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你最大的責任,就是讓自己健康

2020年,你最大的責任,就是讓自己健康

中國科學院院士 曾益新:

最好的醫生是自己


機器舊了、壞了,需要經常除鏽、上油、疏通、修理;人同此理,人生病了,需要吃藥、打針、動手術——這就是治療。特別是在科學技術越來越發達的今天,只要我們每個人能做到平時積極預防,有病坦然面對、正確治療,就可以做到健康、快樂、長壽。


很多人都對健康的四大基石瞭如指掌: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心理平衡。然而,現實生活中呢?有不少人依舊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埋頭苦幹”,吸菸、喝酒、大魚大肉、通宵熬夜、吃夜宵、不吃早餐、吃飯不定點、飽一頓餓一頓、不鍛鍊、長期悶悶不樂……直到生病了,身體累垮了,才被迫停下來!


怎麼治怎麼防?答案是預防得走在前面:

首先就要對吸菸、酗酒、暴飲暴食、長期熬夜、不重視鍛鍊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大聲說“不”;

其次,生病了,不要諱疾忌醫,也不要病急亂投醫,應該以坦然的心態和醫生溝通,配合醫生積極治療;

再次,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防病治病科普常識,請務必記住,“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處方是知識。”


2020年,你最大的責任,就是讓自己健康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樊代明:

別和自己過不去


別和自己較真兒,別和自己過不去。健康生活就是順應自然,隨遇而安,想吃什麼了、想去哪兒玩兒了,都要滿足一下自己。

凡事都有規律,人離不開自然。天冷了加幾件衣服,天熱了脫幾件衣服,反其道而行之,吃再好的藥都沒有用。不僅人是這樣,植物也是這樣:向日葵圍繞著太陽轉,含羞草白天合,晚上開,這就是規律。


人的 24 小時,12 個時辰都是變化的,中午 12 點是午時,生命力最強。晚上 12 點生命力最差,所以該睡覺的時候一定要睡覺。與人相處不猜忌、不設防也是健康生活的一部分,畢竟我們每天最主要的是和人打交道,只有相處和諧自己才能快樂。壽命長短 60 %取決於自己。


據中國老年學會調查,在百歲老人的長壽原因中,遺傳基因佔15%、社會因素佔10%、醫療條件改善佔8%、氣候條件佔7%,其餘60%則取決於老人自己。其中排在第一位的秘訣就是心態。


“沒心沒肺”,在許多人看來不是個太好的詞:大大咧咧,能吃能睡;心直口快,凡事不往心裡去。


可你知道嗎?在專家眼裡,這種“沒心沒肺”、活得比較粗線條的人,往往更長壽。


對現代人來說,惱是想出來的,氣是比出來的,急是造出來的,病是吃出來的。

一位94歲的老人,鶴髮童顏,步履矯健,看上去就像60歲出頭。問他長壽秘訣,吃什麼補品,做什麼運動,他笑了笑說:“我只有兩句話,叫做‘有說有笑,沒心沒肺’。”


“沒心沒肺”指的是心胸開闊,小事糊塗;“有說有笑”指的是樂觀開朗,有事不憋在心裡。


這類人懂得知足常樂,生活張弛有度,沒有大的情緒波動,所以這類人進入“壽星”行列的幾率最高。


西方有一句諺語,叫“不煩惱,不生氣,不用血壓計”。可見,小心眼、愛生氣是長壽的一大心理障礙。


所以說,做人要糊塗一點,瀟灑一點,心胸寬一點。

2020年,你最大的責任,就是讓自己健康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醫大師 陳可冀:

從年輕時就要養生保健


壽命的長短 15 %決定於遺傳,但 60 %決定於自己,所以從年輕時就要養生保健。


二十養生正當年,

四十指標都正常,

六十以前沒有病,

八十游泳人未老,

九十猶能半小跑,

輕輕鬆鬆一百歲。

官再大,錢再多,閻王照樣土裡拖。家財萬貫,一日不過三餐;廣廈萬間,夜眠不過三尺。養心莫善於寡慾,好好活,不要攀,不要比,不要自己氣自己。


人老了,心態比碰到的事要緊要得多;年紀大了,要珍惜並熱愛生活,多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心境不可以亂,不可以偷懶和厭倦生活。


