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往往喜欢互起名号,标榜清高。

一时间,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大名士,什么“三君”、“八俊”等。刘表身材魁伟,气度不凡,又是皇室同姓,颇能赢得人们的青睐,因此时人把他和另外七位名士合称为“八俊”。“俊者,言人之英也”,意思是,号称“八俊”的人,都是人中的英杰。这些人常常聚在一起批评朝政,尤对宦官擅权切齿痛恨。一来二去,他们与朝中宦官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宦官们也视他们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

汉灵帝建宁二年(公元169年),宦官大兴党锢之祸,杜密等200多人惨遭杀害,当时刘表也在被捕的名单之中,幸亏事先得到消息,逃亡外地,才幸免于难。

党禁解除后,刘表被大将军何进征召,做了何进手下的北军中侯。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荆州刺史王浚被长沙太守孙坚所杀,朝廷任命刘表为荆州刺史。

刘表初上任,在南郡人蒯越和襄阳人蔡瑁的帮助下,先后平定了江南多起“宗贼”的叛乱,一时江南八郡“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出现了相对安定的局面。

荆州乃南北交通之要冲,土地肥沃,百姓富足。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刘表讨平长沙太守张羡叛乱,拥有荆州全境,称荆州牧。此时刘表“南接五岭,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成为长江中游地跨大江南北,实力雄厚的大军阀。

面对如此有利的形势,假如他能审时度势,积极进取,统一北方的功劳说不定有他一份。但后期的刘表逐渐丧失了早年的锐气,他满足于荆州这块暂时太平的土地,只想坐观虎斗,不在发展中求生存,结果一次又一次丧失了良机。

不图进取,坐以待毙。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袁绍曾派人向刘表求援,此时刘表如果全力支持袁绍,战局有可能改观,刘表的势力也会扩展到北方。但他临事不决,态度暧昧,应允支援袁绍,却是口惠而实不至,丧失了南北夹击曹操的大好机会。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杀了袁谭,占领冀州,为了追击袁熙、袁尚,亲自率领大军北征乌桓。这对刘表来说,又是一次扩展实力的好机会。刘备建议他乘虚而入,袭击许都;曹操的部下们也都担心刘表会派刘备抄后路。但曹操的首席谋士郭嘉早把刘表的弱点看透了,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刘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曹操也赞同这个看法,说:“我攻吕布,表不为寇,官渡之役,不救袁绍,此自守之贼也,宜为后图”,于是曹操放心大胆地远征乌桓。刘表果然没有接受刘备的建议,待到清醒过来时,曹操已挥戈南下,直奔荆州来了。

疑忌人才,子败家业

刘表不但遇事迟疑不决,对杰出的人才还心存疑忌。刘备本来与刘表有皇亲血缘,称刘表为兄长,初投荆州时,刘表还能亲自到郊外迎接,待之以上宾之礼,并拨出一支军队让他驻扎新野(今河南新野),看守荆州的北大门,可当他看到荆州豪杰纷纷结交刘备时,又心生疑忌,竟暗中提防刘备,自然更谈不上什么重用了。

刘表既然疑忌人才,自然也就不能广泛地发现人才。诸葛亮辅佐刘备前居住在襄阳城西的隆中,他的好友崔州平,徐庶等也都居于荆州,对于刘表来说他们都是难得的人才,可惜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让宝贵的人才白白埋没。只有刘备慧眼识英雄,千方百计地挖了去。

刘表曾规劝袁谭兄弟不要自相残杀 ,可他在儿子的继位问题上却又重蹈袁绍的覆辙。本来刘琦是长子,又非常“慈孝”,继承荆州刺史是理所当然的,但少子刘琮“娶其后妻蔡氏之侄,蔡氏遂爱琮而恶琦,毁誉之言日闻于表”,而刘表又非常宠爱蔡氏,对蔡氏言听计从,于是便决定废嫡立庶。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大举进攻荆州,刘表背上长疽早已瘫在床上,又吃这一惊吓,一命归天。十四岁的刘琮承继了荆州牧,刘琦被排挤到江夏,做了太守。

刘琮刚一上台,身边的蒯越、韩嵩等人便怂恿他归附曹操。在一片主和声中,刘琮无计可施,只好举州投降,后被调离荆州,任青州刺史。刘琦随刘备南征北战,后病死江南。

至此,刘表统治近二十年的荆州,终于被曹氏所取代。

刘表虽曾割据荆州,但他并非雄略人物,他外宽内忌,徘徊观望,缺乏远见,不图进取,坐失良机,终为曹操鲸吞覆灭。

(读者朋友如有不同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南宫寂岚开坛品历史


刘表活着的时候,就是非常优秀的政治家,先抗孙坚,后抗曹操,并打死了孙坚。

作为荆州牧,没有跟曹操这些人那样争夺天下,而是保一州之太平,所以天下大乱时,其他州都水深火热,唯独荆州很和平,

作为老百姓,那肯定喜欢刘表这样的人做领导,因为争夺天下管我们什么事?无论是曹操还是孙权,还是刘备做皇帝,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只想过安定的生活。

但作为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来看刘表,比如诸葛亮、庞统、徐庶、崔州平等人呢?你这典型的就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跟着你太没前途了,我还不如跟着别人,

刘表没有大志向,只想做一方诸侯,

“刘牧非霸王之才,乃欲西伯自处,其败无日矣。刘景升,仁义之主也!”

