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聯金滅遼”、“聯蒙滅金”招致自己遭殃,為啥如此不長記性?

勞倫斯602


無論是聯金滅遼招致北宋滅亡,還是聯蒙滅金招致南宋滅亡,這並非是大宋王朝銷聲匿跡的根本原因所在。宋王朝已經氣數已盡,即使它選擇聯金抗蒙的打法依然無力迴天,因為以皇帝為首的求和派已經穩居廟堂,統治者還是一個拿不定主意的沒有氣魄的皇帝,而朝堂上的求和派與北伐派喋喋不休,沒有一個人在用心去思考如何應對這場來勢洶洶的戰爭。

不僅僅是宋朝,這是所有封建王朝消亡的潰口。朝堂之上沒有坐鎮四方的皇帝,朝堂之上只有噴唾沫星子、吵個不停的官員,拿什麼去打仗。蒙元的鐵騎並不可怕,明王朝前期橫掃漠北近一百年,後期雙方勢力漸漸平和,導致明朝再也沒有之前的輝煌的根本原因不也是皇帝爛尾了,黨爭太猛了。所有的最佳戰機都是這樣在廟堂上討論來討論區吵個沒完的人給貽誤的,統治者也沒有自己的思想,拿不出敢戰的勇氣。

廟堂之上出現這麼一夥人,就等於氣數已盡了,所以不管南宋是聯蒙滅金,還是聯金抗蒙,結局都一樣。敵人多並不可怕,因為打仗打的不是人,而是戰略大局。相比宋蒙的統治者而言,蒙的戰略大局是橫掃大漠以南,而宋的統治者從北宋的宋徽宗到聯蒙滅金的宋理宗,沒有出過一個政績輝煌的皇帝,唯一的宋孝宗還是靠為岳飛平反揚名。再說到這位宋理宗,縱情聲色,昏聵無能,在位40年,讓他揚名的就是培養了一位讓南宋徹底滅亡的奸相賈似道,在歷史上比皇帝還有名……宋的統治者戰略眼光就是眼前的苟且,這不滅亡才怪。這樣的苟且也就決定了南宋聯蒙滅金的戰略大局。

南宋的廟堂已經蔫了,官場已經爛了,即使選擇了聯金抗蒙,南宋的官員也會在戰場的中途使絆子,比如誣衊金軍不使力,坐等散夥這樣的事件。南宋徹底是奸臣當道,這些人大事做不來,小事不去做,只會給想辦事的人扯後腿,在背後誣衊莫須有的罪名。而這樣的一股子勢力已經籠罩了整個南宋150年了,所以選擇聯蒙滅金還是聯金抗蒙結果都一樣。


讀名家名著


“聯金滅遼”是北宋想通過海上之盟一同收復幽雲十六州,但是宋朝太廢,且操作不當,一付居高臨下的嘴臉,後來又主動提出將給予遼國的“歲幣”轉交給金人,可以說是自甘墮落,就是一受虐狂心態。當兩次北伐失敗後,更是提出了“我出錢,你出兵”的奇葩思想,一味想著不勞而獲,坐享其成。

1125年11月金以“張瑴事件”為由開始南下侵宋,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攻陷汴梁(今開封),擄走兩帝北去,史稱“靖康之變”,北宋滅亡。

南宋建立後與金國隔著秦嶺淮河對峙,直到北方蒙古崛起,金國無力招架。

南宋看到金國被蒙古打得如此悽慘,也斷了給金國繼續歲幣的念頭,想要從金國身上去除金國強加給自己的枷鎖。當時南宋朝廷有兩派意見,喬行簡認為:

“強韃漸興,其勢已足以亡金。昔吾之仇也,今吾之蔽也。古人唇亡齒寒之轍可覆,宜姑與幣,使得拒韃”

認為在蒙古勢力興起的形勢下,金已經由過去的仇敵轉而為今天的緩衝國,只要金能抵禦蒙古人的進攻,南宋繼續向金輸納歲幣也是未嘗不可的。

不過這種言論在當時看起來非常奇葩,真德秀等人的主張:

“金人於我有不共戴天之仇,應該乘金朝遭遇蒙古進攻之機,停止向金人輸納歲幣,並出兵北上收復失地,以報君父之仇。”

