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戰爭打到最後,前線士兵全都犧牲了,能派未成年人上戰場嗎?

weiyiserg


以前所謂某某國家的老百姓,也是戰爭的受害者,都在睜眼說瞎話,那支侵略他國的軍隊,不是獲得了國內民眾的狂熱支持。

每當前方傳來勝利的消息,不都是舉國陷入狂歡;每當前方傳來戰敗的消息,許多人還不是痛哭流涕;其實,戰爭年代,老百姓是主宰不了自己命運的。

老百姓只能與國家共存亡,因為許多國家已經進入戰爭狀態,食物都是統一分配的,國內百姓節衣縮食,日子過得非常清貧,也要保障前方參戰官兵吃喝無虞。

當侵略軍遭遇挫折,反侵略國家的軍隊,開始實施戰略反攻,打到侵略者國家本土時,也都是全民參戰,即便不扛槍,也是組織各種後勤保障,上至到了花甲的男人,下之10餘歲的小男孩,扛起槍來保衛抵抗打進來的軍隊的案例比比皆是。

柏林戰役,除了數十萬有戰鬥力的德國國防軍以外,也有數十萬民眾自願參與了保衛德國首都的戰役,其中不乏老頭和少年也即未成年人。

當蘇軍坦克碾壓這些至死都不退出戰場的未成年人時,蘇軍統帥朱可夫元帥不禁無限感慨說:“誰會把孩子推向必死無疑的境地?只有瘋子才這樣做!”。

1944年6月開始,盟軍開闢第二戰場以後,德國面臨東西兩線作戰的宭迫狀態,此時,德國已經大勢所趨,戰敗只是時間問題,由於在東線場上戰死了數百萬精銳的國防軍,納粹的徵兵機構就動員了上百萬老弱病殘補充兵力,其中就有許多10餘歲的未成年人。

甚至德軍組織了一支正規的少年師,全稱“希特勒青年團”武裝黨衛軍第12裝甲師,別名“嬰兒師”,全師的總兵力高達2萬餘人,配備有177輛坦克、700挺機槍、70門迫擊炮、37門野戰炮、33門高射炮等。

黨衛軍共徵召了35000名這樣的15-17歲之間的“童子軍”披掛上陣了,其軍服上的標誌竟是一支奶瓶,童子軍雖然尚未成年,但仍需從事體力工作和軍事訓練,規定每人每週要保證能喝到3.5公升的鮮牛奶,發給成年軍人的香菸和菸葉,變成了糖果和巧克力,“嬰兒師”綽號由此而來。

成建制參與作戰的“嬰兒師”武裝黨衛軍第12裝甲師,其作戰之勇猛、傷亡之慘重、結局之淒涼,最終全軍覆沒,在未成年兵參與戰爭的歷史上可謂絕無僅有。

讓未成年人,去為一個已經註定失敗的戰爭機器去送死,事實上是民族的恥辱,德國人寧願讓這段曾經轟動一時的戰爭史實,逐漸淡出後人的視線,變得鮮為人知,但依然被軍迷給扒了出來。


國平軍史


這個問題十分SB,多數回答更SB,但這恰好暴露了國人戰爭觀念的無知和荒謬。

首先,很多回答提到戰爭殘酷,任何人都別無選擇,還能舉出很多未成年人被驅趕上戰場的例子,但他們卻忽略了這裡面有很多是邪惡的政權,特別是法西斯國家,或者流氓武裝。同時,他們忽略了,二戰結束後全世界在文明程度上還是大有進步,包括被強迫參戰在內的嚴重侵害未成年人權利問題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一定的干預,比如責任者會作為國際犯罪被追究。

更重要的是,包括提問者在內,很多回答都預設了不當亡國奴的正義抵抗為前提。在現實中,中國的抗日戰爭的確屬於傾盡國力人力的總體戰,正面和敵後戰場均有少年參戰。這種拼至最後一人的精神當然值得讚揚,但對極為流行的邏輯——如果不抵抗,就是亡國滅種——也可以有理性思考。比如亡國也未必,很多時候是成為傀儡政府,滅種更不一定,侵略者也需要勞動力,所以代價主要是屈辱。

但如果力量懸殊,過早拼光有生力量十分愚蠢。實際上抗戰中國共雙方都提出了持久戰思想,有的還特別善於保存實力,整個抗戰的勝利也很大程度是靠堅持到國際戰局的轉折,即使多次血戰,仍服務於保住最後防線,等待國際轉折的總目標,而沒有單純地靠拼光血本。另外,只知道推崇血戰到底,還往往忽略了探究中日戰爭的根源,以及中國何以落後等問題。

戰後,人類在防止世界大戰,特別是防止發生相互以佔領對方為目的的全面戰爭上還是成就斐然。特別是全世界價值觀念、發展模式和全球化的發展,使這種戰爭基本沒有了需要和價值,戰爭行為講究有限,局部,可控和止損,武力講究理性,剋制,人道和相互制衡。

