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是国家印的,但是国家怎么知道自己印多了还是少了呢?

杠精鲁智深


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很有深度,所以忍不住要说两句。

从时间来看,这个问题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出现的。二战后到1971年,西方国家的货币体系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这种体系属于金本位制。

简单的说,美国要让美元与黄金保持一定的兑换比例,就是美国印了多少美元,美联储就需要按比例储备一定数量的黄金。其他国家发行的货币就紧盯美元。由于各国货币都直接或间接与黄金挂钩,而黄金的数量是有限的,所以那个时代的货币是不会超发的。

但到了1971年,美元贬值压力增大,很多国家都拿着美元来美国兑换黄金,美国扛不住了,单方面停止了美元兑换黄金。自此,世界正式进入信用货币时代,浮动汇率时代。

信用货币的发行,不需要黄金作为抵押,所以很多国家都会超发货币,获取财政融资,来刺激经济增长。

另外,由于七十年代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投资银行、金融市场开始繁荣,大量的金融衍生品诞生,证券、信托、期货、期权、基金等等,都是这个时候兴起的。

过去的货币大多用于商品交易,但金融衍生品出现后,大量的货币就沉淀到金融交易之中,谁都无法判断市场需要多少货币。

这也是当前经济的一大难题,难以确定市场到底需要多少货币。所以,可能现在大量的货币都是富余的。但西方世界把通胀控制死了,货币流不进消费市场,只能流入金融、地产市场。美股、美房都经历了几十年的大牛市。

但是,无论是政府主观想要超发货币,还是客观真不知道发多少合适。多发的货币会一直累积在市场上,逐渐形成一个堰塞湖,在未来的某一个时间点爆发金融危机。


智本社


货币发行量主要是根据社会总产出、货币流通需求来决定的。

什么是社会总产出呢? 简单地说,就是GDP,但是这个GDP我们老百姓不懂,所以我举个通俗的例子:

张三是种水稻生产大米的,李四是养鸡下蛋的,张三一年生产1000斤大米,大米1元一斤,李四一年生产1000个鸡蛋,鸡蛋1元一个,那么,这一年的GDP就是1000+1000=2000元。那么我们就需要有2000元的货币与其对应。

但是,这种情况下,我们真的需要发行2000元的货币吗?

未必!我们还要考虑流通需求。

我们考虑下实际情况,张三生产1000斤大米,李四生产1000个鸡蛋,他们会全部卖出去吗?张三需要鸡蛋吗?李四需要大米吗?

显然,他们不会。张三会留500斤大米自己吃,李四也会留500个鸡蛋自己吃。张三需要500个鸡蛋,李四需要500斤大米。

整理一下这个流通需求:

张三需要卖500斤大米,买500个鸡蛋;

李四需要卖500个鸡蛋,买500斤大米;

这时候,不考虑银行、贸易商盈利的情况下,发行1000元就够了,派人(贸易商)给张三500元收购500斤大米,给李四500元收购500个鸡蛋,张三拿着卖大米获得的500元向贸易商购买500个鸡蛋,李四拿着卖鸡蛋获得的500元向贸易商买500斤大米,这样就满足了流通需求。

所以在这个简单模型下,发行1000元就够了。

当然,真实情况要比这个模型复杂几亿倍,银行、贸易商都是要盈利的,还要考虑通货膨胀水平、进出口需求、扩大再生产等等需求和因素。

我是涨亭板,注册会计师,分享财经知识和经验,启迪财经智慧,欢迎关注我


涨亭板


货币是国家造币厂印的,它所对应的是有一定价值的商品。货币发行量多少主要是看社会总产出、货币在流通中的需求来决定的。比如,一国一年生产出多少GDP,就可以投放等量对应的货币。而货币在流通中的需求程度,也决定着货币的发行量。经济强劲时需求量大,通缩时对货币需求量就小。