所以其实在当时荆州的大族和名士,并不想刘表做荆州牧,因为刘表是荆州牧,他们就是割据政权的小官,而如果刘表做皇帝呢?他们就是“管仲”“乐毅”那样的将相。

也是为什么《隆中对》时,诸葛亮就跟刘备说,让他夺取荆州,这是上天送给你的,“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建安十三年(208年)六月,曹操废三公,恢复丞相制度,并自任汉朝丞相。基本平定北方后,兵锋转而南向。七月,进军南征荆州刘表。八月,刘表病死,其子刘琮接任荆州牧。九月,刘琮举荆州之众投降曹操。

当时的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天下十三州独占九州,而且是最富庶,人口最多的州,以这样的实力,如果不看“赤壁之战”的结果,谁敢说当时曹操没有机会统一天下?

所以东吴收到曹操的战书,张昭等人召集文武百官,劝孙权投降,唯独鲁肃没说话,

私底下,鲁肃说,“他们那些人都是为了自己,投降曹操了,他们升官进爵,该当官的继续当官,如果你投降了,你又怎么办呢?我是为了你啊,”

鲁肃这句话说出了利害关系,无论是荆州还是扬州,如果投降曹操了,那些名士、贵族、官僚,基本会完整保留下来,在新政权继续做官,所以他们愿意投降曹操。

我们看荆州集团投降曹操后的待遇吧!

曹操进军江陵,任命刘琮为青州刺史,封为列侯,连同蒯越等人,被封为侯爵的一共有十五人。曹操下令从狱中释放韩嵩,用朋友的礼节来接待他,让韩嵩评价荆州人士的优劣,都加以提拔任用。任命韩嵩为大鸿胪,蒯越为光禄勋,刘先为尚书,邓羲为侍中。而劝降的蔡瑁则为司马、长水校尉,封爵为汉阳亭侯。


南朝居士


刘表死后,其子刘琮在曹操大军压境的情况下选择了不战而降,当时荆州也算兵多将广,那为什么刘琮这么没种选择投降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刘琮年龄小,没经历过战场励练,而曹军又是虎狼之师,当时荆州上下都认为不是对手,所以都蛊惑刘琮投降。

在董卓进京天下大乱后,当时整个中原几乎都是一片战火,而当时荆州却相对太平,这当然是刘表的功劳,刘表的能力可以说很强,当时的乱世枭雄们对富庶的荆州都是垂涎三尺,可却都只能看着,当时荆州在刘表治理下拥兵三十万,而且还有一支水军,另有钱粮无数,孙坚够厉害了吧,可就是死在刘表手中。

刘表对当时中原各路枭雄的混战态度是观望,基本不参与,刘表的政治态度也不明朗,也可能是刘表在等待时机,这在乱世中当然是对的。

但是刘表有个弱点,那就是刘表和刘备一样,也是中年得子,而且都很溺爱孩子,致使两个儿子刘琦和刘琮都不成器,这在太平时当个太平王爷还是可以的,可在乱世中无疑是害了孩子,同时刘表又是喜欢小儿子刘琮,而刘琮年龄小没有主意,在曹操大军压境时被吓尿裤子,自然就投降了。

最后多说句,在励练孩子方面,刘备与刘表都不如曹操袁绍,曹操与袁绍的儿子都能上马杀敌,如果刘表的儿子能和曹操袁绍儿子差不多,那三国历史肯定改变了。


天宇的文史情怀


刘琮当时是想战的,但是别人跟他说了这么几点他就投降了。

有人就问刘琮,你觉得你打得过曹操吗?他说打不过,打不过你拿什么打?刘琮就无话可说了。

这时别人又说,你觉得刘备怎么样?如果刘备能扛得住曹操,你觉得荆州还是你的吗?所以刘琮就不要刘备了,所以刘备过荆州的时候就不开城门。



刘琮还有一个忧患,如果他抗曹他必须得考虑刘琦的态度,三袁相争发生在不久之前,二刘相争上演也不是没有可能。所以他真心抵抗曹操的时候,刘琦会不会背后捅他一刀,他不敢确定。

所以后来算来算去,还是投降最划算。

我是知常容,专门写关于三国方面的文章,若你需要可以关注我。


知常容


内忧外患,兄长被刘备把持,意欲夺位,朝政外戚把持。蔡冒蒯越和曹操有旧交,投降也没坏处。刘表家和孙权有世仇。丞相率百万雄师兵近,一面刘备,一面孙权,一面曹操。荆州也没有长江天险。就算侥幸赢了曹操,接下来面对的敌人也没有赢得把握,而且孙权刘备哪方得到荆州对于蔡氏集团,荆州地方势力,和刘琮都没有好处,投降是最好的办法,古人合一方奇谋巧士之力想出的解决方案,肯定有他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