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放烟花、熏香肠,逐渐失去的年味,这些年俗不能再让孩子忘掉

点击右上角,关注“幼儿园全攻略”。跟宝宝重回幼儿园,一起健康快乐的成长!


现在不少城市,已经禁止放烟花、熏香肠好多年了。人大了吧,不放烟花除了城里过年太冷清倒也没什么。可不能熏香肠后,部分家里好几年也没灌香肠了。

也许是猪肉越来越贵了吧,但也有没有熏制过的香肠就没有灵魂的原因。

过年的年味,没了烟火味、没了熏香肠的柏树味,总感觉少了什么。大人们这种感觉一定会很明显,但小朋友们就不一定了。

因为过年对于他们来说,也许只是长一点的假期,或者只是拿红包的节日而已。

面对逐渐失去的年味,咱们这些年俗不能再让孩子忘掉了,宝爸宝妈快带孩子做起来,过一个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新年吧。

禁止放烟花、熏香肠,逐渐失去的年味,这些年俗不能再让孩子忘掉

包饺子、包汤圆

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们的风俗,南方人过年更多是吃汤圆。

一家人坐在一起包饺子,而饺子是任何山珍海味都比不了的。

饺子形状像元宝也寓意着,将去年的财运和好运包起来,然后存到除夕时刻将去年的财运吃到肚子里。

汤圆的形状寓意着团团圆圆,里面甜甜的馅,更是象征的新年日子更甜蜜。

包饺子、包汤圆,有的地方还要打年糕。这些过年才吃的美食,让孩子亲自动动手,不仅品尝美味更要将此技艺传承。

禁止放烟花、熏香肠,逐渐失去的年味,这些年俗不能再让孩子忘掉

剪窗花、贴对联

过年人们剪窗花,在春节期间贴窗花,达到装点环境、渲染气氛的目的,并寄托着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愿望。红红的窗花不仅烘托了过年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而过年贴对联,最开始是为了驱邪、避邪。现在增加了喜庆元素,贴在大门两旁,祈求一年五福临门,一家福寿康宁。除了贴对联,还可以贴门神,保佑全家平平安安。

剪窗花对于孩子而言可能会有点难,但孩子在幼儿园有一些简单的手工基础,妈妈就可以在超市买一些窗花半成品跟孩子一起制作。

买对联,就可以询问一下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回家后站在小板凳上自己张贴。

禁止放烟花、熏香肠,逐渐失去的年味,这些年俗不能再让孩子忘掉

买年货、做年夜饭

辛辛苦苦工作一年挣的钱,除了双十一,就是指着过年买买买了。父母可以带上孩子到超市到集市,采购置办年货。像春节的装饰、瓜子花生、糖果坚果等等。

当然了买做年夜饭的食材也是必要的,孩子虽然还不会做,但是跟大人一起买食材也很不错。

除了帮大人提提菜篮子,回家后做年夜饭也尽可能让孩子参与进来,洗洗菜、揉揉面、端端菜、包包馅都是孩子乐意做得。

过年不应该只是大人们忙,让小孩子也忙起来,才更有年味。

禁止放烟花、熏香肠,逐渐失去的年味,这些年俗不能再让孩子忘掉

守岁、看春晚

虽然现在春晚是越来越不让人期待了,但是放着春晚当背景音乐还是约定成俗的习惯。

过除夕守岁是难得可以让孩子熬夜晚睡的机会,吃完年夜饭,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看看春晚,扫扫五福,抢抢红包,祈福新的一年平安健康!

等要到凌晨12点,跟着春晚主持一起倒数10个数,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家人好友彼此送祝福,这就是“年”,咱们的“中国年”。

禁止放烟花、熏香肠,逐渐失去的年味,这些年俗不能再让孩子忘掉

逛庙会、祭先祖

过春节,逛庙会。不同地方的庙会,各有各的年味。

逛庙会,是咱们特有的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带孩子逛庙会不仅让孩子可以边吃边玩,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了解民俗文化、传统节日、寺庙文化等。

除了逛庙会,很多家长过年会带孩子回老家祭祀先祖。

有的人认为上坟扫墓不该带着小孩子,觉得阴气太重。

其实现在很多地方都已经文明祭祀了,拜拜先祖也没什么大问题。

禁止放烟花、熏香肠,逐渐失去的年味,这些年俗不能再让孩子忘掉

年俗远远不止这些,但无论是怎样的年俗,其寓意都是一样的,为了一家团圆安康。

传承我们的年俗,让孩子们感受学习。

如果可以的话,宝爸宝妈们可以带孩子回老家过年,放鞭炮熏香肠,想想都幸福呀!

对了,今年冠状病毒爆发,大家过年走亲访友的时候一定要带上口罩。

对于那些不能回家过年和坚守岗位的人们,你们辛苦了!

武汉加油!抗击疫情!我们同在!


今日话题:

你觉得过年最令人期待的年俗是什么?

欢迎评论下方留言分享讨论或吐槽。

我是略略,一名小小幼师,致力于帮助更多的宝妈们!

禁止放烟花、熏香肠,逐渐失去的年味,这些年俗不能再让孩子忘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