當然,民族主義近年回潮十分強烈,而這方面蘊含的民族歧視、敵視和仇恨,以及推崇民族間為利益甚至尊嚴、榮譽之類目標而敢打敢殺,拼個你死我活,動輒魚死網破,以不怕死光死絕為榮等心態,甚至對歷史上屍山血海處之泰然,視作人類宿命,其實十分有害。

更復雜的問題是,這些心態都認為為本民族生存、利益、尊嚴而不計代價,不惜對方和自己的人命,就是天經地義的正義,可是這種利益甚至尊嚴有時完全是一種宣傳力量在蠱惑,整個民族有時完全是被愚弄和利用,是一種偏執和瘋狂,這是人類歷史上常見的教訓,不要以為教訓永遠只發生在別人身上。


吳戈


如果已經打到前線士兵全部傷亡,國家己經無年輕人抗擊外敵,那麼全國會有多少家庭會失去父親兄弟,真正到了民族危機的時候,你就不動員未成年孩子上前線殺敵,他們也會自發組建武裝力量,為自己犧牲的父輩兄弟們報仇,特殊環境下生活的孩子不但思想成熟快而且意識特別堅強。殘酷的環境會啟發他們對家國情懷的思考,也讓他們懂得自己肩負的責任。八十年代戰鬥在南疆前線的士兵,他們也是十八歲的青春,但年輕的士兵們卻用青春和生命,擔負起保家衛國的重任。











老虎208626539


保家衛國人人有責!無論男女老幼。


珍惜66676941


戰爭是殘酷的,戰場就是屠宰場,特別是冷兵器時期,血流成河,屍體倒地像放倒的莊稼,殘不忍賭。

現代戰爭如《上甘嶺》戰役,那就是人與人膠著廝殺。

今天戰爭,不可能打人海戰。

至於未成年者也送到戰場是不可能的。因為現代化的戰爭,打的就是錢,運用的就是高科技,未成年人懂什麼?戰爭不需要他們。

如戰爭打到最後需要未成年人上戰場,這個國家已經淪陷了,打的是游擊戰了。

戰爭是殘酷無情的。任何人不要輕易言戰,好戰!


楊祖剛


青年近衛軍,前蘇聯衛國戰爭就已經有了。沒有成年人了有什麼辦法?不能等死。即使三歲的孩子,也有求生的慾望。


孤鴻牛虻走天涯


必要時,人,不分大小,地不分南北,人人皆有抗戰之義務。舉國之力之人,血戰到底。


於無聲處聽驚雷啊


感謝今日頭條,感謝悟空問答提岀這個問題的朋友,讓我有幸回答這個問題。一問百答,個人觀點,不喜勿噴。我個人認為,別說戰爭打到前線戰士都犧牲了,就是沒都犧牲,未成年人也得上,因為我們中華民族是個有血性的民族,是個有氣節的民族,是個永不言敗的民族。我們大中華兒女,自古以來,就不畏強暴,不畏外敵,有誓與國家民族共存亡的愛國愛族情懷。古有楊家小將上陣,木蘭從軍的故事。近代抗日戰爭時期,有小英雄雨來,小兵張嘎,小英雄王二小等好多兒童抗日小英雄。解放戰爭時,有劉胡蘭等好多未成年的小英雄,董存瑞犧時才十八歲,我的大爺和大娘,參軍時都不滿十四歲,太多太多,數不勝數。沒有國還哪有家呀!在國家民族生死存亡之秋,保家衛國不分童叟,男女老幼皆有責任。在後方幫忙,上前方拿槍,跟犯我中華之敵不共戴天,直至把來犯外敵趕岀國門,不獲全勝,決不收兵。聽偉大領袖毛主席的話:跟敵人打一場人民戰爭,軍民團結如一人,誓看天下誰能敵。

大王原作:

假有外敵侵中華,

男女老少把槍拿。

不等戰士都犧牲,

人民戰爭把敵殺。

來一個就打一個,

來三個就擊斃仨。

敵人只要不投降,

堅決徹底消滅他。


大王2639


[酷拽]我就想知道你們是什麼樣的心態才會問這個問題的?首先戰爭本來就是不公平、不對等的,參考中國的近代戰爭史,這從來都不是願不願意、允不允許的問題。在敗則亡國滅種的戰爭中,根本不存在選擇的權利!有多少侵略者會因為你是未成年而不殺害你?而剩餘生存的環境又能否保護未成年不受侵害?國人是和平久了,根本不清楚戰爭的殘酷,看看中東近幾年的戰爭,哪裡又少了未成年人的身影?當秩序崩潰,一切都是空談,戰爭開始,留給人們的唯一平等就是死亡!

最後,願世界和平!


告訴你你也不認識我


不能,國家法律不允許,聯合國也會遣責。可以讓我們這些老年人組成敢死隊,為國捐軀,雖死猶榮,入土也高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