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家孩子说我不和你玩了时,我们做父母的应该怎么正确引导孩子?

蒋光登


你好,我是夏与橙,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我家孩子现在快三岁了,经常会遇到这种问题,每次去小区里的公园玩,一开始还和别人家孩子玩得好好的,可玩不了多久,别人家的孩子就会说,我不和你玩了。我观察了下,一般都是因为抢玩具、或者因为玩一个东西的时候,意见不一致。作为父母,我觉得可以这样正确引导孩子。

制造共情:

当他说不和你玩的时候,你是否会感到难过呢 ?我一般会这样问我家孩子,我家孩子一开始会觉得无所谓,或者说我很生气,我不难过。这都没关系,无论孩子怎样回答,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产生一种共情,别人不和他玩,他是什么感受。

分析原因:

当孩子说出他生气、或者难过等,可以帮助孩子还原事实,到底发生了什么,分析一下原因。有时候小朋友之间其实没什么特别具体的原因,这个时候就可以让他冷静冷静,然后让他自己去想明白,不一定非要他说出个所以然来。

提供方法:

我看到很多家长遇到这种问题一般会说,不和你玩就不和你玩,我们找别人去玩,其实这样最不好了。我一般会说,如果小朋友不和你玩,那么你可以做些什么,让小朋友重新和你玩呢?比如,你可以表现得更友好?比如,你可以不要去推人家或者抢人家的东西?比如,你可以说话更有礼貌等等。

总结:我觉得正确的引导就是让孩子明白其发生了什么,然后可以采取哪些方法,让孩子能更好的与人相处 。而不是避开这个问题,或者引导孩子去另找其它小朋友玩。


夏与橙的育儿手记


我是一个二宝妈妈,我家大宝今年6岁,他也经常问我这个问题。在幼儿园回来,他会跟我说,今天谁谁谁说不跟他玩了。又或者在小区里,其他小孩子也会说不和新加入的他玩,他也会非常不开心的说,别人不跟我玩了。作为父母的我们如果没有好好的引导孩子,这会给孩子带了非常不好的影响,不是对孩子说,他不跟你玩,你也不跟他玩,这样简单的一句话是没办法给孩子带来解决办法。如何引导孩子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了。

同样的问题,不同家长的解决方法

1.追问型家长

有些家长会不停追问孩子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他不和你玩呢?
你自己想想,有没有做什么别人不高兴的事情?


2.不在乎型家长

对孩子说,他不和你玩,你也不和他玩好了,有什么了不起的!


3.真空型家长

家长压根不知道孩子的伙伴关系是如何的,发生了问题,孩子也不知道如何告诉家长。

孩子人际交往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我们得明确: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处理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很多人觉得,孩子只要生活在幼儿园、学校这样的集体环境中,就能自然而然地学会如何与人交往,但事实真的没这么简单。实际上,孩子人际关系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前一阶段的坚实基础,后一阶段就很难得到良好发展。


第一个阶段,是3-4岁这一段时间。

此时,孩子们往往是通过分享食物和玩具来跟对方建立关系。这一阶段,也是孩子物权意识的发展时期,他们非常看重自己的物品,并且不希望受到别人的侵犯。他们对于随意拿自己东西的孩子,会有着本能的排斥,反之,两个孩子常常能友善相处。所以,教会孩子尊重对方,就会为他们的人际交往打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作为父母,在这一阶段也可以根据孩子的交际特点,为孩子准备一些食物和玩具,引导他们和小朋友一起分享,让他们体会一起玩耍的愉快,但一定是要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础上。
第二阶段,是4-5岁这一段时间。
此时,孩子会发现,即使没有了食物和玩具,有些朋友之间还是会保持着很好的关系,而他和这些朋友之间往往拥有一些相同的东西,比如共同的爱好或者彼此喜欢。他们慢慢就会明白,真正的朋友是建立在志趣相投、彼此关爱、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此时,他们还不能很好的把控这样的关系,常常会出现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他们之间就会产生纠纷,导致游戏时不欢而散。
这时候,如果大人能把自由还给孩子,不参与进他们的纷争,他们逐渐就会开始建立规则,开始进入一种更加和谐的交往状态。

第三阶段,是5-6岁的时候。

此时,孩子们会更乐于在规则中活动,而这,是孩子自发的行为。至此,孩子便成功地度过了人际交往敏感期,结束了一对一的交往,进入了三四人一组的交往中,并且在选择朋友上有了明显的精神倾向。这一阶段的顺利度过,会为孩子未来的人际交往奠定重要的基础。

