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能方程为什么没有系数?

OK大凡


答:质能方程E=mc^2,本质上光速的平方就是系数,假如我们重新定义单位长度和单位时间,使得光速值为“1”,那么质量和能量在数值上将是等价的,这正是质量和能量统一的体现。


很多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当中,存在一些需要测量的系数,比如万有引力定律的G,库仑定律的k,麦克斯韦方程组中的基本电荷e,真空介电常数ε0,以及真空磁导率μ0等等,但是相对论中的质能方程非常简洁,形式堪称完美。

质能方程描述了质量和能量之间存在换算关系,我们经常说质量和能量是等价的,其中能量更为基本,质量可以看作是能量的一个体现,比如在广义相对论场方程中就不存在“质量”这个变量,而是以能量和动量来描述。

在质能方程中,光速本身就是一个系数,这个系数成了质量和能量换算的桥梁,我们来看质能方程各参数的量纲:

E=mc^2

E:单位为J,或者kg·m^2/s^2,量纲为M*(L/T)^2;

m:单位kg,量纲为M;

c:单位m/s,量纲为L/T;

其中光速数值的来源,完全取决于人类对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定义,而这两个基本单位的定义最初来自于生活中,比如单位米与本初子午线的长度有关,单位秒与地球自转周期有关,于是才有了光速c=299792458m/s。

换而言之,宇宙中完全有可能存在这么一个文明,他们把光速定义为“1”,然后再定义单位时间,于是单位长度就确定了,这时候他们的质能方程中,质量和能量在数值上将完全保持一致。