認為想以金人為屏蔽是靠不住的,提出

“虜之將亡而亟圖自立之策,用忠賢,修政事,屈群策,收眾心”。

就是說要發展自己的實力,不應該將自己的希望寄託在別人的身上。平心而論,這兩種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還是有些偏頗。因為金國衰敗已經不可扭轉,滅亡也是時間問題了,所謂的緩衝作用也難以長久,因此援助物資,有些徒勞,並且有些畏懼之成分。

真德秀的言論可以說是一個比較積極的策略,想要藉助金國的滅亡廢除金國強加給南宋身上的不平等條約,跟當年“海上之盟”時期類似。不過,真德秀在金國滅亡之後南宋如何應對對蒙古的威脅,並沒有太多考慮,留下很大的隱患。但是不管怎麼說,雙方都有一個共同點,都認識到蒙古乃虎狼之邦,不足以為盟友,甚至是比金朝更為兇惡的敵人。

但是當時南宋是奸相史彌遠執政,為收買人心,反對韓侂冑的北伐政策,對這一建議不管不問。使得宋廷除了加強邊防戒備之外對金國還是老樣子。後來隨著金國的局勢不斷惡化,南宋也停止了對金國的歲幣,此時蒙古的早期使者已經開始不斷地聯繫南宋,南宋對此的興趣不是很大。

金國的衛紹王完顏永濟死之後,金宣宗繼位,為了躲避蒙古鋒芒,金國遷都汴京。金國自遷都汴京以後,國土縮小頗思攻擊南宋;南宋又開始拒絕納幣給金,宋寧宗嘉定十年(1217年),金兵分三路討伐南宋.戰爭持續數月,金國財力不支,且山東大盜李全率眾投靠南宋抗金,但是南宋也無國力全面反擊,且蒙古成吉思汗西征中,導致金不願輕易撤出南宋。

戰爭結果金國不僅未能達到“取償於宋”的目的,反而損失慘重正如《金史》所言:“宣宗南伐,士馬折耗十不一存”,“國家精銳幾近喪”,“樞府武騎盡於南”

1223年金哀宗繼位,於1224年與南宋和議收兵全力對付蒙古。金國局勢有些好轉,雖然宋金已經停戰,但是兩國合作的基礎已經消失了。1227年西夏滅亡,金國形勢再次嚴峻起來。

1230年窩闊臺汗發動三路伐金,窩闊臺汗率大軍渡黃河直攻汴京,斡陳那顏率東路軍走濟南,其四弟拖雷率西路軍自漢中借宋道沿漢水攻打汴京。

眼見汴京不能守住金哀宗逃到蔡州,此時因為中原疲敝,後勤補給困難再加上金人抵抗頑強,蒙古再一次聯繫南宋出兵滅金,請宋出兵資助糧草,並且允諾滅金之後將河南之地歸還南宋。

對南宋而言,此時的金國已經沒有作為屏障的價值了。終於在京湖制置使史嵩之的提議下,南宋決定聯蒙滅金。紹定六年(1233年)十月,史嵩之最終下達了出兵的命令,孟珙、江海率忠義軍2萬運糧30萬石北上,抵達蔡州城下與蒙軍會師。

端平元年(1234年)正月,宋蒙聯軍攻破了金國最後的據點蔡州城,金哀宗完顏守緒匆忙傳位後自縊身亡,金末帝完顏承麟亦在亂軍中被殺死,金國滅亡。

其實平心而論,南宋與蒙古聯盟滅金,也是出於但是形勢的變化而採用的不得已的策略。就南宋的國力而言,避免或者推遲與蒙古作戰,無疑較為有利。但是當金朝滅亡已成命運,所謂“存金屏宋”也已經成為泡影,而坐觀成敗的結果反而遭到蒙古的報復。孟珙曾經說過:

“倘國家事力有餘,則兵糧可勿與。其次當權以濟事。不然,金滅,(蒙古)無厭,將及我矣。”


也就是說,南宋尚不具備坐觀成敗的實力,不如趁機“和蒙”,儘量拖延必將到來的宋蒙大決戰,使南宋獲得足夠的準備時間。另外,聯蒙滅金也除了一雪國恥之外還可以趁機搶得一些地盤以增加戰略縱深,並向蒙古人展示自己的實力,使之不敢輕視自己。

