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二月没九,饿死猪狗”是啥意思?今年二月有九吗?

农夫老岳


很高兴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以下我为大家分享,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想法,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

我认为


在以前的农耕社会,没有现在的各种高科技,要想把地种好,一来靠人的勤奋,二来,就得看老天爷的脾气了。中国老百姓向来有着勤奋肯干的优良品质,这一点毋庸担心。但是这个老天爷的脾气,我们却没法控制啊!怎么办呢?老祖宗很聪明,既然控制不了,那就摸清他的脾性,农业生产时顺着他的脾性走。为此老祖宗们特意养了一批人,每天的任务就是数星星看月亮,记录天时,经过长年累月的观察,终于摸清了老天爷的大概脾气,总结出了一些规律,并将这些规律用脍炙人口的农俗谚语传播开来,比如说现在农村中广为流传的“二月没九,饿死猪狗”就是其中一句。

这句话背后到底是怎样的一层意思呢?我们一个词一个词的来掰扯。

先看上半句——二月没九。

我们现行使用的历法,有公历和农历两种。公历与世界接轨,农历则为我们搞农业生产时所独用。这里的二月到底是指公历二月还是农历二月?我们不妨先看看这个“九”的意思再做判断。

九,在这里是“数九”的意思。当年那批数星星看月亮的人发现,从每年冬至开始,以九天为一数,从一九数到九九,历经八十一天后,便是春暖花开,万物焕发出勃勃生机的时候,这时就可以开始春耕了。

我们根据另一句俗语,“春打六九头”,或“春打五九尾”,再结合这个“九”的意思,我们思考一下就可以得知,因为立春不是在公历2月4号就是在2月5号,这个时候还在五九六九之间,所以公历中的二月,肯定是有九的。要说二月没九,那指的肯定就是农历二月了。

再来看下半句——饿死猪狗。

下半句得结合上半句来,为什么说二月没九,会饿死猪狗呢?我们知道每年的冬至时间都不一定,早的话农历11月初一就来了,晚的话得等到11月三十。如果这年冬至时间来的早,数九天还没到二月就会结束,这就意味着春天会提前到来,天气开始变暖,田里的害虫也会早早活跃起来,大量繁殖,对春耕作物的生长十分不利,如果接下来再碰上倒春寒,对农作物的影响更是雪上加霜,想要一个好的收成那是不可能了。

要知道,在农业社会,地里的收成就是农民活下去的命根子。没有好收成,自己都吃不饱,活不下去,更别提家里养的鸡鸭猪狗了。这就是“二月没九,饿死猪狗”这一农村俗语的由来。

那么今年的二月有九吗?

今年末九的最后一天是公历3月11号,也就是农历的二月十八,所以说今年的二月是有九的,春天会正常到来,不会对春耕造成什么不利影响。再说到了现代社会,农业生产时有各种高科技辅助,还有各式各样的大棚,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靠天吃饭的这一历史局面。所以说,就算如今二月没九,也完全不用担心饿死家里的猪狗。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蔺州四季


有这个农谚,但经过我多年的观察在我们当地不是很准。我的探讨,今年是个旱年,需要再观察春甲子是否下雨。有农谚:春甲子有雨旱过千里,夏甲子有雨遍地行船,秋甲子有雨活头生耳,冬甲子有雨冻死牛羊。这个比较准确。谢谢!


梦中晴雨


“二月没九,饿死猪狗”,是我国农村长期流传的一种谚语,也是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对农耕社会的经验总结。

“九”,即数九的意思。每年从二十四节气的冬至当天开始数九,从“一九”数到“九九”,一共八十一天。期间由寒转暖,寒消暖长,过了九九八十一天,就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这儿所指的二月是农历二月,并非阳历二月。

大家知道,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和二十四个节气是密切相关的。在我国北方有“清明蜀黍(即高粱)谷雨谷”的说法(即在清明前后种高粱,谷雨前后播谷子),而我国的南方也进入了稻谷插秧的季节。如果在农历二月底之前“数九”就结束了,那就说明春天来的比较早。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不单单是万木争荣,百花争艳,而且地里的害虫也会早早的繁殖。对农作物来说,最害怕遇上“倒春寒”和虫灾。假如遇上“倒春寒”或虫灾虫害,农作物必然减产,粮食欠收,人都吃不饱肚子,也就舍不得再把口粮用来喂猪喂狗了。

今年是庚子年,农历的二月十八是“九九”的第九天,二月十九就出“九”了,离春分节气还有八天;农历的三月十二才是清明节气。

今年的春天结束的比较晚,自然不在此谚语的经验之谈之列,应该又是个丰收年,无需多虑。


中华文化传播人


这句俗语的意思很简单:如果一月(农历)将“九”过完的话,那么二月份(农历)就会没“九”了。一旦二月份没“九”了,那么,当年的粮食收成会很差,连猪狗都会饿死。


那么,“数九”应该怎么数呢?

