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在44年飞机产量有两万架,为什么还是会失去制空权?

超级黑粉丝


“伟大的一周”空中决战的最初构想,早在1941年,就被美国陆军航空队指挥官阿诺德将军,以及麾下的空战1号计划部所拟定,核心目的在于利用空军的攻击,先耗尽敌人的空军力量,再进一步攻击敌人的整个战争工业制造体系“取得压到敌人的完全优势”。在这个指导思想下,以肯尼斯.沃克中校为首的陆军航空队参谋们,选择了177个德国军事和工业目标,再细分为8大类:飞机制造厂,战车制造厂,潜艇基地,交通运输枢纽,石油工业,金属工业,橡胶工业,石油制造和精炼工业。阿诺德和下属推算出,只要盟国远程轰炸机连续出动六万六千架次,有效投掷出1万三千吨左右的炸弹,那么这7大类目标中的三分之一就可以在1944年上半年被摧毁,然后盟军在1944年5月到6月就可以利用有效的水文和潮汐条件在欧洲沿海登陆。


早在1943年1月,美国B17轰炸机就轰炸了位于德国西部佛格萨克的U艇基地,然而在随后的行动中,盟国远程轰炸机接连遭遇了德国空军的有力抵抗,幸亏盟国强大的飞机制造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全新的飞机,使得这些损失始终保持在“可弥补”的范围内。在1943年4月17日,美国第八航空队出动107架B17,轰炸位于不莱梅的福克.沃尔夫飞机制造厂,但损失惊人,总共有16架b17被击落,46架受伤。在整个1943年,在所有执行对欧洲大陆进行远程战略轰炸的盟国重型轰炸机中,超过18%的飞机未能返回基地,然而盟国战略空军的指挥员也获得了宝贵的教训,比如远程护航战斗机的重要性,以及轰炸机如果采用编组良好的密集编队,用各机的炮塔机枪互相掩护,组成一个无死角的“火网”,那么损失可以大大降低。

到了1943年年底,因指挥了“轰炸东京”而大名鼎鼎的詹姆斯.哈罗德.杜立特尔将军成为了第八航空队的新长官,他提出的新政策是,要想摧毁德国的战争工业机器,则必须先打垮保卫它的德国空军力量,此时,新型能够携带两个75加仑可抛弃副油箱的P38闪电战斗机也部署到了英国,稍后,更加凶悍的远程战斗机P51野马也加入了第八航空队的护航战斗机联队,另外说一句,此时希特勒却拒绝将新设计出的喷气战斗机Me262投入量产并开始配套飞行员训练,他坚持认为Me262将作为新型轰炸机投入使用,这个错误的决定,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伟大一周”战斗的结果。

美国陆军航空队有杜立特,德国空军则有同样天才的指挥官阿道夫.加兰德。针对美国陆军航空队的改变,加兰德也为德国空军针锋相对地设计出了有效的新战术,比如尽量从轰炸机后部进行攻击,另外应该更多装备火力更猛,更灵活的Fw190战斗机与美国护航战斗机进行格斗,同时,对原有的Bf109战斗机进行改造,安装更新型,威力更大的机炮。最关键的是,他力主德国战斗机部队应该采用“内圈防御”战术,即集中布置在德国境内,以便每次都能有足够多的德国战斗机集中升空,对美国轰炸机编队进行饱和打击,而非将战斗机散落地布置在欧洲德占区内各国的多个空军基地,从而导致每一波战斗机的数量都不够,无法穿越美国轰炸机群的密集自卫火力和护航战斗机保护圈。


1944年2月20日,美国陆军航空队集合了前所未有的庞大集群——共有17个轰炸机联队,1028架轰炸机,在832架战斗机的掩护下,奔赴莱比锡,攻击目标是位于此地的各个德国军用飞机装配与生产厂,这场空袭使得莱比锡装配厂停工了将近一个月,而有赖于美国轰炸机的紧密编队和P51战斗机的保护,美国陆军航空队只损失了25架轰炸机和4架战斗机,德国第1,第2战斗机师的损失则将近100架