這是宋廷在處理與蒙古關係中一個比較有利的選擇。而宋軍在蔡州之戰中也顯示了頑強的戰鬥力,軍紀嚴明。與蒙軍“假道”時候所見的宋軍大為不同,宋將孟珙指揮有方,與蒙軍和睦相處,深的蒙軍統帥塔察爾的敬重,並對宋軍的素質有了新的認識。

再加上之前與蒙古有滅金盟約,且在攻打蔡州的過程中有助於蒙軍,使得蒙古不便於發動進攻,只能伺機而動。從宋蒙雙方的形勢來看,推遲戰爭爆發,對於南宋更加有利。在滅金的過程中,南宋收復了壽、泗、宿、毫四州及漣水一軍,加上消滅李全所得之海州,共五州、一軍、二十縣之地,兩淮全境收復。京西又得唐、鄧、息三州十一縣,京東得邳州二縣。

滅金之後的南宋應該增強國力,整頓吏治,鞏固邊防才能與之抗衡。

當時的監察御史李宗勉曾說:

“今朝廷安恬,無異於常時。士卒未精銳,資糧未充衍,器械未犀利,城壁未繕修。於斯時也,守禦猶不可,而欲進取可乎?借曰今日得蔡,明日得海,又明日得宿、毫,然得之者未必可守。萬一含怒蓄忿,變生倉猝,將何以濟?
臣之所陳,豈曰外患之終不可平、土宇終不可復哉?亦欲量力以有為、相時而後動耳。願詔大臣,愛日力以修內治,合人謀以嚴邊防,節冗費以裕邦財,招強勇以壯國勢。仍飭沿邊將帥,毋好虛名而受實害,左控右扼,毋失機先。則以逸待勞,以主御客,庶可保其無虞。若使本根壯固,士馬精強,觀釁而動,用兵未晚。”


在宋蒙兩國疆場相遇、南北對峙的局面下,輕率舉兵,主動挑起宋蒙之間的戰火,從而遭受滅頂之災。可惜的是,之後南宋發動”端平入洛”給了蒙古開戰的口實,至此宋蒙戰爭爆發。1279年3月19日,在元軍的逼迫下,陸秀夫揹著年僅8歲的宋少帝趙昺投海,至此得國320年的宋朝滅亡。


鄜延路節度使李


南宋不是沒有明白人,但是少數。

雖然到蒙古興起時,已經沒有多少人還積極主張北伐收復失地,但國家長期受金國壓迫,這是大家都感同身受的,於是朝野都有很強仇金情緒。民粹化情緒可能左右國家大局,要放下舊日恩怨,跟世仇聯手,這在輿論上就很難通過。

即使有少數頭腦冷靜的人,意識到當初“海上之盟”的慘痛教訓,有意幫助金國,為他輸血作為抵抗蒙古的屏障,這也要金國方面肯配合才成。長期以來金國對南宋擁有戰略優勢,在政治經濟上予取予求,金統治者要求南宋對金執臣禮,不肯拉下身段站在南宋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只是一味從自己利益出發,要求南宋滿足自己的條件。既然金國對合作不積極還擺臭架子,雙方自然很難談下去。

雖然兩國高層中都有人積極主張合作,也進行了一些努力,但這個合作基礎非常脆弱,需要雙方小心維護。後來金國末代皇帝金哀宗短視,決定攻打南宋,奪取新利益來補償自己對蒙古的損失。這就自己堵死了合作途徑。

最終宋蒙聯合攻金,在蔡州最後攻滅金國。


真正鱷魚不哭


宋朝“聯金滅遼”和“聯蒙滅金”都不是宋朝不長記性,因為都是正確的選擇。也都不是後來自己遭殃的主要原因。宋朝被滅亡,有他更為深沉的原因,“聯金滅遼”“聯蒙滅金”這兩條計策不背這鍋。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為什麼呢?

