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為什麼不是副省級城市?

落花201820503


深研規劃城建,關注教育,買房上學就看老左說長沙(公號同名)。

目前,全國副省級城市共有15個 ,廣州、南京、杭州、成都、武漢、瀋陽、西安、濟南、哈爾濱、長春。以上10個均為省會。 深圳、青島、大連、廈門、寧波。以上5個均為計劃單列市,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計劃單列市。

副省級城市正式施行於1994年2月,前身為計劃單列市,目的是為了加快城市的經濟與社會發展,更好的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作用。

而當年長沙的經濟實力處於全國50名左右,甚至不如湖北的襄樊,自然入不了中央的法眼了。

經過多年發展,2018年長沙GDP超過1.1萬億,人口突破800萬,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經濟實力超過大部分副省級城市。

長沙眼下已經不在乎副省級城市的名頭了,而是轉而爭取國家中心城市,自貿區等國家戰略支持了。

所以說政策不是萬能的,關鍵還是在於城市主政者的眼界和魄力,當然,沒有政策也是萬萬不能的。


老左說長沙


最初的是十六個副省級城市是在1994年設立的

,當時的的長沙還很落後,排名在中國城市30名左右這個位置了 ,

交通地位也被武漢 鄭州壓住,不具備副省級城市的競爭力,現在長沙的經濟目前是中國省會城市中非常亮眼的,經濟增幅在17年間,增長了13倍,增速排名第四,實現了快速逆襲,也加入了萬億俱樂部。由2001年的27位,衝進了第13位。

交通地位隨著高鐵時代的到來也樞紐地位日益凸顯。

所以才有提出長沙為啥不是副省級城市這種疑問,現在沒有副省級新的名額了,所以長沙不是副省級城市。要是現在再重新評比,長沙應該毫無疑問,非常具備競爭力


生活在長沙


要競爭的副省級城市都不要了,乾脆有競爭直轄市你看行不行?

要比那也別跟長春,哈爾濱這樣的地方比一定要跟重慶。深圳廣州站,對不起,比一比。看看這個距離呀,到底差在哪?

一個城市呀,要比他這個城市魅力,這是這是最大的,關鍵要把比他的發展後勁。比高科技,筆產業,比旅遊文化的魅力。

找出差距來一定能行的。

即使是一個很普通的城市呢,最關鍵的還是要拿產業魅力,高科技發展水平來說事。

要想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中心城市,那你的發展這個前景和潛力到底在哪裡呢?

請問你這個城市的品牌兒是什麼?核心競爭力又是什麼?你這個城市在全國的獨立的產業集群又是什麼?在世界就範圍內,你的產業核心價值又是什麼?如果你的產業集群在全世界方面沒有一點號召力,說明我們這城市發展水平還是處在一個初級的階段。

比什麼跟誰也不要比了啊,要比比比干勁兒吧,好好踏實去做事吧,要名要利都沒有用,關鍵看實力。

歷史文化的積澱,經濟產業的振興,科技產業的魅力,這些東西呀,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核心價值。

長沙這個地方自身的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練好內功,做好自己的功課,跟誰都不比勁兒了,只跟自己比,做事的能力,做事的決心!


東北向前


爭那虛名幹嘛,有錢多搞福利,和城市建沒,老百姓認可比什麼都好,讓老百姓過上幸福生活才是王道。


手機用戶76470879977


因為國家沒有批准,也沒有計劃將長沙列為副省級城市。這是國家從國家戰略,全國大局全盤考慮的。從地理位置,經濟幅射,地域影響,城市規模,文化底蘊等方面考慮的。長沙,湖南省會,各方面都與副省級城市條件接近,儘管暫時還不是,但長沙的未來更美好。