陳可冀院士說,熟知我的人都知道我愛吃六種食品:

✦【大蒜】每天吃一兩瓣大蒜,無論是生吃還是熟吃,大蒜的含硫化合物可直接抑制肝臟中膽固醇的合成。

✦【洋蔥】洋蔥生吃效果較好,煮得越久降膽固醇的效果就越差。

✦【橄欖油】建議多吃橄欖油,能對心血管系統產生保護作用。

✦【鮭魚】多吃含Omega-3脂肪酸較高的鮭魚,清蒸為好。

✦【薑湯】適度飲用薑湯,將曬乾的姜磨粉衝熱水喝下,所含“生薑醇”及“姜烯酚”可調節血脂。

✦【紅曲】紅曲除釀酒外,還可入菜,可降膽固醇。


2020年,你最大的責任,就是讓自己健康

不要人為地給自己“誘發”腫瘤


我是個臨床腫瘤學方面的專家,可是我也不知道自己身體內什麼時候會發生癌變。舉個例子:我們的身體就像一部精良的汽車,每個臟器 24 小時都在辛苦工作,當然需要保養和檢修。


不少腫瘤,可以說是被自己不良的生活習慣“誘發”出來的。比如:

✦過多食用高脂飲食、喜歡吃肉、不吃蔬菜就容易誘發出越來越多的腸癌患者;

✦吸菸人增多則會導致很多無辜的“二手菸”肺癌患者;

✦性生活混亂、感染HPV(人乳頭狀病毒)則使得宮頸癌發病上升——然而這些不良因素完全是可以控制的。


以前,醫學界還質疑精神因素怎麼會跟癌症有關呢?後來一個研究發現,長期不良情緒會使人體產生應激反應,過強的應激反應就會降低人體免疫力,使癌細胞有可乘之機。


該睡覺時睡覺,該吃飯時進食,每天有一定時間鍛鍊,不要抽菸喝酒。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保持良好的生活節奏。總之,不要人為給自己製造很多不利因素,才有利於防癌控癌。


有句話說得好,晚上12點後睡是不要臉,1點後睡是不要命!


美國醫生安德魯•韋爾發明了一種4-7-8呼吸法,有助於在60秒內快速入睡。


4-7-8呼吸法,即吸氣數到4,憋氣時數到7,吐氣時數到8。


具體方法如下:

閉嘴,用鼻子吸氣,在心中默數4個數(1、2、3、4);

憋氣,從1數到7(1、2、3、4、5、6、7);

嘴巴吐氣,默數到8(1、2、3、4、5、6、7、8)。


以上的步驟,重複3到4遍。堅持六到八週,效果較好。如果搞不清,可以看安德魯•韋爾醫生親自示範的視頻。


如果不得不熬夜,國醫大師健康建議大家遵循7個原則:

1、熬夜吃點熱東西,比如熱粥等。

2、洗熱水澡再休息。鬆弛身心後再去睡覺,會恢復得更好。

3、遠離咖啡濃茶、戒菸限酒。

4、儘量按照順時針的時間順序倒。

5、白天補覺時,注意將光線調暗。

6、勞體但不勞心動氣。不良心態對健康的影響,甚至比熬夜本身更嚴重。


2020年,你最大的責任,就是讓自己健康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主任委員 葛均波:

肉多了、動少了,病就來了


幾十年前我們一年都吃不了幾口肉,而現在大部分家庭幾乎頓頓都要有肉。我所在的上海中山醫院心內科的病床數,十年前有 88 張病床,病人要排半年才能進,而現在增加到 192 張病床,卻排半年絕對排不進來。


這很能說明問題。肉類吃得過多造成了高血脂、高血壓等問題,隨之而來的就是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吃得不健康,運動量少了,疾病自然就多了。


2020年,你最大的責任,就是讓自己健康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協和醫院骨科教授 邱貴興:

腿痛再補鈣,晚了


很多人以為,人到老年腿腳疼痛是“缺鈣”造成的,甚至認為這種疼痛不用治療,挺一挺就能熬過去。其實,骨質疏鬆症一旦出現明顯疼痛症狀,骨骼中的骨量已經丟失 30 %~50 %以上了,這時再單純補鈣,已經晚了。