我們先來看看“聯金滅遼”

說實在的,相對於金朝和蒙古,遼其實對北宋還算不錯的。除了宋朝初年宋遼之間打了幾場仗之外,澶淵之盟後宋遼就基本上沒打過什麼仗了。雙方在邊境上做起了生意。逢年過節還互派使節進行問候。

當然,這個也是北宋每年點頭哈腰,送錢送絲送財帛的功勞。不過遼可沒有要北宋一寸土地(燕雲十六州在石敬瑭時代就被割讓給遼了)。而北宋也樂得和平。發展經濟。每年送那點小錢根本就不起眼。雙方一個有錢收,一個願挨宰,就這樣過了近百年。

公元1114年,一向歌舞昇平的遼國東北部。被壓迫多年的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起兵反抗遼朝。

短短几年間,遼朝兵敗如山倒。天乍帝的70多萬軍隊(號稱70萬,其實撐死了也不過十多萬)被阿骨打的兩萬軍隊打的潰不成軍。黃龍府,上京,中京,西京等地相繼丟失,遼朝,已經風雨飄搖,滅亡,已經成為定局了。

公元1118年,金朝正在思考怎麼攻打遼,這個時候北宋找上門來,要求一起夾擊遼朝。

平心而論,北宋的做法錯了嗎?這做法沒有錯。

有人認為,北宋聯金抗遼,引狼入室,才導致金兵南下入侵宋北宋。

這種說法非常荒謬。這個時候,北宋可能的做法有三種:1.做壁上觀。2.聯遼抗金。3、聯金抗遼。

作壁上觀是最不可取的。試問歷史上哪一個有實力的遊牧民族不想南下掠奪富庶的中原?等到金滅了遼,宋金之間的戰爭不可避免。所以,作壁上觀無異於坐以待斃。

那麼聯遼抗金?且不要說遼軍兵敗如山倒的問題,單單如何聯合就已經讓人頭痛了。要北宋出錢,遼國出兵嗎?呵呵,遼國支撐不了。如果北宋出兵,出兵抗金的方向則必然是燕雲十六州,這樣就不是聯合遼軍,而是入侵遼國了。

燕雲十六州

所以,聯金抗遼,儘快奪取燕雲十六州,建立穩固的抗金防線才是正確的做法。

但是,問題是,該如何聯金?北宋應該有清醒的認識,靠自己的實力。

但是北宋沒有,它把寶先是壓在遼軍兵敗如山倒身上,後來又把寶壓在金國身上。

後來的南宋名將岳飛,辛棄疾等等在當時還未經磨鍊,名不見經傳,但是將軍宗澤、韓世忠等年輕有為,特別是韓世忠,有過多次和遼金接觸的經歷。但是宋朝沒有派去,反倒派了宦官童貫前去。童貫的胡作非為,導致宋軍戰敗。

之後,北宋又把寶壓在金國的身上。當時燕雲十六州已經被金國佔領了。所以宋朝又卑躬屈膝,企圖用錢買回燕雲十六州。

北宋不知道,用實力得不到的東西,用錢也得不到。用錢買,只會讓人看不起。

所以,金滅遼後,馬不停蹄的,立刻進攻北宋。

北宋的遭殃,不在於聯金滅遼。而在於北宋軍事力量弱,皇帝昏庸。

北宋應該派遣得力大將,收復燕雲十六州。加固防線,並震懾金軍。

聯蒙抗金

而一百多年以後,南宋的聯蒙抗金,蒙古滅亡金國之後長驅直入,滅亡南宋,看起來是南宋不長記性,其實不是。這是金國自己找死。南宋心裡也是有苦說不出。

宋金世仇

不像宋遼,沒有血海深仇,在澶淵之戰後就基本沒有戰爭。靖康之恥,滅國之恨,使得宋金之間成了世仇。之後金與南宋之間大戰數十年,使得宋金之間仇深似海。這個仇恨,不是一句唇亡齒寒,聯合抵抗蒙古就能消除的。直搗黃龍幾乎是每一個南宋有識之士的共同的呼聲。

被金國毀壞的北宋皇陵

不長眼的金國

金國的前期,滅遼滅宋,威風十足。但是一百多年的歌舞昇平的生活,也使得金國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了。而蒙古族在成吉思汗的領導下,逐漸強大和統一。