2月21日,第八航空队继续出动924架轰炸机和679架战斗机,攻击布伦瑞克,汉诺威,哈芬等地的德国飞机制造工厂,损失为19架轰炸机和5架战斗机。但由于布伦瑞克上空云层厚密,轰炸效果不佳


22日凌晨,位于伦敦西北的第八航空队司令部得到消息,今天天气晴好,于是杜立特尔将军决定对柏林附近的艾瑞克轴承制造厂,以及雷根斯堡,施韦因富特的飞机引擎制造厂进行更大规模的空袭,负责轰炸施韦因富特的第三轰炸机师,师长则是大名鼎鼎的美国战略空军之父柯蒂斯.莱梅将军。顺便说一句,第三师下属的100轰炸机大队,有个不幸的绰号“血腥100”,这是因为1943年10月,他们在轰炸鲁尔工业区的铁路交通枢纽纽明斯特时,一次就损失了12架轰炸机,这个记录迄今为止还没有人打破。

早晨4点10分,飞行员们被刺耳的喇叭声惊醒,5点,全体在食堂进早餐,早餐非常丰盛,包括热咖啡,烤吐司,黄油,培根和少有的新鲜鸡蛋,当然,飞行员们通常没什么心情享受新鲜鸡蛋,他们管这东西叫"最后的早餐”,5点15分,飞行员们会在会议室内听取高级军官下达的任务简报,而繁忙的地勤人员从半夜开始就已经在为飞机装弹,检查飞机上所有的自卫机枪和炮塔是否能够正常运转,到了飞行员们听取简报的时刻,地勤的任务是最后检查一遍其他设备,包括起降液压系统,飞机全身的电路,氧气供应系统以及导航设备。检查完毕后,头戴飞行帽的飞行员们身穿厚重的飞行夹克,背着降落伞包开始陆续登机,就位后,大家需要在机舱中待命大约半小时,如果天气状况不良,机场就会发出红色信号弹,全体乘员可以下机,回到自己温暖的床铺上睡个回笼觉,如果天气状况良好,那么机场就会发出绿色信号弹,各编队按照次序升空。

22日,第八航空队出动了466架轰炸机,他们利用仪表飞行穿越厚厚的云层,在指定空域的高空完成编队集结。然而今天出师不利,一架b17突然失去了一个发动机的推力,造成失速一下与后续的另一架B17相撞,变成了一团火焰,随后双双坠落,两个机组均无人生还,另外两架B17由于试图躲避四散的飞机残骸碎片,发生了擦挂,被迫退出编队,返回机场,另外少数飞行员则试图加大油门,让四个引擎全力运转,力图尽早离开云层,抵达晴朗的高空,总之,整个第三轰炸机师的编队一片凌乱,迫使指挥官莱梅被迫召回了整个编队。

此时,第一,第二轰炸机师则按照原计划,轰炸位于德国哥达的Me110飞机制造厂,第二轰炸机师的飞机因为不良天气的影响,编队呈现松散的长条状,尽管在沿途指挥官多次努力,试图将队形回复为精密的“火力箱子”,但未能奏效,迫使指挥官霍奇斯将军也不得不命令所有机组回撤。此时,就剩下第一轰炸机师孤军奋战,迎战所有德国空军和高射炮火力,最终在255架执行任务的轰炸机中,损失了41架,同时只有90架飞机投下的炸弹准确集中了目标。从意大利起飞的第15航空队,在阿尔卑斯山上空遭遇了德国战斗机的伏击,虽然最终15航空队给特劳布林的梅塞施密特飞机工厂造成了严重破坏,但也损失惨重,总共损失了14架。22日是“伟大一周”战斗中盟军一方最为黯淡的一天,一共损失了55架B17与B24轰炸机,但本日作战的目标远远没有达成。


