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如何才能戰勝騎兵?

行走的歷史小詞典



流星68421911


把優良的馬匹用於軍事,和軍事作戰,在古戰場上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有著很強的機動性,大體相當於近代的機械化部隊,這些個機動部隊,即可遠距離奔襲,又可近距離交戰,這可讓缺少戰馬的軍隊無可奈何。

而在古代的戰爭中,翩翩的湊巧都是北方草原上馬背民族,與缺少戰馬的中原地區的軍隊作戰。


然而,中原地區的一些政權的軍隊,他們用於裝備軍隊的馬匹,怎麼也比不上塞外草原上,一些少數民族的騎兵部隊。

中原地區的戰馬,一般是自己繁殖的,一些是由塞外購買過來的,怎麼的也是數量有限。

而塞外的草原上,野馬成群,一些少數民族馴服野馬是他們的特長,又是他們的主要經濟來源,更主要的是用於軍事上,因為這些馴服過來的野馬,體質非常的強壯,善於長距離的奔跑,他們把這些戰馬,裝備到軍隊以後,大大提高了他們的作戰能力。


由於中原地區戰馬匱乏,不可能組成大規模的騎兵部隊,與來自北方的少數民族的軍隊抗衡,使用步兵對騎兵,簡直就是以卵擊石,在戰馬的衝擊下常常潰不成軍,別說抵抗,恐怕只有逃跑的份兒了。

但是中原的人們,靠著智慧,卻一次又一次的抵擋住了,來自北方的少數民族騎兵部隊的攻擊。

早些時候,中原的軍隊,與匈奴軍隊作戰的時候,就採用了對付騎兵的戰陣,就是依靠地形地勢,用強弓硬弩射殺飛馳而來的騎兵,當第一線的士兵抵擋不住的時候,立即撤出陣地,由第二線繼續射殺,據史書記載,匈奴的騎兵部隊,很難衝破第三道防線,並且,當匈奴的部隊出現混亂的時候,兩翼的軍隊右夾擊匈奴的騎兵部隊,所以匈奴的騎兵部隊只好扔下受傷的人馬撤走,如果在後路被堵死的情況下,只好全軍覆沒了。


在兩宋時代,由於火炮用於了戰場,給騎兵部隊造成了更大的威脅,但是由於當時的火炮並不像今天的火炮那樣操縱方便,由於人工填藥時間過長,而發射要靠火繩,點早了打不到敵人,點晚了火炮還沒發射,敵人的騎兵就已衝到了眼前,所以掌握火候是至關的作用。

其實,射殺騎兵更有效的,還是強弓硬弩。

至於說是鉤馬腿的鐮刀槍,那是純牌扯淡,有鉤馬腿的功夫,恐怕就砍到了騎兵的腦袋,再說那飛馳的戰馬,其速度可達每小時80公里,就那個勾刀槍,恐怕早就被馬蹄踢飛了。

但勝敗乃兵家常事。

戰場上的高級指揮官們,要是指揮好了,就能打贏一場戰鬥,指揮不好就只能敗北,回去向主子請罪。


趙志軍001


在中國古代,如何戰勝騎兵\r\r戰勝騎兵最好的辦法是訓練出一支更強大的騎兵。\r\r在戰鬥中,騎兵因為具有速度快,機動性好,爆發力強等優勢,在和步兵的對抗中,天然的具有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的優勢。\r\r中國傳統上的內外戰爭,就是以中原農耕文明的步兵對抗北方遊牧民族的騎兵為主,打了數千年。在早期,因為中原地區地廣人稀,人口密度小,還有大量土地可以被用來牧馬,伴隨農耕文明先進的冶鐵技術和組織能力,強大的綜合國力,在漢唐時期,用騎兵對遊牧民族進行了強大反擊,衛青,霍去病,李績,薛仁貴等,都曾大破北方遊牧民族的騎兵,為漢唐盛世打下堅定基石,也成為我國曆史上最輝煌燦爛的一頁。\r\r唐代以後,農耕地區人口密度增加,不再具備大規模養馬和培養騎兵的條件,所以主要以堅城重甲火器防禦為主,雖然也有少數的向北擴展,但大部分都是呈現戰略防禦態勢。而元代和清代的建立,正是和蒙古族,以及滿族和蒙古族的騎兵驍勇善戰有直接關係。\r\r當然到了現在,有了坦克步戰車飛機等,傳統冷兵器時期的騎兵對陣步兵的歷史,就一去不復返了。


