鯽魚現在市場上6塊一斤都很少有人買,為何不受待見了?

賴貨廚子


鯽魚刺多,不好下口。

我是開飯店,我們主要用的魚有

桂魚,多寶魚,鱸魚,這幾種魚肉質鮮美,刺也少,適合清蒸,放在桌上做主菜,很上檔次

鰱魚,都很大,適合做大魚頭,魚身可以幹炸,也可以做魚丸,不浪費

龍利魚,這些年比較流行,都是凍貨,做椒麻龍利魚,客人很喜歡

鯉魚不怎麼用,刺多

鯽魚不用,刺多還個頭小,不好做不好吃。


主宰我的夢85582486


鯽魚本來就不貴,很大眾化的魚。在我的記憶裡,四大家魚是過年的主角,沒它不是年。黃鱔泥鰍鱉是招待貴賓菜餚,有它上得檔次。

鯽魚就是百姓日常,不論大小,紅燒乾炸渾燉,和白菜一樣,便宜又平常。也是因為最好捉到、釣到的都是它了。有水就有鯽魚,繁殖快,一條魚產卵能滿足一口塘;長得快,當年能長到3兩。而且二、三兩的鯽魚最好做,最好吃。

我的經歷中,每年開春,塘裡的魚開口了,最先吃鉤的必定是鯽魚。那個時候,星期天想方設法避開瑣事,天不亮騎車去鄉下,隨便找個水塘,打三個窩後,麥苗地裡排個毒,太陽就露臉了。然後解下釣竿綁好釣線,穿上蚯蚓開釣。一般都不會當空軍,釣獲裡,鯽魚最多。半下午回家後,全部收拾乾淨,把大的煎好給父母送去,其他的呼朋喚友,晚上吃了喝了。即便後來農村魚塘都被承包,不讓釣魚,也有很多野河廢堰,鯽魚一樣的好釣到。

當然鯽魚的名聲近些年有些被汙。這個我也很清楚。最早的是從湖北引進到信陽的養殖鯽魚,個大。我們本地鯽魚3兩就算大鯽魚了,叫“鯽魚板”。它們都半斤以上,開了眼界,認為是好東西,能釣到為榮幸。不過這樣的品種鯽魚,都是養魚承包戶買來的,放到魚塘裡有償垂釣。我是當地公認的釣魚“隊長”,不能去那種地方,顯得沒本事,丟身份,也就一直沒緣釣到吃到。

後來又出現更大的鯽魚品種,全身銀白,單條體重都在1-3斤左右,比上鯉魚了。很快知道它叫日本白鯽。小日本的品種,更不喜歡,一直的沒吃過。不過很多朋友不斷說起,那些品種鯽魚不好吃。寧可吃一兩重的本地土鯽魚,不吃一斤重的洋鯽魚。至於怎麼個不好吃,我嘗過一次,肉是懈的,沒彈性,豆渣一樣,是真的不好吃,玷汙了鯽魚好名聲。

再後來,也就是現在,已經不好分清鯽魚品種了。經過30多年的混養,都雜交多少代,就我這老司機,勉強才能分出來。好鯽魚三個主要特徵:

第一個,野生水域出來的。鄭州地區有黃河,去小浪底大壩上游釣魚,有極好的野生鯽魚。附近的賈魯河,三年前就整治好了,也能釣到。

第二個,看皮毛髮亮整潔,活蹦亂跳,就是野生鯽魚。

第三個,看個體形狀特徵。這個一句兩句說不清楚。簡單的判斷,覺得和平常見到的鯽魚不一樣,尤其是兩隻眼睛,在眼眶裡呈45°向下,有靈活閃動,活力四射,就是野生。看著很溫順,半天不動彈,肥肥胖胖的,一般不是野生。

不論鯽魚怎麼雜交,還是純本地野生的味道純正,6塊一斤能買到,就是賺到了。

按照信陽傳統做法,把鯽魚刮鱗剖肚摳鰓,豬油煎到兩面金黃,給蔥姜甜酒釀生抽鹽,加水淹住,大火煮10分鐘就好,再不要放任何調味料。


普濟


鯽魚現在市場上6塊一斤都很少有人買,為何不受待見了?

