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表在官渡之战中做了骑墙派,是不是必须应该表明态度选择站队?

一德格天1


刘表在官渡之战中做了骑墙派,是不是必须应该表明态度选择站队?

我是临石观海,我来回答

官渡之战时,刘表坐拥荆州,带甲十数万,是当时天下有数的诸侯,但在曹操与袁绍打的不可开交时,刘表不思进取,只图自保,从而丧失了绝佳机会,最终坐看曹操势大,落得荆州拱手让人的下场。而当时以刘表的实力助曹则曹胜,助袁则袁胜,完全可以选择一方,乘机扩张,在乱世中占得先机,然而并没有,还得罪了两边,而荆州也成了胜者的战利品。

刘表治理州务是一把好手

刘表是一位优秀的一州之长,生性儒雅,学识渊博,早年单骑定荆州也可以看出其过人的能力,如果在太平盛世,刘表大有可为,然而在乱世中,积极进取才是王道,但刘表偏偏就少了野心,在列强环伺的东汉末年,必定逃不过被吞并的命运。

刘表之初为荆州也,江南宗贼盛,袁术屯鲁阳,尽有南阳之众。吴人苏代领长沙太守,贝羽为华容长,各阻兵作乱。—《三国志》

荆州在刘表接手之前可谓混乱之极,州外诸侯虎视眈眈,州内宗贼为祸,而刘表到任后通过一系列手段硬是将荆州打造成了少有的安定平和之地,他对内平定宗贼,对外击退强敌,功绩卓然。而坐拥天下重镇荆州,又有十数万兵马,人民归心,在当时的乱世中是一股举足轻重的势力。

地方数千里,带甲十数万,万里肃清,大小咸悦而服之。—《三国志》

刘表两不相帮,错失良机

而当曹操与袁绍进行官渡决战时,双方都来拉拢刘表,但刘表在关键时刻的表现确实很骑墙,他两不相帮,坐看潮起潮落,手下谋士纷纷劝他,蒯越,刘先,韩嵩等人让刘表做选择题,要么当机立断,趁乱扩张,要么曹操袁绍二选一,但刘表优柔寡断,派韩嵩见曹操后,就将他囚禁起来,可见其多疑的性格。

太祖与袁绍方相持于官渡,绍遣人求助,表许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欲保江汉间,观天下变。—《三国志》

而当曹操远征柳城,刘备提出偷袭许都时,刘表又犹豫了,致使错过千载难逢的良机。

官渡之战是曹操与袁绍的战略决战,影响着天下大局的走势,而刘表明明可以在此战中协助一方趁乱占地,扩张势力,但他几番犹豫错失良机,白费了荆州的战略位置和十数万的雄兵。

总结:综上所述,刘表在官渡之战的骑墙行为,不仅让他在拥有决定天下大势实力的时候,错失进取良机,其直接后果就是眼看着曹操快速发育,成长为一代霸主,而那时已经不可阻挡了。


临石观海


刘表在官渡之战的时候想隔岸观火,实际上却是引火自烧,两边都得罪;在官渡之战的时候刘表的大部分谋士都建议他倒向曹操一方,但刘表最终还是决定两不相帮。

荆州刘表是守不住的,不管曹操和袁绍哪一方统一北方,下一个目标必然是南下,所以,选择骑墙观望并不是一个明知的选择。刘表也并不是一无是处,而是只想守住荆州,这在乱世他的愿望注定是实现不了的。曹操对刘表的一句评价就很到位,他说刘表是:自守之贼。

刘表和袁绍一样也算是一方豪杰

刘表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庸主”。如果是太平盛世,刘表的能力完全可以胜任一方封疆大吏,这从他治理荆州十几年,荆州民富兵强,很少受战火波及就能看出来;在乱世刘表就是庸主,既没有争霸的野心,又不能用人,对时局也不能洞察。

刘表单骑入荆州夺取荆州统治权

刘表在汉灵帝驾崩后,取代王睿做了荆州刺史。当时荆州的环境是比较复杂的,一方面袁术在荆州作乱,孙坚也想图谋荆州;另一方面,荆州宗族势力错综复杂,刚到任的刘表在荆州很难施政。