1211年開始,蒙古和金國的戰爭爆發。到了1214年,金國北部大部分地區陷入蒙古之手。金宣宗直接放棄中都(北京),直接逃往汴京。並派人向南宋索要歲幣。

這個時候,蒙古也開始派遣使臣前往南宋,要求夾擊金國。南宋並沒有答應。南宋並不缺乏有識之士。南宋對蒙古一直有很清醒的認識。南宋大臣喬行簡認為,

“強韃漸興,其勢已足以亡金。昔吾之仇也,今吾之蔽也。古人唇亡齒寒之轍可覆,宜姑與幣,使得拒韃”。

即使認為應該滅亡金國的真德秀,對於如何處理與蒙古的關係,也提出應該謹慎對待。

“今之女真,即昔之亡遼,而今之韃靼,即向之女真”。

但是鑑於宋金世仇,很多人主張不要給金朝歲幣了。用這些錢加強軍備,抵禦蒙古。一些人則主張“資金國以御蒙古”。正在扯皮的時候,金宣宗竟然想“北失南補”,希望被蒙古奪取的土地,從南宋奪取土地補回來。所以,從公元1217年開始,金國派遣大軍進攻南宋。金宣宗心想,我打不過蒙古我還收拾不了你南宋嗎?

南宋直接蒙圈了,你不去抵禦北邊的敵人,反倒來打我?還真的把我當成軟柿子啊。本來我還在考慮要不要給一些錢給你呢,現在倒好,要錢沒有,要命,也他孃的不給。要幹仗,奉陪。

所以直接跟金國幹上了。這一干,就打了七年。

聯合金國,這下,更不可能了。趁著宋金幹仗,蒙古軍隊西征去了,而且,在木華黎的領導下,把金國在河北的土地給“消化”了。

冷眼旁觀

1224年,金宣宗去世,金哀宗上臺。由於局勢的嚴峻,金哀宗被迫停止了對宋的戰爭,全力抵抗蒙古。並且想派人去勸說南宋,聯合南宋。竟然被朝中大臣勸阻了。因為他們這時候還一直想著有朝一日要攻打南宋。

金國持續多年的侵宋,使得宋金聯合徹底成為了不可能。

但南宋也沒有跟蒙古聯合。因為,他們知道蒙古的野心,並一直提防著。

但是,時勢,並不是金國和南宋能左右的。

1231年,拖雷企圖向南宋借道,與窩闊臺從南北兩個方向夾擊金國。南宋拒絕了。所以,拖雷迅雷不及掩耳,攻打宋軍,並快速通過南宋的防區。之後,在三峰山消滅了金朝的主力部隊。金朝,大勢已去。

連蒙滅金

這個時候,南宋開始轉變策略了。因為雖然有“唇亡齒寒”的說法,但是,金朝這個“唇”已經沒多少作用了。所以,宋軍開始與蒙軍聯合攻打金國了。

根據《宋史。理宗紀》記載:十二月,時宋與大元兵合圍汴京,金主奔歸德府,尋奔蔡州,大元再遣使議攻金,史嵩之以鄒伸之報謝。

但是,這個時候,南宋仍然對連蒙滅金心存餘慮。

沒想到,金哀宗自己作死了。此時金哀宗竟然還想著攻打宋朝。與部將密謀“進取興元,經略巴蜀”,並以蠟丸密令粘哥完展“集大軍與上會與饒鳳關,出宋不意取興元”。

但此時南宋不會再給金國任何機會了。孟珙奉命主動出擊,先迫降了鄧州、申州,後又大敗武仙於馬鐙山,“降其眾七萬”,八月十三日攻克唐州,徹底切斷了金哀宗西逃之路。

此時金國已經失去作為屏障的價值,如果南宋再無所作為,任憑蒙古侵吞金國的話,後果不堪設想。於是,在孟拱的建議下,史彌遠最終下定決心,聯蒙滅金。瓜分金國。可以的話,儘可能維持宋蒙和好,為將來抵抗蒙古贏得時間。不行的話,也利用金國的領土,加強南宋的戰略縱深。