從很小的時候我就開始喜歡喝鯽魚湯,那時候豬肉還是憑票限量購買的,一個月下來一人也就兩斤豬肉,平時主要的菜就是豆腐,蘿蔔之類的。

我爸年輕的時候特別喜歡釣魚,下午下班以後,總是要到廠旁的小河邊釣釣魚,河裡沒什麼大魚,隔三差五的能釣上來幾條小小的野生鯽魚,回來以後,熟練的處理好鯽魚後,下鍋稍稍的用豬油煎一下,然後倒上大半鍋開水,再切點蘿蔔,不用多久,一鍋鮮美的蘿蔔鯽魚湯就做好了,從哪個時候,我就開始喜歡上了鯽魚湯。

直到現在,時不時的我還會買條鯽魚回來煲湯,那鯽魚湯鮮美的味道,泡上米飯,我嗖嗖的就能吃掉一大碗飯。

現在街上的鯽魚可以說相比其他魚來說算是最便宜的了,幾元錢一斤的鯽魚,兩三個人,一條魚煲的湯就足夠喝了,又便宜又划算。

雖然鯽魚的價格那麼便宜,但是銷量卻並不是那麼高。

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點:鯽魚肉少刺多,我一般喝鯽魚湯之後,鯽魚的肉就淺淺的吃上一些,然後每次都是嫌刺太多,把剩下的魚肉丟掉了。


第二點:鯽魚的做法比較少,還是由於刺多,煲湯是最好的選擇,當然紅燒鯽魚,豆瓣鯽魚等等做法也有,不過至少在我們家,寧願選擇大頭魚也不用鯽魚來紅燒。


第三點:鯽魚的土腥味很多人不能接受,雖然我是從小就喜歡這個味道,但是還是有很多人喝不習慣。


第四點:由於物流的發展,市場上上充斥著各種不同品種的魚類,再也不像以前那樣只有幾種魚可以選擇,現在可供選擇的品種實在是太多了,根本吃不過來。


第五點:大量的飼料養殖鯽魚,味道不如原來的野生鯽魚了。越是大條的鯽魚就越是養殖的,在河裡釣的鯽魚一般都是很小條的。

鯽魚雖然銷量不高,但是營養確是很高的

孩子長身體的時候就可以多喝鯽魚湯,營養十分豐富。

剛生完孩子的產婦,也可以多喝鯽魚湯,比豬腳湯催奶的效果要好很多。

合理的飲食結構,適當的搭配高營養的鯽魚,對於受傷後的身體恢復也是有益的。

結語

高營養低成本的鯽魚,雖然銷量相對來說不算高,但是由於煲湯的鮮美,永遠不會缺乏市場,至少我會一直喜歡喝鯽魚湯。


我是【小吃貨筆記】記錄網紅美食,分享家常風味,如果喜歡鯽魚的朋友,請點擊收藏關注,謝謝觀看,下次再見。

小吃貨筆記


我從小居住在海邊,特別喜歡吃魚,但是淡水魚卻很少食用,總感覺有股土腥味,沒有海魚鮮。

進幾年因為有了休漁期,加上海魚的數量和品種已經“大不如前”,所以轉而食用淡水魚。

現在我們這裡常見的淡水魚品種也很多,基本上在海魚沒有新鮮的時候,被我吃了個遍。鯽魚在常見的淡水魚中,還是比較不錯的,但是銷量的確不如其它品種的魚。


鯽魚在市場上6塊錢一斤都很少有人購買,為什麼不受待見了?

以前我們這裡的水塘裡,有很多的野生鯽魚。鄰居是南方人,特別喜歡釣魚,而且也愛吃淡水魚。對於我們這些習慣吃海魚的人,看見他把釣的“鯽瓜子”當寶貝,都會取笑他。

不過吃過幾次他做的鯽魚,大大改變了我對鯽魚的印象,鯽魚做好了以後。刺軟、肉細、有股特別的香味在裡面,尤其是用鯽魚熬湯。湯是特別的鮮美,而且湯色乳白、濃稠。

但是現在市場上買的鯽魚,基本吃不出以前的那個味,個頭雖然大點。我覺的鯽魚不如其它淡水魚好賣的原因,有這麼幾點:

  1. 做法單一:鯽魚給大家的印象,還是多以熬湯為主,所以做法單一的鯽魚,現在賣的有點費勁。

  2. 肉質比較少:鯽魚的肉少而刺多,一般家裡有孩子的,基本不會選擇這種魚來食用。因為這個原因,鯽魚不受待見,也是很正常的。
  3. 個頭還是小一些,處理麻煩:鯽魚的個頭比照其它的淡水魚來說,還是小了點。基本市場上售賣的以半斤左右的居多,加上鯽魚腹中有黑膜,處理起來麻煩。處理不好的話,會很腥甚至有苦味。這個也應該是鯽魚不受待見的原因。
  4. 營養變了:以前家裡買鯽魚,主要為了熬湯,看重的是它的營養滋補作用。現在的鯽魚基本都是養殖的,營養價值打了折扣。自然有些不受待見了!

我覺得正是這些原因,導致現在鯽魚6塊錢一斤,卻很少有人買,不怎麼受待見了!