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

1、共情孩子的感受,接纳孩子的情绪

首先蹲下来和孩子在一个水平线,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俯视孩子。从心理角度讲,家长蹲下来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让孩子感觉妈妈是和我在一起的。其次并没有责骂孩子而是轻轻的拥抱和爱抚,让孩子的情绪有一个发泄的渠道,先不管孩子做的对还是错,让孩子知道妈妈是喜欢我是爱我的,我此时是安全的是被接纳的。
再次和孩子有身体接触,理解孩子的情绪,接纳孩子的情绪。很多时候当家长可以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孩子就愿意和你一起处理问题,为什么有的孩子家长越管孩子越不听话,是因为我们管的越多,孩子越觉得家长不理解自己,就如同第一个孩子一样,不愿意和妈妈说事情的发生经过 ,应该妈妈已经有了处理方法让自己道歉,那么在他们心中父母不再是他们的靠山和避风港。

2、帮孩子梳理事情发生的过程

让孩子有说话的权利,还原事情的过程,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的和长辈和同龄孩子相处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对有错,对的我们就继续坚持,错的就慢慢改正,成长总是会伴随着磕磕碰碰滴。

家长要让孩子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有自己还原事情的能力,等孩子说出来我们再一起帮助孩子分析,而不是像第一位家长一样,不问青红皂白让孩子第一时间先道歉,这样孩子肯定会和你决裂的,不愿意和你一起共事。


3、和孩子一起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把权利下放给孩子,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一点对于孩子的成长很有帮助。家长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越俎代庖,替孩子解决问题,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这样做好,那样做不好等等。

孩子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试错的过程,如果我们把所有的错误渠道到堵上,孩子也体会不到探索的乐趣了。


家长正确、恰当的引导在孩子矛盾关系的处理中是非常重要的,积极的回应孩子,当孩子钻牛角尖,家长可以从旁协助的,但不要完全包揽,避免孩子出现依赖的心理,以后更难自己处理问题。


80后谈二胎


你好,我是黑莓妈咪,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家长们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总害怕孩子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更是

担心因为自己没有正确地教育和引导孩子,让孩子受挫折和受伤害。

就像题主所问一样:

当别人家的孩子对自家孩子表示“我不和你玩了”,作为家长该怎么办?

首先,先讲一件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小事。

我和好朋友住在一个小区,我们两个的孩子相差1岁,当我家宝宝1岁多的时候,他很喜欢跟朋友家的小姐姐一块玩。

小姐姐很懂事,已经去了幼儿园,在很多事情上对我家宝宝非常照顾和谦让。而我家的“小心眼”宝宝,竟然会分享玩具给小姐姐玩,这让我很欣慰。

不过有一天,小姐姐来到我家,进到儿童房的时候,看上了我家宝宝的大汽车,我家宝宝“小心眼”发作,无论如何不让小姐姐碰。小姐姐也是不到3岁的孩子,她感到受了委屈,于是就哭了。

哭了一会之后,小姐姐跟妈妈说要回家,两个人就走了。那是两个孩子第一次发生争执,我当时心里想,恐怕他们两个几天都不会在一起玩了。第二天,小姐姐果然没有再发出一起玩的邀请。

因为我家孩子年纪尚小,所以没什么察觉,我却有了隐隐的担心。到了第三天,朋友发消息说,她的女儿找我家宝宝玩,我开玩笑地说:“她还真的不记仇。”朋友笑着说:“昨天就要找他玩,我懒,没下楼。”

其实,孩子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度多了。

所以,当别人的孩子说出“我不跟你玩了”的时候,其实后果并没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

孩子被告知“我不跟你玩了”,家长该怎样正确引导孩子?

虽然孩子之间出现争执,友情出现“裂痕”没那么可怕,但是不代表家长就能不闻不问。

动画片《小猪佩琪》中的一集里,佩琪和她最好的朋友小羊苏西有了矛盾,她们决定不再是最好的朋友。后来,她们通了电话又碰面,矛盾仍没有解决。直到猪爸爸提出:“我数一二三,你们同时说对不起。”这件事才算有了完美的结果。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家长还是必须要出面的。那么,家长究竟该怎样做呢?

