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小兒頭一般大,以《舌尖上的中國》而知名的龍香芋,1個就1斤多

《舌尖上的中國》這檔節目,讓興化垛田上的龍香芋、興化美食蟹黃汪豆腐、芋頭紅燒肉一夜間名揚天下。興化龍香芋的栽培歷史很悠久,據史載,宋代興化知縣曾把垛田芋頭作為貢品敬獻皇上,而作為興化人的施耐庵隨張士誠駐紮得勝湖時曾一度以芋頭作為主食,還有興化籍的清代文學家鄭板橋也非常偏愛家鄉的芋頭,曾在《瑞鶴仙·僧家》中寫道:“清風來掃,掃落葉盡歸爐灶。好閉門煨芋挑燈,燈盡芋香天曉。” 其中的意境不禁令人嚮往。

在興化,關於龍香芋還有一個很久遠的傳說。一次東海小龍王遊歷興化得勝湖,見湖蕩沼澤之上鮮有糧菜,而湖蕩周圍卻滿是饑民,小龍王頓生惻隱之心,便從口中吐出大、小兩顆珍珠,滾落於湖蕩沼澤之上,不日便長出荷葉一般大小的莖葉,湖邊滿目都是,根部即為大大小小的塊莖,並託夢於饑民,告知刨出後煮熟食用,使得得勝湖的饑民得以度過饑荒。因系偶然“遇”見,其塊莖大的又如小兒之頭,故稱之為芋頭了。大而圓的稱為龍香芋,小而長的便稱為仔香芋。

像小兒頭一般大,以《舌尖上的中國》而知名的龍香芋,1個就1斤多

芋頭為天南星科芋屬,又稱芋、芋艿或毛芋,古代亦稱芋魁、蹲鴟等。芋頭的葉片呈盾形,葉柄長而肥大,呈綠色或紫紅色;植株基部有肉質球莖,呈球形、卵形或橢圓形,稱為芋頭或母芋,其分櫱形成小的球莖稱為子芋。目前芋頭在我國華南、西南地區和長江流域廣泛種植,不同的水土,生產出了不同的芋頭品種。像廣西的荔浦芋頭、廣東的龍洞旱芋、四川的烏腳芋、雲南的彌渡大頭芋、浙江的奉化大芋艿、安徽的茶瓶芋、湖北的紫柄芋、上海的白梗芋等等。

但興化垛田的龍香芋與全國任何一個地方的芋頭品類相比,都毫不遜色。龍香芋母芋近圓球形,肉白色,粉而香,鬆軟中有著筋力,清香中透著綿甜,其富含蛋白質、鈣、磷、鐵、鉀、鎂、胡蘿蔔素、煙酸、皂角甙等多種成分。另外,龍香芋還耐貯藏和運輸,曬乾後放在通風之處,放上個一年半載都不會壞。

像小兒頭一般大,以《舌尖上的中國》而知名的龍香芋,1個就1斤多

去過興化東旺村的應該都見過這樣的景象,垛田裡的芋頭,綠的葉、青的莖,亭亭玉立,高的可達2米,矮的也有1.5米左右,加上生態環境很好,水鳥種類特別多,諸如白鷺、白鸛、灰鷺、野鴨之類,觀景臺上佈滿密密麻麻鳥糞的痕跡,簷下甚至還有鳥窩。垛子上除了在栽種有龍香芋外,還種有香蔥、韭菜、生薑,還有少量的高粱、豇豆和毛豆。

垛田上時不時的有三三兩兩的菜農在幹活,但大多數是上了年紀的老人,有薅草(除草)的、有岸(翻地)的、有施肥的、有收穫的,還有戽水的。在垛田幹活通常男女有比較明確的分工,女人一上垛田便會蹲下身子去薅草,移栽的活通常也由女人來做;男人則舉起釘耙一起一落、一耙一耙地岸、平地,還有就是戽水。

像小兒頭一般大,以《舌尖上的中國》而知名的龍香芋,1個就1斤多

興化的龍香芋知名,不光得益於垛田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還少不了垛田人種植芋頭的豐富經驗和一些特別的技術方法。首先是芋頭留種,大部分垛田菜農都採用獨創的“擱置法”留種。其次是移栽,在垛田所有的移栽作物中,最辛苦的當數移栽芋頭了。移栽前,需要先按一定的行株距,在田裡挖出一個個的小坑。移栽時,用竹籃將芋苗裝運到垛子上去,一棵棵芋苗放進事先挖好的小坑裡,再用韭刀兒把它栽下去,要求深淺適度、間距均勻、根穩苗正。這種活要非常細心,一般由女人來做。

再次是施肥。施肥也是芋頭長得壯、根莖大的關鍵。垛上人有句種芋頭的農諺叫作:“要想芋頭紫,得堊七次屎(糞)。”有經驗的菜農說,如果每年都種芋頭,即使經常施肥,土地的肥力也會明顯減弱,通常如果連續種兩年,第三年再種芋頭就會長不好,這時菜農會種植香蔥、生薑、黃豆等作物進行輪作,以調節地力。但現在菜農用河泥、水草做肥料的越來越少,這是由於用化肥節約時間還省力,但長此以往勢必造成土壤板結,地力衰退。從表面很難分辨芋頭是用河泥還是用化肥種出來的,但是吃起來就不一樣,吃起來“麻麻的”就是用的化肥。

像小兒頭一般大,以《舌尖上的中國》而知名的龍香芋,1個就1斤多

一般認為垛田芋頭在田期間不會有病蟲害,實際芋頭同樣也有病蟲害。芋頭有時也會生一種瘟病,葉子上長斑,菜農只好打農藥,結果就導致芋頭不容易燒爛,品質明顯下降。所以垛田裡的龍香芋不光是品質好的芋頭,有時候管理不到位,也會使得品相和口感不好。

到了金秋時節,就是芋頭該收穫的時候了,這時候出門在外的年輕人就會風塵僕僕的往家趕,和家裡人一同挖芋頭,垛田裡洋溢著歡騰熱鬧的氣象。龍香芋怎麼做好吃?興化人也有高超的烹製技藝,最能體現芋頭的原味和口感。泰州有首叫《烤芋》的民謠描寫烤芋頭的美味:“寒冬街頭置爐臺,漫步行人久徘徊。一縷清香到蓬萊,王母知是烤芋艿。”這烤芋頭味道是最美的。

像小兒頭一般大,以《舌尖上的中國》而知名的龍香芋,1個就1斤多

其實不光是龍香芋,以前農村裡的人吃芋頭,烤芋頭是最香的,當外皮漸漸被火烤的發糊,捏捏芋頭,開始發軟的時候,這時候就可以吃了,剝掉外層的皮,立刻冒出熱氣騰騰的蒸汽,一股香氣也撲鼻而來,這時候也不管燙的手緊,只顧一頭吃的滿頭大汗,一般得吃四五個芋頭才管夠。龍香芋與普通芋頭不一樣的點是,因為個頭大,吃兩個估計就要撐到了。

龍香芋從留種、育苗、施肥、澆水、收穫等一個流程下來,栽種起來也是很辛苦的,但好在龍香芋個大味美,名聲在外,網上的價格一般是5、6塊錢一斤,5斤大概是3-5個龍香芋,這麼算下來1個就有1斤多,收購價則要低一些,龍香芋畝產在4000-5000斤左右,除去成本之類的,畝純收入在4000元以上,總起來說,種植效益還是比較高的。我是農人答農事,如果您有其它的見解或補充可以在下方留言評論。

像小兒頭一般大,以《舌尖上的中國》而知名的龍香芋,1個就1斤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