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女的家裡條件很好,可每次去超市都要把超市提供的塑料袋偷很多拿回家,是什麼心理?

歲月靜好44730286


曾經聽朋友說過這麼一句話:“喜歡小偷小摸賺小便宜的女人往往也喜歡偷男人。”

這話雖然並無科學依據,但是通過我細心觀察,發現那些自己熟悉的又經常緋聞纏身的女人還真就普遍有這個毛病。

長住農村的朋友都知道,在農村要出點緋聞那肯定是當天傳遍全村,所以村裡有幾個愛“吃野食”的女人大家基本都很清楚。

其中就有一個“馬”姓的女人,暗地裡人送外號“公共馬”,因為老公經常外出務工,於是她就成了村裡那幫大齡光棍的“香餑餑”,家裡的農活有人幹,甚至撈錢比他老公還多,可偏偏就是這麼一個女人,每逢收穫時節,幾乎每天都要挎個籃子去野外走一趟,口頭去自家地裡看看,事實每次都會從別人家的地裡“捎”點東西回來,豆角、玉米、南瓜啥的,基本看見啥偷啥,從來都不帶空手的……

就說這些吧,對於這號大事不犯小貪不斷又臭不要臉的女人暫時還真是沒有太好的辦法整治。

歸根結底,就是天生貪慾太重。


寫作者火娃


確實有點貪小便宜,但也不排除就是很隨意的拿幾個用,無關乎是否貪小便宜……就像我基本都是在超市買菜,偶爾也會多拿幾個回去用,因為這種袋子確實挺方便的,質量也好,起碼感覺很衛生,好像沒有專門賣的,要不就自己買了!不過我多拿的前提肯定是在超市買了很多東西,消費了,所以收銀員即使看到了,也不會說,畢竟總的來講超市還是賺錢了,搭幾個袋子也不算什麼!最忌諱那些不買東西還拿一堆袋子,這種超市工作人員看到肯定也會說她們的,現在很少見到不買東西,單去拿袋子的,大部分還是或多或少買點東西的,所以超市基本也是睜隻眼閉隻眼,畢竟袋子不值什麼錢,最終他們還是賺錢的!


阿文閒話


愛佔小便宜心理。有次,我和鄰居去逛超市,她見到超市裡散裝的東西(如花生,瓜子,棗子之類)都要品嚐一下,一圈下來,超市散裝的東西幾乎被她嚐遍,可她沒有一樣想買的,我問她,你想買嗎,她說,不買就不能嚐了嗎,搞的她還有理了。她讓我也品嚐,我不吃,我嫌髒,也認為不道德。其實她家也不窮,存款也達三位數。可她就是這樣的人,這樣的人,是讓人瞧不起的人。最近,她跟我說,她搞投資,損失了幾十萬。佛教有句話,德不配位,必有災禍。所以我們必須要積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


合肥市雪瑩


貪便宜和家境沒關係。

有人家境貧寒,但是做人坦蕩蕩,從來不佔別人便宜,有人家境富有,但是總想佔點便宜,佔不到便宜心裡難受。

這是素養問題,這是家教問題,這是不良習慣,也可以說是道德品質問題。

我有一個同事,大家不敢和他一起去超市,他不是在裡面喝杯飲料,就是手攥塊糖出來。去趕個大集,他一分錢的東西不買,連嘗帶吃一圈下來飽了。這還不算,兜子裡還拿一些。有一次做過火了,大手捧著滿滿一捧花生就跑,人家賣花生的就追,多虧同事把賣花生的拉住,說你別追了,他是精神病,剛剛從醫院跑出來的,看看多少錢我給你,人家也沒要。

大家和他說老x你這是為啥呀?你家比我們都有錢!你文化比我們都高。他說習慣了,這樣我心裡愉悅,有滿足感。

這就是從小家教問題,有人帶孩子去買菜,不是多拿一個茄子,就是偷裝一個土豆,孩子看到了一定學呀。


飛飛539


每個人的生活環境不同,受到的教育不同,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每個人的素質也不同。有的不愛佔小便宜,有的人就不愛佔小便宜。我舅舅,就不愛佔便宜,我外婆九十歲了,春節時村裡給了袋麵粉,我舅舅也不要。我們這裡有個人,是個孤寡老人,沒兒沒女,村裡給他錢也不要,村裡給修房子也不要,自己的土地流轉後的錢都不要,他的房子是危房了,村裡沒辦法就把他送醫院住了幾天,才給他把房子修好。每個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樣的。有時我們不能理解她們的想法,她們也不能理解我們的想法。


小芳的日常生活


去超市拿很多塑料包裝袋,生活條件還可以,這樣的人是什麼心理,我個人淺見覺得有下面幾個方面:

貪便宜的小心眼

塑料袋回家可以有其他用途,能夠歸整很多東西,自己又不想買,看到超市裝東西后可以隨便拿,自己有需要又不花錢,以為拿一些也不打緊,貪便宜的心眼就出來了。


形成了行為慣性

這個行為經常這樣做,導致自己形成了思維慣性,就算不需要了,自然不自然的都會下意識的做這樣的事情,可能拿回去以後發現家裡已經很多了,但是就是自然而然的去拿了。


超自律的節約型

在以前的生活中,家庭條件不如意比較困難,都是算計著過日子,把任何現在或者以後可以用得上的東西,都緊緊的收藏起來,過度擔心以後的遭遇,性格形成過度節約,所以看到有塑料袋認為現在有用或者以後會用到,導致出現這個情況。

這個情況沒有什麼大問題,把這個看開,畢竟開超市塑料袋的成本也不高,不要過於計較這個,把生意和人流提升,這些都是小錢啊!