1、让孩子与情绪相处

当孩子被他人告知“不跟你玩了”的时候,孩子的内心是会有波澜的。家长这时候要做的,是让孩子先去发泄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家长只需要静静地聆听和等待。因为,当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很容易钻牛角尖,什么都听不进去。

2、引导孩子自主思考

当孩子的情绪稳定之后,家长可以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口头教育,并且引发孩子思考,让孩子自主做出决定,想要如何处理这件事。

其实,孩子之间发生的事情,家长不该主观地去判断和解决,而是要倾听孩子的意见。这样一来,孩子就能逐步掌握社交的能力。

3、协助孩子重拾友情

正常情况下,孩子应该自己去处理社交关系,但是当孩子钻牛角尖,只需要一个小突破口的时候,

家长还是应该从旁协助的,但是却不能做太多,避免孩子出现依赖的心理,以后更难自己处理问题。

总之,孩子间的友谊是易碎也易圆的,他们的世界很单纯,不夹杂着利益与仇恨。但是,家长的正确引导,却是再为孩子未来的社交能里打基础,还是不能忽视的。


黑莓妈咪


宝妈你好,我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当时我家宝贝在幼儿园跟他玩的好的几个小朋友玩动画片里的角色扮演,其中有一个好朋友因为请了几天假所以没有她的角色。等她来了幼儿园想加入的时候,我家宝贝说,角色已经分配好了,没有你的角色了,你不能玩了。由于对方是女孩,心思比较敏感,她就以为是好朋友们都不跟她玩了,那几天很沮丧,放了学也不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我不知道情况,因为他们平时放学都会一起在院里玩的,那天看她没跟大家一起玩,就喊她跟大家去玩啊。但是她很委屈地说我儿子说不和她一起玩。她妈妈也告诉我是我儿子说不和她玩了。我也很吃惊,跟她妈妈沟通了一下,然后把儿子叫过来问了一下,才明白原来儿子不是说不跟她一起玩,而是他们在幼儿园扮演的角色没有她的了,儿子告诉她不能玩那个游戏了,但是她理解成不和她一起玩了。所以不敢再跟大家一起玩。

我听完让儿子把他的意思跟小姑娘解释了一遍,又让儿子跟她说了对不起,解开小姑娘的心结。儿子还跟她说:“我们一起去玩吧。”然后这个小姑娘又高高兴兴的跟大家一起去玩了。真的是解铃还需系铃人,我们跟小姑娘解释了半天也没用,儿子一句话立刻把事情解决了。

有时候我们说小孩子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但是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限的,有时候也需要家长之间沟通一下,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如果家长之间没法沟通的话,就要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很多朋友,不是每个人都可能是自己的朋友的,就像你可以跟A成为好朋友,也可以跟B成为好朋友,同样A和B也可以成为好朋友,如果他们暂时不想跟你玩了,你还可以选择C做你的好朋友。就像有时候你也可能不想跟A玩了,那你可以选B或者C玩,这些都没关系的。所以不必去在意。给你推荐个绘本《好朋友 》就是讲两个好朋友之间吵架了怎么处理。可以给宝宝看一下。跟大家分享育儿经验,我是麒妈,喜欢我的可以关注我。


麒妈说宝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但是往往却无法干涉别人的孩子。

我们需要让自己的孩子内心强大,懂得保护自己,不容易受到别人伤害。



关于这个问题,前几天孩子刚给我“上了一课”。

她问我“妈妈,你知道什么是控制别人吗?”

我说我不知道,她就绘声绘色给我举例子:

“如果有两个同学,小明和小红,小明拿了一个玩具,小红想玩儿,她必须征得小明同意,小明如果不同意的话,小红就不能玩儿。

这时候小红不玩儿了走开就行,因为好玩儿的东西有很多,她可以找别人玩儿。

如果小红很生气,对小明说,我以后再也不跟你玩儿了,那么她就是想要控制别人,这是不对的

我相信我姑娘已经内化吸收了其中的逻辑,如果碰到别的孩子这么对待她,她应该很容易释然,甚至反击:“你不要想要控制我

平时在家里如果我让她做什么的时候 她也经常会说“你为什么总是想要控制我”

对此,我感到很欣慰,因为孩子不再是我们的附属品,她已经渐渐变成一个有思想,有独立人格的个体。



我姑娘五岁半,上的是蒙氏幼儿园,园长是学心理学出身,老师会给孩子上心理课和沙盘课。

关于孩子的教育,首先是家庭教育,其次是学校,选择幼儿园的时候,大家可以考察下,老师是不是真正懂教育,善于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孩子,而不是靠权威去管教孩子。

