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慌是怎么回事?人为什么会心慌?

年年有余144039706


心慌是怎么回事?人为什么会心慌?

要确切地回答这两个问题,还真没那么简单。

因为,迄今,心慌发生的确切机制,以及全部原因还不时完全清楚,因而,也只能进行“描述性”回答。

什么是心慌?

“心慌”,似乎每一个人都经历过,大致上说就是一种与心跳有关的一种不舒服的感觉;也或者可以直接说,就是一种不舒服的心跳的感觉。

在医学上,心慌也叫心悸,一般可以表现为:

  • 最常见的表现是感觉心脏“扑通扑通”跳得特别快,特别有劲;

  • 有时候还会感觉到心脏在胸膛内“咯噔”,似乎是停了一下,有时候也会有一种翻转的感觉。这通常是有心脏早搏造成的;

  • 很多时候,还会产生咽喉部受到撞击的感觉,人们常描述说“感觉心脏像要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一样”。

心慌是怎么回事?是怎么产生的呢?

如上所述,心悸发生的确切机制还不是完全清楚。

但是,我们知道,人只要不死,心脏无时不刻都在跳动。

而且,心脏跳动(搏动)功耗很大,可以产生高达100多甚至200多毫米汞柱的动脉血压就是很好地证明。

理论上讲,心脏如此大动干戈的折腾应该产生明显的震动,这种震动传导大脑,理应产生明显的听觉和感觉,即听到心脏跳动的声音,感觉到心脏的跳动。

比如,我们拿一个听诊器(一个很原始简单的换能器)就能听到别人心脏很大声的跳动声音。

理论上讲,自己个心跳的震动可以直接通过身体组织特别是骨骼的物理传导上传到大脑,应该是一个更明显的刺激。

正常情况下,我们却完全听不到,感觉不到自己心脏的跳动。

这是因为,我们的脑有一种特别的屏蔽机制,可以过滤掉我们身上或者周围环境那些“常在”刺激产生的感觉。

比如,我们可以听到别人的脚步声,却通常听不到自己的(别人反而可以听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心脏跳动变得不再“常规”,非常规的部分功有可能会超越脑的可屏蔽的阈值,产生感觉。

比如,有时候,特别激动、愤怒等剧烈情绪变化时,我们可以听到自己增强增快了的心跳声音,感觉到这种跳动,即所谓“悸动”,也就是产生了心悸的感觉。

但是,有的时候,仅可以听到心跳声音,感觉不到心慌。

因此,一般来说,比平常更快速、更强劲有力的心跳,就有可能产生心悸的感觉。

另一方面,心跳的节律性出现改变,即发生所谓心律失常时,比如前述的早搏,也会产生心悸的感觉。

但是,这又不尽然。

研究已经发生,有时候有明显的心悸的感觉,心跳的频率,力度和节律又都是正常的。

另一方面,有时候心跳明显的不正常,比如有研究发现,在某些短暂的室性心动过速(一种非常严重的心律失常),患者却可以完全没有任何感觉。

这也就是说心悸发生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除的原因。

人为什么会心慌?或者说,人在什么情况下可能出现心慌?

与应激反应-儿茶酚胺激素相关的生理性心悸

人会受到来自环境和自身一些变化带来的刺激,其中一些显著的刺激会导致产生应对反应。

比如,有人突然在背后大声叫你,走夜路时突然有人拦路抢劫。人在遭遇这些危急情况时所作的反应被称为应激反应,也叫逃跑-战斗反应。

这种反应最突出的一点就是通过兴奋交感神经大量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使得呼吸加快、加深,心跳加快并更有力,为的是提供更多的氧,为组织提供更多的血液,可以为逃跑或战斗提供更多的能量。

心跳的这种加速和有力,就会有可能引发心悸。

当然,日常生活中更多的各种水平的刺激也可以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使得心跳加速,并更有力,同样可能引发心悸。

比如,着急、生气,甚至喜悦激动等所有情绪变化都有可能引发心悸。

同样的,剧烈体力活动也同样可以引发心悸。

总之,凡是与“应激”有关刺激产生的短暂性心悸,都属于生理性心悸,也是最常见的心悸,不需要任何处理,都会随着刺激的减轻和停止而消失。

与焦虑或惊恐反应相关的心悸

焦虑症或惊恐症等精神障碍性疾病患者,也常出现心悸。

这种心悸一般认为是由于患者自主神经,即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结果。

研究报告的这类心悸发生率存在很大差别。

当然,这种心悸的确定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是,必须首先排除心脏病和其他原因引发的心悸。

