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哪些重要的传统文化?

洪浩江苏南通


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劳动成果即是传统文化。其内容主要有:宏伟的文学文艺精典作品;其诗词歌赋,地方戏曲,音乐舞蹈,曲艺绘画,书法丹青,对联灯谜,民俗故事,神话,寓言,民间传说等。





老话儿说


1、古诗

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它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以唐朝为界限,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唐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

2、京剧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3、国画

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称为中国,将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

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知。

4、书法

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书法和英文书法等。其“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5、对联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倾城文化娱乐


孔庙即至圣庙,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位于曲阜城正中,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古代建筑群,被古建筑学专家称为世界建筑史上“唯一的孤例”,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三大古建筑群。1961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周敬王四十二年(公元前478年),即孔子逝世的第二年,以其故居三间为庙,内设孔子的衣冠礼器,岁时奉祀。隋时开始扩建,至唐代,已有正殿、两庑等建筑30余间。北宋天禧年间建为三路布局四进院落,殿堂廊庑316间。明弘治年间奠定现有规模。清雍正八年(1730年)火后重建。占地21.8公顷,南北长约1公里,仿皇宫之制,三路布局,九进院落,贯穿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左右对称排列,有建筑104座,466间,古树1250株。院内苍松翠柏,森然排列,殿宇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各类碑刻2000余块,为中国罕见的大型碑林之一。

仰圣门

曲阜城的正南门,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移县城卫庙。以孔庙为中心营建新县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于孔庙前开辟仰圣门,以示对孔子的敬仰。旧时,仰圣门只有在迎帝王、接圣旨或重大礼仪才准敞开,门上城楼1930年战争中被毁,1989年重建。仰圣门楣上镌刻明代胡赞中书“万仞宫墙”四个大字,现存为清乾隆重书。“万仞”既象征了孔庙的雄伟庄严,也象征了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在封建社会至高无上的地位。

泮水桥

泮水桥建于康熙十六年,单孔桥,龙陛双阶,桥下清水呈半圆形,称为泮水,过去凡科举中秀才者称进学,雅称“入泮”。泮水桥后东西各有石碑一幢,刻“官员人等到此下马”,人称“下马碑”,公元1191年(金明昌二年)立。过去文武官员、庶民百姓从此路过,必须下马过桥,以示尊严。

北京故宫博物院,是明清两朝的皇宫。位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时称紫禁城,1925年始称故宫。占地面积极分子2万平方米,现存建筑980余座,有屋8700余间,建筑面积15万平米。是全世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杰作。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承德避暑山庄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承德市。曾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距离北京230公里。是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它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89年建成。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内有康熙乾隆钦定的72景。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100余处。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

避暑山庄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为中国著名的古代帝王宫苑,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建成于乾隆五十五年,历时87年。避暑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环绕山庄婉蜒起伏的宫墙长达万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相当于颐和园的两倍,有八个北海公园那么大。与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一、古建筑中体现的传统文化精神

古建筑的发展,一直是随着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而变化的,以建筑的形态反映着文化的演变。

首先,传统建筑体现出传统的伦理观念。(P224)

其次,中国传统建筑很重视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建筑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在自然环境中揉入人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风貌。

再次,中国传统建筑体现出传统文化追求多样性统一的特点,即所谓“和合不同,奇偶结合”。中国传统建筑重视建筑群体的组合,重视空间序列的安排,善于将功能多样,风格迥异的建筑单体,根据实际的使用要求组织起来,既满足使用上的要求又取得合谐而统一的艺术效果。

最后,中国传统建筑中体现着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这种“会通”精神体现于古建筑中,就是建筑技术和艺术在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以及传统建筑对外来优秀文化的兼容并蓄。

二、传统建筑的四种主要类型及其文化内涵

1、宫殿与城市建筑是传统建筑的重要类型

中国最早的宫殿,是商代初期的偃师(今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宫殿遗址。它所采用的前殿后寝和沿南北向纵深对称布局的模式,一直为后来历代宫殿所采用。

早期的都城是在宫殿的基础上扩展而来。西周都城丰镐(今西安市西)和东都洛邑(今河南洛阳)的布局,体现了“礼”的要求和观念。这种周王城式的布局模式一直影响着以后历代都城的规划和营建。

中国历代的宫殿与都城。

2、中国古代园林艺术

中国自古以后就有崇高自然的文化传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推崇自然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在这种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师法自然的造园艺术不断发展,讲究诗情画意的园林艺术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

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发展与成就。

3、中国古代宗教建筑

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多种宗教,比较有影响的有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等。其中,佛教对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从佛教建筑的演变和发展,最能看出传统文化汲取融合外来文化的会通精神。而道教及伊斯兰教的建筑史充分体现了中国本土文化的特色和与外来文化的融合。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艺术成就。

4、中国古代民居建筑

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居住点,在自然条件和风俗习惯,以及文化传统方面是有很大差别的。民居建筑与人民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最能体现这种差异,表现为多姿多彩的建筑风格和形态。

中国各族人民风格纷呈的民居建筑。


亮哥看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长期以来对人、对自然事物的理解,各种精神观念、文化思想的总和,它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今天总结如下:

1.思想文化。我国传统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的包容性,万流同源,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流派思想,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秦朝时期的诸子百家就像黑夜中群星争辉,每一颗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文化,我们比较常见的儒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道家思想,这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并不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渐渐没落,反而会历久弥坚。