然而此时,在加兰德的指挥部里,气氛也不轻松,由于盟军连续几天倚仗庞大数量物质优势的饱和攻击,仅仅在22日一天,德国空军就损失了将近50架战斗机,燃料和飞机的短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德国空军执行夜间防空任务(美英两国战略空军的分工是,美国战略轰炸机对德国军事工业目标进行昼间轰炸,英国战略轰炸机则对德国城市进行夜间轰炸),这种情况下,只有恶劣的天气,能够暂时使美国陆军航空队暂停进攻,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


幸亏,2月23日,整个欧洲西北部上空都是浓厚的云层,只有从意大利来的15航空队的飞机袭击了奥地利位于斯太尔.沃茨哥茨克的飞机轴承厂。第二天,24日,天气转晴,杜立特尔决定同时轰炸三个不同的目标,最大限度分散加兰德的战斗机部队,三个目标分别是位于哥达的me110飞机制造厂,施韦因富特的飞机轴承制造厂,以及图托和波森的福克FW190战斗机制造厂,对于最后一个目标,由于深入德国境内,乃至波兰边境,连p51护航战斗机都飞不了那么远,第三航空师的五个联队将在没有战斗机保护的情况下完成任务。

在哥达附近上空,第二轰炸机师的第二联队由于导航原因,未能与大编队及时汇合,遭遇了德国空军第一战斗机师的疯狂阻击,445大队全部24架B24被击落了13架,其余全部受损,第389大队领头机的氧气供应系统出了毛病,投弹手与领航员在理智不清的情况下误以为已经抵达目标上空,开始投弹,搞得后续其他飞机也开始纷纷投弹。第14联队则遭遇到了德国空军的另一项秘密武器,由ju88轰炸机改装的“榭寄生”制导炸弹,几架me109 飞机在距离机群不远的地方释放了他们拖挂的ju88,后者一头扎进了密集的轰炸机编队,并且起爆,在哥达工厂上空,14联队一共损失了7架b24,另有13架严重受损。

同时,第一轰炸机师对施韦因富特工厂的轰炸则非常成功,574吨高爆炸弹破坏了4座轴承工厂中的三座,仅损失了11架轰炸机。在24日,美国陆军航空队以61架轰炸机,10架护航战斗机的代价,基本完成了本日目标,并击落了37架德军战斗机。而盟军则证明了一个原则:他们可以无视德国空军的阻击,无视自身付出的损失,同时随心所欲地轰炸欧洲大陆上的任意目标。


第六天,25日,战斗进入了高潮,整个欧洲大陆一片晴朗,杜立特尔决定持续对德国空军施压,攻其必救,他计划史无前例地出动1300架轰炸机,攻击德国南部剩余的重要目标,包括位于奥格斯堡的梅塞施密特飞机工厂,斯图加特的VFK航空轴承工厂等等,此时,美国陆军航空队飞行员和地勤人员的体力和精神也濒临透支,在前几天,已经频繁出现轰炸机上的机枪手和球型炮塔操纵员因精神崩溃,向己方飞机开火的案例,并造成了一定的伤亡。


奥格斯堡和雷格斯堡的战斗机工厂在25日的空袭中受到严重损失,有数据显示,1月份,德国军用飞机的产量是每月435架,而到了3月初这个数字骤降为155架。缺兵少将的德国战斗机部队虽然竭力抵抗,但只击落了第八航空队31架美国重型轰炸机。 德国第七战斗机师指挥官胡特少将在雷达显示屏上看到了两个庞大的盟军机群逼近雷根斯堡,但他手中的战斗机部队只能应付一个,最终他选择了从南部前来的第十五航空队,因为它没有战斗机护航,虽然在战斗中,德国战斗机击落了33架属于第15航空队的战斗机,但长驱直入的第八航空队则圆满达成了对雷根斯堡工厂的轰炸任务。25日傍晚,一股强大的低气压覆盖了整个欧洲上空,双方都暂停了行动,“伟大的一周”宣布落幕。

