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坐镇荆州的刘表,真的只是一个“坐谈客”吗?

大写人


刘表(142年--208年)字景升,东汉末年名士,汉末群雄之一。史载其“身长八尺有余,资貌温厚雄伟,少时知名与世,与七贤号称八俊。”拥有皇室血统,又文采风流,相貌俊伟,标准的“高富帅”。

184年,何进解除党禁,推荐刘表任北军中侯。职务不高,权利很大,主要负责皇室的安全。能在皇帝身边鞍前马后,大都是皇亲国戚。

董卓乱国时,都城由洛阳迁往长安。群雄四起,孙坚在长沙起兵北上,路过荆州时,杀死荆州刺史王叡。有人建议董卓,应选拔宗室名流出任州牧刺史,以拢天下人之心。刘表因声名显赫,被推荐为荆州刺史。

刘表赴任之时,荆州已陷群雄割据之势。“江南宗贼盛,袁术据鲁阳,尽有南阳之众。吴人苏代领长沙太守,贝羽为华容长,各阻兵作乱。”刘表不带一兵一卒,单骑入荆州。他先找来蒯良蒯越两兄弟,又找蔡瑁,寻求两大家族支持。用蒯越之策,首先吞并一些豪强的武装,平衡各方势力。

刘表对盗贼恩威并施,“大小咸悦而服之”很快平定荆州混乱。“江南遂悉平”。刘表积极创办学校,赡养学士,重视教育,休养生息。以至于后期从荆州走出去的人才呈井喷之势。

刘表能够独骑入荆州并守土安民二十年,可见其胆识、谋略、才智都陪得上“名士”之称号。他没有曹操,刘备那种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他只是想保一方平安,不让百姓遭受兵荒马乱而成孤魂野鬼。可惜,刘表生不逢时,在那群雄逐鹿的时代,没有自保一说。你不吞并别人,别人就会吞并你。如果刘表出生在和平年代,不枉成为治理一方的贤臣。

我是墉上闲人,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


墉上闲人


荆州牧刘表不是坐谈客,他苦心经营荆州20多年,在袁绍,袁术,吕布等被曹操剿灭的情况下,刘表能保荆州一方百姓平安,也是很不容易的。他广纳贤士,文有蒯良,蒯越为其谋划,武有蔡瑁,张允,文聘为其拼杀。对外与孙权刘璋保持友好关系,也不干预曹操统一北方的事业,他对刘备敬而远之,亲而疏之,始终不让刘备插手荆州军务,显示他的识人之明。遗憾的是他患哮喘病去世,也就没有机会展现他的政治才能,联合孙权抗拒曹操了。



谷老师


刘表不是“坐谈客”,而是真正的“见事迟”

刘表是在董卓西迁长安,关东联盟势力如日中天时,被朝廷紧急派往荆州的,目的当然为了从南边牵制关东联军西进长安,因为从荆州北上恰好就能阻断从洛阳前往长安的大路。

刘表刚到荆州,却无法进入南阳,因为袁术已经提前占领南阳,他只能临时改变主意,转而跑到荆州南部的襄樊一带,并以此为基地,联合当地豪族,稳固了局面后,派军驱逐袁术的势力,最后袁术被逐出了荆州地界。这可以看出刘表不仅是当时名士圈里的著名人物,则时也是军政层面的实干家,至少比真正坐谈的孔融要强得多。

他虽然有才干,但把握时机站队的眼光却不准。之前董卓挟持了汉献帝。刘表不仅没有以荆州的力量反抗,反而努力执行了其牵制关东联盟的任务,同时非常听从于朝廷,连刘焉打算密谋独立的事,都如实向汉廷汇报。当汉献帝到了曹操手里时,刘表却一改此前听令的态度,转过来与曹操为难。通过收编了张绣的军队,对曹操的许都构成威胁,真是不识当时的形势。

当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时,刘表本应联合袁绍击破曹操,袁绍也已向刘表发来了联盟的邀请,可他就是一味坐看双方的成败而无动于衷。当曹操一统北方之后,刘表本该选择归顺曹操,却再次收留了刘备,且不断派刘备出兵袭击曹操的地盘。

合纵连横最好的时机,就是董卓西迁关中、关东联盟破裂之时,那个时侯刘表忠于使命止于自保。当袁曹相争之时,最好就是早点站队,张绣就因投降曹操而受其欢迎,可刘表却选择两头观望。当曹操一统北方,以荆州之力不足以抗衡之时,尽快投降才是上策,后来刘琮投降不是也受曹操谅解吗?可刘表却在这时与之决裂。

刘表在最该争雄之时,选择了沉默;在最该搭便车之时,选择了观望;在最该和解之时,选择了开战,曹操那句“见事迟”的评价,用在刘表身上最适合不过了。


隐龙说史


 刘表,并非是一个“坐谈客”,其早年“单骑定荆州”的壮举,足以见其英勇。最终成为“坐谈客”,只能说他老了。

在“隆中对”中,荆州西通益州、北指宛洛、东连吴会,是“用武之国”,说白了也就是四战之地,绞肉机;而“主不能守”,刘表不行,这个地方还得让刘备来坐。而无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中,刘表在当时的表现确实有庸碌、多疑的感觉。这样一个庸主,当时是如何“单骑定荆州”的呢?