心律失常相关的心悸

各种心律失常,心脏搏动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改变,其中很多都有可能引发心悸,这些通常被认为是病理性心悸。

当然,不同心律失常所代表的生理病理意义也有所不同。

有的心律失常不会产生不良的健康后果,比如,偶发性早搏。

这些心律失常性心悸,与生理性心悸一起,由被称为良性心悸。

而有的心律失常则具有明显病理意义,与不良心脏后果有关,比如,房颤、室性心动过速产生的心悸。

与体位相关的心悸

其中,某些心律失常的病理性心悸又与某些情况相联系。

比如,有的房室结性心动过速(一种可以引发心脏快速跳动的心律失常)患者中,心律失常常发生在由弯腰转向直立时,这种心悸当躺下时可能终止。

有的患者,可以在不同体位下,比如仰卧或左侧卧位时,产生心悸。

这些心悸可以统称为与体位相关的心悸。

与晕厥或近晕厥相关的心悸

在有的人,可以突然发生短暂性意识丧失并倒地,称为晕厥。

晕厥的原因可有不同,但是,有一些晕厥是短暂的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这种恶性心律失常导致,这种晕厥也常伴有严重心悸。

有时候,晕厥也可以发生在室上性心动过速中,也可以有明显的心悸。

总之,只要是与晕厥相关的心悸都应该重视,需要筛查排除某些恶性心律失常,并及早进行必要的治疗。

心悸是心内科最常见的症状,鉴别良恶性是重点

心悸是心内科最常见的症状主诉,虽然绝大多数心悸是良性的,不会产生不良后果。

但是,有些心悸是明显、甚至是严重乃至致死性疾病的表现。

因此,鉴别心悸的良恶性是重点。

对于反复发作、发作持续时间较长,以及伴有其他严重症状的心悸,都应该高度重视,及时就医,早期发现一些疾病隐患。

而对于短暂发作,特别是有明显情绪改变、剧烈体力活动等情况下的心悸,通常是良性的,不需要担心,不需要疑神疑鬼,进行过度检查,浪费医疗资源。


挣脱枷锁的囚徒


经常有朋友到我的诊室,跟我说:“张大夫,我最近总是心慌,请您帮我看看是怎么回事?要不要治疗一下?”这个问题问的很好,因为心慌在我们的生活中太常见了,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心慌呢?今天张大夫和大家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心慌,其实医学上称为心悸,可能与心慌很接近!是患者自己感觉到自己的心跳,这种不适感常伴随其他一些症状,如胸闷,气短,出汗等。

引起心慌最常见的原因其实不是病理性的,而是由于惊吓、或者进食刺激性的食物、或者喝咖啡浓茶、或者失眠或者运动过后等原因引起的。这种非病理性的原因,往往不需要治疗,休息一段时间,心悸的症状就没有了。

而引起心悸常见的病理性的原因可能就是心脏病了,当然心脏病只是我们通俗的讲。在这里,具体应该更多的是指的是心律失常、冠心病,此时可能经常需要结合病史,借助于心电图或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来明确或者排除诊断。

除心脏疾病之外,甲亢、贫血、心脏神经官能症等疾病也可以引起患者心慌。

因此,引起心慌的原因很多,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盲目用药,最好正规就医。


张之瀛大夫


心慌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能够引起心慌的原因有很多,今天咱们来单独了解一下,经常经常心慌到底有可能是哪些情况?

一、心律失常

几乎所有的心律失常都会让患者有心慌不适的感觉,比如我们常见的心动过缓,心动过速,房颤,房扑,房速,室上速,早搏等等。都会让患者感觉到有心慌不适的感觉。


二、甲状腺功能异常

甲状腺功能异常,无论是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者是甲状腺功能低下,也会让患者感觉到心慌不适。需要我们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加以注意。

三、血糖异常

我们常见的低血糖的时候,患者最为主要的表现就是心慌大汗,所以如果有经常心慌的情况,还要排除一下患者是否血糖异常,比如低血糖。



四、心脏神经官能症

心脏神经官能症可以表现出你想象到的任何一种症状,比如常见的心慌患者可以以心慌为主诉来就诊,但相关检查并不能发现异常排除,器质性疾病以后,就可以考虑患者心慌为心脏神经官能症所致。

当然心慌还会有其他一些疾病导致,比如发热,感染,疼痛等等都会引起心慌。所以鉴别心慌的原因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心健康


经常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是什么原因?