在整个“伟大的一周”战斗中,盟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损失了2600名机组人员,有220架轰炸机和28架战斗机被击毁,超过一千架收到了程度不一的损伤,对德国重要军事工业目标投下了1万吨以上的炸弹,然而这个损失是可以接受的,并且能被盟国庞大的军事工业生产线所弥补。然而德国一边,则感到战争的天平已经彻底倾斜,在“伟大的一周”结束后,军工部长斯佩尔告诉希特勒,德国的飞机制造产能已经下降了三分之一,当务之急除了集中力量对抗盟军的空袭,就是把整个军工生产体系尽可能地进行疏散,然而盟军轰炸机则把轰炸目标扩大到交通枢纽和炼油厂,这使得德国疏散后的军事工业即使制造出足够多的飞机和其他武器,也无法把它们交付到部队手中,也不可能获得燃料,而这,对纳粹德国的战争机器才是最致命的。

对于“伟大一周”战果的重要性,可以从双方高层人物的只言片语中得到验证,1944年7月,斯佩尔:“我已经看到了战争的结局,每天我躺在床上的时候,都可以看到美国轰炸机越过阿尔卑斯山来轰炸我们的工业企业,可天空中没有一架德国战斗机”

1944年6月6日,艾森豪威尔:“士兵们,如果你们看到天上有飞机,不要害怕,那些飞机肯定都是我们的!”


晴天有时下猪


有网友问为什么在1944年,德国生产了2.5万架战机,还是在这一年失去了制空权?实事求是的说,德国那些王牌都是在东线刷苏联木头飞机和西线没有护航的低速轰炸机刷出来的。

在没有战机护航的时候,美国和英国低速低空轰炸机在德国损失惨重。美军的P-47航程太短,如果挂副油箱,那么机动性就会严重下降。到1944年初,P-51野马战机这种大航程战机出现在欧洲上空,一切都改变了。

到了1944年中期,美军在英国已经有25个重轰炸机大队和15个护航战斗机大队,在野马的保护下,在这一年,美军轰炸机血洗了德国的战机工厂,野马战机的存在,也让轰炸机战损率也迅速下降了70%。

在1944年2月下旬-5月,德国空军仅仅2个多月,就损失了39.9%,光是在2月20-25日,德国就损失了366名飞行员,在整个2月,德国损失了17.9%的飞行员。在3月6日的空袭柏林的战斗当中,一天德军就损失了80架战机。

在3月9日,美军再次空袭柏林的时候,第一次,德国空军在对手袭击自己的主要防卫目标时只能眼睁睁地旁观着。德国空军JG11联队第5中队中队长海茵茨•诺克少尉回忆:在1944年,大多数新飞行员都会在最初的5次飞行中牺牲!

这时候德国飞行员在西线的寿命只有5次飞行,击落102架战机大王牌,艾格•梅耶,击落162架战机大王牌沃尔夫-迪特里西•威尔克,击落92架王牌格哈德•鲁斯,击落32架王牌,鲁斯,击落32架王牌,胡格•弗瑞,击落110架王牌库特•乌班,击落126架战机大王牌约瑟夫•维纳曼………都在44年初的西线阵亡。

美国陆航的野马战机在1944年血洗了德国空军仅存的王牌们,15个P-51野马战机大队,在1944年几个月时间,就横扫了整个德国空军。1944年前5个月,德国损失的战机飞行员是元旦时飞行员数量的100%,到6月诺曼底登陆的时候,德国空军已经不敢再出来了。


深度军事


回答里还有说德军飞行员不够的,呵呵。

德军二战前就建立了良好科学的飞行员培养体系,培养了一大批王牌飞行员,加之戈林手下的空军非常强势,所以德国二战期间几乎没有被飞行员数量所困扰过。人员充足到啥程度呢,以致最后出现了大批德国空军人员要组成空军野战师进行陆战,这里面就有大批飞行学员。

德国空军崩溃的原因是油,没油的原因一方面是德国本身控制下的产油区就少(貌似只有罗马尼亚一个小油田,当年准备拿下苏联高加索油田的计划因为斯大林格勒战役惨败功亏一篑),另一方面美国战略轰炸几乎瘫痪了德国所有交通枢纽(意思是德国即便通过煤变油技术生产了部分油料,但根本保证不了飞机作战)。再加上盟军的密集编队战术的成功,德空军消耗是空前的,制空权因此而易手。这种情况下,就算生产再多,要么在工厂运不出来,要么没油躲在掩体,飞行员再多有个卵用?