我的内容就到这里,喜欢我们文章的读者朋友,记得点击关注我们——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在相对论中,质能方程占有突出位置,享受着最多的赞美。从质能方程的产生过程上看,是先有质能互变的创意再想方设法的拼凑编造。爱因斯坦作了至少七次想当然的且粗浅的编造;最终还是相对论建设者作了像点样的制作,但这个制作就算推导正确也没有让物理实际无条件服从的道理。质能方程起先由已有的动能、辐射能概念加上相对论速度公式编造;最后用动量守恒定律、辐射压和光行差编造。这些编造都是没有事实支持仅凭想象,实质就是一个指空卖空的忽悠。许多维相者说质能方程是原子能的理论基础,那是糟蹋科学的胡言乱语。若说爱因斯坦与原子能有点关系,也就是他在别人写好的建议罗斯福总统研制原子弹的信上签个名而已。  一、质能方程经多次编造  (一)爱因斯坦编造质能方程的过程  质能方程,爱因斯坦从1905年到1946年作了至少7次想象的且无理的编造,第1次编造依据相对论速度式子,第7次编造脱离相对论速度了,中间几次有的只是个说明,或只拿出式子。  第一个质能方程公式使用相对论速度。爱因斯坦在1905年的《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论文中,认为用麦克斯韦电磁能方程加上相对性原理推出一个他认为非常有趣结论。设一组平面光波对一坐标系具有能量,再引进一个对坐标系作匀速平行移动的新坐标系(即洛仑兹变换)得物体在动参考系的动能k0与静参考系动能k1之差:  K0-k1=L[1/(1-v^2/c^2)^(1/2)-1]。   式中c为光速,L为辐射能。  将上式中的根式作泰勒级数展开,推出略去第四级以后小量可得辐射能的简化公式:  K0-k1=Lv^2/2c^2)。  上面的式子根本没有联系物理的实际事物和环境,完全是主观臆想生编硬造。这个所谓的质能方程,用物体运动后的相对动参考系的动能与静参考系的动能之差等于物体辐射能除相对论速度公式问题多多,其中有,相对动静参考系的不知质量和速度的动能根本说不通,而且动能之差等于辐射能与运动相对论速度的相除的等量关系是无端的硬性规定,辐射电磁能本来就是光速运动又受小于光速的相对论速度所制约违反逻辑。爱因斯坦不以观察和实验出发,用所谓的思想试验假设情景和事物,然后将假想的事物当真事作出公式,最后强说硬说物理实际遵从他的公式,只能说是编造者的空想幻想。  爱因斯坦却解释说:“从这个方程可以直接得知:如果有一物体以辐射形式放出能量,那么它的质量就要减少。于是我们被引到这样一个更加普遍的结论上来:物体的质量是它所含能量的量度,如果能量改变了,那么质量也就相应地改变。”他估计:“用那些所含能量是高度可变的物体(比如用镭盐)来验证这个理论,不是不可能成功的。”又说:“如果这一理论同事实符合,那么在发射体和吸收体之间,辐射在传递着惯性。”其实这个式子质量包含在所谓的动能之中,没有质量的独立地位,也就说不好质量与能量此增彼减的关系。可能是自己觉得公式不合适,爱因斯坦还是放弃了,又尝试重新编造。  爱因斯坦早先的论文,如1905年的《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1906年的《重心运动的守恒原理及能量的惯性》,1907年的《论相对性原理所要求的能量的惯性》。反复地试图把能量与惯性联系起来,提出质能方程,结果都没有得到物理学界认可。伽利略和牛顿的惯性理论有不完善处,但也是明确的,没有惯性与能量的任何瓜葛。爱因斯坦说物体惯性依赖于它所含的能量,显然依据他所推崇并称之为马赫原理中的这样表述:物体所表现的惯性是宇宙中其他物质作用的结果。这个说法是错误的,使用这个说法必然还是错误。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物体自有的不可改变的特性;能量是物质中产生的作用源泉。一般地,惯性联系物体,能量联系物质;惯性在物体的运动形式上,能量在物质的作用本质上,二者没有交换和作用的联系。通常说的惯性是从惯性的保持性质上说的,不指惯性作用即惯性力。只有惯性转化为惯性力,才有能量的意味或说与能量有关系但不能说惯性力就是能量。爱因斯坦将能量在物质中传递,说成“发射体和吸收体之间,辐射在传递着惯性”,这根本不通,不知道这位伟人把惯性当做什么。  直到1946年,爱因斯坦才想到用新的方法编造质能方程。他在《质能相当性的初浅推导》一文中,引入动量守恒定律、辐射压的表示式、光行差表达式继续编造自己定义的“质能相当性定律”。 这时的质能方程推论依旧凭一个虚无缥缈的思想实验。在虚拟的世界中有两个作匀速运动的平台(似乎好坐人观察),它们之间的空间中有一个自由漂浮的物体,空间中有两个辐射束向物体运动并发出辐射能;然后说辐射能携带了动量,再将此动量乘光行差角正弦值变为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的分动量,又写出物体吸收辐射能前后变化质量的动量,轻松编造出ΔE=Mc^2。他最后总结:“质量改变直接与能量吸收成正比例。如果选择适当的M和E的单位,我们可省略Δ,得到质能相当公式的熟悉形式:E=Mc^2。”这个公式即当今常用的质能方程。  (二)维相者的质能方程推导  爱因斯坦从微观电子扩展到宏观物质;从物质动静质量的能量差,再到加入辐射能和运动能量与静止能量的差,可谓煞费苦心!今天人们看来,爱因斯坦在多篇论文中推导的质能方程都难以自圆其说。特别是《质能相当性的初浅推导》本末倒置,将本来目的表示物质中有可辐射出的能量变为物质吸收能量。爱氏编造的质能方程粗略简陋破绽迭出,于是有不见经传的相对论建设者制作的公式推导:  (1)根据能量变化对物体做功列式。设外力F作用在静止质量为m0的质点上产生位移dS,物体能量增加dE=FdS。     (2)把力做功和物体速度v变化联系起来。用力对物体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增量:Fdt=dP。    (3)取dE=FdS和Fdt=dP两式变换。由于v=dS/dt,故dE=vdP,再变为dE=vd(mv)。    (4)展开微分d(mv),得dE=v^2dm+mvdv。\t  (5)将相对论质量公式m=m0/(1-v^2/c^2)^(1/2)平方,得m^2(c^2-v^2)=m0^2c^2,再微分dm/dv,得(c^2-v^2)dm=mvdv。  (6)联立(4)(5)两式,得dE=c^2dm。  (7)对(6)式积分,取积分区间质量从静止质量m0到运动质量m,得E=mc^2-m0c^2。  (8)对(7)式取变化量,得质能方程ΔE=Δmc^2。  由于爱因斯坦把m0c^2叫做物体的静止能量,把mc^2叫做运动能量,分别用E0和E表示,则E0=m0c^2,E=mc^2。  维相者的质能方程推导,利用牛顿力学的动能与功、动量定理代换,又加入相对论质量、又作平方、又作微分、又作积分,像这样使用已有公式变形变换拼凑出新式子,数学逻辑说得通吗?就算说得通就符合甚至决定物理实际吗?物质的物理变化不是你随心所欲想什么就有什么的事,用物理公式变形变换,不代表物理实际也那样变化。特别地,加入相对论质量与理性背道而驰,因为相对论公式是虚构的。  二、对质能方程再分析评价  质能方程中的质量还是普通物质在正常情况下的质量。质能方程中光速是指物体的运动速度达到了光速还是指光参与产生能量,可能理论编造者自己也说不明白。其实,所谓的质能方程只是一个正比例函数,物质的能量与质量成正比。质能方程中的光速与光的传播和性质没有丝毫关系,只有表示物质的能量随质量增大而增大的一个极大的比例系数的意义,  质能方程的光速没有物体的运动速度接近或达到光速时如何如何的意思,因为若物速达到光速,按相对论物体质量要变无穷大,这时物体的无穷大质量乘光速的速度的平方构成的动能要比质能方程的能量大得不可想象。为什么爱因斯坦还另起炉灶制造质能方程呢,难道是觉得这个能量还是动能,想要物体静止时的能量或物体内蕴的能量,其实这样揣度偏估了相对论者。爱氏要的并不是极大的能量,人家的真正目的是更好玩的质量变能量,能量变质量,用质能互变来显示相对论的意义和伟大。早期的质能方程公式是能量差或说能量的增量,能量烈度不是很大的,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质能方程的意义表述也叫做质能相当性。质能相当性的本意或实质,是质量相当于能量,能量相当于质量。这种“相当于”,也明白无误地表述为质量可变为能量,能量可变为质量。可以是电灯也可以是火炬的光能,你让它相当谁的质量或何种物质质量?质能相当在什么条件下相当,是不是无条件地相当,公式中没有反映,编造者也没有表述说明。质能方程的“质”是不管什么种类的物质,只要质量相同,能量就相同;也就是说物质的能量只与质量有关,与物质的种类无关,一千克砂土与一千克炸药的质能关系也要相同。  质能方程中的能量不明确,虽然用到电磁辐射能的名词但很难确定说是什么能,看不出有可见光和伽马射线强电磁波的意思,属于含糊的随意设想的能量。物质中的能量,只有物质的动能和内能与物质的种类无关,动能与质量的大小有关又与物体的运动快慢有关;物质的内能是粒子的运动或振动,指物体吸收外界的能量使自己具有能量。物质蕴含的能量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从化学能上说,一千克水和一千克汽油的能量差距巨大;对于核能来说,一千克氢(氘和氚)跟一千克铀的原子能也相差许多倍。质能方程的能不指化学能和原子能,看来编造者当初考虑有缺欠。  爱因斯坦在《质能相当性的初浅推导》中是这样推出光速的平方:x轴方向辐射束向一物体发射的辐射能E所携带的动量等于E/c;由于物体以速度v沿垂直于x轴的z轴方向运动,根据光行差原理,物体上吸收辐射的方向与x轴有一交角α,由α角取正弦v/c;两式中的c均为光速,将两式相乘,得z轴方向的动量Ev/c^2。从这里可以看出,光速c仅是辐射能动量中的一个参量,光速平方由辐射能量E所携带动量的光速与本身的光行差角的正弦比值中的光速相乘而成,是没有光的功能和作用的一个摆设。这个光动量和光行差拼凑的光速平方没有任何意义,特别夸张的是,光速平方由同一束光计算了两次所得,犯了不该犯的低级错误,仅凭这一点就可以颠覆质能方程。  爱因斯坦也提过镭盐,目的却是将当时新发现的放射性包括进所谓的辐射能当中,但没有编造出包括放射性能量的质能方程,他后来用辐射能或辐射压概念指电磁能量也不是放射性能量。伟人也不是先知先觉,尤其研究的是宏观的虚拟事物,根本没有深入物质内部挖掘出蕴藏能量的意思。天然放射性物质有能量,需要纯净的特定元素的物质,天然的放射性物质不纯净,所以能量不是很大。地球上天然放射性不是爆发式的能量,它是粒子从物质中发出射到别物质上的积累,才显现出能量效果。可能是因放射性能量不大而且要求特定的放射性物质,爱氏后来编造质能方程,还是放弃了放射性能量。  说质能方程是核能的理论基础,是将虚拟事物向原子物理实情粘贴挂靠。这都是相对论崇拜者所为,爱因斯坦也不敢说他的质能公式表示核能。质能方程与核能风马牛不相及。核能的理论基础若是一个物质的质量乘一个系数,也太稀松平常闹着玩了。科学上探索原子的奥秘,投入了极大人力物力,历经半个多世纪几代人的努力,可不是胡编一个公式那么容易的事。原子能探索与质能方程的存在根本无关,世界上没有一个科学家是为了验证所谓的质能公式才去研究原子能的。  质能方程始作俑者的本意是质量可变为能量,能量也可变为质量,让质量和能量相对起来,扼杀质量守恒定律。所以他在《相对论的意义》中说:“质量与能量实质上是相象的;它们只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示。物体的质量不是恒量;它随着物体能量的改变而改变。”维护相对论者总要想方设法掩盖相对论的谬误,如说“质能方程并不违反质量守恒定律”。难道这掷地有声的“物体的质量不是恒量;它随着物体能量的改变而改变”,不表示真的改变是说着玩的?  