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歲以上老年人,特別是糖尿病人,高血壓病人,最害怕的是什麼?

解開心扉


你好,三諾講糖很高興為你解答!

對於老年糖尿病患者或老年高血壓患者,或者是同時合併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的老年人,強調要將老年人的人身安全、機能維持和飲食營養放在首位,其次再考慮血壓、血糖等治療性指標的達成。

因為老人年紀大了,身體機能已大不如從前,身體的各個臟器功能出現不同程度的衰退,所以,想辦法穩定他們的身體機能狀況,讓各個部位都能保持“正常運轉”,這才是最應該做的事情。

試想,如果身體機能都不能維持正常了,還不讓人感到害怕嗎?常年工作的老化機器,即便有點小毛病,偶爾大修一次,只要能夠繼續工作,好好維護,那麼就不至於停工報廢。

所以,老年人在治療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時候,要選擇作用持續時間長、藥性溫和、不良反應小的藥物,降壓、降糖的目標也要放得寬泛一些,以免控制過頭了,出現低血糖、低血壓的情況,威脅他們的人生安全。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用!覺得不錯,請點個贊。歡迎【關注】三諾講糖,瞭解更多健康知識!


三諾講糖


高血壓,糖尿病怕的是併發症。

我老媽四十年高血壓,老爸十多年糖尿病,雖然他們也吃藥,但是平時不注意鍛鍊,吃上也不注意,愛吃扣肉,愛吃甜食。

現在兩位老人70歲了,老媽合併有:冠心病,腎功能不全,高尿酸,心衰,08年半身不遂栓了左半邊,現在又查出肺部有玻璃裝結節。

老爸後來打胰島素,但是腿總覺得熱,摸著又涼,說是周圍神經病變,走路發飄。

以他們為鑑的話,高血壓,糖尿病都要管住嘴,邁開腿。還有就是性格要開朗,任何事不要斤斤計較,心態好,身體才更好。


青絲沐雨2019


八十歲以上的老年人,特別是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的病人最害怕的是什麼?

最害怕的也是最擔心的,概括地說兩個方面,兩句話。

那就是在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情況下,缺乏必要的生活保障和醫療保障,從而加大疾病死亡或意外死亡的風險。

生活保障方面。一是生活上需要有人照料日常起居、飲食,特別是因病行動不便的老人;二是心理上需要親人加倍的關心、呵護,增加生活的信心和勇氣,減少對生活、生命的牴觸情緒,使他(她)們生活得很輕鬆,很幸福,很快樂;三是護理上需要家人或保姆必須具備對老人,特別是對高血壓、糖尿病人的基本護理的醫療知識和日常生活、護理中應注意的事項。知道他(她)們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知道什麼時候吃什麼藥,什麼時候該去做什麼檢查………。

醫療保障方面。一是對於健康的高齡老人必須具備家庭養老和醫療保障的條件;比如說每天量一次血壓,一個星期測一次血糖。二是對於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的老人還必須做到有專業生活和健康護理。

當然生活和醫療保障更重要的是經濟保障。

現實生活中八十歲以上老人,特別是患有各種疾病的老人,他們最害怕的,最擔心的也是我們大家包括政府和家人,社會更關心和關注的。

政府提倡家庭養老為社區養老,專業的康復醫療養老,也就是說未來實行醫養結合的養老機構養老服務,從而達到養老服務更周全,醫療救護更方便,社會養老保障更到位。也就是為了解決使我們老有所依(醫),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讓生活在這個時代的老人和老年病患者無後顧之憂。


中醫太白


年紀大了什麼都不怕了反而心態會更好,如果是年輕人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壓病會比較擔心,因為孩子還小還需要照顧,加上自己患病不能給家人更好的生活的同時還給家人帶來負擔,所以會多想會造成心理壓力。

如果說老年人有糖尿病和高血壓最怕什麼,我覺得最怕的就是糖尿病和高血壓帶來的併發症,因為這些併發症會讓老年人以後的生活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時因為血糖高和血壓高引起併發症也會對老年人心理造成很大的壓力,會消耗大量的意志。

80歲以上的老人家應該更加要注重生活的細節,控制好飲食,控制好血糖和血壓,平時應該按時吃藥和定時測量血壓,碰到天氣不好的時候注意保暖防滑到,多出去公園散步和其他同齡人多說話多交流,保持樂觀心態,凡事不要計較太多看開點,不能吃的儘量不要吃,老人家到了一定歲數後最好能找到幾個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玩耍,比如打打牌,唱唱歌之類的,這樣才能充實自己。


