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毛澤東家書裡的父愛

人物|毛澤東家書裡的父愛

人物|毛澤東家書裡的父愛

1951年8月9日, 毛澤東在香山給長女李敏(中)、次女李訥(右)等講故事

人物|毛泽东家书里的父爱

身為黨的領袖,國家最高領導人毛澤東肩負大任,工作繁忙。但這沒有妨礙他對兒女們的關顧眷愛。書信便是他與兒女溝通交流、傳情達意,表達父愛的重要方式之一。透過其戰爭年代和新中國成立後給孩子們的部分家書,信內信外、話裡話外,裝滿了愛。

嚴慈相濟

人物|毛泽东家书里的父爱

毛澤東疼愛每個兒女,關心其成長進步,他也贏得了兒女們的敬重。愛妻楊開慧早年慘遭殺害,幼子毛岸龍不幸夭折,能活下來且健康成長的兩個兒子毛岸英、毛岸青,便成了毛澤東的至愛。

1938年3月4日,得知有人去蘇聯,毛澤東放下手中事,趕緊給兒子寫信。開頭便是“親愛的岸英、岸青”,非常親熱。

“時常想念你們,知道你們情形尚好,有進步,並接到了你們的照片,十分的歡喜。”

“……我是盼你們來信啊!”

“祝你們健康、愉快與進步!”

濃濃的父愛,躍然紙上。

1946年1月7日,得知毛岸英由蘇聯回國,毛澤東喜出望外,抱病親自到機場迎接。當看到身著蘇聯陸軍上尉軍服的岸英從飛機上走下來時,毛澤東高興地走上前去,一把緊緊地抱住了兒子,喜不自禁地說道:“你長這麼高了!”岸英到延安沒幾天,父親提議,兒子應去一所新式學府“勞動大學”學習。

毛澤東看來,岸英是個有志青年,是棵好苗子,但要多經受摔打和鍛鍊,尤其是要補上農村和基層這一課。岸英明白父親的心,他脫下皮鞋,換上粗布衣服,到陝北吳家棗園和鄉親們同吃、同住、同勞動,睡一樣的土炕,幹一樣的農活兒,很快和農民兄弟打成一片。幾個月下來,“白胖子成了黑胖子”。

毛澤東見了十分高興,後又安排岸英去山西土改工作團,參加搞土改試點。“兩個月的收穫比在延安機關學習兩年還多”。毛澤東為之感到欣慰。1947年10月8日,毛澤東在給岸英的信中深情地寫道:

一個人無論學什麼或做什麼,只要有熱情,有恆心,不要那種無著落的與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個人主義的虛榮心,總是會有進步的。

這段話意味深長,很深刻。岸英將其視為“家訓”和“座右銘”。

相對於岸英要求上的“嚴”,毛澤東對大兒媳劉思齊,展現的是更多的“慈”。不是己出,勝似己出。他在家書中常常直呼“思齊兒”“女兒”“娃”,有時以“親愛的思齊兒”相稱,意在給“女兒”以更多的父愛,緩解她失去丈夫後的孤寂和苦痛。為了從根本上解決思齊之苦,

毛澤東決定出“大招”,施“猛藥”,幫助兒媳早日走出困境。1961年6月13日在以“女兒”相稱的一封信中這樣寫道:

你為何老勸不聽呢?下決心結婚吧,是時候了。五心不定,輸得乾乾淨淨。高不成低不就,是你們這類女孩子的通病。是不是呢?……信到,回信給我為盼!

這位日理萬機的公公,百忙中再度關心兒媳的再婚之事。且言辭懇切,並作跟蹤,令人動容。

1962年1月,得知劉思齊與空軍學院強擊機教研室教員楊茂之即將喜結連理,毛澤東很高興。欣喜之餘,手書新創作的《卜算子·詠梅》送給思齊,作為給女兒的新婚賀禮。結婚那一天,又派葉子龍給思齊送去300元,作為陪嫁的禮金。如此父愛,令人生敬。