我一直对孩子最大的关注点不是学了什么,而是身心健康,事实证明,内在整合完好内心强大的孩子,学习能力完全不成问题,各方面都会表现优异。



育儿路上,需要不断成长,学习各种知识,对自己也是一场修行,父母只有多方面学习,才能游刃有余的应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碰到的种种问题。


妈妈深呼吸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两个孩子的宝妈。不知道你家孩子几岁?印象中我小时候,经常和好朋友说不和你玩了,过几天后,我们又会和好如初,关系更加亲密。

别家小朋友不和孩子玩

大宝三年级的时候,经常和我们沟通,说班上的同学不和他玩了,他心情不好。这说明孩子很在意那个朋友。首先接受孩子的情绪。应该这样对孩子说:妈妈知道,他是你的好朋友,不和你玩的了,你心情不好(看情况拥抱孩子)。能告诉妈妈你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切记不要直接责怪孩子,怪他是不是做什么惹了朋友)?孩子说的时间,尽量不要去打断他。认真倾听,然后告诉孩子,引导孩子换位思考,如果孩子是那位朋友会怎么做?然后引导孩子怎么处理这件事,等两天各自冷静下,还是找朋友解个心结。最后再告诉孩子:妈妈相信你,能自己处理好这件事。

陪孩子亲子阅读

大宝最大的优点就是喜欢看书,这都是小时候坚持亲子阅读的结果。喜欢看书的孩子,一定不会差到哪里去。二宝现在5岁,我基本每晚都会陪他看书,有时候没空,他自己也拿本书看很久。陪孩子亲子阅读,不仅能增加亲子关系,而且书中的很多道理,孩子更好的吸收。比如孩子如何与人相处,朋友之间要相互包容。如何感恩及为人处事等。像这些道理,你给孩子讲一大堆,都不如亲子故事更能加深孩子的记忆。也因为我一直坚持亲子阅读,两个孩子都特别懂事很好带。

父母学习亲子课程

父母很伟大,也有点可怕。不用学习考证,能直接上岗,仅有的一点经验也是从父母那里学来。所以我们要学习亲子课程或者多看亲子书。大宝四年级时我们经常矛盾,后来通过学习后,我才知道孩子的很多问题,关键都在父母的引导。以前的我是负能量,经常唠叨打击责骂孩子。现在我做孩子的榜样,引导、表扬、倾听、鼓励孩子。孩子才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让我们看到自身的很多问题。也因为父母的学习,孩子和自己都会越来越优秀。

我是王书霞,阳光爱学习的全职宝妈,如有别字,请多多包容。因为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别人的经验也只能供我们参考。 育儿是一项最了不起的工程,需要我们要不停的学习和成长。码字不易,欢迎关注、点赞和转发,有免费实用的音频亲子课程和中医育儿方法,有需要的请关注私信。 努力像阳光,温暖每个人;传正能量,关爱每个孩子。

书霞育儿说


不请自来。

我前几天和老公同学出去吃饭,大宝看到三个小男孩,两个男孩比我家大宝大,六七岁,小的两岁左右。大宝几次跟着他们后面玩,但两个大孩子不愿意,老公把大宝抱回来,骂了大宝一句。大宝是挺固执的孩子,越不让他做什么,他就越做什么。

大宝还是跟着他们,想和他们玩。我听到其中一个男孩几次说:“你看,都说不让他跟着了,那个傻X还是跟着我们……”后面说得真的很难听,他们父母就在桌边还是谈笑风生,吃着自己的饭,什么也没说。我很火大,上前说了句:“小孩子不要骂人。”没想到他们家父母还是默不吭声。我看到大宝懵懂渴望的眼神,突然火气一下子下去了。我发觉火气除了给自己和大宝带来影响外,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我把大宝抱过来,告诉他:你想和两个哥哥和弟弟玩,可以先问问哥哥要不要一起?他们愿意你就可以和他们玩,如果不愿意就自己和弟弟玩,他们不认识你,所以有权利拒绝你,就像你有个玩具很喜欢,不愿意让弟弟玩拒绝弟弟一样。

大宝若有所思后就和弟弟一起玩了起来。

我没有告诉大宝两个哥哥骂他,我也不知道大宝知道不知道,因为家里幼儿园都没有碰到那样骂人的,不过无论怎样,我知道以前看的听的育儿知识真的起了作用。

孩子世界是单纯的,成人的世界复杂,但不可否认,男孩子和男人一样,很多时候都是不打不相识。我们不能因一时的话,或者一时的相交去看一个人,了解全面才有权利评判。所以孩子遇到这样的拒绝,我们要正面引导,不要去评判对方孩子如何。