对了,德军全程空战交换比都还是不错的,就是最后阶段东线纸面上看也不吃亏。

在1942年之后,西线击落40架敌机就能获得骑士十字,70架左右能够加橡叶,100架就能够镶剑。
而在东线,想要获得骑士十字一般要100架。以哈特曼为例,他获得骑士十字的时候战绩是146架,橡叶饰是207架,宝剑饰269架。



话说德三空军真的还是不错的,可惜分在欧洲这个大怪物房了,以一家之力怼世界上最强的三家空军,能打到这份上不错了。


兵说


首先,看一组网上搜到的数据。从1942年到1944年的飞机产量。

1942年:

美国47836, 苏联25436, 英国23672, 德国15409, 日本8861

1943年: 美国85898, 苏联34900, 英国26263, 德国24807, 日本16693

1944年: 美国96318, 苏联40300, 英国26461, 德国39807, 日本28180

所以先纠正一下,德军44年的产量不是两万架而是近四万架。当然包括运输机等都算上。

然并卵,美苏英三家加一块超过16万两千架。四打一还多两千架。美国分一半苏打日本,三家加一块也妥妥的超过11万架。且还不说存量的差距。如果考虑到美国从1942年四万多到1943年八万多的超级爆兵术。德国空军已经处于绝对的数量劣势。

其次,飞机质量优势不在。尤其是美军p51加入战团后,优势更是不在。好吧,我知道有人肯定会说me262这个黑科技。接着往下看。

第三,me262 轰炸机!!!希特勒做了很多傻逼事儿。但是如果说对空军最傻逼的事儿,一定不是相信空军能全歼敦刻尔克。而应该是把me262改成轰炸机。一代机王,就此明珠暗投。me262一共生产了1430架。已经够少的了。其中一半是轰炸机,剩下的还有侦察机、夜间驱逐机、最后能真正能发挥作用的,屈指可数。

第四、战略轰炸。美军英军齐上阵。美国白天英国晚上。机场是个重要目标。而德军,我们知道,已经无力去轰炸远在英伦的美英空军基地。里外里的,德军原本不多的飞机又在机场被炸了不少。这是所谓的打鸟不如掏窝。

第五、人员匮乏。我知道很多人可以列举从埃里希哈特曼开始的需求璀璨的名字。然后。那都是老兵。1944年新生产的四万架飞机,谁开?除了部分给老兵换新装备,绝大部分就是给新兵蛋子开。而且战时,航校也被轰炸,训练也会遭到来自p51 的攻击。这些菜鸟和在美国本土踏踏实实完成了所有课程的菜鸟,那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第六,轰炸机的不同。我们都知道,美军以四发轰炸机为主,尤其箱式编队后自生火力非常猛烈。一千架美军轰炸机就有上万挺机枪护卫。德军舍生忘死的冲锋,其实损失很大。而德军的两发中型轰炸机和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在美军战斗力面前就是盘菜。

第七,油料不足。尤其在罗马尼亚被解放之后。

总之,美军参战后,德国已无希望。我说这么一大篇,其实就想强调一点:和日本人合作,没好下场。


武威75562436


在战争时期,飞机的产量只是一个宏观数字,并不能代表该国空军整体的出动水准。大量生产战机的同时,飞行员和航空燃油的供应也十分重要。德国固然在战前拥有成体系的飞行员培训机构,但相对于损失而言仍然是入不敷出,仅仅在盟军登陆诺曼底的两个月内。德国空军就损失了8000多名精锐的飞行员,更不要说在此之前盟军日复一夜的战略轰炸所带来的德国空军飞行员损失。

