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物流行业”!仓储与漕运创造性结合,使大明充满勃勃生机

一切都要从永乐大帝迁都北京说起……

在靖难之役后,明成祖朱棣将国家的首都从南京迁到了北京。自此之后,“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便成为了明朝的一项长期国策,更被后世褒奖为华夏文明中又一段铮铮铁骨的佳话。不过这并不是我们今天要说的重点,我们要谈的是朱棣迁都北京之后,却在不经意间为大明朝开启了一段“物流”史诗!

明代的“物流行业”!仓储与漕运创造性结合,使大明充满勃勃生机

一、朱棣迁都,使得漕运上升成为国家“物流”战略

华夏的漕运历史自先秦时期便已经有相关记载,但是从其运输规模、遍及区域,以及对国家的影响程度远谈不上国家战略;在隋朝杨广开凿大运河之后,漕运的运输辩解、成本低廉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使其地位开始日益重要,但是其运输的主体始终是以民间百姓为主;那么直到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之后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一是国家政治中心北移,带动全国性的资源输送。明朝的首都搬到了北京,那么文武百官自然都要在北京城内安家,国家的行政机构都要进驻北京城,全国性的政治活动也都将在北京集中进行。这一系列的改变所造成的结果,就是全国的整体资源都必须向着当时地处北方边境的北京城倾斜,这种现实需求的形成是国家政治活动的结果。

二是北京的物资运输需求,催生漕运跨越式发展。朱棣为了南方的粮食物资能够顺利的运进北京城可是下了大力气,他不仅下令疏通了京杭大运河被淤泥阻断的部分,而且还耗费了大量民力将北京通州的通惠河挖通了,使之与运河相连,从而让南方运来的粮食能够经通州直接运进北京城!不得不说的是如此浩大的工程,也只有在明朝国力鼎盛的时期,在朱棣这个强有力的统治者手中才能够得以完成。从这一时期开始,明朝的漕运在被赋予极强的政治意义之后,又开始承担起国家连通南北运输的主渠道作用。

三是漕运兴起之后,迅速成为明朝的供给“大动脉”。当大运河的漕运开始发挥作用之后,大明的君臣们突然发现这是一个何等便捷高效的运输模式啊?于是国家方方面面的资源供给都开始依靠运河漕运,比如:散布在全国各地的藩王供奉,开始依靠运河进行输送;大同、辽东、蓟州、宣府等“九边军镇”开始移开运河输送粮食等等。到了这个时期,漕运才真正成为了明朝的国家战略!

明代的“物流行业”!仓储与漕运创造性结合,使大明充满勃勃生机

二、“仓政+漕运”,大明朝的“物流系统”发生质的飞跃

如前文所述,大明分了三个步骤逐步将漕运推向了国家战略,那么接下来当另一项制度与漕运结合的时候,大明“物流”行业就成型了,这项制度就是——仓政制度!仓政制度在我国历朝历代并不罕见,其核心原理便是在全国各地建造多个仓库,将散落民间的粮食集中到仓库之中,然后根据现实的需要来进行粮食的高效率调配。

那么,明朝仓政和漕运是如何结合的呢?

一是在北京通州地区设立“京通仓”,是大明物流系统的心脏。“京通仓”的作用在于将南方通过漕运往京城输送的物资及由京城将要运往外地的物资进行分类和集中,然后再按需进行调配发放,故而京通仓在明代又有着“天子内仓”的称谓!京通仓的设立大大加强了北京地区物资集散的能力和效率,从而使得北京一跃而成北方第一大城市,而附属于北京的通州地区便也是在这一时期快速崛起!