  名士风流

  

  坐镇荆州的一方诸侯刘表,曾经也是一个风流倜傥的热血青年。“鲁恭王之后也。身长八尺余,姿貌温伟。”总结起来就三个字——高富帅。当时东汉处于宦官专权,政治黑暗期间,激起一些名士君子“救世”的热情。这些名士根据才能特点,衍生出“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各个男子偶像天团。刘表就是其中之一(史料有冲突,具体在哪个等级搞不清楚)。

  刘表曾经遭到“党锢之祸”的波及(他跑了,没逮着他),后来党锢接触,他成为北军中候,一个掌管禁军的官职。再后来董卓作乱,各路诸侯联合讨董,其中就有孙坚(不过似乎并不是单独一路,而是依附袁术)。这老哥挺狠,因为和荆州刺史王叡不合,把他干掉了(《吴录》中说王叡不仅和孙坚不合,还与武陵太守曹寅不共戴天,曹寅伪造了一个檄文,孙坚用它逼死王叡)。这回好了,董卓一拍板,就由你来做荆州刺史吧。于是刘表从一个禁军将领,成为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光杆司令。

  

  荆州形势

  当时东汉整个都是一锅沸水,荆州也好不了哪去,一个字——乱。到处都是地方豪强,还有冒领官职,划地自立的(“吴人苏代领长沙太守,贝羽为华容长”);同时还有大军阀袁术,就堵在荆州北部的南阳郡。此时的荆州可以说是内有盗贼作乱,外有军阀窥视,局势对刘表相当不利。

  “匹马入荆州”

  

  刘表“单骑定荆州”绝不是夸张的说法,事实上他真是一人一马到南郡的宜城。之后刘表首先找来蒯良、蒯越兄弟,蔡瑁,寻求蒯氏、蔡氏等世家大族的支持;随后刘表做了一件事,一件不像是名士、或者“坐谈客”的事。他派人诱请大大小小的豪强头目(《后汉书》记载十五人,《裴注三国志》记载五十五人),然后干净利落地杀掉,吞并他们的武装力量,之后又劝降一些豪强,“江南遂悉平。”

  四战之地

  很多人,包括当时的人、古代人、现代人都觉得刘表只是一个守成的主,没有什么积极进取的野心。其实这是一种错觉。首先荆州是战略要地,同时也是四战之地,强敌环伺。今天袁术来打一下(孙坚被射死,袁术对荆州的威胁减弱),明天张济来打一下(张济被射死,荆州的守卫战还挺华丽),后天曹操来打一下;另外刘表还与交州的张津、益州的刘焉刘璋父子有摩擦。荆州可以说是东南西北四线都面临压力,无疑是制约了刘表的扩张。

  

  其次刘表肯定是有扩张的野心的,并且也付诸行动,除了防守战以外,刘表还通过主动出击的军事手段,或者委任太守的政治手段,来向外扩张地盘,擭取利益。只不过看上去成效甚微。而且刘表这个人野心是有的,优柔寡断也是有的。自己光棍一条的时候,刘表能够计杀豪强,并吞其众;等到家大业大时,刘表就失去这份魄力,在大事件上不敢做出决断。比如曹、袁在北方争雄的时候,刘表权衡不定(刘表表面支持袁绍,但不干实事,结果长沙太守张羡投降曹操,遭到刘表镇压。不过按照《后汉书》中的说法,此事发生在建安三年,早于“官渡之战”);曹操大老远去打乌桓的时候,刘备作为客将劝说刘表袭取许昌,刘表也没有决定,事后才后悔。这两件事也是刘表庸碌无为的历史形象的主要来源。实际上刘表有野心,缺少的是手腕和魄力。

  

  仁义诈力

  刘表虽然看上去不怎么有作为,被各路豪杰无情嘲讽,但是凡事需要对比。刘表作为一个光杆司令,一人平定混乱的荆州,守土安民十多年,其能力肯定比小编肯定是要高出一百多层楼了。而刘表做到这一点,靠的就是两个武器——仁义和诈力。

