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厌别人是一种什么心理?有什么这方面的书可以推荐?

来自星星2


大家好,我是搬砖看风景。这个问题我已两种不同的角度来回答一下。欢迎指正!!!

1.第一种人:先入为主的思想。

因为他有一个缺点,这个缺点给你带来的不满,大于他做任何事情能给你带来的满足,当然,这种价值衡量是以你自己的判断为标准的,或者说触犯你了原则。

就好比,一个人很丑,而他在追求你。

帮你拎东西,你在想,万一被人看见了,还不笑话我。

给你买好吃的,同上。

哪怕他救了你一命,你也会想,就算你救我,也不代表我以身相许啊。

你的原则就是不想让你的男朋友太丑。那他的一切都是徒劳的。

除非有一天,你忽然改变了价值观,美和丑都没关系,只要真心对我好就行。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他怎么看怎么顺眼。

但是人还是一样的人。

讨厌人没错,被讨厌也不冤枉,人本身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2.第二种人:“太主观”

因为自己一直有这个问题,如果讨厌一个人,那可是从骨头里面讨厌他,他做的任何事情都不喜欢,包括长相啊,走路姿势啊这些,都讨厌的不行不行的。

说到底,其实对人家没啥损害,人家其实还不知道呢,但是自己却因为讨厌所导致的不爽,各种难受。

为毛会这样,自己稍微总结了一下,好像是因为对方和自己预期的行为不一样,说白了,自己在人际交往这方面,总是喜欢高大上,令人舒服,美丽而有魅力的人。自己也倾向于让自己往这个方向发展。

遇到一种人,和自己的预设不同,例如很脏,例如个子太矮,或者是不是令人舒服的人,比如说发生过矛盾,有过不愉快经历的人,都会觉得,哎呀,怎么能这样啊!!!!然后自己瞎咆哮一下!

其实呢,就是自己太主观了,没有人是屎,再屎的人身上也有闪光点,看人不能总看不好的方面。

而自己呢,是个主观的人,是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所以觉得所有跟自己预设不同的,都会找出各种他们很差劲的佐证来!

这就是为什么,对一个人的讨厌能到爆棚的程度。

怎么办呢?就是,别给自己添堵,如果觉得不想分散精力打交道可以不打,但是呢,不要总是想这件事,发现自己又在讨厌别人的时候,就是自己又在利用脑中你的加工功能,给自己造粪了。

自己是台造粪的机器的话,周围什么都能被演化成粪。

反之,自己要是凡事不做无谓的假设,凡事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大路一些,反而会让自己的生活更开心。

讨厌别人 or 不讨厌别人,只是自己的选择。

就想喜欢别人一样,都是你自己的事,都是你自己的选择~

大概讨厌和喜欢是两种相同的感情吧,喜欢强烈的人也容易讨厌强烈。都是因为“太主观”!

因此呢,还是先从不讨厌入手吧~~





搬砖看风景


我们经常听人说,个性相同的人往往很难做朋友,即使能够成为朋友或者恋人,最后也难有圆满的结局。这种说法其实并非一家之谈,现实生活中的大量例子表明,性格互补的人的确更好相处,可以规避很多矛盾。

一、 潜意识和自我暗示很多人都知道潜意识和意识之间的关系,但是,潜意识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潜意识中隐藏了很多我们内心渴望的东西,这些东西有些是好的,而有些是不被世俗和道德所接纳的。所以,很多时候,人们内心渴望的东西在人们没有及时感知、释放的时候就被意识压制下了,这种没有机会萌生出来的潜意识的渴望,人们是不知道的。但是,在看到别人身上有自己潜意识中的那种负面的渴望、表现和行为的时候,就会无形中激发出潜意识的记忆,再加上自我心理暗示的作用,这样,别人的缺点和让人讨厌的行为就让你产生双重的厌恶感。一种是此人本身不被接纳的缺点和行为,一种是你自己被压制下的不被兼容的缺点和行为。而这双层的厌恶情绪很多时候怎样产生、为何存在,自己都不会察觉。

二、逆向投射人在受到压力的时候,很容易产生心理投射行为,心理投射通俗的讲就是把自己身上的特点和情感、情绪转移到别人的身上,由己及人,以己之心度人之心。很多功于心计的人总是觉得周边的人都在算计他,即使再单纯的人在他眼中,都是满满的心机。而他们将情感和认知投射在别人身上的同时,也会从别人身上读出一些自己假想的心理反馈,这就是逆向投射。人际交往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对方的很多缺点和令人厌恶的行为,其实,其中很多都是我们自己错觉投射给他们的,即使真的存在的错误,也被我们投射放大了。 而放大的错误再经过加工后,又逆向投射到我们自己身上,就会有一种被伤害的感觉。因为这些能够触发我们发生投射行为的事件和行为以及心理都是给我们带来过创伤和压力的来源。在我们认知和记忆中,这些都是带着苦痛的,所以,当看到别人出现这些缺点和行为的时候,我们打心底里是没有办法接受的,从这个角度看,讨厌别人的缺点,其实就是受不了自己的表现。