公元1233年十月,史嵩之最終下達了出兵的命令,孟珙、江海率忠義軍2萬運糧30萬石北上,抵達蔡州城下與蒙軍會師。

1234年,宋蒙聯軍攻克蔡州,金帝被殺,金朝滅亡。由於宋軍表現突出,最後分得了大部分戰利品,其中就包括完顏守緒的屍體。之後,宋廷以完顏守緒的屍體在臨安祭祖,並以俘獲的金國宰相張天綱等人行獻俘禮,以報靖康之恥。南宋收復了壽、泗、宿、毫四州及漣水一軍,加上消滅李全所得之海州,共五州、一軍、二十縣之地,兩淮全境收復。

至於後來宋蒙戰爭爆發,南宋滅亡,既是南宋皇帝不思進取的原因,也是大勢所趨。時也,運也。

南宋美女

“聯金滅遼”“聯蒙滅金”,宋都有說不出的苦,兩個作為“唇亡齒寒”當中的“唇”的小兄弟都靠不住,後面的那個“唇”還老是想把“齒”給幹翻,迫得兩宋只好親自赤膊子上陣。真是靠不住啊!


填哥講史


不是宋朝不長記性,而是歷史上宋朝只有“聯金滅遼”,並沒有“聯蒙滅金”。



先說說連“聯金滅遼”,這是一次戰略性的失誤。有以下幾點:

一、宋朝想通過聯合金滅了遼重新拿回燕雲十六州的所有權,這是沒有錯的,但是他們卻沒有深入考慮到如果遼被徹底消滅後,宋朝和金的外交的是什麼樣的,當時只想得一心滅遼可以奪回失地,不交歲幣,卻把金國這個更加兇狠得狼給養起來了。



二、宋朝被遼國壓迫太久了,想在遼國那出口惡氣,聯合金國對抗遼國並沒有錯誤的地方,宋朝失誤的地方還是想看到金和遼兩敗俱傷,自己坐收漁翁之利。在和金國同盟以後,一方面,宋朝只是派軍隊在北方邊境牽制遼軍並沒有做出有效的進攻,一直認為兩個國家間的戰爭會持續很久,令宋廷沒想到的是他們的盟友金國太猛了,三兩下就把遼國給國打趴下了,當看到局勢明朗時再倉促北伐已經嘗不到什麼甜頭了。



三、接著說第二點,雖然是宋金聯盟攻打遼國,其實金國是以一國之力就打敗了遼國,此時宋朝才想去分一杯羹患者誰也不願意給,何況金人野心比遼國大得多,一直都有南下佔領中原的想法,宋朝自己又不爭氣,所以後面只能嚐到了北宋被滅的滋味了。



而“聯蒙滅金”其實並存在的。首先,在著名的三峰山戰役中,宋朝都沒聯合蒙古去攻打金國,只想當一位金蒙大戰的看客,何來的“聯蒙滅金”呢?


其次,所謂的蒙古“借道”南宋而攻打金國,是“借道”嗎?蒙古騎兵的鐵蹄都已經踩在了臉上了,宋朝的抵抗已經沒法阻擋蒙古大軍了,“聯蒙滅金”實屬迫不得已,宋朝已經沒有了選擇,還不如讓蒙古和女真好好打一打。


“聯金滅遼”是宋朝自己的失誤,自己不把和金國的同盟放在心上,又想拿到最多的好處,最後換來二聖被俘的尷尬境地。“聯蒙滅金”是不存在的,雖然宋朝和金國的仇恨不能化解,當時宋朝也沒有真正意義上 的聯合蒙古攻打金國。


不羈de汪


不是宋朝不長記性,而是當時的宋朝自身也有著自身的考量,首先我們先看北宋的聯金滅遼,宋朝為什麼會選擇聯金滅遼呢?這有一個現實的背景即中原王朝在內鬥時石敬瑭為了能有一席之地將中原王朝的北方生命線燕雲十六州拱手相讓給了契丹也就是遼朝,自從燕雲十六州丟失後,中原王朝北方門戶大開,宋朝作為終結五代亂世的新大一統王朝在收復燕雲十六州問題卻是有心無力,雖然未能收回,但夢想還是要有的,所以自宋太祖開始到宋徽宗為止收復燕雲十六州就是宋朝皇帝的夢想。