2.琴棋书画。这里的琴棋书画并不指单纯的“琴棋书画”,我国对于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文章叙述到高深的曲艺内涵无一不令人叹服。中国是真正在文字上做到面面俱到的国家,笔墨纸砚各有章法,文学作品中最典型的四大名著引人深思。诗词绝句的创作更是开创先河,成为了世界的独一份。成语和歇后语是中国文化智慧的结晶,能够用它来提醒世人。

3.风俗文化。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每一个节日都有它本身的含义,清明悼念故人,端午包粽子系五丝,重阳思念远方亲友。每一项人生大事的习俗,婚假红妆、三年孝期、春节放鞭炮吃水饺守岁,风俗中透露出对自然的敬仰与和谐。传统的剪纸、刺绣、歌谣、京剧都是重要的非物质传统文化。




ZHENG能量


亲亲得相首匿是汉代刑罚适用原则之一,具体指汉代法律所规定的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以外的罪行,有罪可以相互包庇隐瞒,不向官府告发;对于亲属之间容隐犯罪的行为,法律也不追究其刑事责任。这种亲属之间隐匿犯罪不负刑事责任的原则,来源于孔子宣扬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子路》),也是孔子"亲亲相隐,直在其中"的伦理观念在法律中的直接体现。到汉宣帝时该原则进一步在法律中细定, 但凡遇谋反、谋大逆等直接危害统治的重大犯罪, 则引儒学另一观点"大义灭亲"为据, 而不再适用"亲亲得相首匿"。

汉宣帝地节四年(前66年)下诏明确规定:"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虽有患祸,犹蒙死而存之。诚爱结于心,仁厚之至也,岂能违之哉!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汉书》卷八《宣帝纪》)据此,卑幼隐匿有罪尊长,不追究刑事责任;尊长隐匿有罪卑幼,死罪上请廷尉决定是否追究罪责,死罪以下也不追究刑事责任。这一刑法适用制度自汉宣帝以后成为中国古代重要刑事法律原则之一,并一直为后世历代所沿用。


赵军律师


中国古文化指的是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然后就只剩下了五经。《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才哥有话说


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太多了,比如饮食文化、地域文化、诗词文化、民居文化、磁器文化等等,中华文化的厚重和丰富真是说也说不完。我个人很喜欢的一种传统文化是戏曲文化。

中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戏种大约三百多种,比较流行的著名的就有五十多种,可谓异彩纷呈,百家争鸣。戏曲的起源大概可以上溯到汉代的百戏,到唐朝戏曲基本成形,到宋代就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等相继融合,至元代,进入了戏曲发展的成熟期,也到达了一个艺术的高峰。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标志着京剧开始成形,最终发展成戏曲大观园里的一株奇葩,被世人称之为国剧。

京剧角色分生旦净末丑几种,我最喜欢看的是旦角戏,京剧文戏里的女一号还有个称呼,叫作青衣——特别好听的名字!

感动于那朗朗上口的戏文——“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翔,问晓来谁染得霜林绛,总是离人泪千行”;惊艳于那清丽的戏装——湖蓝色,暖玉色,粉红色,象牙色,浅青色……飘飘的,淡淡的,衬出了旦角的风华绝代,仪态万方;倾心于那异常的端淑作派,明眸善睐,顾盼生辉,轻启朱唇皓齿,便是“乱愁多怎禁得水流花放……可怜我女儿家有口难开”曼起莲足即是风拂水上,那柔荑也总是有一半藏在宽大洁白的袖子里。贵妃的醉态又使人心旌摇荡,最后的卧鱼,博尽了无数采头;更不论那天女,娇娆步步莲,把个姹紫嫣红都舞落在人间……

京剧的美,无以言表。可是喜欢她的现代人越来越少。好在现在政府有意匡扶传统文化,我亦眼见许多“戏曲进校园”活动,传承传统戏曲从娃娃抓起,我们的戏曲文化一定能得以发扬光大。



济沧海291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中华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


王静5591042156402


春节,元宵节,龙抬头,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











尘劳无住


提起我国传统文化,主要有有三个方面:

一是祖先崇拜和宗法文化。对祖先的崇拜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也是华夏民族绵延发展的重要源泉之一,海内外华夏儿女,不论走到哪里,都是炎黄子孙。另外,基于宗族的祖先崇拜是次生文化。这两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和促进催生了华夏文明的渊远流长。宗法文化则是传统文化社会制度化体系的重要内容和保障,对于维系传统文化的进步发展起到较好助推作用。

二是对天地的尊崇。这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精髓。基于对天地的崇拜,导致传统文化敬畏自然,尊重规律,寻求人与自然共生共荣,不论是对于生产力的发展,还是对于生产关系的进步都有深远影响。天坛等优秀建筑遗产便是这种文化的杰出代表。

三是尊卑有别长幼有序观念。传统文化注重尊卑差别和长幼之序,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文明进步的社会管理秩序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使得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能够自成一脉,生生不息。

传统文化是华夏民族历经数千年而保持强大生命力的源泉所在,在今天仍然在深刻影响者广大炎黄子孙,虽然因为历史的原因,存在着一些不合时宜之处,但总体而言,其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也绝非偶然,而是历史形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