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丁戊奇荒”到底有多可怕:家人去世不敢哭,怕人聽到當食物

在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當中,歷史上除了難破300年的魔咒之外,其實在王朝末期都有一個類似的現象,那就是自然災害,元末明初之際,中原除了戰亂之外,洪災、蝗災、旱災連年不斷,為推動中原生產力,就出現了永樂大移民。

清末“丁戊奇荒”到底有多可怕:家人去世不敢哭,怕人聽到當食物

明末清初之際同樣是災害不斷,甚至還爆發了一場神秘的天災,“王恭廠大爆炸”死者皆裸,因此位列三大自然未解之謎,不過最大的一場旱災饑荒,是清末年間的“丁戌奇荒”。

丁戊奇荒,是清朝光緒元年(1875年)到光緒四年(1878年)之間的一場罕見的旱災饑荒,這場災害波及山西、直隸、陝西、河南、山東等省,造成1000餘萬人餓死,時任山西巡撫的曾國荃稱之為“二百餘年未有之災”。

清末“丁戊奇荒”到底有多可怕:家人去世不敢哭,怕人聽到當食物

之所以會發生這種奇災,是因為19世紀70年代中後期,洋務派為發展“洋務運動”緊急的增加稅收,在此之前又爆發了一場太平天國運動,清政府從全國調兵,犒賞三軍,農業失去了勞動力。

加上稅收和戰火,糧食不斷的減產,而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並沒有杜絕鴉片流通,地方官員為中飽私囊反而公開允許種植鴉片,為滿足省內糧食需求,官員規定只得進口,不得出口糧食。

清末“丁戊奇荒”到底有多可怕:家人去世不敢哭,怕人聽到當食物

1875年,大旱災拉開序幕之後,各省紛紛隔岸觀火,導致災情進一步擴大,就連京師也遭到了波及,華北地區災情更加嚴重,曾國荃在奏摺當中說:“赤地千有餘裡,饑民至五六百萬之眾,大奇災,古所未見。

而朝廷給出了辦法就是施粥,但就連北京設立粥場都趕不上災民誕生的速度,為控制災民流動,各省紛紛嚴防死守,即便如此,相對於富裕的江南還是湧入了數百萬的災民,在流民劇增之後,又爆發了暴動。

清末“丁戊奇荒”到底有多可怕:家人去世不敢哭,怕人聽到當食物

一向主張援外的李鴻章也是破天荒接受了外國的援助,並且開始大力賑災,但都是以士兵鎮壓為主,短短一年不到,能吃的東西全部吃完,就連觀音土也不放過,隨著災情不斷擴大,人成了食物。

起初,災民只是用死去人充當食物,為了防止親人被吃,甚至都不敢下葬,到了第三年,行走但虛弱的活人也成了食物,短短三年,華北變成了人間地獄,據永和縣誌記載:青年婦女無人顧養,佳麗者不過千錢,稍次者不值一文,人命不如雞犬。

清末“丁戊奇荒”到底有多可怕:家人去世不敢哭,怕人聽到當食物

難以大力賑災,也是清政府將國庫的錢都用洋務運動和慈禧的日常花銷上了,而當時就有一副著名對聯是寫李鴻章的,“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常熟世間荒”


【聲 明】部分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刪除內容或協商版權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