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要彩礼是不是陋习?

不吃豆瓣酱


我觉得最初的彩礼不是陋习,是一种礼仪,男方给彩礼,女方有嫁妆,是一种礼尚往来和两家结好的仪式。男方给彩礼表示对女方的尊重,男方是看重女方的,女方陪嫁妆表示通情达理,有来有往,不会让男方吃亏,而且彩礼和嫁妆都是按照各自经济条件量力而行。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最初美好的传统和礼仪被部分人弄坏了,有的要天价彩礼导致家庭负债,有的女方体谅男方没要彩礼婚后婆家不善待,种种,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现在出现种种状况,一方面人心浮躁,一方面婚姻法有待完善,现在不少人都有正确的三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素质的提高,以后应该慢慢会有变好。


金铃8987


彩礼有两个时间节点,一是男女双方订婚时给的,一是结婚时候给的礼金和礼品。男方送给女方后,通常用于准备婚礼,布置嫁妆,婚礼用品,婚后生活等等。

谈及是不是陋习,那则看双方的经济条件是否可以轻松负担,或女方是否强索于男方,或是否因于彩礼而影响男女双方或亲家之间感情。

昨天刚从媳妇的老家回来,她们豫东农村近几年愈演愈烈的彩礼习俗我认为就是陋习(首先声明,我当年娶媳妇进门,其家人甚是开明,只要我俩过的好,礼金可以说仅象征性的表示了一下)。

按目前的礼金习俗,订婚一个是八万八或十八万八,另一个是必须农村有新建楼房两三层(30万左右,好的40万有余),还需买车(次则面包,甚则必须轿车),家里有房,县城还得有套商品房。

按上述标准,简直把男方父母为难"致死"(确实听说过几起悲剧),本来孩子结婚成家是天下美事,结果却因结婚致使父母老来穷困潦倒,甚至负债累累。

我问:现在不是出台农村礼金限制性政策了吗? 答曰:现在咱们农村都兴这,谁能管住啊!

悲哉! 农村彩礼如此让并不富裕的男方家人负重,不为陋习,何为陋习?!


怀旧影像


结婚要彩礼是不是陋习,这要有个“度”,适度的彩礼当然不是陋习,是一种礼节性的习俗。一旦过度,那不但是陋习,简直就是一种危害了。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是礼仪之邦,文明源远流长,自古以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些地方特别是偏远落后地区,却出现了彩礼钱远远高于当地生活水平的现象,娶一门亲要搭上几代人的收入,我认为这样的彩礼就是陋习。


我一个同事娶了个媳妇是山东莒县的,女姊妹三个还有一个弟弟。女孩的父母把儿子娶媳妇的彩礼分担到三个女儿身上,每个女儿出嫁,婆家必须拿出十万彩礼钱,留下五万,其余五万算作女儿的陪嫁。我同事家在当地算是小康家庭,十万元本来不算什么,但是这么赤裸裸地讲条件,总是感觉别扭。为此,它的父母对亲家一直有看法,逐渐捎带着对媳妇也有了不满。本来高高兴兴为儿子娶媳妇,却总有一丝遗憾夹杂在里面,这样的彩礼不是陋习是什么。


当然,儿子娶媳妇,父母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水平准备一定的彩礼是必要的,这不仅是一种礼节,更是对女方的一种尊重。毕竟,女方父母从小把女儿抚养大不容易,等到女儿长大成人能挣钱了,也到了出嫁的年龄。大多数为人父母的心情,并不希望女儿能为自己挣到多少钱,只希望婆家能像自己一样善待女儿就行。即使男方给了彩礼钱,多数会如数退回,即使留下一部分钱,也陪嫁给了女儿。那些仗着女儿强迫男方拿彩礼钱的毕竟是少数人,或者是少地方的习俗。


由此可见,结婚要彩礼是不是陋习有个“适度”来衡量。不超出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适度的彩礼是对对方的尊重,是必要的。而一味攀比,强迫对方,甚至超出对方的承受能力,那真得就是一种陋习,甚至危害社会了。


石径斜


不算,虽然我没有要彩礼,但是彩礼在结婚上面是作为礼节和被重视的感觉,彩礼过去陪嫁再陪过来给年轻人,年轻人结婚才开始是比较有经济支持的,再生孩子很需要钱的,我们也是结婚就生了孩子,再加上事业刚起步,那个时候真的好难喔,好在现在熬过来了!当初没有要求彩礼和婚礼,也是因为对方父母说没钱,可是生了孩子需要花费的时候真的是很大也没人帮忙,还好我们熬过来了!但是还是劝没有结婚的不要裸婚!实在太难熬了,这么说吧!我在哺乳期间生病都怕去医院,要太多彩礼不陪嫁不可取,以自己实际情况来定吧!


小圆脸恩恩


我有女儿!我会要彩礼!但不会狮子大开口的!彩礼我会如数的给女儿存起来!做为以后婚姻保障金!男方对闺女好!会取出来共同用,对我们不好,闺女心里应该也有些安全感吧!至于嫁妆,我会给女儿买的!陋习不陋习的要理智对待吧!男方希望不给,这也是态度问题!叫彩礼一分都不想给,男方人品有问题!甚嫁!个人意见!