無奈125387125


副省級城市的前身多是計劃單列市,而計劃單列市的地方財政收入是不需上交省財政的,湖南除長沙以外的其他地區經濟還不夠發達,省裡就需要長沙的支持,如此,長沙咋能成為計劃單列市呢?長沙成不了計劃單列市,自然也就成不了計劃單列市的後身~副省級城市啦。


kuangjw


平心而論,長沙沒評為副省級城市,是不公平的,有點難言之感。長沙,有專鐵通韶山,這裡是毛澤東主席的故鄉,全中國人民的精神家園,這樣一個有政治意義的地方,是不能用單一的經濟指標來衡量的。










朵朵佬爺


副省級城市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名之一,受省級行政區管轄,副省級市的市長與副省長行政級別相同。最初的十六個副省級城市是根據1994年2月25日,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的發文(中編[1994]1號)經中共中央、中國國務院同意成為副省級城市的。

副省級城市與地級市或地級行政區一起納入各省的直接管轄之下,沒有被單列。

副省級城市目前有十五個。

重慶曾經一直是副省級城市,1997年成為省級的直轄市。

大連、青島、寧波、廈門、深圳是計劃單列市。

另外,所有省會城市和一些重要的非省會地級市,長期由省委常委(級別高於非省委常委的副省長)兼任黨委書記,因此在行政級別上享受副省級城市待遇,如長沙、南昌、合肥、石家莊、蘇州、齊齊哈爾、吉林、萬州、煙臺、溫州、珠海、三亞、桂林、宜昌、洛陽、延安、格爾木、包頭、大同等。但這些城市的實際級別仍然是地級市。

省級城市就是直轄市。副省級城市比一般的城市(可能包括省會)有更大的自主權。

一是區域佈局要合理,副省級城市應該是大的區域內的首位中心城市,有足夠發展空間。應與原有副省級城市有一定距離,否則浪費資源、增加內耗,抵消和減弱中心城市的輻射功能。

二是人口不宜少於200萬人,否則難以形成區域政治中心的地位,這是一個城市經濟社會效益的基礎。

三是應有較強的經濟實力,經濟總量應高於全國大城市平均值,財政至少能夠自給自足,這也是保障中央財政調控能力的要求。

一般情況下,這三個條件全部具備才能設立副省級城市

當然,條件具備了也不一定能成為直轄市,這和國家的戰略佈局有關係。比如現在盛傳的第二批副省級城市全部集中在了中、西、北經濟欠發達地區,目的是通過這次的行政直屬改革,可以帶動所在地區的經濟發展


生活的愛好3


很簡單啊。計劃單列或副省級都是上世紀8、90年代確定的,那個時候的長沙,有什麼資格爭取副省級?

也就是2000年後,湖南省統計局水平“提高了”,長沙的GDP才有了質的變化,幾年一個臺階往上走,看上去才能夠列入前20的水平。但在城市規模、人口、資源、影響力等方面,還和大多數副省級城市有差距。就算現在再次放開評定副省級,長沙都不一定能夠穩進。


andrew409


長沙不是副省級城市。

【長沙市】

長沙市隸屬湖南省,湖南省省會,簡稱長,地處湖南省東部偏北,湘江下游和湘瀏盆地西緣,是全國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核心城市,國家十二五規劃確定的重點開發區域,湖南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教和商貿中心。

長沙地處湖南省東部偏北,湘江下游和長瀏盆地西緣。東西長約230公里,南北寬約88公里,全市土地面積1.1819萬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1909.86平方公里。 

長沙是楚文明和湘楚文化的發源地,有3000年悠久的歷史文化,約有2400年建城史,在春秋戰國時期始建城,屬楚國。因屈原和賈誼的影響而被稱為“屈賈之鄉”。長沙又稱“楚漢名城”,馬王堆漢墓和走馬樓簡牘等重要文物的出土反映其深厚的楚文化以及湖湘文化底蘊,位於嶽麓山下的嶽麓書院為湖南文化教育的象徵。歷史上湧現眾多名人,留下眾多的歷史文化遺蹟,成為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2016年2月23日,長沙市在CCTV“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2015年度十大最具幸福感省會城市中名列第一。2016年5月6日,長沙開通了中國首條中低速磁懸浮線路。