刘表利用荆州蒯家和蔡家的势力,清除了为害的大部分宗族,收编了他们的部众;又进一步肃清了州内的匪患,慢慢的在荆州站稳了脚,一步步的实现了的统治荆州的目标。

荆州在刘表的治理下,带甲兵士十万,州民安居乐业;刘表也成为东汉末年实力强大的诸侯之一。

自中平以来,荆州独全,及表刘表为牧,民又乐丰。

《三国志》

至少刘表在夺取荆州统治权和治理荆州方面表现出了自己的能力。

官渡之战的时候刘表两不相帮其实是两边都得罪

01.刘表答应袁绍又不出兵得罪了袁绍

官渡之战是曹操和袁绍决定谁能统一北方继而问鼎天下的决定性一战;在决战之初,袁绍就给刘表写信向刘表求助,想联合刘表一起南北夹击曹操;刘表答应了袁绍却不出兵,也不帮曹操。刘表手下的谋士就劝刘表说:今两雄相争,将军若倾向于哪一方,哪一方必胜;将军想要有所作为可以趁机而起。如果将军按兵不动坐而观望,势必两边都得罪,不能中立。

蒯越也建议刘表倒向曹操,刘表犹豫不定,就派韩嵩北上去看看,等到韩嵩回来,韩嵩说了曹操的厉害,劝刘表投靠曹操,结果刘表因为猜忌,想把韩嵩给杀了,后来他的妻子劝他,就把韩嵩囚禁。刘表答应了袁绍出兵,结果爽约不发兵,如果袁绍打赢了,能不找他算账吗?

02.曹操和袁绍都不会放过荆州

官渡之战的时候曹操压根就没想到过刘表的帮助,只希望刘表不要舔乱,而且曹操和他的谋士郭嘉、荀彧等人也料定刘表不会出兵。

我攻吕布表不为寇,官渡之役,不救袁绍,此自守之贼也,宜为后图。

《三国志》

曹操是打算先平定北方,然后在取荆州,是不会放过荆州的。

袁绍的志向也是在于天下,如果袁绍统一了天下,也会南下取荆州。所以不管曹操和袁绍哪一方获胜,下一个目标都会是荆州

刘表倒向曹操要比投靠袁绍稳当些

01曹操要比袁绍靠谱些

首先,曹操相比于袁绍能容人,刘表倒向曹操一方,待遇和下场要比袁绍那边好许多。张绣和贾诩就是很好的例子;曹操这个人为人狡诈狡猾,但容人的气量还是蛮大的,官渡之战是曹操生死存亡的一战,刘表的倒向相当于雪中送碳,份量会更重。

其次,官渡之战曹操虽然势弱,不被大多数人所看好,但被一小部分所看好,这一小部分人就是当时顶尖的一批人才。他们看出了曹操和袁绍的本质,袁绍虽然兵强马壮却不能用人,最终是无法成就霸业的。

再次,袁绍攻打曹操是一场不义征正义的战争。汉天子在许都,在天下人眼里曹操所代表的是汉室正统,很多人也都慕名而去投奔,袁绍此时攻打曹操把自己放在了不义的位置上。刘表是汉室后裔,如果投靠袁绍去攻打曹操,那就相当于去攻打汉天子,这对刘表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倒向曹操一方比倒向袁绍一方对刘表更有利。

02.刘表集团大部分人都倾向于曹操

蒯越和蔡瑁这两位荆州最大家族的代表人物,也是刘表手下最倚重的两位臂膀,都倾向于曹操;韩嵩、刘先等都在官渡之战前建议刘表帮助曹操,为以后谋划。刘表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坚持帮助袁绍,那手下大部分人不会服从,更有可能直接绑了刘表送给曹操。要知道,他们的宗族都在荆州,难免日后不会被曹操清算。

韩嵩、刘先说表曰:夫以曹公之明哲,天下俊贤皆归之,其势必举袁绍,然后称兵以向江汉,恐将军不能御也。故为将军计者,不若举州以附曹公,曹公必重将军;长享福祚,垂之后嗣,此万全之策也。表大将蒯越亦劝表,表狐疑。

《三国志》

蒯越、蔡瑁两大家族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刘表又不能有效的遏制两家的势力,又不得不依靠;刘表死后,也是蔡家和蒯家联合将荆州献给了曹操。如果刘表坚持投靠袁绍,会立马的将自己陷入一个危险的境地。

结语:

1.刘表既没有争霸天下的野心,也没有守住荆州的能力,所以隔岸观火是最不明智的选择,因为刘表手里有着十万精兵,不管曹操还是袁绍都不得不重视。

2.对于刘表来说,倒向曹操一方对自己是更有利的,不仅因为曹操能容得了刘表,也因为刘表帐下的大部分人都倾向于曹操。

3.荆州虽不是汉朝时的政治中心,但也是个四冲之地,等到北方的战事一旦稳定,那下一个目标必然是荆州,刘表在此时做出选择最符合自己的利益。


小任浅谈史


引言:

刘表在官渡之战中做了骑墙派最有可能的两个原因,一是联合袁绍,攻破许县后无法安置汉献帝;二是归降曹操寄人篱下,拥有的荆州自己的子嗣无法继承,所以选择观望。



答应袁绍袭击曹操后方却按兵不动

刘表坐拥荆州全境,拥有士兵十万之众,确在曹操、袁绍官渡之战时做了最大的骑墙派。官渡之战中袁绍曾派人求援刘表,让刘表袭击曹操后方两面夹击消灭曹操。刘表答应袁绍后确没有派兵援助。

这里存在的最大原因是汉献帝。在官渡之战时,如果刘表应诺袭击曹操后方,几乎百分百的可以攻破许县迎走汉献帝并配合了袁绍打击曹操。但刘表没有行动的最大原因就是汉献帝,攻破许县汉献帝怎么安置?如果不接走会背上背叛汉室的罪名;接回来以后自己不仅不能像以前一样无人制约,而且自己年事已高将来最喜欢的小儿子刘琮也不能顺利的继承荆州。



归降曹操等于寄人篱下

刘表在官渡之战期间曾派遣韩嵩去曹操之处打探虚实,韩嵩回来后赞扬曹操的好。让刘表将儿子送到朝廷为质,归降曹操。结果刘表却认为韩嵩背叛了自己投降了曹操,于是抓了韩嵩被拷问随行的官员,才知道韩嵩没有背叛。

刘表的举动说明了刘表也是一位多疑的诸侯,遇事猜忌好谋无断。刘表认为投降曹操和攻击曹操迎接汉献帝是一样的,归顺曹操后汉献帝下诏刘表若是不遵守,曹操就有理由除掉刘表;若是遵守,汉献帝命令刘表前往许县还是一样。刘表舍不得权利,不安心做一个富贵闲人。



总结:刘表舍不得手中的权利,但年龄又过了争雄的时代。不想子嗣自此没落,更不想寄人篱下。


感谢大家阅读,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斧正。


青梅煮酒品三国


刘表是汉朝宗室,鲁恭王之后,少有令名,列名八俊,算是出名很早。先被辟为大将军掾,后转为统领宫廷禁卫军的北军中候。

汉灵帝死后,刘表出为荆州刺史,时为公元189年。从此之后,直到袁绍和曹操发生官渡之战的公元200年,刘表都在荆州忙活,主要是忙于平定辖区内的各种叛乱势力。荆州境内的主要叛乱势力,一是宗贼,一是反对刘表的地方郡守。

宗贼问题,刘表按照蒯越给出的主意,以招抚的名义把各地宗贼首领五十多人召到荆州,突然全部杀死,再出兵逐步平定了各地的宗贼。占据襄阳的江夏宗贼首领也在刘表派人劝说之后,向刘表投降。这样,刘表基本上就平定了荆州。

这个时期,全国的形势大致是,刘表的北边是占据南阳的袁术,袁术的北边是占据冀州的袁绍,袁绍的北边则是幽州的公孙瓒,关中地区还在李傕郭汜手中,曹操还在兖州地区东挡西杀,徐州地区的陶谦也还在,孙策还没有平定江东,江东各地名义上还是服从汉室的王朗等人。

李傕郭汜当时面临的危险是关东诸侯联合起来西进,讨伐他们,尤其是曾经的讨董联盟盟主袁绍,他们是比较害怕的。所以,李傕采用的办法是远交近攻,派人联络南阳的袁术和荆州的刘表,分别给他们加官进爵,袁术扣留了李傕派来的使者,表示拒绝,刘表则接受了李傕给予的镇南将军、荆州牧、假节的官爵。

袁术之所以能占据南阳,是因为长沙太守孙坚杀死了南阳太守,南阳空虚,袁术乘虚而入就占据了南阳。袁术和袁绍互相不服,谁看谁都不顺眼。所以,这时候的形势就变成了,夹在袁术和公孙瓒中间的袁绍主动和在南边的刘表结盟,而夹在袁绍和刘表中间的袁术则选择和公孙瓒结盟。