金朝提出的一起滅遼剛好滿足了宋徽宗的夢想,可惜在滅遼的同時宋朝自身的腐敗虛弱也被金朝得知,因此這才有了北宋的滅亡。對宋朝真可謂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反惹了一身騷。

按說有了之前的前車之鑑,南宋不會再犯之前的失誤,但現實是南宋依舊選擇了聯蒙滅金,原因有以下幾點,一宋金是世仇,金朝在虛弱潰敗之際仍不忘剝削壓迫南宋,兩者沒有聯合到一起的前提條件;二當時蒙宋關係融洽,這給了宋朝一些幻想;三金朝自從經歷三峰山潰敗之後如喪家之犬般滅亡已成定局,宋朝也想借此洗刷靖康之恥的恥辱。

總得來說第一次聯金滅遼是宋朝高估了自己的實力,第二次聯蒙滅金是宋朝不得不這樣做,可以算作是兩害相較取其輕吧。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北宋“聯金滅遼”與南宋“聯蒙滅金”都是好大喜功、目光短淺的明顯戰略失誤,幫助強大的新敵消滅已經衰落的舊敵,使自己直接面對更加強大的敵人,無疑是自毀長城的愚蠢決策。

做出“聯金滅遼”決策的是宋徽宗趙佶,這位治國無能的畫家皇帝宋徽宗在剛剛鎮壓了方臘宋江起義之後不自量力,企圖乘人之危,與新興的金朝一起夾攻江河日下的舊敵遼朝,以實現歷代中原王朝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夢想。

所謂天上不會掉餡餅,收復燕雲十六州這樣的蓋世奇功,連周世宗宋太祖宋太宗這些雄才大略的皇帝都沒有能收復燕雲十六州,你宋徽宗何德何能要收復燕雲十六州?

從地域政治觀點視之,儘管宋遼各視對方為敵國,但遼朝畢竟是與北宋和平相處達百年之久的兄弟之國,而新興的金朝則更具擴張性,遼朝實際上已成為捍衛宋境的屏障。


當時遼朝君臣也感到宋、金夾攻遼的嚴重性,決定向北宋稱臣,對宋徽宗來說,這已經是前無古人的巨大成就,正確的選擇是順水推舟,接受遼朝對北宋稱臣。

遼朝“遣肖客、韓昉為使臣,對宋奉表稱臣,乞念前好。遼派使臣到宋,表示願意向宋稱臣,希望不要和金聯盟攻遼。”

謀士韓昉見權臣童貫、蔡攸在軍中,直言:

“女直蠶食諸國,若大遼不存,必為南朝憂,唇亡齒寒,不可不慮。“

卻被童貫、蔡攸怒斥。

宋遼既為“兄弟之邦”也是唇亡齒寒的關係,滅遼後會有更多更大的麻煩。這一點,甚至高麗國王也看得清楚。

公元1118年遣醫官楊宗立等至高麗為睿宗王俁醫病。王俁特地捎話:

“聞朝廷將用兵伐遼,遼為兄弟之國,存之足為邊捍;金為虎狼之國,不可交也!業已然,願二醫歸報天子,宜早為備”。“醫還,奏之,帝不悅”。

但宋徽宗一意孤行執意聯金滅遼。

宋徽宗寵信奸佞,昏庸闇弱,又被奸臣所欺騙愚弄,左右遮蔽迷惑,不能明辨是非。昧於當時敵我形勢,只知貪進,不知慮後,既不知己,也不知彼,對來自朝野上下,國內國外的好言勸告,根本聽不進去,一味昏昏然,企圖聯金以滅遼,收取漁利。

這無疑與虎謀皮商量著分果實,想平分秋色,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宋徽宗只知以書畫娛情,根本不知各國之間均衡態勢的重要,而昏昏然採取以弱益強,使強者更強的錯誤聯金抗遼的方針,直至公元1127年靖康之恥宋徽宗宋欽宗父子系擄北去,自食惡果,方才醒悟,但悔之晚矣,只有南望故國,以淚洗面,最終身死國滅,葬身金朝。

