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總感覺微單拍攝出來的照片比單反拍出的單薄,沒有厚重感,反正就是感覺不一樣?

satriani


為什麼總感覺微單拍攝出來的照片比單反拍出的單薄,沒有厚重感,反正就是感覺不一樣?

首先,微單相機與單反相機在成像原理上的差異主要就是一點:

單反相機的CMOS只負責成像,而微單相機的CMOS除了負責成像,還要負責取景、對焦等工作。

所以在相同的條件下,微單相機的CMOS傳感器需要內置相位對焦點,會挪用部分像素、影響畫質(索尼技術)。另外就是微單相機的CMOS傳感器只要開機取景,就需要一直通電工作,傳感器發熱的情況相對單反相機會嚴重一些。但至於說這些情況能不能影響畫質,並讓用戶很直觀的感受到,這就是一個複雜的問題了。

例如DXOmark的測試裡面,尼康D800、D810確實比索尼a7r的分數要高一點,但這個數據也跟尼康擴展了ISO 64,索尼a7r不支持無損14bit Raw有關。


而同品牌、同時代的產品,我認為題主的說法不成立。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之前擁有佳能的80D與佳能的M50,這兩款相機都是APS-C畫幅,2400萬像素的傳感器。就出片的感覺而言,我覺得M50比80D更好。(80D的傳感器發灰明顯,而且大部分場景的出片偏黃)

如果是跨時代產品的比劃,那麼題主的感覺是正常的。

老式的相機像素低,單個像素的面積大,成像的畫面微反差明顯,顯得更紮實。而新型的相機一股腦的奔“高像素”發展,像素之間的串擾加重,畫面發灰。(但這個問題與微單相機、單反相機無關,主要受傳感器的像素密度影響)

例如下圖是佳能80D與佳能1DX搭配相同鏡頭、相同設置、相同場景拍攝的情況。

放大100%的查看:

80D按100%放大, 而1DX用200%放大對比:

現在很多“鍵盤黨”則認為“高像素機型”縮圖=“低像素機型”,顯然這種說法經不起實拍的驗證。這種想法是把CMOS傳感器理想化了,把它成為一個理論性的採樣器。但實際的情況並不是這樣,CMOS的像素越高,像素之間的干擾影響就越大,對弱反差的色階表現就越差。從上面的對比圖,我們可以明顯看到高像素機型在細節方面的優勢與色彩方面的劣勢。


從耗子胖成豬


以前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我和朋友都用佳能5D2+24-70,再同一影棚拍攝,他也覺得我拍的照片厚重,他拍出來就是有些薄,我們一起也找過原因,但是好像也找不到。所以我覺得可能是個人習慣和手法吧!僅供參考,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人像攝影師龍飄飄


這是用富士微單拍攝的照相,你覺得單薄嗎?





hqs攝緣


給你看兩張照片 同樣是出自同一款相機,只不過是一張後期過,一張沒後起過,所以說3分攝影,7分後期,不知道樓主是否能理解。


咔咔小獸獸


我感覺充電電池用水力發電的電充滿,拍出的片子更通透,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偶爾修圖


你感覺一下,這兩張照片分別是如何拍出來的?




滾開垃圾君


這個可能是您的錯覺,也可能是您不完全懂得微單與單反的區別和微單的結構、原理。我直說了。

微單與單反的主要區別在於取景方式的不同,而在成像結構和成像原理方面,這兩者是相同的。

微單和單反都是通過鏡頭,將影像投射到圖像傳感器形成影像。有些微單的圖像傳感器,直接就和單反完全相同,比如佳能EOS R,使用的就是5D4圖像傳感器;尼康Z7使用的就是尼康D850圖像傳感器。

您感覺微單拍攝出的照片比單反拍出的單薄,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數碼相機問世的初期,那時也有類似的說法,數碼相機拍攝出的照片比膠片拍攝的單薄。如果說當年的數碼相機與膠片相比,確實存在這樣的問題,因為數碼相機的像素還不是很高。今天,攝影已完全進入數碼時代,膠片已經不存在,不管是微單還是單反,像素量都已經達到高畫質的圖像要求,拍攝的照片都已經超過了膠片,再出現這種說法,我想可能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是單反與微單的爭論產生的歧意