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生理性的,一种是心理问题造成的。

生理性的指,各种因素导致的血液粘稠,血管变窄,变脆,血流不畅,造成供血不足,会有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心慌心悸等症状。需要在饮食,运动,戒烟戒酒,等方面调理,严重的可能需要做支架手术。

另一种是心理问题,由于焦虑导致的植物神经紊乱,也会出现胸闷气短、心慌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调整不合理认知,建立新的思维创新,优化个性来消除症状。


霍体清


当心脏开始快速跳动时会出现心悸,并且他们感觉胸部,颈部或喉咙有一种颤动。心悸会使人感到气短和焦虑。

如果人们在进食后出现心悸,他们最近消费的食物或饮料可能是负责任的。饮食中的某些东西也可能导致一个人躺下后出现心悸,尽管这也可能是由于潜在的医疗条件造成的。

下面我们解释为什么一个人在进食后可能会出现心悸并考虑其他原因。

进食后会导致心悸的原因是什么?

一个人消费的食物和饮料会导致心悸。一些可能的原因包括:

酒精

一个人在食用某些食物或饮料后可能会出现心悸。

酒精是心脏或心脏节律变化的常见原因。

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酒精可能会引发心律失常患者心悸。

特别是,对于患有心房颤动的人来说,这是一种常见的触发因素,这种情况会导致心脏的顶部(包括心房)与心室或心脏的下部失去节律。

医生并不确定为什么酒精会以这种方式影响心脏,但他们确实知道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受到影响。

咖啡因

咖啡因是许多研究人员认为可能导致心悸的另一种食物。咖啡因发生在:

  • 咖啡
  • 浓缩咖啡饮料
  • 汽水
  • 巧克力
  • 一些能量饮料

然而,2016年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咖啡因摄入与不规则心律之间无相关性。

个人体质

人们也可能对特定食物或饮料有个别反应,这可能会导致各种症状。这些可能包括心悸。

医生会经常建议任何人在食用某些产品后注意症状会让日记记录他们的饮食和症状。

这可能有助于他们将症状与饮食中的特定元素联系起来。

哮喘,糖尿病和其他疾病的药物

人们还应该考虑他们随餐服用的任何药物。一些感冒,过敏和哮喘药物含有去氧肾上腺素或伪麻黄碱,可以提高心率。

与人的糖尿病患者可以使用胰岛素来降低血糖。如果由于胰岛素过量而进食后血糖过低,可能会出现心悸。

膳食补充剂

有些人在进食前或进食后服用膳食补充剂,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心率。可影响心率的营养补充剂的例子包括:

  • 酸橙
  • 麻黄
  • 缬草

抽烟

有些人可能会在吃饭前后吸烟,这也会导致心悸。

心悸的原因

焦虑是心悸的常见原因。

与特定食物和饮料无关的心悸的常见原因包括:

  • 焦虑
  • 低血压
  • 低血糖水平
  • 甲状腺疾病

人们还可能因心脏疾病,如心力衰竭,心肌病或瓣膜疾病而出现心悸。

在怀孕期间

怀孕的人躺在他们的背上时会有心悸。

这是因为胎儿可以按压主要血管,导致心脏泵送得更快,更难以满足血流需求。

随着怀孕的进展,躺在左侧可能会更舒服,因为这会减少对血管的压力。

医生将通过记录一个人的病史来开始诊断心悸的可能原因。

如果医生确定某种导致心悸的食物或饮料,他们可能会建议尽可能将其排除在饮食之外。

其他减少心悸的方法包括:

  • 戒烟
  • 多喝水
  • 保持健康的血糖水平
  • 采取措施减少压力和焦虑,例如锻炼或参加冥想或瑜伽

人们不应该停止使用导致心悸的药物,除非医生指示他们这样做。如果他们正在服用非处方药,包括膳食补充剂和草药,他们也应该让医生知道。

医疗

医生很少推荐医学治疗来减少心悸的发生率。

然而,他们可能会建议使用称为β受体阻滞剂的药物或称为心脏消融术的药物。

心脏消融涉及燃烧或消融心脏区域,这些区域发送不规则的电信号并引起心悸。

什么时候去看医生

如果经常出现心悸,应该去看医生。

人们不应该忽视心悸,包括进食后发生的心悸,如果他们经常体验,应该去看医生。

最好是针对以下症状寻求紧急医疗护理:

  • 胸部疼痛或紧绷
  • 呼吸困难
  • 头晕
  • 感觉很微弱

心悸可能是一种不舒服的症状。

心悸有几种饮食原因。其他原因可能包括焦虑,吸烟和某些药物。

如果人们经常在进食或躺下后出现心悸,他们应该去看医生,以确保症状不是由于潜在的症状。


UNU智能


心悸病因

1.心律失常

(1)心动过缓:见于窦性心动过缓、严重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由于心率缓慢,心室舒张期延长,充盈度增加,心搏增强而有力,引起心悸。

(2 )心动过速:见于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等凡能引起心动过速的原因均可导致心悸。

(3)节律失常:见于期前收缩、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因心脏跳动不规律或有一-段间歇,病人自觉心悸或停跳感。

2.心脏搏动增强

(1)生理性:健康人在剧烈运动、精神过度紧张、饮咖啡、浓茶或饮酒后可引起心悸感。

(2)病理性:①心室肥大:高血压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动脉导管未闭等引起的左心室肥大,导致心肌收缩力增强,引起心悸。②发热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基础代谢率增加,交感神经兴奋,致心率增快,引起心悸。③贫血:各种原因导致的贫血,血液携氧能量下降,导致组织及器官缺氧,机体通过增加心率,增加心搏出量来代偿,故引起心悸。急性失血时心悸更加明显。④低血糖症、嗜铬细胞瘤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也可引起心悸。

3.心力衰竭

各种原因导致的心力衰竭均可引起心悸。

4.神经精神因素

多见于年轻女性, 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心脏本身并无器质性病变。临床上除心悸外,常伴有心率加快、心前区隐痛、失眠、头晕、头痛、耳鸣、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表现,且多与情绪激动、焦虑等有关。如患者除上述症状外,心电图出现改变,如轻度ST段下移及T波平坦或倒置,易与器质性心脏病相混淆。可通过普萘洛尔试验鉴别,如应用普萘洛尔后心电图恢复正常,表示其为功能性,见于β受体亢进综合征。绝经期前后的女性,也可以出现心悸等内分泌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5.其他

大量胸腔积液、 胆心综合征、颈心综 合征等也可引起心悸。


医睹为快


要知道心慌是怎么回事?人为什么会心慌?我们先要了解心脏是如何跳动的以及引起心慌的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

心脏是如何跳动的?

心脏内部有个控制心跳的精密系统,由窦房结(总指挥)发出信号,信号传递到心房,引起心房收缩,接着再继续将信号传遍心室,引起心室收缩。 就这样,心房和心室交替收缩,完成一次心跳。心跳的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

哪些问题导致心脏乱跳?

心慌可能是由于心脏活动的频率、节律或收缩强度的改变而导致。

有的时候,健康人在剧烈运动、高度紧张或精神极度兴奋时也会感觉到心慌,属于正常情况:

生理性心慌:多发生于青年

1、没有基础心脏病,平时缺乏运动,经常是长时间坐在办公室里,稍一动就容易心跳加快,如果进行蒸桑拿等活动会受到热刺激,容易引起心脏的交感反应,导致心率加快。这是生理性心悸的表现,无需太紧张,去除刺激因素后会逐渐恢复。

2、本身就有阵发性心动过速,运动、蒸桑拿时闷热、缺氧,诱发了原有的心律失常,此时就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建议:

在心慌发作时,到医院做一个心电图检查,或者做一个24小时动态心电图,以明确是否正常。若最后确诊为生理性心悸,建议多参加锻炼,因为经常锻炼的人,心脏功能有足够的储备,受到刺激后就不会感到心悸了。

而另外众多病理因素,也会导致患者产生“心慌”的感觉:

1、心律失常:多发生于中老年

窦房结指挥错乱:

节奏过快: 心跳频率超过 100 次/分,就是窦性心动过速;

节奏过慢: 心跳频率低于 60 次/分,就是窦性心动过缓;

节奏不规律: 心跳时快时慢,就称为窦性心律不齐;

窦房结病变(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房结病变引起的一系列缓慢窦性心律失常。

此外,当指挥部起内讧,心脏某些部位不听窦房结的指挥,抢先发出信号引起心脏搏动,称为期前收缩或过早搏动,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早搏。

信号传输错乱:

如果窦房结的指挥地位被剥夺,信号传递发生混乱,并非单向传递,而是在两点之间反复传送信号,就会引起快速性的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房颤):频率可达 220~360 次/分;