“数九”是从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逢壬日开始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类推,共九个“九”、八十一天。一般情况下,人们为了容易“数九”,就会把“冬至”这一天当做一“九”的第一天而每年的冬至日,时间都在农历的十一月份,但具体日期难以确定。不过,冬至一般都在阳历的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


那么,哪一年的农历二月没有“九”呢?

我查阅了万年历,2018年的农历二月就没有“九”!当年的数九开始日为农历(公历2017年12月22日)的十一月初五,结束日为农历的正月二十五(公历2018年3月12日),因此,2018年的农历二月就没有“九”!

那么,2018年的粮食收成又如何呢?

据相关资料表明,2018年我国的粮食总产量为65789万吨!按照全国14亿人口计算,平均一个人也有近500斤粮食!这么多粮食怎么会“饿死猪狗”呢!?况且,人们除了食用粮食之外,还会食用大量的副食品或水果、蔬菜呢!


当然,这句俗语来自于古代。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大都靠天吃饭,别说二月无“九”,就是有“九”,粮食产量也不会太高,也一样会有“饿死猪狗”的风险呢!


我小时候听我爷爷说过,在风调雨顺的年景里,我们家的小麦产量也不会超过300斤!全家种四亩小麦,总产量一千来斤,要供七八口人吃饭,能吃饱吗?因此,在旧社会,丰年也是“歉年”!

不过,现在好了。纵然年年有自然灾害,但自然灾害都是局部现象。总有地方的粮食收成会非常好,况且,大部分地区都有余粮。根本不用担心饿肚子的情况出现。因此,关心二月有没有“九”就是多余的!还不如关心如何致富呢!

最后,我要告诉你:今年的农历二月有“九”!

好啦!就说这么多吧!总而言之,这句俗语来自于古代的说法。对于今天来说已实无意义!况且,仅仅靠二月有没有“九”来预测当年的收成纯属片面之词。为何要相信这些呢?


老胡说三农


二月没九,饿死猪狗。这字面意思好理解,即在阴历二月里,从上年冬至日数起,数到九九八十一日还不到二月,就是二月没九。二月没九是因,饿死猪狗是果,意即在二月没九的年纷,天气会有异常,影响农业收成,人都缺粮受饿了,顾不上喂猪狗了,就会有饿死猪狗的现象。其意在说这年份,天气有异常,会影响农耕,要重视,要预防,未雨绸缪,有备无患。这是古人预测,未必有准,现今社会,科技进步了,农业占比轻了,不算最重要了,但引起警觉是有必要的,做到防患未然最好。

上年是十一月二十七日交冬至,今年正月小,数到正月廿九才得六十三天,七九六十三,八九,九九都在二月内,所以今年二月必有九,而且有两九,不是二月没九。

如果上年冬至是在十一月上旬即初九前交,就会出现二月没九的现象,在中旬交冬必有一九,在下旬交冬会有二九。二月有九没九一看冬至在十一月上中下旬交就清楚了。


树德汉硕


农民在漫长的农耕生产中,总结出许多农业生产的俗语,并通过民间人士的语言组织,而朗朗上口,流传至今。这是因为过去农民耕种田地,靠天吃饭,借助古人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和当地老人总结出的农谚预判天气和进行有效的农耕生产。可以说,古人总结出的农耕二十四节气,长期以来指导着农民耕种,直至今天依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农村老俗语所说的“二月没九,饿死猪狗”究竟如何理解,对于指导今天的农业生产还有没有意义呢?作为“三农”领域民间观察员的【乡村关中】结合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和大家分享如下:

第一,“二月没有九”的含义。

大家知道,过去农民种地靠天吃饭,这是缺乏农业生产的科学技术,但古人们在漫长的农耕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许多具有指导意义的生产规律,其中将一年划分为二十四节气,对指导农业生产,意义十分重大。而农村老俗语所说的“二月没有九”,这是指从节气的冬至日算起,每隔九天为“一九”,一直到九九八十一天为至;那到二月时,九九八十一天到底有没有延伸到二月,要看当年节气的日子更替。这里必须说明,这里的二月是指农历二月,并非公历二月。

第二,“二月没九,饿死猪狗”的意思。

按照过去流传下来的经验,如果当年农历二月里,“九九”没有延续到二月,那靠天耕作的农民,在农业生产方面就会大受影响,这极有可能使田地受灾,粮食减产,人们吃不饱,喝不足,家养的猪、狗等牲畜和家禽就会被饿死,这就是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我们知道,2019年的冬至为农历十一月二十七日, 算到2020年农历二月的九九八十一天,是含有“九”的年份,所以预示着2020年应是丰收年,不会存在饿死家禽和牲畜的现象。

第三,这句话说明的问题。

过去,各地农耕生产条件极差,冬天十分寒冷,时间进入农历二月还依然寒冷,这时“九九”却没有延续到二月,就在正月就结束了,这时天气从二月开始,北方农村就进入春暖花开时节,这样,春天来得早,田地里的害虫没有被冻死。天气暖和,害虫复活,在田间到处肆虐,庄稼被害虫侵袭,收成难以保证。

第四,这句老俗语对现在农业生产启示。

实事求是地说,这句农村老俗语对指导过去的农耕生产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而现在,天气变暖,即使正处“三九”时,天气也不会很冷。在这样的情况,现代农耕科技水平提高,各种农业科技广泛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生产单纯依靠天气的状况。即使遇到自然灾害天气,现代农业科技可作为有效补充御防,或进行灾害急救,使农业生产损失降到最低。

总之,这句农村老俗语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而对于指导现代的农业生产,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了。这也正好说明了,时间流逝变化,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中,农民进行农耕生产的实际也随着变化,而不断适应农业生产环境的变化,才能做好农业生产。

因此,这句农村老俗语,对于指导现在的农业生产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乡村关中


在这么长时间的历史中,古人对于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都总结出了谚语。在这么多谚语中,有一句俗语叫做“二月没九,饿死猪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19年的2月有“九”吗?

首先,这里这个二月,值得不是阳历二月,而是农历二月。农历是根据月球围绕地球的时间来计算的。但因为大月是30天,小月是29天,算下来一年只有355天左右,和365天差了10天。为了弥补农历的不足,古人就有了24节气。在农村的谚语俗语中的年月都是值的农历,因为从事农业生产都是以农历和二十四节气为参考。

这句谚语中的这个九指的就是“数九”中的九。说到数九,大家一定都不陌生。我们小学的时候,可能就在课本上学到“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归一九,耕牛遍地走”这就是说,从冬至那天开始数,数完九九八十一天后,就可以开始下地干活了,人们也就开始了一年的农耕生活。

二月没九,就指的是节气比较靠前,春天来早了,气温回温过早,会使病虫害的卵和蛹早早孵化长大。而这时候庄稼苗还处于幼苗阶段,抵抗不了病虫害的侵蚀,这样一来就会影响庄稼的生长和收成。如果这时候再碰上一个倒春寒,庄稼就更没有收成了,猪狗也就没吃的了。所以用饿死猪狗来形容,还是很形象的。

那么这句谚语准不准呢?我们拿2018年来说,2018年的冬九是从2017年12月22日到2018年3月12日,在3月12就已经“出九”。而2018年的农历二月却是从3月17日开始,也就是冬九结束四五天后才是农历二月。在这一年,三四月份甘肃等地区遭受了倒春寒,使正在开花的果树受灾严重,甚至绝收。并且2018年的倒春寒很是厉害,有点地区四月还出现了下雪降温,导致夏收小麦时很多地区严重减产。并且,当年秋季玉米的收成也是不如上一年。从这一角度来说,这句谚语还是有一定的准确性的。

那么2019年有没有“九”呢?我们来算一算。2019年的冬至是阴历的十一月十六日,腊月加正月六十天,十一月有九的日子是十四天,也就是说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三个月一共有九的日子加起来是七十四天,这样算来,过了年的二月肯定还有九,大家就不用太担心了。

不过,我们现在的生活比古人那时候还是有一定的改进的。对于过去种地的人来说,一旦遇到了粮食歉收,那一年的日子一定不会太好过。但是现在,科技不断进步,加上农业生产的影响已经不像过去那么大了,即使真的出现了粮食减产的现象,也不会像谚语里说的那样,对农户的影响那么大,以至于猪狗都会饿死了。




地中海老狐狸


今年二月有九!