目前,雖然微單相機開始被市場認可,許多影友改變了單反獨大的意識,開始使用微單相機。但圍繞單反與微單,孰優孰劣,誰會替代誰的爭論,依然存在,依然激烈。存在爭論很正常,當年數碼相機面世時,也出現過很大的爭論。數碼照片畫質不如膠片,數碼相機不會取代膠片相機等等。但據我所知,說數碼相機不可能替代膠片的一派,現在全都用數碼相機了。現在又到了攝影器材發展的一個轉折點上,再次出現爭論並不奇怪。但我相信,隨著數碼相機技術的不斷髮展和市場的不斷變化,隨著影友對新技術、新器材的不斷了解,這個爭論也會象數碼與膠片一樣,漸漸平息。

二是對微單相機瞭解和認識不同

其實微單相機只是相機的一種,它和單反及其它的相機一樣,最終的功能就是拍攝一張照片。拍攝一張照片這個功能,在今天的相機中,不管是單反、還是微單、還是卡片機甚至一臺小小的手機,都完全可以做到,而且都能做得很完美。您可以看看卡片機拍的照片,看看手機拍的照片,它們的成像品質可以真心讓你折服。微單相機與單反相機,兩者只是取景器不同,成像方面,結構、原理都相同,差距能會那麼大嗎?

當然,微單相機與單反相機從總的方面相比,是取景方式不同,但就其細節而言,也有更多的不同之處。如,微單相機不需要單獨的測光和自動對焦系統,而是通過圖像傳感器所採集的信號,同時進行測光和自動對焦計算。這種方式的準確性,可以說,遠遠優於單反相機的獨立的測光和自動對焦系統,同時也優化了結構,減少了相機的複雜性。但這種結構,並不影響圖像傳感器的成像。

下面就說說微單相機的工作原理

微單相機完全實現電子化和數碼化,是一款真正的數碼相機。在微單相機的機身上,已經找不到光學和複雜的機械部件了,全部由電子元件所替代。以微單相機中,圖像傳感器不僅直接接受鏡頭投射的影像、感光和傳輸感光數據,同時測光、自動對焦也通過圖像傳感器的感光數據來完成,不需要安裝獨立的測光和自動對焦系統。

注意,我這裡說的測光和自動對焦是通過圖像傳感器的感光數據來完成,而不是由圖像傳感器完成。

圖像傳感器的作用就是通過感光元件感光並將光信號變為數字信號,然後將數字信號傳輸給處理器進行處理。至於曝光是否正常、對焦是否準確,圖像傳感器其實並不過問。因此,我們通常把相機內的感光元件稱為圖像傳感器,而不稱為圖像感光器,因為它的作用就是感光和傳輸數據。

在單反相機中,處理器只是把圖像傳感器傳來的數據進行計算後,形成影像,再交給存儲器存儲下來,形成真正的數碼照片。而測光和自動對焦卻是由相機的另外系統進行完成,處理器並不承擔這個工作。但在微單相機中,處理器不僅要處理圖像數據,還要根據這些圖像數據,計算曝光量和對焦是否準確。這些計算雖然都在一個處理器內,卻有著明確的分工,互不干擾。處理器對數據進行處理後,得出曝光和對焦是否準確的結論,再指揮相機對曝光和對焦進行控制。我們形象中認為圖像傳感器進行了測光和自動對焦,實際這個工作並不是圖像傳感在做,也不會影響成像。

(微單相機內部結構剖面圖)

總結:

從理論、結構和原理上,微單相機並不存在拍攝的圖像比單反拍出的單薄這個現像,因為,微單和單反的成像原理上是相同的。微單也沒有比單反具有更多的影響成像的因素。您大可不必為個問題而擔心,可以更深入地瞭解微單相機,也可以放心地使用微單相機。

更多攝影資訊,歡迎關注“畫說攝影”!


畫說攝影


能解釋一下哪裡不夠重麼








翻滾吧薯條


首先你告訴我什麼是照片的厚重 或者單薄?拍一座大山 用手機拍的也厚重 拍一片樹葉 一根羽毛 拍的再好 也是飄逸靈動 你給我拍個厚重看看 前三張是佳能EOSR拍的 後三張是佳能80D拍的








用戶4266978070


如果效果一樣的話,單反就應該淘汰了,就像當年的傻瓜相機卡片相機。幾張單反拍的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