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短文改错怎么做?

用户3708573353


改错语法点本身不难,对考生来说,难在如何发现错的地方。

这里我也不想写“论文”,只小提几点供参考:

1. 注意be动词

它本身的时态,人称

它后面的是形容词还是副词

它后面的是v-ing还是v-ed

2. 找“裸奔”的名词,即没有冠词、也没有复数的名词,看它是否是抽象、物质名词?

3. and/but/so/or这4字轮流转,几乎必考;

4. 形成一些熟悉的做题套路,即要熟悉一些词,它们有

so/such

-er...than

have/has/had + been

what/how

非谓语前别装逼be

-ly /ful

hard/hardly

time/times

other/others

Information/informations

furniture/furnitures

after/before/behind

advice/advise

fun/funs

die/dead

many/much

very/so that

worried/worrying

that/which/what

great/greater

hundred/hundreds

找找to/with/at等,看看是加还是减

等等

估计上面随意列举的,在2020年高考中,占6分少不了[呲牙]


家居三所


关于高中英语改错题型,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题型分析:

综观这几年的全国高考英语试题,我们发现高中英语短文改错题涉及英语词汇、语法、句型结构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文章逻辑推理和综合辨析,在考查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和对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方面,可以说短文改错题是一种层次较高的测试性题型。

1,高考大纲对短文改错的要求

  • 要求学生在读懂文章后,要逐句分析在词汇、语法方面是否存在错误,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基本功;
  • 在篇章结构和整体行文逻辑方面,短文改错则考查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整体掌握程度和对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 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和准确使用英语进行表达的能力
2,短文改错的命题特点:

短文改错本质上是在考查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以及对书面文章的校检能力。主要特点是:

  • 命题形式原来的短文改错媒体形式为:“缺词”1-2处;“错词”6处;“多词”1-2处;“正确”有1处。新的题型则难度加大,要求学生在有错误的地方增加、修改或删除某个词,且每句中最多只有2处错误。
  • 错误类型
多词


短文改错中出现的多余词汇,主要是指小品词或结构词,即介词、代词、冠词等

缺词是指遗漏掉了某些虚词,即冠词、介词、连词等,要注意的是,这些词又和前后词的搭配有关。

错词

出现这种情况比较复杂,但常见的是语法错误和搭配上的错误。在平时学习和做题时要细心认真。

二,常见错误类型:

  1. 名词错误:名词单复数、名词所有格、主谓一致、名词作定语等;
  2. 冠词错误:冠词的取舍问题和冠词的误用现象;
  3. 代词错误:7大代词的误用现象;
  4. 形容词/副词错误:形/副词的混用和它们的词性/词型问题;
  5. 连词和从句引导词错误:主要指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的混用情况;
  6. 谓语动词错误:时态和语态误用现象;
  7. 非谓语动词错误:
  8. 介词/数词错误:介词的固定搭配,以及数词的基数词和序数词问题;
  9. 句子结构和句子的完整性错误:
  10. 上下文语意和固定用法。
三,短文改错“三步走”方法:

  1. 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短文改错主要是考查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对篇章整体的识错和纠错能力,所以,要从全局考虑,理解文章的谋篇布局,弄清楚整篇文章的意思,不要只顾一句一句的看。
  2. 主句分析,兼顾全篇知识点:在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后,就要进行逐句去分析,兼顾全篇知识点。要分析句子的结构、词语使用和搭配是否得当等问题,同时,还需要兼顾全篇上下文的行文逻辑。要分析各个连词的使用情况,以及人称、数、时态、语态等是否运用恰当。
  3. 回读文章,补漏检查:做完题后,别急,再回过头来把文章通读一遍,检查自己是否有遗漏的情况,尤其要注意上下文的逻辑连接关系。多看一遍,就有可能把某些不够清楚的地方理顺了。

早晚读学


形成整体意识!首先明确,短文改错的体裁以记叙文为主。限于文章长度,一般一句设一处错误,较长的复合句则可能设两问(这两点也可作为错误点的定位手段)。

短文改错的错误点可分为三大类型:词法、句法和行文逻辑。从这三点着手并发散开来是一种最为简明有效的策略!首先来说说词法错误,这里常见的有:动词(所占比重最大,涉及时态、语态)、名词(主要考察是否可数,单复数形式)、冠词(元音与辅音、特指与泛指的辨别)、代词(看其与指代的对象在数、格、词性上是否保持一致)、介词(固定搭配)、形容词与副词之间的误用(包括形式是否正确,是原形,比较级,还是最高级?)等等。

下来再说句法错误。句法最常见的有定语从句、宾语从句等。要改好此类错误,还是要从最基本也可能对大家来说最枯燥的语法开始,一点点积累。当然,短文改错也是你学习掌握这些语法的一个很好的素材,可以说相辅相成!