农村俗语真多啊!哪个俗语都有它的来历,看俗语,也许长知识,其实也挺有趣的!

咱进入主题吧!农村俗语,二月没九,饿死猪狗,啥意思,很有意思!

在农村,都是按季节推算,种地,摘梨,收割粮食等工作的!

至于二月没九饿死猪狗,这句话意味着是这样的意思,在我们大西北,在九里种庄稼,长势好,好收成,今年鼠年,也就是2020年二月有九,正是种庄稼的好季节,也意味着今年农民有个好收成!

至于,农村俗语二月没九,饿死猪狗,就这个意思!

今年二月肯定有九!


王兴菊979


时间过得真快,今天已经是正月初七,五九的第五天,马上就要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立春节气的到来,意味着春天的到来。在农村中关于数九和节气的俗语有很多,比如今天咱们要说的俗语“二月没九,饿死猪狗”,那么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呢?今年二月有九吗?这句俗语有道理吗?

二月没九,饿死猪狗的意思是如果还没到农历二月数九就已经结束,那么当年的收成便会很不好,家里养的猪狗还会因为没有食物而饿死。今年数九结束的日期为2020年的3月11日,是农历的二月十一,所以今年的二月有数九,今年的收成会很好。

数九是从冬至节气开始,每九天为一个单位,一直到九九结束。虽然开始数九的时间很固定,冬至节气在每年公的12月21日到23日之间,但是俗语中“二月没九,饿死猪狗”中的二月指的是农历二月,因为公历的计算方法和农历大不相同,所以才会在有些年份中会出现二月没九的情况。

听农村的老人说,之所以会有“二月没九,饿死猪狗”的说法,是因为数九的结束,代表着春天的开始,如果数九还没到农历二月就结束的话,那么便代表着这个冬天是个暖冬。暖冬意味着冬天的气温高,降雪也很少,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虫和病菌便不会冻死,反而还有利于害虫和病菌的生长和繁育,所以暖冬后,农作物出现病虫害的几率会很大,大大影响庄稼的生长,收成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才会有“二月没九,饿死猪狗”的说法。

虽然立春节气代表着春天的开始,但是农民真正开始耕作并不是从立春节气开始,而是要再等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才可以,也就是说人们开始耕作的时间一般在农历二月上中旬。如果还没等到农历二月,数九就已经结束,那么农民耕作的时间也会有所提前,春季虽然气温升温的很快,但是冷气流活跃也很频繁,所以种植农作物太早的话,很容易受到倒春寒的影响,并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在以前并没有预测天气的设备,老农们便从劳作和生活中总结出了很多关于耕作的俗语,因为这些俗语都是在老农时间地基础之上总结出来的,即便是现在预测天气的设备如此发达,农民依然会根据俗语来安排耕作。你们那里有“二月没九,饿死猪狗”的说法吗?欢迎大家回复讨论。


悠悠乡村路


刚刚喝酒,还没醒酒。带酒回答问题却实不准确,写错字事小,说错话事大。春节,年之首。人们认为它决定一年的好坏,人们也设法去探寻个究竟,产生了许多小说法,通常叫妖道令,比如正月初七是人日子,吃面条缠人脚等等。还有除夕夜煮饺子时放个秸秆,里面放十个黄豆粒,根据澎涨程度判断旱涝。还有去摸耕牛,能在牛身上摸出五谷之一,即认定收此谷物。凡此种种是人们无法撑握自然科学,又想预知年成如何所采取的解心疑的办法,十分可笑。不管二月有九无九,都无所谓。做为七十多岁的老农认为,年成的好坏,大方向上,不是人力所能为;人定胜天,是愿望,是精神,人必须与大自然做斗争,做好防范,降低损失,争取最大收获。年成的好坏,取决于播种,田间管理,降水、日照、积温等。如果老朽的经验有七成可信,今年(庚子),农业种植没问题,应该是好年成,地,你认真种。按科学方法下种管理,保你丰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