除此之外,虽然德国的战机产量一直都在飙升,但是石油产量却随着罗马尼亚地区的失去而日渐减少,到了1944年末,德国基本上已经停止了石油生产,更不要说支持庞大空军升空作战,事实上,在整个战争后期,德国的国土防空基本上只能依赖于数量庞大的防空炮,更不要说在1944年,美国战机的总产量超过了98000架,相比起来德国的产量和石油储存完全是小巫见大巫了。


贞观防务


1944年德国的飞机年产量为两万架,与此同时,美国的飞机年产量为九万架。如果以战机的数量来衡量制空权,显然制空权属于美国以及同盟国。在1944年的时候,美国工业生产潜力已经被激发出来,生产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和军事物资。如果拼国力,德国与日本加起来都不是美国的对手。

虽然德国可以生产出两万架战机,但是没有那么多飞行员。在二战爆发之前,德国国内有许多的航空俱乐部。尽管这只是私人性质,然而却或多或少与德国军方有联系的。因为这些民用飞行爱好者们最后大都加入了德国空军。在长达五年的战争中,德军损失巨大,飞行员也无法进行及时的补充,造成了比较大的空缺。在现代空军中,培养一名王牌飞行员需要二十年的时间。在二战时期,培养飞行员的时间至少也得数月。

德国生产的两万架战机,一部分是运输机和轰炸机,并不全是战斗机。然而制空权的争夺依靠的又是战斗机。德国飞机产量有了,却缺乏飞机所需要的航空汽油。对于德国来说,1944年已经处于颓势了,各大战场都在败退。在德军装甲部队中,汽油都缺乏,又怎么会有大量的航空汽油供给空军部队呢?


大国重器解析


事实上,战争进行到1944年德国败势已定,生产多少战机都无济于事了。要知道英美苏三国1944年生产了16万多架战机,而这三国都有原理战场的新战机飞行员培训基地和足够的燃油用于训练,而德国在本土不断被轰炸的情况下,一没有燃油,二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域训练新飞行员。如此情况下,战机生产再多又有什么用?何况很多战机刚刚生产出来就被盟军炸毁在工厂里了。

至于为什么就是1944年失去制空权呢?很简单,1943年12月,火星科技的美国研发升级出的P-51B型战斗机,该型战斗机是第一种携可弃式油箱深入德境作战的战斗机,随即装备P-51B的第354战斗机大队立即为盟军轰炸机群开始执行护航任务,P-51B携可弃式油箱的航程达到惊人的2080英里(3328公里)。

随着P-51B战斗机护航进入德境,这种性能优异的战机和经验丰富的美军飞行员就开始全面碾压德空军了。数据不会说谎,1944年2至5月,德军面对P-51大约损失了40%多的飞行员,2月20-25日仅仅6天德军就损失了366名飞行员。基本上在P-51战斗机就是盟军制空权的标志,欧洲战场48.9%的战机是它击落的,共计击落击伤7890架德军战机,另外还击毁地面目标4131个。到了1944年3月,德国的天空已经完全被盟军主宰。

可见,随着P-51的到来,美军老鸟飞行员开着性能逆天的P-51很快就将德军精锐飞行员消耗完毕了,那些德军那些在东线击落战机数十架、上百架的“空战大神”飞行员都在与P-51的较量中或被击落、或战死,剩下的菜鸟飞行员基本上也战斗不了几次,所以到1944年上半年制空权落入盟军之手也就毫无悬念了。


水镜晓先生


当时德国的飞机产量的确不少,施佩尔上任后,几乎停止了民用工业生产,将绝大多数工业设施和工人投入到军工生产中,加之德国较高的劳动素质和集中营里面低成本的强制劳动,所以,1944年,德国军事工业制品的产量与1943年相比不减反增。然而,资源枯竭、石化工业濒临瘫痪、飞行员损失、防空策略失误,四面临敌的处境,使德国在二战后期逐渐丧失了制空权。