简单女子37988610


中国人结婚,女方要彩礼,男方看嫁妆,真的是由来已久了。是不是“陈规陋习”另说,我个人以为,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社会现象,原因大概有三:

第一,对婚姻的重视。

过去,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女人经济不独立,小时候由父母抚养,出嫁后由婆家养。所以,对于女方父母来说,这么多年把女儿养大,平白送到婆家,多少心理不平衡。所以,向男方索要一些彩礼,也是情有可原。

而男方家出于对婚事的尊重,毕竟是添人进口的喜事,也愿意出一定数额的彩礼钱。这属于两情相悦的事。

第二,过去人都穷,把女儿嫁给有钱人家,也算一种托付。由于男方家经济条件好于女方家,为了让儿媳在婆家安心的过日子,也愿意出一些彩礼,作为对“亲家”的安抚。

第三,现如今的彩礼,有点变质了。女方家向男方要彩礼,已经没有情意成份感。而是赤裸裸的价码交易。给不到一定数额的彩礼钱,就甭想结婚。

婚姻的事,得有商有量,彼此双方都能接受,才会皆大欢喜。而现如今成了结婚前的“必要条款”,这可就成了社会问题了。

难怪有人说:生女儿是“招商银行”,生儿子是“投资银行”。哈哈!



皛舒


首先表明观点:结婚彩礼不属于陋习。

正常的结婚彩礼不属于陋习,这种在讲究门当户对的中国人中也是对婚姻,对双方家庭的一种考察。

首先,举一个例子,我们山东在全国彩礼统计排行榜(此排行榜娱乐大众为主,但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中属于比较高的,但是,我们那边却没有给双方父母造成大的压力。

1.山东人一般以孩子成家立业为抚养义务的结束,在这样的思想下双方父母都会存一部分钱,用于这部分支出。

2.山东彩礼是一个礼尚往来的双向彩礼,自古以来都是男方准备房子(原来都是在宅基地新建,现在有能力的都会付个首付或者是老宅),女方准备家具等新家所有应用之物(现在变化挺大,有能力的什么都给女儿带回来),男方给的现金彩礼一般都给女儿带回小家,很多都会添一部分给女儿。

这种是给了小家庭生活的基础,不存在陋习。

但是,反过来,有些地方(这里不举例子,以免不必要的误会)家里没有能力,又没有女儿,儿子连媳妇都娶不起,卖女儿式的彩礼方式就是陋习了。


A-王芳升18565763596


首先,不要以为所有的传统都是陋习。

我是一个比较消极的人,恕我把人心想的“坏一些”。结婚这种一辈子的事,还是要做好最坏的打算,能过得好当然是梦寐以求的好事~

如果你是女的,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在要彩礼的时候被男方说“陋习”,那还是慎重考虑是否跟他结婚。

我觉得你应该要彩礼,但是彩礼多少要根据双方收入和家庭状况来决定,当然不能狮子大开口,闹得人家负债累累。

的确有很多女方不要彩礼嫁过去,虽然刚开始男方“可能”会感谢你的“大度”,但是总归有些人会认为“你是白娶的媳妇儿”,以后你将得不到任何人的尊重,这种情况也是有的。

结婚成本太低,可能会使对方认为“反正结婚也就那么回事儿”,这个不行就换一个,反正不吃亏。当然有这种想法的人极大可能还有靠着多结几次婚,结婚多赚“红包”的没出息的想法,可笑至极。

当然也有很多人,因为实在是困难,在女方陪伴度过艰难期之后仍然相濡以沫,尊重爱护相守到老,碰到这类男人则不应计较“彩礼”之事。

说白了,如果你是“新时代”的人,彩礼发展到现在的意义,很大一部分是男方为了给女方表示自己的尊重,和在自己心里的分量,另外,也是一种对女方在“物质上的保障”。

要彩礼,最惨不会人财两空,至少还有钱可以保障一段时间的生活。毕竟离婚女人的日子不会太好过,带着孩子的就更不用说了。

如果你是男的,我不知道你是居心何在。是不是想得到肯定→_→“没错,要彩礼是陋习”,然后去说服对方不要彩礼。

这样白娶的老婆,你方是不是感觉捡了个“大便宜”?感觉有心机了。

希望你只是个无知的单纯少女,而不是有心机的男子。


童言风语



名仕归隐


收彩礼不是陋习,漫天要价,一味要求高彩礼的才是陋习

大家要知道的是彩礼是男方出的,但是相对应的女方会有一份嫁妆,正常的礼数来说就是男方拿过去的彩礼在婚后会被女方当作嫁妆带过来,这个钱还是到了两个人自己的家庭中,用作于两人的婚后生活,这是一个最简单的彩礼嫁妆流程

但是在这个流程中总有极少数家庭会漫天要价,可能双方都是正常家庭,各自收支心里都清楚,男方可以拿出身边亲戚朋友结婚时正常的彩礼钱,但是女方父母却非要几倍的抬高礼金,而且这个所延生出来的就是会出现女方嫁妆和男方礼金的不对等,毕竟父母漫天要高礼金,很多时候不是为了女儿,可能是为了自己儿子,家里有个弟弟就留着娶媳妇,有个哥哥可能就拿去帮着买房买车,这些都是有可能的。毕竟父母真的只是为自己才如势利的又有几个,儿女婚后他们也不用再顾及什么,颐养天年,很多时候是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导致他们要高价礼金

所以正常的礼金真的不是陋习,这只是男方向女方家庭证明自己有能力去结这个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