走近哈佛


古代騎兵多為輕騎兵也叫遊騎兵,像北方遊牧民族侵襲中原地區就是輕騎兵。重甲騎兵中國歷史上不多,主要原因是養不起真正意義上的重甲騎兵,連人帶馬都要披甲帶護具,花費驚人,少數民族的鐵都少還得和中原換,哪兒用得起重甲。中原政權主要是防禦,也不花那錢。有錢修城牆更有利於堅守。重甲騎兵主要功能是衝鋒,對著對方的方陣有用,對面是一座城就沒用了。我想想,也就金朝的鐵浮屠算得上重甲騎兵,還被鉤鐮槍破了。

對付輕騎兵有效的辦法,基本就是弓弩等遠程武器了。騎兵對騎兵也行,不過中原部隊要吃點虧。為啥,還是成本問題。中原缺戰馬,培養一名騎士用的時間也長,同樣一名合格的輕騎兵,遊牧民族要比農耕民族培養出來的的時間短,質量好。要說為啥漢朝霍去病能把匈奴趕的連老家都丟了,這還真不只是軍事因素,漢朝的科技先進,漢武帝時期政府也有錢,匈奴那邊的內奸多,霍去病的戰法靈活,將士驍勇用命,才完成這種不世的戰功,封狼居胥。

長城對付騎兵是很管用的。外族侵犯到長城裡面來,基本靠繞,或者越過(荒廢的部位沒錢修沒人守)或者守長城的出賣了關隘。硬闖?能死到他們滅絕。

堅固的城牆,先進的武器(強弩,火炮,鉤鐮槍…)是對付騎兵最好的辦法。


喝龍井85918


古代的弓箭和騎兵是對冤家。弓駑手是騎兵的剋星。終結騎兵的是火藥的使用。

北方遊牧民族掠奪農耕民族,講速度,所以,騎上馬比步行快,騎兵就成了攻城掠地,搶劫騷擾的首選。這讓周朝近一千年不得安寧!趙武靈王的"騎射″是地開內地騎兵的先河,秦朝出自戎狄,騎兵發展跟進。而在軍隊完善騎兵編制的是漢初的劉邦,組建了灌嬰為司令的騎兵部隊。漢車騎部隊就衰弱了。

戰國時期的秦國。騎兵和弓駑發展得非常完善。在同六國的戰鬥中,配合使用,戰果顯著。

用排兵持滿待發,前排平射,後排裝箭,前排換箭,後排再射。輪番狙擊,條件是狙擊方要有足夠的弩弓手。

火藥,這才是騎兵的真正剋星。商周時的煉丹,己發現了這東西的厲害。東晉葛洪《抱朴子,仙藥》己定名火藥。

唐末宋初,軍隊上己開始使用火藥。之後,又相繼出現火炮。火球,火箭,地雷,水雷,並在《武經總要》詳細介紹。可惜,宋真宗無能,不予重視,不把這些"利器″用在邊防,致使北方西夏,契丹,後金蒙古的騎兵日益猖獗,終致於國破家亡。這是北宋昏庸無能,任人宰割的主要原因。火藥傳到歐洲後,對新興的資產階級打擊狙殺歐洲封建貴族的騎兵階層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在中國的攻城擊壘和對付騎兵階層,也是意義非凡。魯迅先生無不痛心疾首,他在《電的利弊》中說:外國用火藥造子彈禦敵,中國卻用它做鞭炮敬神……"

木馬(母馬)

拒(木)馬就是三腳木頭,出頭方削尖,對著騎兵攻來方向,連續成片,馬匹不敢躍,一躍破肚。很厲害。

騎兵的馬有公母。如果不去勢閹割的話,極容易不聽話。唐朝的史思明炫耀自己騎兵雄壯,讓士兵下馬,放到水中去洗。郭子儀在這邊一看,全是良馬而且公馬居多。就集中自己的騎兵,把母馬選出來,用母馬也在這邊洗,只是拴牢不準過河。母馬一嘶鳴,吸引那驃肥體壯的公馬,公馬一見南方有佳人,死活不顧來相會。史思明失去三千優良戰馬,他的騎兵變成了步兵。這也不失對付騎兵的方法。

車騎兵(重甲步兵)。

戰國,秦朝,漢朝多戰車,連戰車橫向一排,即成防線,步兵躲在車陣後放箭,衝陣的騎兵必敗無疑。魏晉南北朝的騎兵作戰,加上重裝鎧甲,己成為主要作戰方式。這也是戰亂難以平息的原因。