腎判官


看到這個問題讓我想起幾天前,醫院重症監護科(ⅠCU)病歷討論時分享的一個案例。80高齡老人,同時合併糖尿病和高血壓,最害怕的是獨居和摔跤。


1.病例分享。

這是一位82歲高齡婆婆,患有高血壓多年了,有規律服藥,平時生活能自理,因為各種原因單獨居住。某日早晨,家人探望老人時,發現老人昏迷在床上,趕緊送急診,CT檢查腦出血,量比較大,需行開顱手術清除血腫,家人拒絕手術選擇保守治療,經5天搶救,老人終於清醒,並告訴醫生在發病前有摔跤史,我們專業稱之為“跌倒”。並告訴醫生髖部有疼痛,醫生體檢沒有發現外傷,X光檢查發現股骨頸骨折。複查CT顱內血腫仍有手術指徵。遺憾的是,出於可以理解的原因,家人拒絕了開顱手術,拒絕了股骨頸手術,要求出院回家。從死神手裡搶回的這一條生命,原本有很大機會康復,獲得生活自理,可以擁有較高生活質量的老太太,從此只能臥床,並且死神不知哪天來臨。我很為老人感到痛心,想必老人也是心如死灰吧。

2.高齡老人怕獨居。

俗話說“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七十歲以上高齡老人,尤其是合併高血壓這種疾病老人,很容易發生意外,尤其是晚上。關於獨居老人過世多日無人發現的報道已經不少了。如果老人無家人陪伴,經濟許可的話,可以選擇送老人院照顧,如果發生了意外,也可及時發現,及時治療,獲得較好治療效果。

3.高齡且合併糖尿病、高血壓病人怕摔跤。

這種情況下,出現心腦意外的可能性本來就很大,如果摔跤了更是雪上加霜。像上文病例,沒辦法確定摔跤所致腦出血,還是腦出血後致摔跤,但可以肯定的是,腦出血後果更嚴重了。對很多老人來說,一跤就可致命。

跌倒風險有:1.骨折。如上文所講老人家,導致骨骨頸骨折。2.腦出血。3.關節脫位、韌帶損傷。

4.如何防跌倒。直接上圖,下圖就是我院防跌倒宣傳資料。



80歲以上老人,尤其糖尿病、高血壓患者,最怕什麼呢?最怕各種併發症、長期臥床生活不能自理。長期糖尿病患者高血糖血液流經全身,會給機體所有神經血管組織及器官帶來危害和相應病變,比如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等。高齡高血壓患者由於身體機能差、血管堵塞嚴重以及變窄變脆,最怕心腦血管隨時發生意外而臥床不起和失去性命。

我父親就是高血壓患者,今年83歲了,每天自己也是“擔驚受怕”,好在心態還算比較好,遵醫囑用藥,飲食上注意少鹽少油。人到了80歲後如果疾病控制的好,是能夠延長壽命的。我有一鄰居大媽,我還發過視頻,她老兩口是我們小區遠近聞名的長壽老人。可大媽告訴我她患有高血壓好幾十年了,82歲那年還差點“走”了,但是經過自己的生活飲食及用藥調理,血壓控制得挺好,現在95歲了身體反而比以前越來越健康了,如果她自己不說大家真看不出來她還是個病人。其實除了生活飲食因素,最主要的是她平素身體底子好、心態開朗樂觀、同時命也不錯,幾個因素綜合她才如此長壽。那天我們一起聊天,她耳聰目明,自己笑著說還真沒幾個人在她這歲數身體還這麼好的 ,言語中透著自信和樂觀。

有糖尿病和高血壓的人,平時一定注意自己病情的隨時變化,及時做好血糖血壓檢測,儘量不要出現併發症而危及生命,如果瞬間“走了”還好說,併發症出現甚至長期臥床不僅自己遭罪,也會給兒女增加許多麻煩和負擔。前不久,我在一家醫院看到一個糖尿病併發酮症酸中毒昏迷的患者,才60多歲,可糖尿病已經30多年了沒怎麼治療,生活中自己也不注意,昏迷後糖尿病足發黑已無法截肢,渾身上下都是潰爛的褥瘡流著膿血,很是可憐又可怕。這病人只有一個女兒,孩子日夜連軸護理累得連哭都沒有力氣。所以老年朋友千萬要注意和防範併發症,平時一定要注意控制好疾病進展。(下圖為小區鄰居95歲大媽和96歲大爺,至今仍能生活自理)