我是“荊棘皇冠1983”,一個迷途中尋找心靈燈光的行者,通過學習讓自己成為一道光,點亮自己的同時點亮他人,大家可以多交流學習,共同進步,請點贊加關注,謝謝!


荊棘皇冠1983


家裡條件好不好不是主要原因,就是有的人特別愛貪小便宜,這就是那種“心窮”的人。無關經濟條件。

我知道一個小女孩,家裡條件很不錯,父母還都是小領導,她就特別愛佔小便宜。

從一年級就愛偷拿同學們的小橡皮,鉛筆之類的。

她家裡這些東西其實應有盡有。

她也不缺乏母愛父愛。

她這種性格真的是天生的。

對於超市裡偷拿人家的東西,免費品嚐的東西都拼命品嚐,這都是常態。

真不知道到底為了什麼。

感覺,科技還是有沒有研究透的地方。這種佔便宜的品性也是天生的嗎?


Longsuixinyuan


這種行為在當下國內,很多地方都存在,或者說都被或多或少報道過“佔便宜國人”

相類似的事件:公測捲紙丟失問題,總有人想拽一些回家,是真缺嘛?看到試吃免費的,恨不得一口氣吃飽,省一頓是一頓,是真沒錢吃飯嗎?更有甚者,對公園的花草,雕刻喜歡的也帶回家,世博園多少被破壞的?舉不勝舉的例子,背後折射的邏輯是什麼呢:不拿白不拿,反正我不是第一個拿的,也不能怎樣……

讓我想起了一本書《烏合之眾》,社會心理和群體的碰撞,以及相互影響。還有集體無意識,簡單地說,就是一種代代相傳的無數同類經驗在某一種族全體成員心理上的沉澱物,而之所以能代代相傳,正因為有著相應的社會結構作為這種集體無意識的支柱。

不知您是否發現了,有相當大一部分人群對於“佔公家便宜”屬於集體無意識,這個邏輯背後的元音我就不多闡述了,時代的屬性。如果這代人教育影響下一代,那麼就會有您所看到的現象,不缺但是佔便宜心理。

另外還不得不提到一個心理現象“破窗效應”,此理論認為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一幢有少許破窗的建築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將會有破壞者破壞更多的窗戶。最終他們甚至會闖入建築內,如果發現無人居住,也許就在那裡定居或者縱火。一面牆,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被清洗掉,很快的,牆上就佈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一條人行道有些許紙屑,不久後就會有更多垃圾,最終人們會視若理所當然地將垃圾順手丟棄在地上。

所以有時嚴懲比動之以情更有必要。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這類情況見諸報端之後,越來越少了,作為年輕人的我們,應該嚴格要求自己,不做佔便宜的人,不加速“破窗效應”。




茶語心理


一個人的素質與他的經濟條件、學歷高低,甚至跟社會地位並不一定成正比 ,素質就是一種教養,教養來自哪裡?家庭佔很大比例,一個人素質與教養最大的責任在家庭,還有很大可能來自隔代傳遞、多世代傳遞。家庭是一個人形成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發源地。

喜歡佔便宜,可能是他們家庭生活中的一種模式,這種模式在她生長過程中,潛移默化或由某個契機引起,從中她或許得到身邊家庭的重要成員的默許或讚揚,心理上得到肯定,從而在生活中形成一張索取的慣性,當然,並不排除父母沒這方面的陋習,這陋習是她從社會或朋友處習得,無論他從何處習得這種習慣,她應從這樣行為獲得安全感、滿足感,甚至是一種快感。如果她進超市,沒有這樣做就回家,這一天她會坐立不安,躺著也不舒服,就像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沒做一樣,心裡會若有所失甚至發慌的反應。

這樣的行為是可以糾正的,當然不是從道德方面要求她,只是從心理療法去做工作,這是一種無法控制或個人沒有安全感的行為,在認識上存在偏差,認知行為和暴露療法都可以試試,當然,細則由心理師去挖掘、操作,這裡不再詳述。



家裡有貓叫純


不認為是貪便宜的,因超市的袋子是公用的。扔了也是扔。她拿回家備用,有更多的消費刺激。她拿十個袋子,沒她買幾樣東西。商家便掙回了。看則是便宜,實則是吃虧。這是商家的促銷手段,但我是不會要的。商家提供袋子,我講不用了。太多了,拿回家便也是當垃圾扔掉了。建議環保!造福子孫後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