但实际上,这时候,袁术想的是先全部占据荆州,而袁绍的主要用力方向在幽州,正在和公孙瓒死拼。所以,公孙瓒帮不了袁术什么,刘表也帮不了袁绍什么。二袁之间虽然互相不服,但都忙着扩张地盘,还没有功夫兄弟阋墙。

于是,袁术就让孙坚为自己火中取栗,进攻刘表,结果是孙坚在进攻刘表时中流矢而死,刘表和江东这样就成了死敌。但孙坚死时,孙策年龄还很小,孙家只能依附于袁术,所以刘表并不介意。直到195年,也就是建安元年之后,孙策渡江平定江东,才开始为报仇做准备。

曹操先后击败自己附近的吕布、张绣、陶谦、刘备等势力后,就和刘表正面接触了。刘表继续抱着远交近攻的态度,和袁绍结盟,对抗曹操。但曹操这时候主要是和袁绍正面争夺河北、山东一带,对刘表只是采取监视态度。

也是在这个时期,荆州地区下属的长沙太守张羡占据长沙、桂阳、零陵等地,实际上就是今天的湖南的大致范围,反对刘表。刘表和张羡相持了几年,也没有拿下,后来张羡病死,刘表乘机进攻,彻底平定了荆州地区。

平定长江以南地区之后,刘表北边的势力范围包括襄阳郡,往南包括长沙、桂阳、零陵,往东到江夏,势力范围达到巅峰,也就是《三国志·刘表传》说说的,“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成为雄踞一方的重要诸侯。

这时候的天下形势已经越来越趋于明朗,关西地区不论,关东地区已经只剩下曹操和袁绍,南方从东往西则依次是江东孙策、荆州刘表、益州刘璋,汉中则是张鲁。

到官渡之战的时候,荆州士族其实已经看出来了,曹操必胜,袁绍必败,所以已经心向曹操了,就劝刘表不要和袁绍结盟,要向曹操投诚。但刘表的态度还是划境自守,一边继续向在许都的汉献帝进贡,也就是和曹操保持表面上的和平,一方面又声称和袁绍结盟,实际上这就是骑墙态度。

虽然有人建议刘表主动进攻许都,刘表没听,但曹操并不只是采取监视态度,而是撺掇孙策主动进攻刘表,从而达到牵制刘表的目的。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曹操不仅动员了孙策,而且还联络了益州的刘璋,让他们从东西两个方向进攻刘表。这样,刘表就不敢乱动了。

但这时候,除了草原和袁绍,刘表的实力算是其余诸侯中最强大的一个。在北边,不但可以以襄阳为根据地进攻许都,还可以向西北进攻汉中和关中地区,也可以向西进攻刘璋,或者向东和孙策进行决战。这时候孙策的势力还没有后来那么大,如果刘表和孙策进行战略决战,胜算还是比较大的。

官渡之战后,曹操已经平定北方,优势越来越明显,这时候刘备已经到了荆州,劝说刘表偷袭许都,刘表还是不敢有所动作。从官渡之战到赤壁之战这八年时间内,曹操不但平定了袁绍原来的地盘,而且还北征乌桓,但刘表却没有什么动作,就是守着荆州的地盘。

在这种乱世,据有一方的诸侯势力,要么积极进取,要么就是看清形势,早点投降。但刘表选择的却是守着自己的地盘,按兵不动,这实际上就是等死。

到赤壁之战前,形势越来越明朗,刘表病死后,曹操南征,刘琮就投降了。其实刘琮这时候还是不想投降的,但手下人跟他分析了当前的形势:越、嵩及东曹掾傅巽等说琮归太祖,琮曰:“今与诸君据全楚之地,守先君之业,以观天下,何为不可乎?”巽对曰:“逆顺有大体,强弱有定势。以人臣而拒人主,逆也;以新造之楚而御国家,其势弗当也;以刘备而敌曹公,又弗当也。三者皆短,欲以抗王兵之锋,必亡之道也。将军自料何与刘备?”琮曰:“吾不若也。”巽曰:“诚以刘备不足御曹公乎,则虽保楚之地,不足以自存也;诚以刘备足御曹公乎,则备不为将军下也。原将军勿疑。”太祖军到襄阳,琮举州降。备走奔夏口。

这就是说,刘琮这时候年龄应该在十四五岁,虽然还没有什么大的出息,但已经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了。他的想法也就是刘表的想法,就是保境自守。但问题是,曹操平定袁绍之前,荆州还可以保境自守,北方已经统一,和曹操的决战就不可避免了,怎么还可能继续保境自守?