親吻生活一愛欣


糖尿病與高血壓長年累月都可以引起一系列併發症。

長期血糖增高,大血管、微血管受損並危及心、腦、腎、周圍神經、眼睛、足等。糖尿病死亡者有一半以上是心腦血管所致,10%是腎病變所致。糖尿病併發症包括急性和慢性兩大類。 糖尿病急性併發症包括: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滲狀態、乳酸性酸中毒等。慢性併發症主要包括:①大血管併發症,如腦血管、心血管和下肢血管的病變等。②微血管併發症,如腎臟病變和眼底病變。③神經病變。包括心臟和大血管上的微血管病變、心肌病變、心臟自主神經病變,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病因。冠心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大血管併發症,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死亡風險比非糖尿患者群高3~5倍。2型糖尿病患者有20%~40%會發生腦血管病,主要表現為腦動脈硬化、缺血性腦血管病、腦出血、腦萎縮等,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高血壓常見的併發症主要是心、腦、腎、眼睛的併發症。心臟的併發症可以產生高血壓性心臟病、冠心病、心絞痛、心力衰竭等。對於腎臟的影響可以引發蛋白尿、腎功能不全,甚至可以引發尿毒症。對於頭部的影響,可以誘發腦梗死、腦出血。對於眼睛的影響,可以引發眼底病變,造成視物模糊。


平時要控制好血糖,血壓,規律服用藥物,定期醫院檢查身體。飲食建議清淡少油飲食,多食新鮮蔬菜,餐後根據身體狀況適量活動。

活動宜慢,儘量防止摔倒,年齡大存在一定程度的骨質疏鬆,有些老人摔倒後極易骨折,部分患者不宜手術,可能會導致長期臥床,進而導致褥瘡、感染等問題。

最後,平時多給予老人關愛,多陪伴,給予精神的慰藉,子女不在身邊,好多老人都會覺著孤單。


健康惠生活


老人,特別是糖尿病人、高血壓病人,最怕的就是臥床,沒有之一,就是臥床。

臥床是指老人因長期的疾病或者傷殘等原因活動能力下降,部分或者全部需要人幫助或者護理,生活不能自理。大部分時間需要在床上度過。

臥床的原因有很多

短期手術,受外傷導致骨折如股骨頭骨折,腰椎骨折等都需要臥床休養。腦卒中的患者出現肢體活動不能,可能臥床時間就會很長,有一部分患者可能能恢復,但有些可能就需要長期臥床。

內科疾病患者如合併感染,腫瘤,心梗等情況也需要臥床。長期衰竭的患者和一些急症需要治療的也需要臥床治療一段時間。所以老人臥床的機會還是非常多的。

臥床的後果很嚴重

肌萎縮和骨質疏鬆 很多老人臥床,肢體的活動能力下降,會出現肢體的廢用性萎縮,由於缺乏活動,骨質中該會很快流失導致骨質疏鬆,肌萎縮和骨質疏鬆,老人均會感覺疼痛,有時會非常劇烈,難以耐受。嚴重的骨質疏鬆還可能出現在搬動老人時出現骨折的可能。

要經常幫老人活動肢體,做主動和被動訓練,使肌肉活動起來。要補充鈣質、維生素D等物質,來促進鈣的吸收,補充丟失的鈣質,減少骨質疏鬆的可能。在幫老人活動時動作要輕柔,防止暴力挪動。當老人述說某處疼痛的時候,要注意檢查是否有骨折的可能。

壓瘡 很多患者長期靜止不動,或者沒有定時翻身,就會出現局部受壓部位的皮膚破損,如骶尾部,髂部、足跟、背部,出現壓瘡,長期受壓,臥床老人大部分存在營養不良,很難癒合,還會進一步擴大,會使老人非常痛苦。

壓瘡對於臥床不起的老人來說是非常麻煩的事情,要做好預防工作,保證定時翻身,每天檢查皮膚完整性情況,在易於受壓部位可以放置氣墊圈來避免局部壓力或者使用小墊子來改變受壓部位,防止壓瘡的出現。在出現局部皮膚紅的情況時要及時處理,這是壓瘡出現的先兆。