心室颤动(室颤):心室快速颤动时,无法有效收缩将心脏的血液泵到全身,人会因循环衰竭而死亡,是最严重的心率失常。

除了信号传递混乱,还可能出现的问题是传导阻滞。包括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左束支传导阻滞和右束支传导阻滞。

症状:

患者常感觉胸闷、心慌,心跳时快时慢,气不够用,伴有手脚发冷。晚上临睡前听见声音会感觉很烦躁,有时也会在半睡半醒时感到心跳突然加速,被迫醒来。

年龄较大,出现器质性心脏病的几率就更大。尤其是突然出现的心跳加快,心律失常的可能性较大。轻度心律失常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对人体不会产生太大的危害。但一些严重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因起病急,救治成功率低,是发生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

建议:

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如果没有异常,可能是因为当时心慌没有发作,因此结果不能辅助诊断,也不能就此排除器质性疾病。建议在心悸发作时,再做一个心电图;同时做一个彩超,看看心脏的结构、功能;同时还要观察一下有没有活动后胸闷,胸痛等表现,必要时可做一个冠状动脉造影,以排除或确诊冠心病。

60岁以上的人出现心悸,应该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就诊,可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若是因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发生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积极采取有效治疗手段,必要时安装埋藏式体内除颤器(ICD),防止发生心脏性猝死。

2、血糖水平低:餐前心慌

血糖水平低,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跳加快,伴随手抖、出虚汗的症状,此时可以去检测一下血糖。导致低血糖的原因,一是“吃得不够,饿了”,也叫“单纯低血糖”;之外还要警惕糖尿病以及糖耐量受损的可能,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腹型肥胖人群是容易发生糖尿病或糖耐量受损的高危人群,这类人有个典型的特征,就是餐前出现心慌。

建议:

针对单纯低血糖,最有效的办法是尽快喝含葡萄糖的饮料或糖水,吸收较快,可能三五分钟就能把血糖提上去,缓解心慌等症状。如果是疾病引起的低血糖,就需要根据血糖值,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3、其他原因引起的心慌:

发烧:

大约体温每升高1℃,心率将增加10次。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常伴有易出汗、失眠、情绪不稳定、血压增高等。

贫血:

长期贫血者往往由于红细胞及血色素含量降低、机体携氧不足,引起心悸。

惊吓、恐惧、情绪激动:

机体受到突如其来的外界刺激,可出现心慌。

缺氧:

体内缺氧,如身处高原,空气稀薄,氧含量低,或患慢性肺部疾病,心脏会出现代偿性反应,引起心跳加速。

心肌炎:

常在感冒或者腹泻后两周左右出现心慌(为心肌炎的重要表现之一),这是病毒或机体免疫反应引起的心肌病变。

甲亢:

此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从而引起机体代谢旺盛所致。而心动过速是甲亢的常见症状之一,因此病人要引起注意。

血容量不足:

由于各种原因,如失水、失血、休克,必须要针对原发病采取有效的治疗。另外,补充体液、输血、提高血压等也是必不可少的急救措施。

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常见的有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贫血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等,特别是当出现心力衰竭时,更易引起心率加快。

持续分享健康知识,希望对您有帮助~


医露


赵阿姨经常有心慌的感觉,有时觉得心里扑通一下,有时连续几下,严重时大半天都觉心慌。同事们七嘴八舌,是不是发生了“室早”?是不是发生了“房颤”?弄得赵阿姨心情很紧张,担心哪天心脏不跳了,多次看医生,低档、高档的检查做了很多次,未发现有心脏病。有一次正在发生心慌时立即去医院做心电图,结果发现是“室性早搏”。


心慌是一个常见的症状,心率加快、减慢或心律不齐时均可有心慌的感觉。心律失常中的室性早搏和心房纤颤是引起心慌的常见原因。

一、室性早搏

心脏不停地有规律、有节奏的跳动,人们把这种连续跳动的过程叫做心律。早搏是指在正常心律的基础上提早发出的一种心跳,根据提早发出激动的兴奋点的部位不同,可分别称为房早、房室交界早、室早,主要靠心电图诊断,心电图上可见提早出现的波形,前二者与正常波形相似,而室早为提早出现的宽大畸形的波形。有早搏时触脉可发现脉搏漏跳一次,而实际上是心脏提前跳了一次,随后有一个长间歇,早搏是很常见的,正常人和各种心脏病均可发生室早。