73神牛


分地方吧,我在廣東那邊上班的時候看見那邊鯽魚很便宜,6元一斤,而且沒有人買。沒看見野生的,在我們老家四川南充現在飼養的鯽魚一般10元,野生的25起步,大的40一斤。而且野生的挺好賣,我有一次釣了很多吃不完拿到菜市場沒一會就賣完了


六菱宏光


鯽魚曾經是很多營養食物的代表,鯽魚湯是被稱是月子裡的下奶補湯,補鈣,家裡長輩經常燉給小孩、孕婦、產婦當做營養補品,奶白的鯽魚湯也曾經有屹立不倒的位置。

如今市場上6元一斤的鯽魚很少人買,為何 不受待見了?這種現象在市場上並不少見,並不是東西越便宜購買的人就會越多。現在大多數的家庭生活水平都有了一定的提高,有了多餘的錢用在了改善飲食上,開始從溫飽到關注食品健康和品質方向發展。

導致這種現象的出現我認為有幾個原因:

1、物流的發達

物流的發達人們可供選擇的食物種類更多了,從以前的只吃到本地或鄰近地產的食品到現在可以吃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國的食物。以前內陸地區能吃大新鮮海鮮的並不多,大多數都是本地的淡水魚或者河魚,人們沒的選擇,自然也就沒那麼挑剔了。

如今各大超市、菜市場、盒馬鮮生等各大型商超等海鮮類的品種都不僅限於國內的海鮮品種了,進口的三文魚,帝王蟹,波斯頓蝦等海鮮都可以輕易買得到,生活水平和發達的冷鏈物流讓人們可選擇的食物越來越多,鯽魚又不是不可替代,其他海鮮品質、口感比鯽魚要好,自然買的人也就少了。

2、流動人口多和飲食習慣

暫且不說北上廣深的外來流動人口有多少,現在就連一個二三線城市,也有了不少外來人口,特別是南方地區。外來人口的湧入,飲食習慣並不會短期內被同化,而是大部分保持原來的飲食習慣。沿海地區的人,吃習慣了海魚、蝦等海鮮,自然對鯽魚也不會有太多的熱情。

這種現象在我身邊就有,我家靠海邊,從小吃海魚長大的,家裡人都不喜歡吃淡水魚,不僅是我家是這種情況,其他我們這個地方的家庭也差不多是這樣,都不太喜歡吃,反正市場又不只是只有鯽魚買,還有其他的魚可供選擇,自然也就少人買了。

3、淡水魚的烹飪有難度

不知道有沒有這種感覺,在外面吃紅燒的鯽魚或者鯽魚湯都不會抗拒,但是一般人烹飪時水平有限,去腥處理不好,甚至有土腥味,自己做不出來飯店的味道,難以下嚥,自然也就不想再買來做了。

4、對品質的需求

經濟的發展帶來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數的家庭開始從溫飽到追求品質,而鯽魚是一種普通的食物,滿足不了人們對品質的需求。


總之一種食物的衰落都是因為它有可替代性,也代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變遷,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變化。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物流的發達也是經濟水平發展的產物之一,而物流的發達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可選擇的商品越來越多,人們新鮮好奇的心理很難再鍾愛於一種食物。


飯飯匯


最近我買了五斤鯽魚,每斤五元。這是洛陽,魚比較便宜。但到家怎麼也做不好。

嘗試做鯽魚湯,倒還可以,湯是白的,符合一般鯽魚湯的做法,但肉太少魚刺又多又細。

第二次做了煎鯽魚,還是因為刺多肉薄,覺得不好吃。

和上海人交談,才知道不是鯽魚不好,而是與北方人的生活習慣有關。北方人一般愛大塊吃肉,對魚的做法吃法不得要領,往往覺得麻煩,也不願意細細品味箇中滋味,即吃魚的習慣還沒有養成。

難怪洛陽的魚比較便宜,是吃魚的人不多的原因。


洛陽老董1


很高興可以回答這個問題,這是我在悟空問答第135個回答。鯽魚6塊一斤,不知道在哪哦,因為在南京,活的鯽魚基本9到12元一斤,它和鯿魚價位差不多,比草魚和鰱要貴一些,比鱸魚、昂刺和白魚要便宜。為什麼不受待見呢,我想還是因為刺多、土腥味大、生活水平提高這三個原因。



鯽魚刺多

鯽魚的刺很多,背脊部分都有細密的小刺,所以對於不會理刺的人來說特別不友好。還有老人眼神不太好,小孩不會吃魚,鯽魚能比較放心的吃的部位就只有魚腹大刺的位置,能吃的肉比較少,所以在有其他刺相對於鯽魚更少的時候就會選擇其他的魚。