三、正确认识物质与能量  (一)能量属于物质  物质是构成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基础。物质的状态可分为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中子态(据说有,实验室中还没有出现)等形态。物质按不同事物特性有许多分类:物质的类别主要在化学上分,有单质和化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金属和非金属、有机物和无机物等不同种类的物质,按物质成因分类可分为天然物质和人工合成物质等等。  不计化学能,物质上的一般能量主要是内能和动能。地球上物体吸收太阳的光热能量使内能加大温度升高,当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时,要放出热使内能减少,对应的分子运动加快和减慢,分子的质量不变。当这块物体投放到远离地球的太空中,要继续放出热直到将吸收的能量放完,最终剩下自身固有的最低内能。物质的动能不在运动中释放,而在运动受到阻碍(如碰撞)时释放,这就是说动能在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才表现出来。若物质能够转化为能量,能量最终要辐射掉,岂不是物质彻底消失了,不用说不符合物质不灭定律(即质量守恒定律),于事理上也说不通。  能量从物质中产生并传递,没有与物质无关的独立产生并存在的能量。运动物质的具有动能和内能;静止的物体有内能;物质的重力和弹力作用是因物体具有重力势能和弹力势能;物体受到撞击、挤压和摩擦等作用使物体产生热能(热能还是内能,高热状态下叫热能为好);物体的燃烧产生热能。物质外部作用产生和吸收能量快慢和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有关,而一般意义的物质与能量不计物质种类。有物质存在,就有能量就存在,当然对具体的物质而言,因不同的环境和情况能量性质不同。能量有形无质,即有波形无质量。人们知道能量使用能量,但能量究竟是什么,科学上还不是一个清楚的问题。   质量是物质多少的量度。质量本身没有独立名分或特定的性质,但人们还是把质量当作物质的代名词,说质量就是说物质。质量的含义是物质多少的量的意义,因此只有物质与能量有关联,而不是质量与能量有关联。质量和能量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物理量,质量不分种类无所谓转化,不能说一种物质的质量转化为另一种物质的质量,更不能说转化为能量;能量分种类,某种能量可转化为别种的能量,但不能转化为物质。能量的辐射是物质能量的减少不是物质的质量减少;同理,能量的吸收也不能使物质的质量增加。说质量与能量相互转化,即不合逻辑也没有事实支持,至于相对论的质能验证都是维相者编造的谎言。  经典力学并没有将物质与能量视为相互独立没有关系的。学过物理学的人都知道,物质是能量的载体,根本没有不依赖物质载体独立存在的一团或一块能量。能量是一种事物但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事物而存在,它总依附于物质,来源于物质。能量可离开物质,那是物质辐射出的能量,如空间中运动的能量,是物质辐射的以电磁波形式运动的能量,而且是各向同性向周围扩散的。质量与能量的关系,不是一个问题的两面,而是主体与从属的关系。相对论者主张质量与能量互变,给质量和能量以平等的地位,是不合适的不应该的。  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是分别描述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规律,但这是从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单一视角出发,而不是将二者截然分开为独立的两种事物。质量守恒定律,描述物质能从一种形态变为另一种形态存在,能从一种特性的物质变为另一种特性的物质而质量不减少。能量守恒定律,从能量转移和转化的角度出发,阐明能量的变化规律,但没有将能量看作无关物质的独立事物。能量守恒定律成立于封闭系统内,某种能量转化为别种能量表现为这种能量的消失别种能量的产生;但是在开放的空间,能量的传播和转化要损耗甚至消失的。  (二)物质能量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物质不能凭空产生或消失,物质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但物质的总量不变。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  这两条定律单独从物质或能量的变化规律描述,没有表示物质与能量的联系,能量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能量与物质地位平等吗?此等问题不算太复杂但需要理顺。因为正是物质与能量的关系上还存在理论欠缺,也就给相对论者制造无用当代贻害后世的质能方程留下了空子。我们批判相对论及质能方程,就要清除质能方程在物质与能量的关系上对科学的糊弄和愚弄,同时在物质与能量关系或联系上作出新的认识,为此本文提出物质能量定律:  物质能量定律一:物质总要保持最低能量状态,当它自身产生或吸收外界能量要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放出。  物质能量定律二:物质的原子和电子的运动不能完全停止,因而物质的最低能量状态的温度要高于绝对零度。  物质能量定律三:物质最基本的能量是核能(裂变能和聚变能),它是自然界一切能量之源。  定律一是说物质自身产生或吸收的能量,总要辐射出去,在没有环境的能量输入时物质能量的辐射要达到最低状态。