我国的货币发放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领域流向社会:首先,央行通过短期的逆回购,中期的MLF等金融工具,把新印出来的货币投向银行,而银行则拿高质量、高评级的债券或其他资产作为抵押物,一般期限是3-6个月,利率是由央行确定。

再者,外汇占款也是基础货币投放的渠道。由于我国对外长期处于贸易顺差中,以及海外投资资金也涌入中国内地,而国内又实行的是结售汇制度,这就导致了海外流入多少货币,就要拿相对等的人民币对兑换。也就是说,前些年,由于大量资金拥入中国,导致我国央行被动投放大量人民币,这就是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根本原因。

再次,抵押补充贷款(PSL,即Pledged Supplementary Lending的缩写)。去年上半年三四线城市房价走高,PSL功不可没。就是发改委为了完成去库存的目标,要求国开行通过PSL方式,把资金放贷给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拿了棚改土地作为抵押物。当地方政府拿到了大量基础货币后,就直接发给了棚改动迁户,由棚改拆迁户跑到周边直接购置房产。通过直接印钞买房,三四线城市房价怎能不涨?

最后,央行向财政部贷款,主要是财政部发行债券,然后中央银行购买这些债券,财政部以此获得资金。特别值得一说的是,财政部发放的债券是要还本付息的。而财政部拿到了央行的贷款后,就可以直接使用。这时候,还是人民币购买力最优良的时候。

那么,作为中央银行,又怎么知道货币究竟投放多了还是少了呢?我们认为,主要是三个途径:一是,货币供给过多,银行间的隔夜拆借利率就会下跌,而货币供给得过少,银行间的隔夜拆借利率就会上涨。随后,央行可以根据市场对利率 价格的反馈,对货币数量进行微调。

二是,通货膨胀越高,说明货币超发越是严重,货币政策就应该收紧了,就可以通过加息或回收流动性,予以调控。而通货膨胀越低,说明货币供给偏少。应该适当的增加一点流动性,以润滑经济和金融体系。

三是,国家还可以通过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来看货币是否超发。如果人民币持续升值,说明国内流动性总体趋紧,而如果搞大水漫灌,或者大幅度降准,那人民币汇率也会出现大幅调整。人民币汇率来看印钱多少,最近几年效果明显。


如果可以,请点一个赞,谢谢你对我付出的肯定。欢迎关注我


不执著财经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一下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原理,进而探讨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

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原理

货币印刷厂会印刷大量的纸币,但是这些纸币并不是货币,并不能直接进入流通领域,中央银行发行货币有以下几条途径。

1.向商业银行贷款,主要有MLF SLO ,在贴现,当商业银行出现资金短缺时,商业银行通过自己拥有的高质量、高评级债券为抵押,向商业银行申请再贷款,期限一般为3到6个月,贷款利息由中央银行确定。

2、外汇占款,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但是这些外币是不能在国内直接流通的。出口获得外汇的公司必须向商业银行把外币换为人民币,然后商业银行再把这些外币用人民币兑换给商业银行。2014年以来,外汇占款一直是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但现在随着贸易逆差缩小,第一种方式已经成为中央银行投放货币的主要渠道。

3、中央银行向财政部贷款,虽然我国现在已经不允许这种操作,流程主要是财政部发行债券,然后中央银行购买这些债券,财政部以此获得资金。债券到期需要还本付息。

根据以上描述,我们可以发现,只要牢牢按照流程去做,是不会出现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锁的,但由于在实际操作中,过度贷款,信贷配给的操作会引起货币的超额的供给和需,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总的来说适度的通货膨胀有益于经济的发展,利率降低,增加投资,进而引起产出的扩大。通货紧缩往往引起进一步的萧条,所以国家都尽量避免通货紧锁的发生。

货币的供应量检测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可以从利率获知,或者从M2的供应量,社会融资规模,基础货币供给等变量都可以测算货币供给的规模。

最后通货膨胀的形成比较复杂,并不是单纯靠货币供给影响,需要考虑人们的需求与供给,以及国外的输入型通货膨胀。


MM定理啦


一、货币为什么只允许国家来印?