比如我家小朋友小的時候,我經常買昂刺魚給他做輔食,其背部沒有小刺,最多的做法是熬成昂刺魚湯,魚湯單獨煮麵,取背部沒有刺的魚肉加進去,就是一碗美味營養的魚湯麵了。

土腥味大

現在很少有江鯽,基本都是魚塘養殖的,鯽魚生活在淡水中的雜食性魚,屬於底層魚類。所以鯽魚的土腥味特別大,加生薑油煎後可以有效的去除腥味,常見的吃法是紅燒或是燉煮湯,吃法上比較單一。所以作為常見魚類,老吃這一口味,肯定有味覺審美疲勞,大家購買的就自然少了。



如何去除鯽魚的土腥味:

鯽魚去掉鰓、魚鱗、內臟,還有一個地方一定要除去,就是鯽魚腹部的黑膜,這是鯽魚土腥味最大的來源,用不鏽鋼湯匙颳去方便又快捷。

鯽魚殺好洗淨後瀝乾。鍋燒熱,加入油,燒熱後(熱鍋熱油),加入一片姜,再放入鯽魚,注意一定要魚煎到一面金黃後晃動鍋可動再翻面,這樣魚皮完整,魚皮表面的土腥味也會隨之減少。

生活水平提高

感恩於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在超市、市場我們可以見到的魚類品種越來越多,物流的發達也讓各種魚能更快更鮮活的出現在人們的菜籃裡;不論是淡水魚還是海魚,我們可以選擇的種類越來越多,所以常見鯽魚,作為每天都能見的到的魚,反而被選擇的少了。



其實鯽魚也是味道很鮮美的,可以做紅燒鯽魚、鯽魚豆腐湯、鯽魚蘿蔔湯,小鯽魚還可以酥炸著吃,偶爾吃吃也是非常不錯的。


有愛的小廚房


大家好,我是芮至,我的回答是:

鯽魚現在市場上6塊一斤都很少有人買,為何不受待見了?

不知道題主座標哪裡?

座標廣東,我們這邊的鯽魚一斤都是要十幾塊錢的,大概是10-15元一斤。

鯽魚,魚骨比較多,一般是不會給小孩吃鯽魚肉的,但是會煮鯽魚豆腐湯給小孩喝。

鯽魚湯的營養價值很高,記得以前懷孕孕檢的時候,胎兒發育偏小,醫生說讓我多喝鯽魚豆腐湯,能夠幫助長胎。


現在,我家小孩也很喜歡喝鯽魚豆腐湯,鯽魚先煎過一遍再煮湯,煮出奶白色的魚湯特別好喝。我們家隔三差五就會煮一次鯽魚豆腐湯,如果是稍微晚點去菜市場,還不一定買得到鯽魚。所以,我們這邊的鯽魚還是挺好賣的。

小時候,爺爺喜歡釣魚,經常可以釣到比較小個的鯽魚,所以小時候還算蠻經常吃鯽魚的。以前家裡的做法是,鯽魚煮酸梅。說實在,並沒有特別喜歡。只不過小時候生活條件比較差,沒有可以選擇的餘地。


所以現在在我們家,鯽魚的唯一做法就是煮鯽魚湯。可能大多數人也是這樣吧,比較少把鯽魚煮或者煎來吃,畢竟實在太多刺了,吃一次太費勁了。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夠幫到你,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評論交流。

更多美食信息,歡迎關注“芮至愛美食”!


芮至愛美食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正值童年時期,秧田裡常會養稻花魚,主要是鯽魚;住在嘉陵江邊,下雨之後在溪溝裡、漲水之後在水凼裡常常能網到鯽魚。這些鯽魚個頭都不大,二三指寬為主,能網到四指寬或巴掌大的鯽魚是很不容易的。

那個年代的鯽魚吃的是雜草蟲子,長得很慢,腥而不臭,煮湯、煎炸、乾燒出來都相當美味,令人流連忘返。品種跟現在市面上常見的非洲鯽魚(好像是羅非魚,但我不確定)是完全不同的品種,老品種個頭小且成長慢;非洲鯽魚個頭大,且長得快,尤其養殖場的鯽魚必然會使用飼料。

魚肉是很鮮嫩,部分養魚場用的飼料會讓魚肉腥且臭,總是沒有當年的那種滋味。再加上長速快,必然導致細胞不能充分生長,魚肉滋味會淡許多。現在市面上又有很多魚類品種,包括海鮮魚,選擇多了,買家必然就稀釋了,草魚、鯉魚、白鰱魚、花鰱魚、青魚面臨的其實也是這種狀況。

綜上,鯽魚沒有以前那麼受待見,一是養殖模式使得魚肉品質和口感發生了顯著變化,二是經濟發展使得物產豐富、食材多元,這讓我們有了更多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