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王所属,颜三卫骑兵的结局怎么样?

南渡唐后人


宁王朱权麾下蒙古后裔精锐骑兵朵颜三卫后被明成祖收买降伏,并助其寺得皇位被授指挥使之职,在明朝历史上显贵一时。


小龙女5505


朱棣将原先大宁卫的土地割予朵颜三卫,后又偷袭朵颜三卫,朵颜三卫损失惨重。

战后,为了酬谢朵颜三卫蒙古族首领,朱棣将原先大宁卫的土地割予朵颜三卫,而宁王改封到江西。朵颜三卫名正言顺地得到了现在内蒙古东部赤峰一带的土地。

但明朝因为要出兵进攻鞑靼和瓦剌,对同是蒙古族的兀良哈蒙古心存戒心,因此不让他们在新得到的土地上放牧,这引起了兀良哈蒙古的不满,在明军北征时没有随同出兵。

朱棣第三次出征时,在蒙古草原上转悠半天斩获极少,加之粮草不继,无奈下令退兵。失意的朱棣回军途中,突然偷袭本是明朝子民的朵颜三卫,朵颜三卫损失惨重。但始终也未屈服,重整旗鼓后,仍屡次南下与明军交锋,三卫是明朝边境的屏障,自立三卫至嘉靖年间的150多年中,平滦诸州未曾遭蒙古的侵扰。

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前,采取了种种手段,主要金钱和利益的诱惑,得到了朵颜三卫的支持,挫败了镇守大宁卫(卫治在今赤峰市宁城县)的宁王朱权(要知道,朵颜三卫原先是支持宁王的)。

后来,又向朵颜三卫借用3000名精骑兵,作为其“靖难军”骨干,这支雇佣军来去如风,悍不畏死,作战亦十分残忍,是当时朱棣造反的“杀招”,为帮朱棣打下江山立下“赫赫战功”。

2、朵颜三卫的未来:

明朝末年,后金崛起,通过战争和联姻手段并吞蒙古诸部,按满八旗的制度分封蒙古八旗。1636年,朵颜三卫(兀良哈人编封为喀喇沁旗,后又被编为左、中、右,既3个扎萨克旗。在满清建立过程中,喀喇沁部随着爱新觉罗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

朵颜三卫这个明朝的雇佣军,最终成了满清的帮凶。





唐城十八子


大家好,我是读史如品茶,欢迎大家听我解说《宁王所属朵颜三卫起兵结局如何》

在这里有必要再介绍一下蒙古兀良哈三卫(也称“朵颜三卫”)。14世纪中叶蒙古东部(即大兴安岭以东)生活着不少的蒙古部落。元惠宗带着元朝廷从大都退回蒙古草原以后,这一地区的蒙古各部落为了保卫自己的领地,组织军队抵御明军进攻。同时在这一地区,元朝将军纳哈出(木华黎后裔)统率着二十万蒙古军队抵御明朝大军,成为上述蒙古各部的防御屏障。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朝大将冯胜、傅友德和蓝玉等率领二十万大军绕道庆州(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境内)包围了纳哈出军队,纳哈出被迫投降,上述蒙古各部失去防御屏障。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脱古思帖木儿被明朝大将蓝玉在捕鱼儿海(今内蒙古贝尔湖)彻底击败,在逃跑途中被瓦剌支持的也速迭儿杀害。自此, “北元”政权不复存在,忽必烈家族统辖的大元政权丧失了在蒙古人中至高无上的中央汗国的地位,大多数蒙古部落宣布脱离它而独立。这使得大兴安岭以东的蒙古各部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只能归附大明王朝。

蒙古人称朵颜卫为兀良哈,泰宁卫为翁牛特,福余卫为乌齐叶特。这是因为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分别是以兀良哈部、翁牛特部和乌齐叶特三部为主组成的。后来,明朝廷也把朵颜卫称为兀良哈卫。当初,三卫当中以泰宁卫最强大,其次福余卫,朵颜卫在后。后来,朵颜卫实力迅速壮大,跃居三卫之首。因此,明朝往往把三卫笼而统之地称作朵颜三卫或兀良哈三卫,把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的驻地统称为“兀良哈地区”。

洪武二十二年(1389),明朝廷在这一地区设置了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卫所制是明朝的军事制度)。归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管辖。后来,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攻打朝廷,朱权也被朱棣胁迫加入朱棣的靖难大军,此时兀良哈三卫归附朱棣,并与朱棣主政时期的大明朝建立较长时间的稳定关系。

到了明英宗朱祁镇统治期间,伴随着明朝国力的渐微,兀良哈三卫逐渐从西拉木伦河到辽河流域全面向南推进。并与实力强大的瓦剌结盟,再也不听命于明朝庭。明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率三路大军发动了对明王朝的战争,无良哈三部也跟随出征。明英宗朱祁镇率军亲征,结果因为亲信太监王振的胡乱指挥,导致明军在土木堡全军覆没,明英宗朱祁镇也被俘虏。土木堡兵败使得兀良哈三卫与明朝的关系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15世纪中期之后,兀良哈三卫逐渐内迁,势力范围逐渐延伸到了明朝长城附近。

进入16世纪中期,蒙古库登汗率部东迁,进入今辽宁、内蒙古东部和河北北部地区,

并与当地部落联姻,标志着当时蒙古政治中心的转移,也表明了兀良哈三卫蒙古诸部与汗庭建立起来了密切关系。蒙古汗庭东迁后,使得蒙古各部与明朝开始在长期反复、激烈地厮杀,损失惨重,两败俱伤。而当时满洲后金的佟·努尔哈赤则隐藏于赫图阿拉地区,暗自发展,形成气候。所以,辽东地区明朝与蒙古的厮杀,为后金崛起提供了历史机遇。

明朝末年,后金崛起,通过战争和联姻手段并吞蒙古诸部,按满八旗的制度分封蒙古八旗,朵颜三卫被编封为喀喇沁旗,在满清建立过程中,喀喇沁部随着爱新觉罗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