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把自己打扮成胸懷大志的救世主,你有何評論?

楊智卷


利己是本能,分強弱和方式而己。當察言觀色見風使舵的能力比一般人強時就更容易得到上級賞識,提拔重用。


獵頭人


越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越是會演戲,越是會把自己裝扮成非利己主義者,裝扮成大公無私的形象,裝扮成胸懷大志的救世主,實際上是在用這種裝扮出的人設,掩飾自己的私心,來行銷自己的和私貨,為自己謀利益,正所謂大奸大惡者。


白山黑水抗戰研究


利己主義是人類的共性,這無需掩飾,所以要用文化來薰陶和改變這種行為,使人類進入一種文明而有序的生活狀態。

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與純粹的利己主義者相比,前者比後者更加隱蔽,更加貪婪和邪惡,其具體表現如下。

第一,這種人極善察顏觀色,他能精準地投人所好,並以此來建立自己的關係網,然後再通過這張網來謀取利益。

第二,這種人極其善於迎合風向,當上層希望有人唱讚歌時,他肯定第一個歌功頌德,當上層希望批評某人時,他肯定會第一個落井下石。

第三,這種人極其善於偽裝,他就像一條變色龍,永遠在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該胸懷大志絕不謹小慎微,該出賣朋友時絕不手弱,一切都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為準。


沉醉的文人


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當被人們揭去"精緻"的遮羞布之後,顯出了廬山真面目,原來並非臺上的戲子那樣,面孔光鮮亮麗啊!

他們臺前幕後不斷轉換角色,變心和變臉一樣頻繁,技術手段上呈的嫻熟老道,毫不遜色於一些下九流的手法。

雖然不同於混場子的地痞流氓那樣露骨和令人厭惡,但是,內心的劃地為牢,需要不斷滿足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慾望,是無止境的。

特別是善於偽裝的他們,人面一套,背地裡另一套,陽奉陰違的做派,又把自己包裝和等同於救世主一樣,極具欺騙性。

因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與極端利己主義者沒有本質的區,追求無窮盡的利益,是他們的一致目標,不擇手段是他們殊路同歸的基本方式。

所以也是以禍害社會,踐踏別人利益為代價而存在的。多行不義必自斃,雖然精於算計,致力於陰暗角落裡撈取一己私利,下場卻好不那裡去!

(網絡圖片)


莫忘初心242650426


古人說君子與小人。現代社會為了與古代封建社會劃精界線,所以不用君子小人這樣的詞語了。把"小人"一詞改為利己主義者,精緻的利己主義,個人主義者等等。

沒有一個人會公開承認自己是一個小人,同樣,也沒有人會公開承認自己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們會把自己偽裝一個君子,一個大公無私的人,但是他們內心的目標永遠是利已第一,而他們高喊的口號卻是利他第一。他們表裡不一,他們最懂得配合,知道別人喜歡什麼,他就扮演什麼角色,取得別人的信任。

“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是北京大學錢理群教授發明的詞彙。他發現了有幾個學生,為了獲得他的推薦簽字,積極報名聽他的課,早早地搶位子,坐在第一排,認真聽課,做筆記,還不時提出很好的問題。錢先生對這個學生產生了好感,學生認為火侯到了,提出來讓錢先生幫忙在出國留學推薦信上籤個字,錢先生豪不猶豫簽上了自己的名字,之後,那個學生就再也沒有來聽課了,錢先生很感覺慨,北京大學正在培養出一大批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何止,清華北大,那所大學不是如此呢?為了生存,人們必須學會計算成本,虧本的生意,有誰願意幹?


飛飛貓說話


利已主義者只能逞強一時,絕對不可能逞強一世。因為他的人心向背,脫離苦難的勞苦百姓。仰天長笑憾天地,善惡分明為正道。


正言義為先吳愛四


適度利己、適度自私,是人之本性使然。人類在道德規範和法律規範兩個框架中生活,沒有逾越世人公認的"規矩",即是合格的國家公民。換言之,人類的適度的利己和自私的慾望,是人類創造世界和改造世界原始動力。

大公無私的人,世間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公而忘私的人是有的。何為君子?何為小人?君子盡幹公而忘私的善事,小人盡做自私自利的壞事。自私自利適度本無可厚非,過度,甚至極為過度,即為做惡。做惡者即小人也。


靜中乾坤大


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胸懷大志的救世主……?這會是那些人呢?沒有權勢的人能當救世主嗎?而且還是精緻的,那一定是個很會包裝外形,心裡黑暗的人。這種人是不是國難當頭之時,喊幾聲漂亮的口號,或無動於衷,或加禍於人,或以犧牲人民的利益為代價,以達到欺世盜名之目地。這樣的人是超級魔術師嗎?還是讓時間去認證吧!


王南戴河


但凡“利己主義“者,縱然再“精緻”,縱然再“粗糙”,只是包裝質地不同罷了。至於“救世主”一說,則一目瞭然許多 —— 中國曆朝歷代四百四十幾位皇帝,無一不是君權神授的真命天子。

孫中山先生臨終前,竭力呼喊“救中國”。他心底明白,儘管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肇建了民國,但兩千多年培育的專制土壤、帝王思想、朝廷基因,不可能一勞永逸地清除乾淨。潛在的“康雍乾們”還在,四百四十幾位“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絕不會善罷甘休!

《國際歌》聲聲唾棄的“救世主”,恰恰也是孫先生隱隱在心的復辟憂患啊!


聞魯生


縱觀歷史長河,利己主義滲透各行各業,權利越大,知識越高的利己主義禍國殃民越嚴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