风铃许愿者


这个问题在孩子之间很常见。我家大宝跟他的朋友几乎每天都要说这句话。

我家大宝有个从小玩到大的玩伴,他们从一岁多就在一起玩耍了。这段时间他们在一起玩的时候很开心玩着玩着就吵起来了,吵到最后就开始说“哼,我不跟你玩了”。就在上个月大宝满六岁了,然后他觉得是件很自豪的事就到处炫耀,当然也少不了跟他的好朋友炫耀他已经六岁了。而这个孩子是在10月份才满6岁了的,看到大宝的自豪的样子,小朋友也想要六岁了,跟他妈妈闹他也要六岁了。而大宝就笑他“我已经6岁了,你没有”然后两个小家伙就因为这个6岁吵了起来。最好小朋友放出话“哼,我不跟你玩了”大宝也回了这句话。就在我跟小朋友妈妈无奈的时候,他们又因为一个奥特曼玩具和好了。

孩子是心性善良的,他们不会因为一句话就真的不做朋友了。很多时候孩子是像我家大宝跟他朋友那样的因为小小的意见不合说出口的话而已,转身又和好了。

也有一些大孩子有自己的思想是带着想法说出这样的话的,可能下次就真的不一起玩了。对于这种情况家长怎么开导孩子呢?

先跟孩子解释为什么别的孩子不愿意跟他玩,是因为他们玩的方法不适合,还是其他原因。家长要帮孩子分析好原因然后告诉孩子,也可以善意的谎言告诉孩子等长大了就可以跟他们一起玩了。引导孩子去结识更多新朋友,不要因为这一次就难过,还有那么多的好朋友可以玩。孩子之间的矛盾,作为家长一定不能参与其中,除非情节严重的另外。





全职宝妈小包


碰到这种小孩子间的矛盾事件,做父母的最好不要参与其中,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不过分引导才是最正确的引导。

面对孩子间的矛盾,做父母的该如何引导

我前天还在我们小区宝妈群里目睹了一场撕B事件。事情是这样的:小A打了同小区的小B,小B的妈妈看到了,就一直跟自己的孩子说:“哥哥坏,我们再也不跟他玩了”。这话说了很多遍,小A的妈妈听到就不爽了。直接在群里开杠,让其他宝妈评理,结果小B的妈妈就火了,认为不该把事情搞的人尽皆知。两人直接在群里撕了起来。

我作为一个旁观者,觉得其实挺尴尬的。本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小孩子之间打打闹闹其实是很正常的事,父母没有必要去参合的太多,这样很容易引发到父母之间的矛盾上来,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回到题主的提问,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家孩子说我不和你玩了时,其实也是小孩子之间的矛盾。大人如果听到了,没有必要太过于较真,孩子们的忘性很大,他现在这样说,可能过不了五分钟,就又玩到一起去了。

父母需要做的是:

1、先稳定自己的情绪,不要认为这是别人在侮辱自己的孩子。可以笑着对小朋友说:“哥哥/弟弟家有很多玩具哦,你想不想玩呢”。得到否定回答也不要紧,就自然的牵走孩子说,那我们去那边玩,你们如果还想一起玩,也可以过来哦。

2、不要去指责别人家的孩子,

也不要教导自己的孩子认定“别人家的孩子就是坏孩子”的印象。

3、不要立马参与其中,试着看看孩子自己的反映,尊重他的选择。

一位凌晨开始创作的二胎妈妈,我手写我心,点滴都是我带俩孩子的育儿经验。希望我的育儿经验能带给您一点帮助!


凌晨妈妈育儿


我家大宝经常喜欢说这句话:哼,我不跟你玩了。我家孩子小时候姥姥带楼下玩,认识好多孩子,现在长大了,有自己的思想了。如果楼下没有他们一个幼儿园的,她就主动找她以前小伙伴玩。如果他们同一个幼儿园的孩子也在楼下,那这时候以前的小伙伴找她玩,她就说:我不跟你玩了。……………………………………………………但是不到一会,可能因为某个游戏或者玩具,大家有一起玩了。有时候我也会告诉她,你们从小就是好朋友,大家一起玩才好玩。不然下次你幼儿园的小朋友不在时候,我也让你以前的小伙伴不跟你玩了。……………………………………………………小孩子是能听进去话的,有时候只是随口一说,她说的时候自己都不知道后果。不一会自己又去找人家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