最后谈一下逻辑错误,这个是最简单也最容易忽视的,说它简单是因为它直接违背了人们的语言直觉,说它易忽视则因为如果你没有对句子的整体把握甚至是对短文的通篇把握就不太容易察觉!所以切忌断词取义而一叶障目!


小智教育


高中短文改错答题技巧应该是: 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分句阅读,整句找错;反复通读,复查验证。

具体要求: 一是核对错项时,若的确有一时难以改出的地方,可以参考所改动项是否基本符合“1:1:8”的比例。即多1词,缺1词,错词8个。二是要核对改正的语法项目是否有重复。因为短文改错往往覆盖面广,一般不会出现重复考查某个语法点的现象。三是核对答题符号是否规范,位置是否准确,看看有无遗漏符号,忽略字母大小写和拼写等问题。


大嘴英语


在一所重点高中从事英语教学近20年了,关于英语短文改错的怎么做的问题,我有一点心得。我想从改错题设题意图、改错题特点和答题方法三方面和您分享一下:

第一,改错题设题的意图。我们分析下高考为什么一直有这个题型。高考作为全国最大型的选拔考试来说,不仅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也有普及知识、培养能力和塑造知识结构的意图,那么英语作为高考分值最高的一科来说,英语体现得最明显。英语这一学科除了让学生们掌握词汇外,还要求在写英语时不要犯低级错误,把汉语的习惯带到英语中,写出有汉语错误的英语来,即Chinglish(汉语式英语)。改错题属于考察“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的“写”的能力,而目前的高考只考“听、读、写”三个技能,目前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由于国外有更多我们要了解的信息,所以国家培养人才时,对这三个技能中以考察“读”这个输入技能为主,那么关键的问题就出现了,对于考察输出的技能“写”的相对来说就不会很难,所以相对其他题型如“完形填空”来说,改错题提分更容易,所以根据我以上的分析,我们要相信:改错能得满分!

第二,改错题的特点。首先我们一定知道,改错题一般是学生的习作,犯的多是汉语习惯导致的错误,所以一会儿我们列举几个英语中有的,而汉语中没有的语法现象。其次大家要记住四个数字:10、3、8、9。10指的是共有十处错误。3指的是没有以下三种情况,即无标点符号错误、无单词拼错的错误、每句话不超过两个错误。改错一般是八个句子。9是最重要的一定背下来,即考九种词性:我下面一一列举出来,一定注意多数是考“英语中有而汉语中没有的”现象!9-1名词,汉语中不分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更没有名词单复数之别。9-2冠词,汉语中没有冠词,英语一定注意,不可数名词前有可能有冠词the,表特指或类指;有可能没有冠词,即零冠词,表泛指;可数名词如是单数,一定要有冠词a或an表泛指或类指,如是可数名词复数呢,可能是零冠词表泛指或类指;也有可能用定冠词the,表特指。9-3动词一定考虑是谓语还是非谓语动词,这也是汉语中没有的,汉语不分谓语和非谓语动词。9-4连词,包括并列连词和引导词,并列连词and、but、so,主要考语义;从句的引导词,这里考定从和名词性从句的引导词,引导词这点汉语中使用的太灵活了,有时有,有时没有。而英语的省略是有要求的。9-5形容词,注意有时需变副词,或仍然是形容词需要变成比较级或最高级。9-6副词,注意有时需变形容词,或仍然是副词需要变成比较级或最高级。9-7代词,一定注意格和数,两个一致:语义一致,性别一致,汉语则没这么多说法。9-8介词,多考语意和固定用法。9-9数词,注意是基数词还是序数词,这和汉语相似。列了这么多,其实很简单,多练、注意就好了。

最后,练习指导。做事分三步,第一步读一遍根据语感,能改多少就该多少,记住每句话不超两个错误。第二步在剩下的句子中再去怀疑每个词,要先注意词性,然后从上面题过的九种词性的注意事项中入手。第三步,检查。注意多练习,而且一定做高考真题,这样更有针对性。一个改错题用7分钟左右即可,每天练两个,练习后总结,一般100个改错题,即可见效!

补充一点,改错提高后,你会发现我们的英语写作水平也会大大提高,所以不仅改错题10分都得,后面的25分作文也多得很多,还等什么,行动吧!祝你好运!






英语很给力


你好,我来回答

1、错误最多的到最少的是:动连名劫形代副。其中动词最少是3个,连词最少是两个;

2、注意拼写、时态、语态;

3、名词词语注意单复数,动词看主语是什么,看看用什么形式的,注意主谓一致,并列的结构动词的形式是一样的;

4、多做题,多分析,认真点,一个个分析;

5、看时态.挑短语搭配状况.看是不是特殊句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