这方面的书你可以参考《精神分析引论》



小晓韩


讨厌别人不是一种心理疾病,但认知有些问题。看一些心理学的书籍是可以改变你的认知,让心理更健

如果要想系统的学习心理学(教材):普通心理学(最基础的,也是心理学入门书籍)、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咨询与辅导、个性心理学、异常心理学、实验心理学额、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学等。

只是想了解心理学有关知识推荐:人际关系心理学(人民教育 郑全全等著)、心理卫生(广西教育 李丹著)、社会心理学(北京大学 侯玉波著)、个性心理学(北师大 高玉祥著)、认知心理学(辽宁大学 高玉祥著)、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大学 钱铭怡著)

想读一些心理学方面的著作而不是教材,更多是感兴趣可以选择:身体语言密码(亚伦皮斯)、道德告诫(萨德)、图腾与禁忌(弗洛伊德)、解开你人格的秘密(张同延、张涵诗)《一个找回自我的心》(克利福德 比尔斯)灵魂的黑夜(托马斯 摩尔)、《心理学与生活》。


非凡娱乐说


讨厌别人的缺点,其实是受不了自己的表现

在看到别人身上有自己潜意识中的那种负面的渴望、表现和行为的时候,就会无形中激发出潜意识的记忆,再加上自我心理暗示的作用,这样,别人的缺点和让人讨厌的行为就让你产生双重的厌恶感。

另外当人在受到压力的时候,很容易产生心理投射行为,心理投射通俗的讲就是把自己身上的特点和情感、情绪转移到别人的身上,由己及人,以己之心度人之心。一定程度的根源是因为自己内心的自卑与不自信。

推荐书籍:《卡耐基正能量》一书包括心态正能量、沟通正能量、人脉正能量、行为正能量、挫折正能量、影响正能量、口才正能量、快乐正能量等八个方面。

《自卑与超越》本书从个人、家庭、学校、职业、爱情与婚姻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给我们提供方法论,指导我们如何解决现实问题,从根源上摆脱自卑。

《人生的智慧》让叔本华在晚年一举成名。本书讨论了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健康、名望、财富、处事原则等。可以帮助我们获得享有幸福的方法。

《少有人走的路》本书包含了四个部分:自律、爱、成长与信仰、恩典。派克从四个方面告诉我们心智该如何成熟。

《自控力》本书通过介绍什么是自控力,自控力的重要性,如何培养自控力等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成为一个可以掌控自己生活和时间的人。

《情商》概括为五个方面的能力: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妥善管理情绪的能力、自我激励的能力、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管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等……



得道心理学


讨厌别人,其实也就是忍受不了别人的某种行为,比如说很多妈妈在家都会觉得家里孩子懒,不肯做家务,其实孩子懒是怎么来的呢,很多妈妈都会说:“这孩子十好几岁了,自己的衣服,内衣什么的全是我洗。”“你就没有不管的时候吗?”“我怎么能不管,不管那些衣服不就烂了臭了吗。”其实是什么,其实你看到别人的懒是因为你太勤快,是因为你耐不住焦虑,你去做了,然后对比出来别人懒。假如妈妈不管,臭了就臭了,孩子也许自己就会去自己洗了。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往往是因为别人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对别人不满意,渐渐地生出一种厌恶的心理,变得讨厌比人。

一定要改变人吗,先改变自己。怎么改变呢,你去接纳他。难吗?非常难!连这个都很难,你去让他改变,改变另一个人不是更难吗?所以说有的时候,我们其实是过度焦虑,一个人毕竟有他自己的人生轨迹。不是每个人应该怎样怎样,既然和别人不能在一条轨迹线上。那么又何必去在意那么多呢?讨厌又如何,喜欢又如何,日子还不是得照常过。所以做好自己,过好每一天就行了。相关书籍的话我只能给你推荐几本我觉得不错的书《影响力》罗伯特·西奥迪尼《人性的弱点》卡耐基《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斯科特·派克


春水心理想


道德经从哲学角度将更有哲学性,易经严格的说不算哲学也不算国学,算玄学。哲学方面的书,你如果读启蒙类的,有《苏菲的世界》,适合青少年启蒙类的哲学读物。《西方哲学史》是一本介绍哲学发展历程的纲领性读物。

