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4s店車貸,有哪些套路?有哪些經驗可以分享?

範祖章


我又給這位大叔講了一下貨款買車也有好處,例如買九萬元車你的貨款六萬車價首付三萬多,每個月讓你兒子自己掙錢一個月還貨款一千多錢,讓你兒子感覺有點壓力因為貨款買的車,只當你兒子每個月向銀行存款一千多塊,你把這貨款金額存在銀行三年,銀行每個年還要向你支付利息,三年內買車貨款還清後車是你的,你的貨款金額也是你的,這樣一講這位大叔感覺有道理,也是一種比較計劃算的買車貨款方法。

貸款買車一般需要夫妻雙方身份證原件、雙方戶口本、結婚證、六個月銀行六流、職業收入證明、房產證明等。貸款款買車分兩種方式一種是金融公司,金融公司手續簡單些兩證一卡,兩證指的是身份證、駕駛證、銀行卡。金融公司貸款買車可以按機動車開發票價的90%,貸款8萬以下不要求家訪、安裝GPS不收費一般4S店要收取費用,當天可以出結果與第二天可以提車。你可以選擇銀行貸款買車,需要準備貨款資料夫妻雙方身份證、雙方戶口本、結婚證、六個月銀行六流、職業收入證明、房產證明等。到銀行當面簽定貸款申請表後,在家等待銀行工作會給你約定時間家訪,夫妻雙方必須當面簽定貸款合同,貸款人與銀行工作人員一起照合影相片等。

你選擇金融公司貸款買車的時候,最好讓4S店銷售顧問給你預算報價,首付款多少、貸款金額、手續費、車輛購置稅、全險保險、新車上戶費等。每項寫清楚後你自己看一下,在與銀行對比一下各項費用,比如銀行利息肯定是低些,銀行貸款按照發票價格70%,裸車價首付30%,銀行一般先還利息後還本金,金融公司可本金與利息同時還,金融公司可以提前還結清貸款可以省利息,銀行也可以提前還款利息不會少。如果選擇金融公司貸款買車籤合同前一定認真閱讀合同,每月還款金額、還款時間等注意事項,一定問清楚GPS收費嗎?這樣可以省去GPS費用。以上貸款買車手續與資料能否幫助你。


老同學看彩人生


車貸,一直以來就是一個熱門的話題,當購車資金預算不足時,這個可以說是解決問題的途徑之一。

現就本人知道的就是車貸分為正規銀行貸款,第三方資金機構貸款,還有就是第三方機構藉由你的身份信息向銀行貸款,實際車款由第三方代付,而你本人每月還款時給第三方的資金。

1、正規銀行貸款,自己就可以跑手續,基本沒有什麼大的套路,區別就是各大銀行的貸款利率問題

2、第三方機構貸款,存在貸款手續費,貸款車必須全保險,進而要在該機構續保(繼續買車險),這時會向車主索要“續保押金”。儘可能多的給車主分期(減少車主還款壓力)。

3、第三方過橋墊付貸款,實際車款已經結清,帶車主跑的各大銀行手續也是真的,但是貸款金額往往“高做”低還,這就是現在普遍見到的“零首付”貸款買車。

胡言亂語,說的不對見諒


螞蟻大隊


由於很多朋友不光是在4S買車,也是有一部分在二級經銷商那裡買的,主要是注意一點,自己的資質要清楚,自己之前有沒有貸過款(小白不好貸),有沒有逾期(小黑貸不了),不要自己總去查徵信(查多了銀行會認為你沒有貸款資質),一般貸的多是收貸款額的3個點,一百萬就是3萬,十幾萬就是3000塊錢,不收手續費的不要高興太早,都在車價裡了跑不掉的,保險都是有第一受益人的不是客戶而是銀行或4S店,有金融公司也有銀行,能選銀行別選金融,買完一車GPS都是有可能的,回家拆了就得吃官司,續保押金就是扯淡不會退你的,最多抵第三年的保險,有平安銀行找平安,12個月後提前還沒違約金也不裝GPS,本人說話負責,幫弟弟頂一頂,打字累,好多東西不能發圖。。


港中人


隨著購車渠道的不斷充實完善,貸款購車已然成為當下最火爆也是4S店最樂意的方式了,然而大部分貸款購車對於客戶來說其實並不划算,不及全款購車實惠早就是不爭的事實,但店家會通過各種理由推薦你走貸款,這就充分說明其中必然存在著貓膩。

第一個是手續費。貸款購車首先會給你明確手續費,我們不去探究手續費背後到底有什麼制度或者理由,就明白手續費就是人家白賺的利潤就好了。比如我們這邊別克店,購車兩年貸款大約10萬元左右的,手續費在5000元附近,平均一年2500元,對於一輛十幾萬元的車來說也不算小數目了,這個手續費可以跟店家協商,一般可以砍掉少部分。有的品牌是3000元、2000元等等。當然也有不收取手續費的,比如雪鐵龍店,就沒有貸款手續費這一說,畢竟品牌快賣不動了,只能從價格方面找出口。

第二個是貸款利息。還是上面的例子,一輛十幾萬的車,貸款10萬元兩年,利息大約在1萬多元左右,各個店家略有不同,因為都有各自的貸款金融渠道。其實有時候算上利息和手續費裸車價並不便宜。雪鐵龍等個別品牌依然可以不收取貸款利息,非宣傳,關鍵自己買的雪鐵龍知道里邊的情況。

第三個是管理費。這個費用佔比很小,每個月根據還款金額多少象徵性收取幾十元不等的費用,管理什麼東西呢,無非是你的那些車輛證件、材料什麼的,這個也別指望可以給你省掉。