墜積性肺炎 老人臥床,氣管,喉部等部位分泌的痰液等不能被及時有效的咳出,飲水或者飲食進食導致嗆咳,痰液及食物殘渣會沿氣管下行,墜積到肺的底部,導致發燒,胸痛、咳嗽等症狀。由於血糖高,感染不易控制,非常容易出現感染擴散。

所以做好預防工作非常重要,要增強老人的抵抗力,及時翻身拍背,使痰液易於咳出。避免嗆咳,如嗆咳明顯,可停止進餐和飲食,必要時胃管進餐。

食量下降 活動量下降,長期臥床,胃腸蠕動能力明顯下降,會使患者的食量明顯下降,時間長就會出現營養不良狀態。

老人的營養非常重要,保證各種營養素的攝入,特別是蛋白質和纖維素,豐富的纖維素可避免老人便秘,排便時用力過度可使高血壓老人有出現腦梗塞或腦出血的風險。

心理問題 突然活動不便,很多老人會出現心理問題,如煩躁、易怒、抑鬱等狀態,可能會出現厭世,自傷行為。

家人要注意看護,做好陪伴和疏導工作,使老人儘快適應這種狀態,配合生活和治療。

綜上所述,對於臥床的病人無論是高血壓還是糖尿病人,護理人員都需要付出足夠的耐心,讓老人的營養、運動、飲食及用藥、心理等方面得到全面的照料。預防為主,防止各種合併症的出現。


孫醫生講糖


80歲最怕的躺你,:一是病情的加重,糖尿病併發症:1糖尿病眼,定期檢查眼底,視力是否下降!2病尿病足,定期檢查足背動脈的搏動,不要熱水泡腳,以防燙傷!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定期查尿,如果酸味很重出現昏迷時引起高度重視,儘快去醫院!

血壓太高的一定定期服藥,定期測血壓,檢測血脂血濃度,以防出現腦卒中.血栓,只要是行動方便還是注意多運動!清淡飲食有人陪伴還是很幸福的!


41800888888


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冠心病,腦梗塞。

糖尿病是一種全身性代謝紊亂性疾病,容易引起冠心病這一事實已被國內外學者所公認。首都醫院分析1958~1977年20年的1000例糖尿病病人,其中380例合併冠心病,佔38%,遠較我國普查的自然人群中的發生率高;Framingham對年齡在36~62歲的5209人進行了長達20年的研究觀察,結果表明,在糖尿病患者中,無論男女,不同年齡組,其心血管病的發病率都是糖尿病組高於非糖尿病組。經調整年齡,控制血壓、吸菸、膽固醇等冠心病的易患因素後,冠心病、血栓型腦梗塞、心血管病總死亡率,均表明男性糖尿病患者2倍於對照組,女性則3倍於對照組。糖尿病作為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對兩性來說,男性具有較強的發病危險,但經年齡調整和控制冠心病其它危險因素後,女性糖尿病患有冠心病的發病危險明顯高於男性,甚至有人報道,糖尿病是女性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

糖尿病患者中冠心病發病率增高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但糖尿病容易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已被公認。多數學者認為,肥胖、高血壓、高脂蛋白血癥、高血糖、高纖維蛋白原血癥(即胰島素抵抗綜合徵),這些內容密不可分。肥胖使胰島素的生物學作用在某些人群中被削弱,即這些人的機體對胰島素產生抵抗,為了保證血糖的水平正常,胰島β細胞必須分泌較正常人高几倍、甚至幾十倍的胰島素,形成高胰島素血癥,但最終又導致了血糖升高、血甘油三酯水平升高、HDL-C降低、血漿纖維蛋白原升高,這無一不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

此外,糖尿病患者併發冠心病時,冠心病的某些臨床症狀出現的較遲或被掩蓋,更應引起臨床醫生的重視。因為糖尿病性神經病變可累及神經系統的任何一部分,特別是神經末梢,當病人的神經末梢受損時,痛閾升高,即使發生了嚴重的心肌缺血,疼痛也較輕微而不典型,甚至沒有心絞痛症狀,無痛性心肌梗塞的發生率高,而且休克、心力衰竭、猝死的併發症也較多,預後較嚴重。因此,糖尿病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科學地控制血糖,並定期到醫院檢查心臟,加以合理的膳食結構和體育鍛煉,以降低冠心病的發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想了解更多糖尿病知識及控糖技能,可關注在線指導控糖先行者——微糖 weitang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