明代的“物流行业”!仓储与漕运创造性结合,使大明充满勃勃生机

二是在运河沿线设立“水次仓”,是大明物流系统的支动脉。相对于京通仓而言,水次仓被称为“外仓”!这一类仓库是在运河沿线设立,其主要的作用是囤积漕粮,减少因河道冻阻等原因造成的漕运粮食损耗,同时也担负着粮食水路转陆路,继而转运他处的职能。在明代比较著名的水次仓分别是天津、德州、临清、徐州、淮安五处,在漕运全盛时期每座水次仓每年担负漕粮暂存和转运总数均在一百万石以上。

三是遍及全国各处的仓储设施,是大明物流系统的毛细血管。除了京通仓和水次仓两种仓库之外,明朝在全国各地州府都兴建有常平仓、义仓、社仓等种类繁多的仓储设施,它们有的是官办,有的是民办,还有的是官民合办,这些仓库遍及各地从而有效的起到了物资集散的作用,从而在一定区域内实现了漕运物资的高效率、精准的投向,它们就像是毛细血管一样滋养着大明朝的全身。

明代的“物流行业”!仓储与漕运创造性结合,使大明充满勃勃生机

三、大明“物流系统”赋予了大明无限的生机

前面我们从三个层面分析了大明的仓储系统是如何与漕运相结合而形成“物流系统”的,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讲一讲,“大明的物流”究竟为大明朝带来了什么?

一是大明物流系统的政治功能。首先是维持了大明首都北京的常效运转,通过其强大的“供血”能力,使得如此宏伟的北京城能够巍然屹立于大明北疆,更成就了“天子守国门”的千古佳话!其次是高效率的为大明藩王贵族和朝廷百官提供了长期的资源供奉。大家千万不要小看这笔开支,单就明朝皇室开销来看,哪怕是在最低的嘉靖、弘治年间,其粮食消耗也达到了每年30万石,正是因为有“物流系统”的存在,才圆满的完成了这项为国家统治阶层的服务职能。

二是大明物流系统的军事功能。首先是有效支撑了“九边军镇”及其他边疆卫所的军队粮食消耗。有明一朝长期处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之下,故而其在北方军镇卫所之中驻有大量军队,单就平时状态其粮草的消耗就十分巨大,若到了战时更是一个恐怖的天文数字。正是由于有物流系统的高效输送,才能保证其边疆军事的稳定。其次,使得明朝军队具备了远程作战的能力。尤其是朱棣的五征蒙古,万历年间的入朝对日作战,若是没有物流系统的粮食供应简直无法想象。故而可以说此乃明军之命脉!

明代的“物流行业”!仓储与漕运创造性结合,使大明充满勃勃生机

三是大明物流系统的经济与社会保障功能。由于物流系统的存在,使得国家粮食等物资流转能够达到以前历代封建王朝中的最高水平,故而能够实现资源的快速集中,从而精准的按需求投放。从而使得国家平抑粮价、赈济粮荒,以及特定社会群体的救助保障能力得到了大大的加强。据《明宪宗实录》记载,成化十六年京师米贵,诏发太仓粟米三十万石平价以朵赈给灾民,并通过京通仓预给在京官吏俸粮三月,从而消弭了灾情的影响。

四是重整了华夏的“运河经济”。自隋朝开凿大运河以来,运河沿岸独特的经济形式便长期存在于我国历史之中。大明物流系统是建立在漕运基础上的,故而进一步刺激漕运快速发展,产业的发展必然建立相关的就保障设施,从而产生大量的就业岗位,并催生运河沿岸一系列的经济产业活动,从而带动运河沿线的经济发展。简单的说,漕运之上货物的流通、客商的汇聚,自然就产生了相关餐饮、住宿、搬运、仓储、娱乐、脚力服务诸方面的市场需求,于是在运河沿线,无数市镇应运而生。

明代的“物流行业”!仓储与漕运创造性结合,使大明充满勃勃生机

四、总结

综合前文所述,大明的物流系统的产生源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这一壮举!由于运河漕运成为了国家战略行为,从而使之成为了整个物流系统的“大动脉”而承担主要运输职能;而与漕运相结合的仓政则分别发挥着物流系统的“心脏”、“支动脉”、“毛细血管”等

物资汇聚及调配职能

正是“仓政+漕运”这一创造性的组合,最终形成了一套高效、精准的物流系统,从而为大明的政治、军事、经济、社会保障等职能提供了极大的增幅,同时也在我国封建王朝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