中国有一本《哲学,科学,常识》的书,忘了是谁写的了,记得是一位上海的先生。另外个人推荐,台湾钱穆先生的《湖上闲思录》随是散文集,但是个人认为很有哲学韵味。值得深思。 另外说点题外话,有三点希望你能明白第一,中国的哲学是概念哲学,并不像西方哲学那样是一个系统,如果你想对中国哲学有所了解的话,你必须提前明白一个道理,在中国文史不分家,而中国哲学也恰恰隐藏在这些文史资料里。

所以你研究哲学必须先研究文史。第二,研究文史必须从近代的开始,像春秋左传道德经一类的东西,不是开始要学的,而是最后要学的,如果你真的有兴趣,建议你看看《国史十六讲》之后再看看《中国史学纲要》,另外现代中国文人里,余秋雨的东西非常好。

第三,正如研究西方哲学要从苏格拉底柏拉图开始按时间顺序研究一样,研究中国文史,一定要从钱穆开始按时间顺序倒推,这样你才能打好基础慢慢的理解中国文化中国思想的深邃内涵。


說娱乐


vlog原创作者:y爱吃大米饭,每日一更。关注,评论,点赞,转发。 因为精神太痛苦了。看到别人快乐的生活,你的痛苦这样发泄。爱生活,爱大自然,心胸豁达,精神就不痛了,全身心放松,让心灵安静下来。心理上是自我保护机制,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我们可能觉得这个人不友善,内心的一种强烈直觉告诉我们,他们可能会对我们产生一定程度的伤害,或者威胁,所以天然就会有讨厌的情绪,可以说是一种本能的反应,内在安全感丧失,其次我们讨厌某些人也代表我们内心控制感的缺失。心理学发现每个人都有一种来自自我控制的安全感,这种自我安全感是我们内心安定的根源。一旦有些人行为我们无论忍受的时候,我们内在的安全感被触动了,也会引发我们的讨厌情绪与不安感!推荐一些书《人性能达到的境界》,《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白板》, 《金色梦乡》 《乌合之众》《智慧书》有很多这样的书希望有适合你自己的,可以在网络上寻找适合你自己喜欢的心理学书籍,愿你有颗乐观积极的心态,用心感受生活的美好,放下心中困扰你的事物,心静如水,时间久了就不会有这样的心态了,祝你好运朋友2020愿一切美好!关注我,每日一更!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2280006f0781912f4f0\

y大米饭


若问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问后世果,今生作者是。因果循环啊.前世作的是"因".后世得到的是"果".前生是今生的因,今生是后世的因.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建议多看看佛教中书你可以从中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答案。不可思议。


听故事的过路人


本书是美国哲学家巴雷特的代表作。

被公认西方世界解释存在主义最优秀著作。

存在主义主旨是尊重个人内在的潜能,淡化理性,

将我们从被理性束缚的、破碎的、片段的人,

解脱为完整的,生命力充实的人。

过去几百年,人类对科学和资本的疯狂崇拜,

我们自以为找到强大力量,

理性带领人类创造了很多奇迹,

以至于走向完美未来。

存在主义提醒我们:

人的物质愈加丰富,反而更加焦虑和空虚。

人本身也前所未有的抽象化。

我们不再是一个个具体的人,

而是社会理性安排下发挥特定功能的工具。

我们早已忘记,我们应该是一个个生命鲜活充实,

拥有独立人格、值得自尊自爱的人。

读这本书,让我更加认识自己作为人存在的意义。



小彪百货


首先来说讨厌的本质,在百度百科上说:讨厌是指令人烦恼;惹人心烦。讨厌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很普遍,类似于我们讨厌某样东西,某件事情的,当然也包括某个人。

其次,我们来看讨厌的来源。为什么讨厌某个人,因为他的行为举止?亦或者因为他对自身利益有危害?讨厌一个人无非因为这两点。更细致复杂的说法,比如说因爱生恨等等,也都可以归位以上两点。

那我们要怎么应对呢?第一种方法,“退一步海阔天空”,我们可以站在对方角度思考是不是可以消除对他的讨厌。第二种方法,“惹不起躲得起”,一些人是可以避开的,我们可以不必忍受,我们可以将他们轻松剥离开我们的世界。第三种,如果他伤害了我们的利益,并且难以忍受,不如撕破脸皮,让自己松一口气。第四种,成年人的世界有太多强颜欢笑……

推荐书籍:《被讨厌的勇气》《情商必读12篇》《所谓会说话就是会换位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