【副省級氏簡介】

副省級市是中國行政架構為副省級建制的省轄市,正式施行於1994年2月25日,其前身為計劃單列市,其黨政機關主要領導的行政級別為副省(部)級官員。

副省級市的黨委、政府機關主要領導的級別,即中共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市長、政協主席職務列入《中共中央管理的幹部職務名稱表》,其職務任免由省委報中共中央審批。但是在行政區劃類別上,副省級市仍然屬於省轄市,由所在的省級行政區管轄。

中國現有15座副省級市:廣州、深圳、南京、武漢、瀋陽、西安、成都、濟南、杭州、哈爾濱、長春、大連、青島、廈門、寧波。其中青島、大連、寧波、廈門、深圳是計劃單列市,其他的都是省會城市。

行政級別


【級別確定】

副省級市仍為省轄市,由所在省的省委、省政府領導。這些市的機構改革方案仍由所在省審批,同時抄報中編委備案。15市的經濟管理權限有關規定執行。

根據中編髮[1995]5號文,副省級市的市直機關的級別,比照國辦發[1993]85號通知中部委管理的國家局的機構級別確定,即市直工作部門為副廳級,內設機構為處級。市直屬機構的副局長並不是正處,而是增加了一個級別,叫(正處)副局級。

市轄區及其工作部門的級別,可比照市直機關相對應的關係確定。副省級城市的副區長也是正處(副局)級。區轄街道辦是正處級。

市轄縣和代管的縣級市的級別仍為處級,其工作部門仍為科級。

【幹部管理】

按中央組織部《關於廣州等16城市幹部管理範圍問題的通知》(組通字[1994]28號)執行,即:

(一)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市長、市政協主席職務列入《中共中央管理的幹部職務名稱表》,其職務任免由省委報中共中央審批。

(二)市委副書記、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副市長、市政協副主席、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職務任免報中央組織部備案。備案辦法按組通字[1991]10號文件規定辦理。市委組織部部長的職務任免,須事先徵得中央組織部同意。其他幹部管理範圍的確定,由省委根據本省實際情況研究決定。

(三)市委、市紀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領導班子換屆選舉時,省委須將人事安排方案報中央組織部審核。

相關概念

【計劃單列市】

享有省一級的經濟管理權限的非省級行政中心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全稱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單列市,是省級單位對所轄大城市下放部分經濟管理權限的城市,但是,計劃單列市仍保留省轄市的行政地位,繼續接受省級行政機構的領導。對省轄大城市的計劃單列,計劃單列內容主要是工農業生產、交通運輸、郵電、固定資產投資、主要商品購銷和分配調撥,能源及主要物資分配調撥、外貿進出口、地方定額外匯、勞動工資 、財政信貸、科學技術以及各項社會發展計劃指標等。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初期的1980年代,一些市由於其特有的經濟地位而被稱為"計劃單列市",享有省一級的經濟和社會管理權限。至2015年時,全國有5個計劃單列市。

【國家級新區】

是指新區的成立乃至於開發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總體發展目標、發展定位等由國務院統一進行規劃和審批,相關特殊優惠政策和權限由國務院直接批覆,在轄區內實行更加開放和優惠的特殊政策,鼓勵新區進行各項制度改革與創新的探索工作。其中浦東新區和濱海新區系行政區,設立區委區政府,由於其依託於直轄市,區委書記由市委常委兼任,區長,人大主任,政協主席均為副部級。國家級新區中只有上海浦東新區和天津濱海新區是經由國務院批准的副省級新區,其餘國家級新區由於其依託的城市為副省級城市或地級市,一般只高配幹部,級別仍為正廳級,只設立管委會,沒有人大、政協、區政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