定律二是说能量的最低状态的温度要高于绝对零度,因为原子核与电子不能完全停止运动,自然的物质不能达到绝对零度,所以尚有3K温度,但不是所谓的宇宙大爆炸余烬。3K温度在物质上,在空间的是物质最低能量辐射的微波,空间本身是没有温度的。定律三是说核能是自然界一切能量的源泉。地球上的风能、水能、等各种能量均来自太阳能,而太阳能是恒星核能的辐射。  新元素的产生在于核能爆发;物质的构成在于引力与核力。物质上的核能需要极端的条件,因而一般说物质自身的能量不包括核能。这里所说的核能专指原子裂变能和聚变能,放射性来源于的原子核蜕变但一般不看作核能。物质上的电能是原子的电子之能,电靠自然力的作用产生或人工技术产生,电能也是别种能量的转化。物质的自身能量有原子放射性还有外力作用导致持续或反复形变产生能量;物质还从别物体吸收能量。不管自身产生的能量还是外界输入的能量,物质总要辐射放出。除核能外,物质产生和吸收的能量都有限,不存在物质有极大的能量或者说符合什么质能方程。  质能方程的能量计算值是一个巨大的数,而现实中只有核能以很小的质量有巨大的能量,于是别有用心的人将质能方程与核能联系起来,进而把质能方程是核能的理论基础的说法甚至当做一面不倒的旗帜。其代表性的说法是,“质量公式最著名的应用当属为制造原子弹提供理论基础”。这个愚蠢的说法忽悠了许多不明真相的人,于是又有更多的崇拜相对论者跟风随众人云亦云,致使谬误的论调以讹传讹经久不息。  四、原子能与质能方程无关  (一)认识原子  理论的猜想要靠大量可重复的实验验证。从道尔顿科学意义的原子论,到实验确认原子的存在及结构经过很长时期。关于原子的猜想远在发现原子之前,但没有人认为是有了原子论才有原子的研究或原子论为原子研究打下了理论基础。下面简要陈述发现原子的关键节点:  1897年,汤姆逊发现电子。汤姆逊发现,阴极射线(1869年希托夫发现真空管内金属电极在通电时其阴极能发出射线)是一种粒子流,一个粒子的质量只有氢离子的千分之一。汤姆逊将其命名电子。电子是从阴极内释放出来的,而这种阴极则是由金属原子组成,可见电子是从原子中放出来的。  1909年,卢瑟福在用氦离子轰击金箔的实验中得出结论:原子中大部分质量和正电荷都集中在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当中,电子则像行星围绕太阳一样围绕着原子核。  1913年,索迪在对放射性衰变产物的实验中,发现对于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位置,往往存在着不只一种质量数的原子。在这之前,有人创造了同位素一词,来表示同一种元素中不同种类的原子。  1919年,卢瑟福发现质子。他在1920年还猜测可能有一种电中性的粒子。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发现有质子从氮原子核中被打出,而氮原子也变成了氧原子。  1932年,查得威克发现中子。在1930年,有人做α射线轰击铍-9时,产生一种电中性,拥有极强穿透力的射线,最初被认为是γ射线;同在1932年,居里夫妇首先发现这种射线能从石蜡中打出这种粒子,但误认为是质子。  至此,人类对原子的认识基本完成。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最简单的氢原子核只有一个质子,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即原子序数)决定了这个原子属于何种元素,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称该原子的质量数。  (二)发现原子能  原子能分核裂变与核聚变。核裂变按分裂的方式可分为自发裂变和感生裂变。自发裂变是没有外部作用时的裂变,也就是裂变物质达到一定质量时就会自发发生核反应。原子弹原理就是将单体小于临界质量隔离开的多块铀用炸药爆炸合并到一起,使整体大于临界质量而产生核能爆发。核聚变是轻元素在极高温下核反应爆发的能量。  1934年,费米等人用中子照射铀,企图使铀核俘获中子,再经过β衰变得到原子序数大于铀的超铀元素。以后几年许多人做了这种实验,然而不同的研究者得到了不同的结果,有人说发现了超铀元素,有人却说得到了原子序数小于铀的镭和锕。  1938年,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做化学实验来鉴别这些放射性产物,结论是所谓的镭和锕实际上是原子量远比它们小的镧和钡。哈恩请教先前的合作者梅特涅。梅特涅分析试验结果后指出:质子的增加使铀原子核变得很不稳定,从而发生分裂。以后哈恩经过多次试验验证,终于肯定了这种反应就是铀的裂变。  1940年,彼得扎克和弗廖罗夫观察到铀核会自行发生裂变,从而发现了原子核的自发裂变。  1942年,美国科学家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推断原子弹爆炸提供的能量有可能点燃轻核,引起聚变反应,并想以此来制造一种威力比原子弹更大的超级炸弹。1952年,美国进行了世界上首次氢弹试验。  同年玻尔和惠勒系统地研究了原子核的裂变过程,为裂变理论的打下基础。以后又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努力,直到1967年才比较完善但还不能说已彻底解决核裂变的理论。  从发现放射性到利用原子能,经过近50年时间,经过无数科技人员的努力,上面提到的人是科学家的代表人物,是真正的科学巨匠。若说他们的成就是因为有了质能方程作理论基础或为了验证质能方程而研究,那是对他们的英名和业绩的亵渎和狂妄。由于无知者将质能方程与原子能联系起来大肆鼓吹赞美,给打造成证明相对论正确的想当然证据和护身符,严重地篡改实情和污损科学的理念。本文对原子的认识和核能的发现作些介绍,对割断质能方程与原子能的联系是有用的,对全文来说或算作必要的赘述。