二、心房纤颤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发生房颤时,心房丧失了正常规则协调而有节律的跳动,代之以细小零乱的节律,而心室的收缩速度没那么快,心房和心室的行动无法协调一致,心脏的排血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心室率超过每分钟150次时,心排血量明显减少,病人可出现心慌,甚至发生心绞痛、心衰。


长腿医生的建议:对于心慌的患者应查明病因,确定属于什么类型的心律失常。根据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及病人的具体情况,在医生指导下科学用药。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也可导致心律失常,故不可随便服用。服药期间也应自我监测心率变化,病情有变化应随时求助医生。


长腿医生


心悸和心慌是指人们主观感觉到的心脏搏动的一种不适感。心率缓慢时感觉心脏搏动有力,心率加快时感到心跳不适。

心悸发生时,心率可快,可慢,也可心律不齐。但在心率和心律正常时也会出现心悸。

一般认为心悸的发生与心脏的过度活动有关,与心率,心脏的排血量也有关。心悸出现还与个体敏感度和病人注意力有关。神经过敏者在心率加快时较普通人更容易出现心悸。注意力集中时,心悸更容易出现。但心悸的发生与心脏病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心悸的人不一定有心脏病,反之,有心脏病的患者也不一定就发生心悸。

心悸的病因可以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

生理性心悸可能发生于以下情况:

  1. 剧烈运动之后或者精神过度紧张。
  2. 喝酒,浓茶或者咖啡以后。
  3. 使用某些药物,如肾上腺素,阿托品,甲状腺素等。
  4. 妊娠。

病理性心悸的情况有:

  1. 引起心脏搏动增强的心脏病,如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2. 各种心律失常,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早博,房颤等。
  3. 引起心脏搏动增强的全身性疾病,有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感染或发热,低血糖等。
  4. 心脏的神经功能发生紊乱也会出现心悸。
心悸的同时还有可能伴随一些其他症状,包括心前区疼痛,发绀,呼吸困难,晕厥或抽搐,消瘦,出汗,食欲亢进等。如果心悸同时伴随这些症状中的一种或几种,就很可能是由疾病引起的心悸,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灌灌灌灌灌灌


您好,我是心血管王药师,很高兴为您解答“心慌是怎么回事?人为什么会心慌?”这个问题。



首先,人为什么会心慌?


心慌就是自己感觉到心率偏快,是突发的情况,其主要包括两种情况,第一个是生理状态的心慌,第二个是疾病状态的心慌。


生理性心慌多见于一些运动后的心动加速,或者自己感觉,还有喝了浓茶或者咖啡或者发热,这种疾病状态引起应激状态。如果从心脏来说心慌,即心动过速,其产生的原因很多。


心慌是怎么回事呢?


心律失常通常分为很多种,包括有起源的异常,比如房性心动过速,这种通路的异常导致室上性心动过速。还有一些节律异常,包括房颤、快速房颤。



有的是合并一些疾病引起的,比如心衰急性发作,有时反应性会导致心率增快。所以出现心慌后通常也要去询问其特点,明确有没有合并其他一些心血管疾病,有没有一些缺氧状态,比如呼吸科的疾病经常会缺氧,胸闷气短导致心率加快,往往伴随着心慌的症状。


所以这个时候往往会建议患者去做心电图的检查,进一步明确是否为心律失常。同时还会给予听诊,包括是否有缺氧的症状,还要根据结合他的一些其他的病史去进一步明确心慌的的原因。


如果有这种心慌,自己不要自行服用药物,建议去专科门诊就诊,尽早发现一些疾病背后的东西,尽早救治会更好一些。




心慌的治疗要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如果生理性的原因,患者心理素质比较差,容易焦虑的情况出现的心慌,可以首先进行憋气,吸足气,屏住气,屏住1-2秒或者更长的时间慢慢的呼气,让自己的心情慢慢平复,可能会有效果。


如果病理性,根据不同的疾病进行治疗,如甲亢,可以首先治疗原发性疾病。从心血管的角度,单纯治疗心率加快,可以应用β受体阻滞剂,比如倍他乐克,缓解心率加快的情况。



如果是冠心病出现的心慌,出现早搏,可以改善心肌缺血状况,对症治疗,减少心慌。

如果是高血压导致的心律失常,早搏,出现心慌,要治疗原发性疾病,治疗高血压,把血压降到正常的范围,早搏自然减少,或者加用β受体阻滞剂减少心慌的情况。


对心衰病人,可以通过改善心功能减少心慌,对于焦虑症患者出现的心慌,应该进行抗焦虑的治疗。心慌的病因还比较多,不同病因的心慌要用完全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