第四個是GPS費用。現在貌似很多品牌取消了GPS定位,安裝這個東西,需要車主自己掏腰包一千多甚至更多的也有。

第四個是捆綁的保險。無論你貸款幾年,只要貸款沒有還清,當年保險就必須從4S店內購買,想光買交強險、三者險,基本上不可能的事情,全險是大概率事件,從第二年開始要學會根店家軟磨硬泡,多拿外面買保險的價格跟他們砍價,一般都可以節省部分錢。

總之,貸款購車的貓膩現在也不算什麼秘密了,但是很多是我們無法避開的,強制性的交費,大家也都默認了他們的存在,只能說盡可能砍價砍價,能節省多少是多少的原則去想辦法。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貓眼看車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關於汽車4S店的套路,小編調查過一些相關問題,下面我來給大家普及一下這些套路的原因和手段吧。

4S店銷售現狀


(1)4s店其實現在來說,賣車的利潤是還是比較低的,不是怎麼賺錢。相比以前利潤利潤紅利期其實已經過去了,但是現在,單車利潤很薄。平均毛利潤估計3個百分點左右,有的甚至更低。

(2)現在庫存比較大,很多車廠為了銷量,會用額外的套路給各地經銷商壓庫存,讓他們多進貨,最終結果就是近多了,容易導致各地經銷商資金鍊斷裂,這就會給經銷商另外一個手段,把車合格證抵押給銀行,這樣做好處就是資金在流動,可以減小資金鍊斷裂風險,當然也會降價促銷,利潤更低。

(3)4S店的最大利潤點還是廠家返點,完成了目標,會有很多返點。


買車不賺錢,4s店推薦貸款買車

貸款買車套路就多了,總結一下:

【1】 收取金融服務費

【2】 金融機構或者銀行會給4s店返點

【3】 貸款買車,4s店會指定車主必須店內買保險

所以貸款買車,4s店獲得的利潤真的比賣2臺車還賺錢,這也是為啥4s店力喜歡消費者貸款買車的原因。


謝謝大家閱讀,新車說,專注於汽車領域,我們是認真的。如果想獲得更多汽車相關資訊和分享歡迎關注我們哦。


新車說


其實這也不是什麼套路不套路的,4S店做的是生意,不是慈善機構,肯定是以盈利為目的,賣一臺車虧損嚴重,給誰誰都不賣。現在大多4S店的現狀就是裸車銷售肯定賠錢,只能通過其他衍生事業來填補這個缺口。所以才會有了店內投保保險,購買精品,分期收取服務費等情況。都說這個費不合理,那個費不合理,所有的費用都不收了只能提高車價,但是車價高了大家又都不買。就拿分期服務費說,店內可提供免息貸款,提供了這項業務總得有人去協助客戶辦理,所有就會有金融專員這個崗位,有了這個崗位就得給人家開工資,固然成本增加了。如果店裡不提供貸款服務,客戶就只能自己去銀行貸款,前前後後跑幾趟咱不確定,費時又費力,而且還有利息。世面上利率比較低的10萬兩年也得8000的利息。有些品牌10萬兩年可以做免息,只不過是收了你什麼金融服務費,什麼上牌抵押費等。這些費用加在一起不大於銀行的利息就算合適,畢竟還省去了自己去跑貸款的時間。還有就是手裡錢不富裕,想買臺價格高的車,沒辦法就只能貸款,貸款所產生的費用就只能承擔了。不過我還是要給些建議的,貸款買車的費用有金融服務費,上牌抵押解封費,保險需要上的全一些,如果個人資質不好還需要加裝GPS定位。基本就是這些吧!


四哥拋物線


貸款不可避免的套路就是 會有相應的費用。

例如:

1.金融服務費

2.GPS定位費

3.貸後管理費

4.公證抵押費

5.上牌費

6.雜費

等等等等一些滑稽的收費

如何避免呢 作為一個車行工作者 我只能說 您多走幾家比較比較 貨比三家之後 誰收的費用少 誰收的多 心中有數 在做決定

畢竟人家4S店是開門掙錢的 可以少掙錢賣 但一定不會不掙錢就賣

總歸呢一句話 不貪便宜就肯定吃不了大虧 車畢竟只是個商品 落地總有價格

學會算總賬 貨比三家 就能買到價格適合的車


洛陽凱伯赫汽車小王


4S店車貸主要貓膩三個:一、收手續費,屬重複收費,二、利息,重複計算,一般4、5/%,利用很多人不懂,月利率、年利率,廠家補貼來算暈客戶,三、在限購的城市,像深圳,利用粵B車牌來提高利率與利息,用車貸來捆綁,4S店裡辦此項業務一般是小公司且有涉黑的嫌疑。

防範重點:一、能全款就全款,不要以為自己能算過金融機構,二、車貸找銀行或者車企提供的服務,不要用車商合作的金融公司,三、不要找能夠提供不合常理與常規的公司,套路貸、貸中貸會讓人生不如死,一般來說這種公司都有涉黑的嫌疑。


老葉車庫


瑞士新車4S店的汽車貸款還是二手車的汽車貸款?都是他們盈利的一種手段,做一筆分期貸款的話,首先從新車方面來講,4s店基本上會收你2000塊錢的貸款手續費,另外,在利息方面也會額外會賺你錢的,或者說辦理一批王嶽額商業貸款金融公司會相應的給4s店1千到2千的沒一單的提成,當然,二手車也是一個道理,二手車的市場更是特別亂,一輛二手車,甚至可以虧錢賣給你,只要你只要你去辦理分期付款,他們都會很低的錢賣給你的,這都是中間的套路


房車樂


感恩邀請。好像是有很多貓膩,曾經還發生過女碩坐車頂撒潑抗議的新聞。具體細節不是業內人士,所以不太瞭解坑在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