资讯鱼


因为c是自然基本常量,基本单位制规定好了长度和时间,才有了速度作为导出单位 光速在这个单位制下不是1 质能方程就是说质量就是能量,应该是等效的,中间差的系数c^2,在这里c^2本身就是个系数 所以这个麻烦被人发现了,有了自然单位制,多数情况下规定光速为1,各个方程的形式就变得非常漂亮简洁


科学小哥


在物理公式或方程中,只要把其中各个量的单位选取适当,系数就可以为1了。学过初一数学的都知道,字母的系数是1的,1就省略不写了。


五侃六哇


质能方程它充分揭示了物质在完全转化为能量时的量化关系,如果期间含有转换系数,那说明转换过程还有其他形式物质或能量存在,从目前的科学实验还没发现此钟可能,同时它更加说明质量和能量的依存关系。


相对论1905


因为无论要不要系数,都没人能实际的去验证质能方程的准确性,错了也没人知道,所以干脆不要系数了。


用户2419180392913


这个问题并不简单。这涉及到国际单位制的定义,以及质能方程的推导。


方外man


m,c的量纲和e的量纲,然后去百度一下推导过程。

多少需要一点物理学的知识……


神经质神仙


首先,质能方程是一个很复杂的公式,看起来简单,但是推到的过程中很复杂,也有系数的,只是后来推导到最后就约等于这个数了。

详情如下




ITS达人秀


c²就是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