人物|毛泽东家书里的父爱

毛澤東和毛岸英在北平香山雙清別墅

顯愛與隱愛

毛澤東對兒女之愛,在其信中有時淺顯直白,讀來親切溫暖;有時婉轉含蓄,需要細細品味。

嬌嬌:看到了你的來信很高興。你是我親生女兒,我是你的親生父親……爸爸想念你,也很喜歡你,希望你趕快回到爸爸身邊來……爸爸歡迎你來。

這是1949年毛澤東用加急電報給愛女嬌嬌(李敏)發的回信。信中連用“想念你”“喜歡你”“歡迎你”等滾燙的詞語來表達自己對女兒的憐愛和對父女團聚的期盼,很是感人。1949年5月的一天,北京雙清別墅,毛澤東與離別8年的女兒嬌嬌見面了。當聽到一聲羞澀而甜蜜的“爸爸”時,毛澤東激動地抱起嬌嬌,親了又親,喃喃地念叨“嬌嬌,我的小嬌嬌啊……”

真正的生活卻是“幾多歡喜幾多愁”。毛澤東而言,其家庭有時也是這樣。

1959年8月初,廬山會議期間,毛澤東給千里之外的兒媳思齊寫信:“娃,你身體是不是好些了?妹妹考了學校沒有?”“久不見,甚念”。在告知自己的身體比在北京時好些的近況後,毛澤東選錄了唐人李白《廬山遙寄盧侍御虛舟》的詩句送給思齊: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雲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這四句看似寫廬山壯麗景色,實抒高蹈出世不滿現實的心情。意境雄渾壯闊,氣度不凡。毛澤東此時選擇這樣的詩句送給“女兒”,其中自有深意。

原來,劉思齊自蘇聯回國轉入北大俄語系學習,江青曾多次諷刺、挖苦思齊沒出息,還派人收走了她出入中南海的特別通行證,甚至惡稱“劉思齊不是我們家的人”。喪夫之痛,轉學之辛,又遭繼母這般譏諷和傷害,劉思齊生了一場大病。

毛澤東對江青的過分之舉很氣憤,對思齊遭遇的委屈不公很同情。他不願、不忍看到這樣的局面發生。於是他以一位父親和革命家的胸懷氣度,以溫和、理性和超然的方式,借用古詩與“女兒”溝通交流,既表達了對思齊的同情和關愛,更是對“女兒”的別樣教化、勸慰和開導。這種表達方式彰顯其父愛的博大和深沉,可謂用心良苦。

人物|毛泽东家书里的父爱

1949年4月 毛澤東和毛岸英、劉松林、李訥

數量與質量的統一

人物|毛泽东家书里的父爱

毛澤東給兒女的書信情況看,總的看數目不多。但是凡動筆,必是情意滿滿,期待多多。從查閱的相關資料看,毛澤東寫得較多的當是給兩個兒子、兩個女兒和大兒媳劉思齊。其中,給小女兒李訥算是寫得最多。僅1954年7月至1963年1月間,毛澤

東給小女兒就寫過8封信。這當是“大娃娃”從“小爸爸”那裡得到的一種特殊待遇吧。其中,不乏毛澤東對李訥身上時有的“驕嬌二氣”給予的教育和引導。

寫信最少的當是對二兒媳邵華。但是,1962年3月的一天,正在南下視察的毛澤東,利用清晨時間,專門給兒媳邵華寫了一封家書,且有些特別:

你好!有信。拿來,想看。要養好身體,立志奔前程,女兒氣要少些,加一點男兒氣,為社會做一番事業,企予望之。《上邪》一篇,要多讀。餘不盡。

父親

三月六日上午七時

這篇正文不到60個字的短信,沒有抬頭,未見暱稱,且以“餘不盡”戛然收尾,卻是一篇分量很重、含金量很高、影響邵華和岸青一生的家書。

原來,這與岸青的病體和小兩口一段時間發生口角、鬧小矛盾有關。當兩人都向父親訴苦、“告狀”時,在情感和心理的天平上,毛澤

東更多地希望兒媳邵華能有所改變,多些理解和包容,和岸青一起好好過日子,於是有了上述家書。

這封信,全篇言簡意賅,寓意深刻。父親毛澤東以其淵博的學識巧妙地告訴兒媳,夫妻間患難與共,相濡以沫,一輩子“與君相知”,不離不棄,方顯彌足珍貴,鼓勵並期望邵華多體諒岸青的特殊情況,積極面對和擔當,用美好的愛情化解和戰勝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及煩惱。聰明的邵華讀懂了父親的人生至囑,體悟到父親的不易,決心改變自己。

毛澤東以其非凡的智慧,闡釋父心,表達父愛。一篇篇充滿情感的家書,讓我們從另一個側面,領略到這位普通父親、世紀偉人別樣的風采。

(摘自《領導文萃》2019年12月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