最好的辦法當然是“防患於未然”。年輕時努力提高身體的骨峰值、保持正常的骨鈣量和骨密度,就能緩解骨質過早流失。這需要不斷的運動刺激。缺乏運動會使骨丟失加快,容易出現骨質疏鬆。


走路時講究挺胸提臀,就可以預防骨關節病。一挺胸、一提臀,自然肩部和胯部就都往後走了。再比如坐著的時候,我們要儘量讓下腰椎部位貼住座椅靠背,或者在腰部墊個小枕頭。因為這樣能幫助保持腰椎曲線向前,避免勞腰。所以說,坐立行你都得順著脊椎的型,才不容易得病。


別嫌這麼走這麼坐費勁,習慣就好了。而且千萬記住,越不舒服越要堅持,因為這說明脊椎已經不習慣正常的彎曲了,就應該趕緊調整。


2020年,你最大的責任,就是讓自己健康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 李連達:

粗茶淡飯最養生


李連達面色紅潤、聲音洪亮、精神十足。他除了滋補品什麼都吃。在李連達看來,常吃人參、冬蟲夏草之類的補養身體,其實沒有必要,除非身體出現了問題,才需要對症進補調養。


對健康的身體來說,這些補品反而會帶來額外的負擔,日常的飲食對身體就是最好的補品。


2020年,你最大的責任,就是讓自己健康

中國工程院院士 鍾南山:

每年一次的體檢很必要


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 鍾南山提醒,每年一次的體檢很必要。


很多病剛開始是無症狀的,如很多慢性阻塞性肺病,剛開始都不知道的,到發作時已經晚了。腎、肺、心臟損耗 30~50% 以上才表現出症狀,到那時再看病已經晚了,過了最佳治療期,為了能健康長壽點,體檢很有必要。


不要覺得體檢是在浪費錢,有病治病,沒病也放心。50 歲後的體檢關鍵點,長壽健康之家都給您總結好了,體檢的時候可別漏查。


50歲+

關注腸道和骨密度


從 50 歲開始,結腸、骨密度檢查應該成為擴展關注的對象。


【女性】

50 歲以後女性有一半會發生骨質疏鬆

卵巢癌 50 歲後高發

心臟病 50 歲以上女性第一死因

腦卒中 25% 的腦卒中發生在 65 歲之前


建議加檢:

骨密度檢查(每 3 年一次)

結腸癌篩查(每 5 年一次)

卵巢檢查(每 3 年一次)

心臟檢查(每年一次)

盆腔檢查(每年一次)

宮頸檢查(每年一次)

乳腺檢查(每年一次)

血糖檢查(每 3 年一次,高危者每年檢查)


【男性】

心臟病 60 歲以上男性第一死因

腦卒中 55 歲後卒中風險每 10 年增加一倍

前列腺癌 50 歲以上高發,發生率達 1/38


建議加檢:

前列腺檢查(每 3 年一次)

結腸癌篩查(每 3 年一次)

睪丸檢查(每 3 年一次)


60歲+

全面關注身體健康


從 60 歲開始,除了之前關注的項目,身體不適的地方應該引起我們更多關注。


【女性】

骨質疏鬆 60 歲以後女性有一半因骨質疏鬆發生骨折

結直腸癌大多發生在 60 歲後

心臟病 60 歲以上女性第一死因

腦卒中 75% 的腦卒中發生在 65 歲後


建議加檢:

骨密度檢查(每 3 年一次)

結腸癌篩查(每 3 年一次)

結腸鏡檢查(每 5 年一次)

心臟檢查(每年一次)

盆腔檢查(每年一次)

乳腺檢查(每年一次)

65 歲後沒有必要做子宮頸圖片檢查

70 歲後沒有必要做乳房X光檢查


【男性】

前列腺癌發生率達 1/15

結腸癌 44% 發生在 60~70 歲

腦卒中 75% 發生在 65 歲後


建議加檢:

心臟檢查(每年一次)

前列腺檢查(每年一次)

結腸癌篩查(每 3 年一次)


此外,60 歲以上無論男女,每年都應當進行眼部檢查、耳部聽力損傷測試。如出現感染應馬上去醫院。

院士的每句話,句句直中要害,不可不看,更不可不記在心裡!

希望大家看過此文,能夠在諸位院士的良苦用心之中,找到自己長壽和健康的秘訣,打開通往幸福生活的大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