荆州士族劝刘琮投降的理由其实不奇怪,在情理之中。在他们看来,别说作为荆州对抗曹操的前锋,刘备根本无法抵挡曹操,就算能够抵挡曹操,如果刘备击败了曹操,会甘心在刘琮之下?所以,刘琮要么是亡于曹操,要么是亡于刘备。与其如此,还不如卖个好价钱,直接投降曹操。所以,刘备还没败退到荆州,曹操前锋才到襄阳,刘琮就已经奉表投降了。

正所谓天与不取,反受其咎。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从官渡之战到赤壁之战,这八年时间里,孙权和曹操都在到处抢地盘,只有刘璋和刘表按兵不动,混吃等死。如果这时候刘备真像诸葛亮说的,偷袭刘表夺取荆州,形势就完全不同了。



御前带刀侍卫


不必!

当时的情况依然是诸侯割据、形势晦暗不明。曹操集团与袁绍集团的争斗,无非是:袁绍胜、或者曹操胜、或者牵连日月陷入敌对。

对于刘表集团来说,隔岸观火,看情势再做打算,也没有关系。荆州四战之地,他出兵援谁,都没意义。既不可能将自己的势利往北方进驻,自己还得防着东面和西面,所以他出兵干什么?站队干什么?无论袁绍集团还是曹操集团,统一了北方,都会南下争荆州!

所以,刘表要做的是学刘备,占据荆州同时进军西川,有了西川之地利,外加荆州的钱粮兵员和水陆交通,进可以争天下,退可以自保无虞。

刘表要做的不是跟着谁,而是巩固荆襄,进军西川,以图天下,所以袁曹争雄给他的是机会,是巩固和壮大自己实力的机会。如果错失,将悔之晚矣!


聿剑


官渡之战,袁绍兵多将广,粮草充足,又奉衣带诏讨贼,师出有名。

而曹操兵微将寡粮草不足,处于劣势只能被迫死守官渡。

在许攸没投奔曹操献计火烧乌巢之前,能不能战胜袁绍?曹操自己心里都没底儿,曹操手下暗中写信勾结袁绍的文臣武将车载斗量,战胜袁绍后曹营人士暗中写给袁绍的信件就搜出了一箱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刘表做为骑墙派隔岸观火,两不相帮,就已经是帮了曹操大忙了。

若刘表在官渡之战中倾全力进攻许都,虽不能决定官渡之战的胜负,但也会弄的曹操手忙脚乱,不得不从有限的兵力中抽调精锐以拒刘表。

只可惜刘表胸无大志,只以守住荆州为根本,曹袁谁胜谁败是不会放在他心上的。


jianchi


刘表为汉室一州之主,胸无争夺天下之志,当个太平王爷即可。

至于曹袁争战,那是他两家的事,谁胜谁败都没多大关系,当然啦,最好是两败俱伤,荆州又能安生数年。

这便是刘表的两不相帮。

今后如何,那是今后的事。

两败俱伤是最好的结果。

有了胜负嘛,相信将荆州卖个好价,保得全族富贵也不难做到。

兵马,钱粮和地盘就是刘表的筹码,这也是其容纳刘备的缘故。

打不了,多偷安几载,很难打,谈判时能多索价。

奈何啊,刘表算盘算得精也禁不住败家子,一个是一股脑送曹操,一个是叫刘备当榥子使。


鸿哥iouyh福小铺


官渡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刘表在官渡之战中成为骑墙派,其中关键的是刘表本意就是想保境安民,不想真正投靠哪一方,但在那个战乱的年代,他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你不去攻打别人,别人就会来攻取你。曹操就曾鼓动孙权去攻刘表。

但是不是必须站队,选择一方才能自保呢,这也不一定。关键是自己得有实力,没有实力选择谁都会被吃掉。


风停雾染在人间


刘表的确是个治世的人才,

但在乱世还是比较保守的,

但在他死之前还有保持荆州的地盘二十多年,还是比较厉害的,

他本应该站队,所以他的后代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凯哥历史观世界


应该做骑墙派,如果站队袁绍,与曹操为敌!但是曹操为汉做为宗亲岂能反汉!站队曹操,袁强曹弱恐引火烧身!最好的现实是是隔山观虎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