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戊奇荒,有清一代“二百三十餘年末見之慘悽,未聞之悲痛”

丁戊奇荒,又稱晉豫奇荒、晉豫大飢,指1875-1879年間,北方九省發生一場史上罕見的特大災害。山西一帶災民大量進入蒙古,形成“走西口”的奇觀 。 清政府為賑災採用了不少辦法,主要採取以下幾種方式:一種是捐官所得用於賑災。這是第一次買官賣官公開合法化。第二邦是紳商和普通百姓的義捐。這是非常感人的,聽到北方旱災的消息後,南方很多人“貧士捐膏火,婦女脫簪珥,百工減傭資”,很快集成鉅款,並派代表親自攜帶義捐賑銀到災區,發放到災民手中。光緒三、四年,江蘇廩生嚴作霖等人就曾到山西發放賑銀。這種方法不僅效果好,而且為後世發動社會力量捐資濟困,提供了有益的借鑑。

第三種

丁戊奇荒,有清一代“二百三十餘年末見之慘悽,未聞之悲痛”


丁戊奇荒,有清一代“二百三十餘年末見之慘悽,未聞之悲痛”


丁戊奇荒,有清一代“二百三十餘年末見之慘悽,未聞之悲痛”


丁戊奇荒,有清一代“二百三十餘年末見之慘悽,未聞之悲痛”

是華僑捐款。在洋務派的活動下,新加坡、小呂宋、暹羅、越南各埠華僑多向北方災區捐款。李鴻章稱“收繳轉運均極迅速”,“實為賑案中未有之盛舉”。

與此同時,外國傳教士也捲入賑災活動之中,出現了另一種救濟方式——“洋賑”。不過他們的目的是以賑濟災民為手段,吸收教徒,擴大教會組織。當時,在華北災區活動的外國傳教士約百人。這是外國傳教士第一次在中國有組織、有計劃地從事救災活動。

這場災難還要從光緒元年說起,當時北方各省都開始出現了乾旱跡象,京師和河北從開春就顯示了災情。到秋後的時候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甘肅等省都出現了災情,因為之前太平天國運動,清政府國庫空虛,賑災效果微乎其微。

光緒二年旱情加重,受災範圍也進一步擴大。以直隸、山東、河南為主要災區,北至遼寧、西至陝甘、南達蘇皖,形成了一片前所未有的廣袤旱區。由於1859年清政府宣佈國內種植鴉片合法化,山西農民就開始種植鴉片,據說當時山西的狀況是“數十萬頃膏腴之田,幾無樹藝五穀之土。”饑荒來臨的時候各省限制糧食外流,山西因為存糧少,所以提前進入重災區。

同年直隸地區因為旱災引發蝗災,當時蝗蟲遮天蔽日的把殘存的莊家吞噬精光。到夏天的時候陰雨連綿,大清河、滹沱河、瀦龍河、南運河、漳河、衛河同時氾濫,致使遭受了旱、蝗之災的土地又被水淹。就這一年之內,直隸省遭受了水災,蝗災,旱災。

同年山東全年皆旱,除了一小部分遭受直隸省水災牽連,其他地方全部遭遇旱災,全省收成不到三分。據《申報》載,由於旱災,山東各地災民紛紛逃荒、鬧荒或祈雨。但祈雨無濟於事.各處“飢黎鬻妻賣子流離死亡者多,其苦不堪言狀”。

同年山西巡撫曾國荃在奏議中說災區“赤地千有餘裡,饑民至五六百萬之眾,大奇災,古所未見”而且當時的災民為了苟延一息用小石子磨成粉和水吃,或掘觀音土充飢,結果就是“不數日間,泥性發脹,腹破腸摧,同歸於盡。

光緒三年悲劇發生了,當時重災區山西開始了人吃人,吃死人,賣人肉父子母女相食,人骨當柴燒,以延殘生。據夏縣水頭鎮牛莊村《丁丑大荒》碑記所載,到光緒4年6月,“一家十餘口,存命僅二三。一處十餘家,絕嗣恆八九”。牛莊村共絕戶172家,死男女1084人,總計人數,死者7成有餘。

同年河南、甘肅東部、四川北部,也發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走投無路的饑民鋌而走險,聚眾槍糧,有的甚至“攔路糾搶,私立大纛,上書‘王法難犯,飢餓難當’八字”。據記載:“丁丑歲,川之北亦旱,而巴(中)、南(江)、通(江)三州縣尤甚……赤地數百里,禾苗焚稿,顆粒乏登,米價騰湧,日甚一日,而貧民遂有乏食之慘矣:蔬糠既竭,繼以草木,面麻根、蕨根、棕梧、批把諸樹皮掘剝殆盡……登高四望,比戶蕭條,炊煙斷縷,雞犬絕聲。服鳩投環、墮巖赴澗輕視其身者日聞於野。父棄其子,兄棄其弟,夫棄其妻,號哭於路途……是冬及次年春,或舉家悄斃.成人相殘食,饉(死部)殍不下數萬。”

光緒四年瘟疫爆發了,當時僥倖活下來的饑民大多奄奄一息,“既無可食之肉,又無割人之力”,一些氣息猶存的災民,倒地之後即為餓犬殘食。但就是這一年春夏之交,一場大面積瘟疫向災區襲來。河南省幾乎十人九病,陝西省“災後繼以疫癘,道饉(死 部)相望;山西省百姓因疫而死的達十之二三。旱災還沒有緩過來,瘟疫就已經來到。因為光緒三年和光緒四年是災難最嚴重的時期,光緒三年為丁丑年,光緒四年為戊寅年,因此史稱“丁戊奇荒”。

光緒五年地震爆發了,當時山西仍然大旱,但是直隸、山東都已經開始降下甘露,龜裂的土地開始滋潤,終於大地有了一點綠色。當旱災進入尾聲,苦難的歲月終於到頭的時候,人們正要開始重建家園的時候,甘肅武都發生了8級大地震,這次地震波及大半個中國,2000公里外的新疆烏魯木齊也有震感。此次地震僅文縣荒涼之地就有1萬多人死亡。

旱災、瘟疫、地震把“丁戊奇荒’推向慘絕人寰的境地!據不完全統計,從1876年到1878年,僅山東、山西、直隸、河南、陝西等北方五省遭受旱災的州縣分別為222、402和331個.共955個。而整個災區受到旱災及饑荒嚴重影響的居民人數,估計在一億六千萬到二億左右,約佔當時全國人口的一半;直接死於饑荒和瘟疫的人數.在一千萬人左右;從重災區逃亡在外的災民不少於二千萬人。當年清朝官員提起這場旱災,稱其為有清一代“二百三十餘年末見之慘悽,未聞之悲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