壕溝。古代城市有護城河,就是用來防敵人偷襲的。寬敞而深的溝河,讓騎兵受阻,無法衝城施威。這一運用,費時耗力,在戰鬥中不常用。

而最有效的還是火藥。

火藥一出現,就改變了冷兵器時的主要作戰方式。加速了騎兵的衰弱瓦解,取之而起的是裝甲部隊,飛機,坦克,槍炮……





劉一千五



null108161361


放棄吧,哥幾個,你們說的都是理論話的東西。古代步兵打騎兵就是死,除了死,還是死。你手底下往往分到的就是一撥子農民,他們不是職業軍人,他們打了仗還得回家種田。他們看見馬衝過來,再好的戰術,再好的裝備都等於零,馬,連人帶馬三米多高的東西往你一衝,人本能的往後跑,你見過英國十幾匹騎警,衝散一千多示威人群的視頻沒?一旦隊形亂了,你就輸了。步兵打騎兵,就一種方法,就是南宋對抗蒙古的方法,築城堅守,絕不野戰。連環城,多層壕溝,床子弩。守得蒙古西線都跨過多瑙河了,東線也沒跨過長江。步兵對抗騎兵,一定要摒棄所有幻想,摒棄你所有野戰的夢,好好守,好好慫,這就是王道


老龍亭拉麵店


中國歷史上第一筆步兵勝騎兵的記錄是在戰國初期的魏國,趙國李牧也在雁門用步兵擊敗了了十萬匈奴騎兵,秦蒙括亦以秦軍步陣擊敗匈奴騎兵,令匈奴不敢南下牧馬。李牧的打法是:在戰場多設障礙,以拒馬分隔戰場,在拒馬間通道上布撒鐵蒺藜,迫使敵騎兵不能在戰場上快速馳騁,在拒馬後佈置盾牌刀手、戈兵和大量弓箭手。敵騎陷入拒馬陣中,遠處以弓箭射之,盾牌保護弓箭手,近處以牌刀手、戈兵擊馬、兵。秦軍軍陣中,也是配置了大量面朝外的三列弓弩兵,雖然機動力不如敵騎兵,卻以連續不斷的發射“箭雨”禦敵,秦步兵還裝備有長達七米的鈹和近3米的戟,鈹兵或戟兵組成密集防禦正面,可以阻止騎兵衝擊。秦兵馬俑軍陣兩翼,亦配置了戰車與弓弩騎兵的混合隊列,可以對敵騎實施側翼攻擊和迂迴包抄。在拿破崙戰爭時代,步兵組成若干相鄰的面向四面的反騎兵空心方陣,以密集槍刺阻止馬匹前進,各方陣形成交差火力,對射擊區域內的敵騎射殺。滑鐵盧戰役中,法國騎兵就陷入到這種步兵方陣群中,遭到了大屠殺。步兵絕不是可以任騎兵蹂躪的兵種,只要兵器配置合理,結陣作戰,騎兵也無可奈何。騎兵長於機動,面對單一步兵兵種有優勢,更善於突然性的打擊,往往在敵人缺少防備、未結陣時一擊得手。


沉140769451


蒙古民族的軍隊之所以能稱霸於歐、亞二洲,全憑精良的騎兵,其戰鬥力和機動性非常高,無論是騎射還是近身戰鬥都很強大,在軍事上他們經常佔有優勢。

中國古代步兵是守兵,從來都不是攻打騎兵的。

直到戰國後期,趙武靈王時期開始出現大規模的騎兵部隊,趙國名將李牧在代郡、雁門(今山西北部),以步兵5萬、弓弩手10萬、騎兵1.3萬、戰車1300輛,採用誘敵深入之計,殲滅匈奴10萬騎,使匈奴此後十多年不敢侵犯趙國,這是第一次以步兵兵團全殲騎兵兵團的成功戰例。

後來一方面修築長城,防禦外敵入侵,步兵集中在某一個關口,對抗入侵的遊牧騎兵;另一方面採用騎兵戰勝騎兵,如漢朝的衛青、霍去病建立了精銳騎兵,就屢屢打敗入侵的匈奴人。

古代有許多武器是用來對付騎兵的:

例如弓弩,是古代兵車戰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步兵有效剋制騎兵的一種武器,射程可達600米,大型床弩的射程可達千米,它的遠距離殺傷力很大;

例如長槍陣,前後16排的長槍,密密麻麻布成陣型,這種重步兵長槍陣,騎兵一般都不敢硬闖,但要追擊騎兵就做不到了;

例如長矛陣,一排排步兵舉起三、四米長的長矛對付騎兵,馬就衝不過來了;