  刘表刚来的时候,问蒯氏兄弟:“现在豪强林立,袁术窥伺,我想征兵,但是怕别人不归顺,怎么办?”蒯良说了一大堆,总结起来就两个字——仁义(似乎是句废话)。行仁义之事,百姓就会跟着你啦;而蒯越则说,乱世当用诈力,这些豪强贪婪暴虐,不得人心。把他们骗过来都杀了,既扫除他们的威胁,又获得民心,还怕没有兵源吗?到时候“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可传檄而定。术等虽至,无能为也。”

  

  刘表闻言,一拍大腿:“好!蒯良这个比蒯越的还好!”然后用了蒯越的方法,把豪强都给咔嚓了。不过之后在治理荆州的时候,刘表还是用了蒯良的方法:仁义。就连张济来攻打荆州南阳郡的穰城,反而被干掉,刘表也做出一副“受吊不受贺”的样子,然后转头收服张济的残部。刘表在荆州时期,对盗贼恩威并用,“大小咸悦而服之”;赡养学士、创办学校,重视教育,产生一大批日后活跃于三国战场的人才;休养生息,给治下百姓一个相对安稳的乐土。

  

  由此可见,刘表是仁义诈力并施,在荆州大乱的时候,用蒯越的一时之务;在初步稳定荆州局势时,用蒯良的百世之利。不同社会环境下,运用得都很好。虽然因为个人性格和能力,刘表把自己局限于荆州之内,但他毕竟做到了保土安民,稳坐荆州十八年。与孙权、曹操、刘备相比,刘表或许并没有那么耀眼,但以一个在荆州无根无底(刘表是兖州山阳郡人)的儒生名士,刘表做得很出色了,不应该再受后人的嘲讽和轻视。


回望历史的青年


当年,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时候,刘备就曾提起过刘表,说什么“名称‘八俊’,威震九州”之类的。对此,曹操没有片刻犹豫,直接一句“酒色之辈,算不得英雄”就将刘表给打发了。后来,曹操与袁绍决战于官渡,因怕刘表乘虚进攻许昌,故而不敢轻举妄动。不料谋士郭嘉却说,刘表充其量就是一个“坐谈客”而已,不值得忧虑。

为啥刘表在众人眼里会沦为“座谈客”?在我看来主要还是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偏听“枕边风”

刘备刚到荆州的时候,刘表还是非常看重这位同宗兄弟的。当然,见刘表“待之甚厚”,刘备也十分高兴,很想帮助这位本家哥哥出把力,既可展示自己的才能,又能借鸡生蛋,实现抱负。因此,当听说江夏张虎、陈生图谋造反时,刘备自告奋勇,立即带领刘关张等手下前去平叛。尽管刘表初时“大惊失色”,但张虎、陈生终究碌碌之辈,叛乱很快就平息了。经此一战,大显身手,刘表对刘备更是刮目相看,依赖有加。时间长了,就对刘备说出了自己的担心:“张鲁、孙权皆足以为虑。”也是刘备初来乍到,建功心切,听刘表说完,当即表示,只要派关、张、赵三员大将分头据守,可保万无一失。起初刘表很高兴,觉得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不料此举却引起了刘表妻弟蔡瑁的警觉,于是蔡瑁对姐姐蔡夫人说:“备为人忘恩失义,不可同守荆州。”蔡夫人一听,也觉得有道理,就赶紧在刘表耳边吹起了“枕边风”。开始的时候刘表还不以为然,但架不住蔡夫人日夜香风不断,说的有鼻子有眼的,搞得刘表也没了主张,且“已狐疑”。从来世上最怕疑心,一旦心存疑虑,行为做事也就不那么自然,不那么洒脱了。要说这时,刘备也只是为了表现自己的能力而已,并没有占据荆州的野心。但刘表的“狐疑”,却让寄人篱下的刘备感到了很大的压力,行为做事也就变得小心翼翼起来,对刘表自然也就不再像以前那样坦诚相待、袒露胸襟了。后果当然就是:互不信任,互相猜忌。而刘表,也因为自己的偏听偏信和胸无定见,无形之中在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二是深信“世俗说”

却说有一天,刘表偶然见刘备骑了一匹宝马,一问才知道,此马原是叛军张虎的坐骑,见此马雄健,刘表就想据为己有。心里虽然这么想,嘴上却不好明说,于是就对着宝马连连称赞,问来问去。刘备当然知道刘表的心思,就当即把这匹马送给了刘表。但就在刘表骑马返回城中的时候,正好碰到手下蒯越,蒯越说:“此马眼下有泪槽,额边生白点,名为‘的卢马’也,骑则妨主。张虎为此马而亡,主公不可乘之。”刘表一听,浑身顿时不自在起来。第二天,就找了个理由把马还给了刘备。不仅如此,还让刘备离开荆州,到新野县驻扎。且不说蒯越是不是真的善于相马,即便是真会相马,仅仅因为张虎曾经骑过就说是妨主,显然是有些妄自推断、盲目联系了。照此说法,赤兔马最早属董卓,后来赐吕布,最后归关羽,岂不也都妨主了吗。如此一来,天下哪里还会有宝马可寻呢。对此,刘备表现得可圈可点,相当理智。当刘备骑着退回来的马出城的时候,刘表幕宾伊籍同样说了这样的话。刘备一听此言,立即答道:“凡人居世,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岂有因一马而能妨吾哉!”同样的一匹马,在不同的人眼中竟然有着不一样的观点,可见刘备和刘表的天壤之别。对于刘备的这番话,伊籍也是“服其高论”。事实证明,胜败祸福在于人的谋划,在于人的智慧,一匹马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由此可见,刘表不仅目光短浅,而且还有很深的世俗观念。