一、工业体系受到严重打击,航空燃油短缺,这是最主要的因素。1944年,尤其是6月诺曼底登陆之后,德国的工业体系损失愈发严重。虽然在战争的最后一年研制出了最早的喷气式飞机和V系列导弹,甚至早期的隐形飞机,但都不能挽回败局。

二战德国研发出的 Horton go.229 是人类最早的隐形飞机,其设计思路和技术应用,与70年后的隐形战略轰炸机 B-2 都存在着惊人的相似点

油化工是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虽然德国人有很强的劳动素质,但在轰炸的间隙迅速恢复生产的难度极大,这样反复遭受轰炸的炼油厂不能及时供给空军航空燃油,飞机不能及时升空作战,甚至直接被炸毁在停机坪、流水线上,又进一步丧失制空权,工业基地又被轰炸。。。。

同时,大量高素质的,有经验技术工人被征调到了前线,妇女作为新手进入一线生产,导致生产效率受到影响。二战德国深受普鲁士传统精神影响,认为打仗就是男人的事,拒绝动员妇女上战场(二战中穿军装的德国女人不是正式军人身份,叫国防军女助手)

这种国防动员的结果让大量一线高技能工人都被征调前线当炮灰了,天天围着孩子锅台转的妇女接手,短期内生产效率肯定会受影响。

二、德国是个资源小国,战略资源匮乏。43年44年开始,已经脱离了“闪电战”的威慑,越来越耗不起了。即便战争初期,德国飞机在战场上以一敌十,时间久了还是拼光了家底,而以美苏为主的盟军则还保有巨大的“战争潜力”。比如人口、资源,甚至广大的腹地进行飞行员的训练累积飞行技巧。

1944-1945年,盟军和苏军攻下了越来越多的德占领区和德国本土工厂,控制了越来越多的德国工人和战略资源,从而使德国的工业遭到了不可逆转的打击。

三、大量富有经验的飞行员消耗在了前几年对付英国的“鹰袭”计划和“海狮”计划,东线战场也损失了不少王牌飞行员,新飞行员训练不足,所以,飞机产量即便是上升的,但飞行员配不上了,飞行员好不容易训练好了,炼油厂又被炸了。。。。。。。。。。

击落204架飞机的Anton Hafner最后在东线战场全军覆没

四、防空策略的失误。德国的空军是战术空军,非战略空军。当时德国高层是以战术层次来建设空军的,并没有将空军当做专门的兵种来训练,而是作为陆军的附属兵种。空军最大的作用就是支援陆军,所以德军最多的就是战斗机和短途轰炸机了,缺少能够当做战略武器的长途轰炸机。

同时,在44年以前,空战双方主要的交战模式是盟军轰炸机编队在无护航的情况下攻击德国内陆,德国战斗机部队按照调配转场集中,然后到城市上空交给高射炮,盟军离去时再由战斗机接手,直到盟军护航战斗机来迎接。这套战术,在轰炸机与战斗机1:1的时候,能消灭对方20%的飞机,最差也有5%,效果非常好,但也产生了一个隐患,就是德国高层认为几百人的战斗机编队足够保卫德国了,没有再进一步投入资源。更糟的是美英是协同作战的,英军夜间美军白天,德国王牌们被迫连轴转,根本无法休息。

五、进入1944年,德国四面临敌,从挪威到北非,广大的东欧、苏联占领地,从地中海到波罗的海,到处都需要分配空军。这样导致空军的动能分散各地,制空权自然难以确保。加之,制造飞机的原料和飞机飞行燃料的来源地,随着战争的进行逐渐在地面战争中失去,飞机造不出,造出来了被英美战略大轰炸炸掉了,没被炸掉又因为交通瘫痪运不出去,运到前线又没航空燃油飞不起来,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第一,事情看两面,你可以查一下1944年德军生产这些飞机,美国和苏联生产了多少?盟军的三巨头英美苏一共在1944年生产了......15万架各种飞机......

