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將領姚興是一個怎樣的人?

勇敢堅強ygjq

單從個人戰績來說,姚興是南宋第一猛將,其次是岳飛手下的楊再興。

姚興早年以軍功和忠義被封為武義郎(從七品,大約營長級別,帶隊300人左右),跟隨劉錡獲得順昌大捷。

紹興十年(1140年),金兀朮敗盟,以十萬大軍進攻南宋。劉錡率軍不足2萬馳援順昌(今安徽阜陽),其中姚興帶隊約300人。

金兀朮以十萬大軍圍困順昌,親歷戰場的楊汝翼說,金兀朮“甲兵鐵騎十有餘萬,陣列行布,屹若山壁,旗幟錯雜,大不有差,而五色旗各七面,按方分植者,中軍也。”

金兀朮的核心戰力是3000鐵浮圖,3000柺子馬。劉錡以精銳步兵5000出城迎敵,以拒馬(木製障礙)和大斧,擊敗金兀朮重騎兵。金兀朮集合輕重騎兵來戰,把劉錡步兵逼退到護城河,溺水死200多人。

楊汝翼現場描述,“是日,西風怒號,城土吹落,塵霾漲天,咫尺不辨,斃屍倒馬,縱橫枕藉,掩入溝壑,間及墮井者,不知幾何。旗號器甲,積如稻麻葦竹。”

當時已是盛夏,金兵不耐酷暑和暴雨,劉錡不斷派出百人騎兵隊襲擾金兀朮。

最後,金兀朮引兵回開封。

姚興因順昌大捷,官升武略大夫(正七品)。姚興後來跟隨劉錡參加了紹興十一年淮西的拓皋之戰,再敗金兀朮。姚興的最後官職是建康府駐紮御前破敵軍統制,相當於現在的旅長,統領步兵3000人。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國完顏亮撕毀紹興和議,入侵南宋。姚興的老首長劉錡擔任江淮制置使,姚興在都統制王權(相當於軍長)手下。

劉錡命令李顯忠、王權分別從池州、太平渡長江,增援淮西,李顯忠部駐壽春,王權部駐廬州(今合肥)。

九月二十五日,金主完顏亮30萬大軍兵分三路,親自率主力開始從汴京南下。東路軍指向淮陰,已在清河口開始進攻。金兵西路軍進攻信陽軍。在淮西的濠州、壽州方向,完顏亮的主力軍卻沒有動靜,完顏亮採用的是三十六計中的“聲東擊西”之計。

劉錡老矣,被完顏亮迷惑,親率主力在淮東與金兵東路軍作戰。淮西空虛,面對的是完顏亮的主力。

十月初二日,金軍主力渡淮河,李顯忠不敵,本想退守廬州,不料金軍進展迅速,李顯忠直接帶兵撤到長江以南。王權聽到金兵主力來攻,大驚失色,帶兵放棄廬州,撤往昭關(今安徽含山縣北)。僅留姚興3000步兵在廬州殿後。

姚興在廬州的定林(今合肥包河區姚公廟附近)與五百名金國先鋒騎兵遭遇,姚興擊退金兵,活捉女直鶻殺虎。隨後,金兵十萬大軍兵臨城下,姚興率軍且戰且退。

十月十七日在尉子橋(今含山姚廟鄉),姚興被金兵重重包圍,姚興指揮軍隊奮勇戰鬥,衝擊金軍數次,親自殺死金軍數百人,派人向王權求援。王權在30裡外的昭關仙宗山上,飲酒以待,擁兵自衛,只派數百人援助姚興。統領戴皋率領馬軍躲避起來,不敢迎戰。

有個叫李二的人,因為王權的照顧,能夠在宋軍中往來做生意,把王權的旗子偷走賣給了金軍。金軍在另一座山上豎起王權的旗子,以伏兵等待姚興。姚興看到王權的旗子,以為援兵到了,就殺出重圍,奔旗子而去,卻發現是金兵的陷阱,姚興怒砍旗子,和兒子及親兵五十多人都戰死在山上(後來稱此山為倒旗山)。

王權在昭關,聞姚興戰死,棄關而逃,退到和州。二十一日,王權從和州渡江而逃,屯於採石。金主完顏亮親率大軍到達楊林渡,準備渡江。

完顏亮還寫了首詩《哀姚興》:獨立孤軍將姓姚,一身忠孝為南朝。元戎若解徵兵援,未必將軍死尉橋。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