三是偏安“一隅地”


刘表迷信且耳根软,在后来的日子里表现得更为透彻,或许是天性使然,怕老婆的毛病总也改变不了,最终断送了开创的基业。与其说这些事情反映了刘表的本来性情,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更是让人费解了。按说,当时天下大乱,各路诸侯都在扩展地盘,壮大实力。江东孙权虎视眈眈,张鲁在侧觊觎荆州,曹操连年北伐,横扫一方。对于这种局面,作为兵家必争之地的荆州显然是很危险的。但刘表此时既没有向外扩张的打算,也没有行之有效的防御办法,醉生梦死,哀叹连连。当曹操北征无暇南顾的时候,刘备从新野匆匆赶往荆州向刘表建议:“方今曹操尽起中国之兵北伐,许昌空虚,若以荆、襄之众,一举袭之,大事可就也。”要说刘备的提议还是有其道理的,尽管不一定如刘备所说的“大事可就”,至少牵制曹操,给以沉重打击并不是没有可能。但这样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刘表却说:“吾坐据九州足矣,安可别图!”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当曹操平定北方回到许昌的时候,已经“日渐强盛”,并对荆州有了“吞并之心”。至此,刘表才如梦方醒,表现出了极大的悔意:“昔日不听君言,故失此大机会。”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既然战机已失,就应该吸取教训,及时补救,有所作为。反观刘表,除了唉声叹气,并没有任何的行动和改变。这就导致后来曹操大军一到,儿子刘琮迅疾献城投降,荆襄九郡尽归曹操。对此,刘表应付完全责任。

四是临机“无决断”

要说刘表的无决断丧失了奔袭许昌的大好机会,对于内部的政治斗争同样表现出了难以置信的优柔寡断。其实,刘表除了要面对曹操的吞并企图之外,还要面对两大潜在的危险,这两大危险:一个是蔡氏姐弟的日益专权。刘表也知道蔡氏“皆掌军务,后必生乱。”对此刘表虽然忧虑,却没有办法,最后只能求助于刘备这个外人,可见刘表当时情势之危急,性情之懦弱。刘备倒是不客气,对刘表说:“若忧蔡氏权重,可徐徐而削之。”对此,刘表听完也就完了,并没有实际的行动,以至于后来长子刘琦被迫逃亡江夏,大权尽归蔡氏一族。刘表的另一个危险也很现实,那就是自己视若兄弟的刘备。本来在蔡氏姐弟的挑拨下,刘表已经对刘备产生了怀疑,也将刘备从荆州派到了新野,目的就是远离中心,防止出现问题。但刘表是个没主意的人,家里的事总也处理不好,因此隔三差五就要请刘备来替自己想想办法。有一次两人一起喝酒,刘表见刘备有些悲伤,出于安慰,就问起了当年青梅煮酒论英雄的事来,说:“操虽有四十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犹不敢在吾弟之先,何足虑也?”也是刘备瞧不起刘表,竟然乘着酒兴脱口而出:“备若有基本,何虑天下碌碌之辈耳!”此言一出,枭雄本色展露无遗,刘表不禁大惊失色。即便如此,刘表还是下不了除掉刘备的决心,当蔡瑁点起兵将要往新野擒刘备时,刘表沉默半天,说了一句“容别图之”,就再也没有下文了。后来,蔡瑁一再要杀刘备,都被刘备侥幸躲过。之所以不能成功,很大的原因就是刘表犹疑不决导致的。

有此荆州之主,命运可想而知。即便曹操不来,荆州早晚也属他人。或刘备,或孙权,或张鲁,不一而论,只不过这些人的势力尚不足以与曹操抗衡,才让刘表有了片刻的喘息之机。但随着曹操平定北方,势力不断壮大,南征也就势在必行了。果然,曹军挥师南下,直逼荆州。最终,刘表病亡,刘琮开城投降,荆州轻易落于曹操之手。

结语:刘表的悲剧就在于,尚清谈,轻行动。坐拥荆襄九郡,却没有乾纲独断的气魄,内养其忧,外积其患,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虽兵精粮足又有什么用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