第二,飞机烧油的啊,德国二战出奇的缺油,1942年斯大林格勒没打下来,高加索的油指不上了,到了1944年苏军的强大攻势,乌克兰和罗马尼亚的油田也保不住了,不是被占领就是被轰炸,最致命的是,德国庞大的装甲部队也吃油啊,没了这些坦克战车怎么挡老毛子?人家的飞机一天出击10小时的话你的油只能出击3小时致不致命?

第三,飞行员消耗啊,你有飞机也得有飞行员啊!培养一个优秀的飞行员得多长时间啊,老飞行员战死,新人上场只有被虐的份啊,打到1944年德国的飞行员人才凋零殆尽,就算剩下他们全都是红男爵一般的人物也翻不了身了,一个德国空军怎么和英美苏三个国家的成建制空军交战?

第四,1944年德国的每一寸土地基本都在盟军战机的轰炸范围中了,工业区被袭击,飞机的修复新飞机的战斗力都难以维持,工厂到机场的运输也成了问题,陆地上的不断败退导致机场数量也在减少……

第五,二战前期,德国的战斗机轰炸机技术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有许多一流型号。但是到了后期盟军的军事科研集团发动后这都不是问题了,德空军在技术装备上已经落后盟军方面。

装备,数量,后勤哪一样都跟不上,你叫德三怎么打?


历史区的哈士奇


其实,在英国和美国对德战略轰炸的时候,德军就已经注定自己会失去制空权了,在谈到对德战略轰炸的时候,除了对德国石化工厂、军工基地和铁路枢纽的破坏外,其中一条,就是对德国空军人力资源的消耗,这里要注意的是,所有人都承认,在西线击落一架美军重型轰炸机,绝对要比在东线拿个王牌还要困难,可以看出,德国空军王牌们的大多数战绩,都是在东线积累的,而在西线的战绩很少,不少还是击落的美国护航战斗机,击落的重型轰炸机很少。

美军重型轰炸机采用的箱形编队,即便没有护航战斗机,依靠相互掩护,也能用12.7毫米机枪组织起严密的火网,德军战斗机要打破其队形十分困难,只能对付那些落单的轰炸机,即便如此,要击落它也很困难。击落的美军轰炸机,基本除了飞行员和领航员,大多都是炮手,技术含量不高,而德军战斗机被击落后,损失的可是那些在东线磨练出来的老鸟,这是德国空军最宝贵的财富。

战前,德国空军和日本陆航、海航的训练思路一致,就是打造一支小而精的飞行员队伍,在闪电战的时候,这种思路十分有效,但当战争进入消耗战阶段后,德军飞行员训练体系就出问题了,加之随着美军P-38、P-47和P-51能够深入德国本土,新飞行员们的训练时间和空域都变得很有限,这更不要说燃油的短缺,德国不缺石油,但石化基地的被摧毁,让德国没有可用的燃料油,这才是最致命的。

至于说战争末期大量的德国空军人员,包括飞行学员和辅助人员参与地面作战、操作高射炮,那主要还是没有足够的训练资源。1944年,德军战机产量超过20000架,其中大部分是战斗机,但是,要注意,这20000架不是都能飞的,不少在工厂、运输阶段和交付后就被盟国战机在地面上给摧毁了。即便是交给空军的那些,除了少数老鸟,新手们没有足够的训练时间,导致其根本没法参战,面对美军P-51战斗机,不管是飞行技术还是飞机性能,那根本就是送死。

这还没说到燃料和零配件短缺问题,诺曼底登陆,德国空军只有两架ME109飞到海滩上打了两梭子,显示自己的象征性存在,没被盟国空军击落就算运气了。战争中,德国空军的战略性失误,以及德国国力不足,两线作战等等,让德军在1944年丧失制空权已经是命中注定,剩下的不过是还要死多少人的问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