例如用又大又長的鋒利的大刀,叫陌刀,可以砍對方的人馬,也讓騎兵聞風喪膽。

例如用鐵蒺藜放在地上,這種鐵蒺藜四面有刺,能夠刺傷人馬…

步兵對付騎兵確實是非常吃力的,直到熱兵器成熟後步兵靠槍炮才戰勝了騎兵。

(圖片、資料源於網絡,如侵權,請告之,立馬刪掉相關部分)


天寧閣


《騎兵的起源、騎兵的種類,如何戰勝騎兵》

作者:冷清先生,個人史學成果,嚴禁抄襲剽竊。

【馬的馴化】西方學者認為,在一萬年前,中亞人馴化了馬,但是缺乏考古支持。中國學者普遍認為,6000年前馴化了馬,這是有考古依據的。馬大量馴化以後,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有著不同的使用方式,騎乘是人類使用馬的共性。


距今4800年前,軒轅黃帝發明了馬車,軒是指馬車上的橫杆,轅則是馬車的兩根直木。

距今3900年,《竹書紀年》:“帝相十五年,商侯相土作乘馬,遂遷於商丘。”馬車被相土改進為戰車。殷墟考古車馬坑,距今3500年。山西曲沃西周晉侯墓車馬坑,就更加龐大壯觀。

從軒轅黃帝至夏商周三代,2000多年間,北方遊牧民族,一直沒有間斷過對中原農耕地區的騷擾,但是規模都不大。這說明一個問題,騎兵還沒有誕生。春秋以前的北方遊牧集團,可以叫做騎著馬的人,但是不能叫騎兵。

【騎兵的誕生】冷清認為,騎兵誕生於西周、春秋之際,公元前700年左右,也就是這個時候開始,匈奴逐漸崛起並威脅中原地區。後來,秦、趙、燕等國,開始修築長城。再後來,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騎兵的誕生,和馬鐙的替代物是分不開的,青銅器很脆,是做不了馬鐙的。那麼,沒有馬鐙以前,北方遊牧部落是怎麼做的呢?馬鐙的前身是結實的繩套,用繩子掛在馬鞍的兩側,人腳踩上去,穩定騎馬者的身體,最早的騎兵就誕生了。

繩套不耐用,也容易把騎馬者的腳纏住,落馬後被馬拖曳踩踏。中原地區的騎兵用的是布袋,騎兵可以把腳踏進布袋裡,用來穩定騎兵的身體。布袋的缺點仍然是不耐用。秦漢墓畫裡的騎者,多數看不到腳,就是布袋代替繩套,當馬鐙用。

【馬鐙的發明】馬鐙的發明是有巨大爭議的,最早的鐵製實物馬鐙是北魏墓裡出土的。據此,有很多人認為,三國以前沒有馬鐙,這是一個認識誤區。任何發明創造的時間,和考古學的證據都是有時間差的。短則一二百年,長則上千年。

你不能想當然的說,馬鐙是北魏發明的。西漢的墓畫裡,就已經出現了馬鐙。東漢的陶俑裡也出現了馬鐙。這些不是實物馬鐙的證據,說明早在西漢,馬鐙就已經發明出來了,至於是誰發明的,歷史資料沒有記載。

冷清個人認為,馬鐙是霍去病發明的,這是漢軍打敗匈奴的致勝法寶。漢武帝時期,鐵器已經取代青銅,而大量的使用了。霍去病之所以很厲害,他有三大寶貝:馬鐙、饃饃(大餅)、臘肉。霍去病的800騎兵,可以戰勝3000匈奴騎兵,霍去病的騎兵用鐵製的馬鐙,而匈奴騎兵用的是繩套。科學技術是第一戰鬥力。



在漢武帝后期,為什麼匈奴突然又變的難打了呢?李陵向匈奴投降,帶去了漢朝的技術機密,匈奴人也會製作馬鐙和其他武器了。漢軍騎兵和匈奴騎兵都在使用馬鐙,漢軍騎兵的優勢消失了。

【騎兵的種類】唐朝以前的騎兵,都是輕騎兵。唐朝陌刀發明以後,輕騎兵的威力減弱了。逐漸的出現了重裝騎兵,重裝騎兵的特點,是人和馬都有了護具。

宋代的時候,更是出現了鐵甲騎兵,人和馬的護具加上了鐵甲。 鐵甲騎兵出現以後,中原和草原分化出兩種鐵甲騎兵,連環鐵甲馬和鐵浮屠。中世紀的歐洲,在鐵甲騎兵的基礎上,發展出全鐵甲護具的“騎士”,人和馬只露出眼睛。鐵甲騎士團,是騎兵中的重型坦克。