南宋被金朝打得滿地找牙,被迫稱臣納貢,金朝卻被崛起的蒙古弄得寢食難安。成吉思汗鐵木真此時還沒出生,不過他的曾祖父合不勒已被蒙古諸部推為大汗,金朝前往征討,未分勝負,金朝迫於和南宋交兵,冊封合不勒為“蒙兀國王”,蒙古形成初步的統一意識。後來金朝利用蒙兀國的內部矛盾,分化了塔塔爾部,使蒙古陷入內戰,鐵木真的“黃金家族”因此而陷入低谷,這也是為什麼鐵木真小時候歷經磨難的原因。

不過,在南宋人眼裡,他們似乎從蒙古人身上看到了當年女真人的影子。

於是,一場新的交易即將開始。 鐵木真帶領蒙古人起兵反金的時候,金朝沒有吸取北宋滅亡的教訓,當西夏向他求救的時候,他視而不見,等到西夏被蒙古打垮以後,金朝才想起“唇亡齒寒”的道理。

而金朝又沒有學習遼朝的經驗,當蒙古完虐金朝的時候,金宣宗不但不暫停和南宋的較量,反而拿南宋出氣,雖然是南宋不納貢在先,但你得保住自己再說呀。不過南宋也真夠窩囊,被蒙古人打殘的金兵調過頭來打南宋的時候就變成了無敵之師了!難怪金朝老是喜歡在南宋身上撒氣,他們從蒙古身上損失了多少,就要從南宋這裡加倍要回來。

不過這也引發了一個蝴蝶效應,當金哀宗繼位以後勵精圖治,想聯合南宋抗擊蒙古的時候,南宋宋理宗不但沒有答應,反而落井下石,勾結蒙古夾攻金朝。

從戰略角度上來看,南宋“聯蒙滅金”的最後結果無疑是一個死局,因為唇亡齒寒的情況早在蒙古滅金的那一刻便已經註定。

在那時的南宋朝堂之上,便已經有人提出“聯蒙滅金”,完全是此前北宋與金朝聯合滅遼的“海上之盟”的一個翻版。所以說,當時還是有很多人意識到了局勢的危急性。但即便如此,在南宋朝堂中主戰派還是佔據優勢,從而將南宋推向了“聯蒙滅金”。


宋理宗所以最終選擇“聯蒙滅金”,同南宋君臣打算在金朝滅亡之際,謀求收復中原有很大的關係。

可以說宋理宗收復中原的夢想就像當年宋徽宗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夢想一樣不自量力目光短淺。

不過宋理宗比宋徽宗的結局好一些,沒有成為亡國之君。因為南宋在蒙古滅亡金朝以後,又堅持了四十多年才被蒙古建立的元朝徹底滅亡,宋理宗的屍體被蒙古人挖出,他的腦袋被蒙古人做成酒碗,也算是對宋理宗“聯蒙滅金”錯誤決策的報應。


厚德載物49847


宋朝在聯蒙滅金時不是沒有想到唇亡齒寒,而是金哀宗腦子進水,蒙古打金吃了虧,想從宋裡挽回損失,所以造成了宋元聯合共同滅金運動。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


蔓莓愛素描


那你覺得該怎麼辦?

聯遼抗金?聯金抗蒙?

以聯金滅遼為例:

金滅遼已經是大勢所趨,幫助遼,並不會阻擋這一趨勢,還會招致金的報復。

所以,與金聯手,

1.可以復仇。

2.可以不得罪金,推遲金對宋的打擊。

3.獲得遼的部分土地和人口,壯大自身實力,為接下來的宋金大戰做好準備。


雁去無痕ty


表面上看是不長記性,但是從骨子裡說,是因為宋人的性格。北宋後期,變法失敗導致的朝廷鬥爭使得北宋朝廷陷入混亂,忠義之士站不住腳,奸佞之人趁機上位,以蔡京、楊戩、高俅、童貫為首的小人集團,為了一己私利,不顧國家民族大義,加之徽宗和宋欽宗軟弱無能,連岳飛都能害死,北宋採取龜縮政策其實是必然。南宋後期更不用說了,政治更加昏暗,武功更加廢弛,一句“暖風燻得遊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其實就能夠說明一切,當朝者只顧生前享樂,得過且過,那管什麼國家人民。有宋一朝,真是一言難盡。引用魯迅的一句話“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