【戰勝騎兵的不同方式】

《戰車和弓箭打騎兵》秦朝以前,中原地區的軍隊,是用戰車對付匈奴騎兵的。

趙國名將李牧,抗擊匈奴多年,終於琢磨出對付匈奴騎兵的辦法。他挑選戰車1300輛,戰馬13000匹,車騎兵五萬名,十萬名弓箭手。 李牧設下圈套誘敵深入,一戰而大敗匈奴,斬殺匈奴10多萬人。

同樣,秦統一後,蒙恬也是用戰車和弓箭對付匈奴的,長城軍團30萬、戰車3000乘,秦軍斬殺匈奴數萬,奪回河套地,卻退匈奴700裡。

《騎兵和弓弩對付騎兵》漢武帝時期,漢軍是用有馬鐙的騎兵對付沒有馬鐙的匈奴騎兵,當然還有大量裝備的弓弩。衛青、霍去病斬殺匈奴20萬,奪取牛羊千百萬,奪取河套、河西、遼東、漠南。

東漢竇憲,還是用騎兵和弓弩對付匈奴的輕騎兵。竇憲多次出擊匈奴,決定性的嵇落山(杭愛山)之戰,斬殺一萬三千人,俘虜20多萬。

有人會說,匈奴人會騎馬也會射箭,怎麼被漢朝軍隊打敗的呢?弩機是秦朝發明的,漢朝做了改進,威力更大、射的更遠。會射箭的匈奴人,當然打不過使用弩機的漢軍了。

《陌刀和明光鎧》唐朝的時候,唐軍不但大量裝備弩機,先進的冶鐵工藝,還發明瞭陌刀和明光鎧。陌刀長八尺,刀刃長三尺多,專門砍人砍馬。明光鎧相當厚重,箭射不穿、刀砍不透,唐軍騎兵和步兵都裝備。

這樣一來,突厥騎兵射不穿、砍不死唐軍,唐軍的弓弩和和陌刀,把突厥騎兵連人帶馬一起殺傷。幾個大戰役下來,東西突厥均被打敗,西突厥西遷到中亞去了。

《床弩、鉤鐮槍、鐵臂弓、重斧》



宋史裡記載,宋軍已經大量裝備床弩,顧名思義,床一樣大的弩機。可以發射重箭和標槍,射程在300米以上。床弩可以射穿鐵甲軍的人和馬,是遠距離打擊鐵甲騎兵的有效武器。

鉤鐮槍的使用,也是對付鐵甲連環馬的,主要是割馬腿。《水滸傳》裡徐寧就是專門使用鉤鐮槍的行家,徐寧大破呼延灼的連環馬。不過鉤鐮槍的使用較為複雜,必須預設戰場提前埋伏。除此之外的場景中,使用效果不佳。

在《金史》中,金兀朮的鐵浮屠被岳家軍所破,金兀朮專門提到了鐵臂弓和重斧。重斧比較好理解,就是長把的大斧頭,是專門砍馬腿的。

鐵臂弓就不好理解了,很大的鐵臂弓肯定不是單兵武器。冷清個人的理解,鐵臂弓就是床弩。 岳飛打鐵浮屠就是遠戰用床弩,近戰重斧砍馬腿。

《火銃火炮、震天雷、拋石機、回回炮、》

《宋史》記載,宋軍已經裝備了火銃、火炮、震天雷,這三樣東西都是對付鐵甲騎兵的利器。拋石機和回回炮不但能攻城,也可以遠程打擊鐵騎兵。尤其是拋石機發射震天雷,在空中炸開後飛出的尖銳鐵器,大面積殺傷敵人。

蒙古人攻打歐洲時,就是用床弩、火銃、火炮、震天雷、拋石機、回回炮,這些遠距離打擊武器,殺傷力極大,武裝到牙齒的歐洲鐵甲騎士團,頃刻間被打的粉碎。 如您喜歡,可以搜看冷清在頭條的專門文章。 《蒙古騎兵戰勝歐洲騎士的四大法寶,強弩(床弩)、火銃、火炮、回回炮》等文章。

到了近現代以後,大炮、快搶、機槍把騎兵打的粉碎,二戰以後,騎兵基本上退出了現役軍種,各國保留的騎兵、騎警,都是裝點門面的。騎兵時代在一百多年前,就徹底的結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