中学课本经济生活中对于纸币的定义是这样的: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一开始很多老师还以为只是一句病句,老教材里面在最后那个“的”后面加上“价值符号”,如今把这四个字删了。

通过定义我们不难发现,货币必须是国家来发行,但是特殊情况也有,比如中国香港地区可以单独发行港币,这就是为什么还要在国家后面标注:或某些地区。

自古以来货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维系整个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最重要的工具,就如同人体内部的血液。所以历来统治者都会把发行货币的权力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里,中国古代从秦朝度量衡开始就已经体现了这一点。说白了货币的统一印刷也是国家社会统一的需要和象征。

二、国家发行货币的依据和标准是什么?

任何国家发行货币都不是胡乱发行的,不是说开足印钞机就可以的。如果印多了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如果印少了更有可能引发通货紧缩。那这里的多和少到底怎么来衡量?什么叫印多了,什么情况下又属于印少了?

归根结底,国家发行货币的多少取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社会财富极大丰富的情况下,往往需要发行较多的货币来满足,而在社会财富极度紧缺的情况下,往往则不需要,比如在原始社会。

那么在今天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国家如何来衡量这些财富多少?从而依据这个标准来发行数适当的货币数量呢?这里面我举一个例子。

今天市场上有各种琳琅满目的商品,每一件商品的数量和价格相乘就计算出了这种商品的价值大小。然后把所有商品价值的大小加在一起就构成了整个社会价值的总量。国家就依据这个总量来发行货币即可。这里面有一个计算公式:

货币的发行量=商品的价值总量/货币的流通速度

注意上述公式分子我们已经可以模糊地计算出来,还有一个分母就是货币流通速度,所谓货币流通速度就是说假设目前市场上就你我两个人,你买我的东西,我卖给你,你给我钱,然后今天交易到此为止,回家睡觉。这就说明今天货币只在你我之间流通了一次,当然这是假设,其实今天货币在市场上流通速度是很快的。

当然实际上国家依据上述公式来发行货币也必将难以统计准确具体的情况,因此,发行货币往往要么多一些,要么少一些,一般会多一些,所以通货膨胀时候相对多一些。再依据发行后市场表现进行一定的微调。


勤奋的小牛


货币发行的机制:锚定发行

锚:外贸赚来的美元、国内商品及劳动总价值

传递机制:商业银行>企业或个人

信用扩张:货币乘数、银行信贷

我讲得白话一点,就是国家发行多少货币由央行决定,像美国是美联储,但不是想印多少钱就印多少,如果一年没有生产那么多商品,多印的钱就会让商品涨价,这就是货币超发的通货膨胀(委内瑞拉就是这样,国家欠太多钱还不起,政府收入税收还不起就赖债,印大量钞票让货币贬值,债务也就相应贬值,以前欠10块,现在实际相当于欠1块)。

再来印钱刚才说是严格根据国内的商品服务总产量来衡量,其中也包括外汇储备,(外汇储备相当于我们从外国赚回来的钱,虽然是美元在国内不流通,但是换成对应的人民币就可以),但是如何衡量总量就是GDP的算法了,比较复杂,统计方式有根据收入法,也可根据支出法,总之你知道是根据会计学算出来,然后我们就可以对比往年的GDP总量或增长率,相应衡量货币总量M2,M1等,央行一年总投放多少是有统计的。

还要注意,货币投放还要考虑要货币流通速度,如果货币流通速度很快,这钱很快就从银行流动企业或居民手中,那货币相应也要少印一点,央行把货币量通过一系列公开市场操作或逆回购,定向便利贷款等等手段放钱给商业银行,同时还要考虑货币乘数效应,钱从银行到A,A又借给抵押车子给他的B,B又用来还给C等等,钱通过一系列周转又回到银行,可发挥了信贷扩张,所以流速也要考虑。

要理解货币的本质,其实是非常复杂,甚至有点哲学的,钱不是印越多越好,但太少了也不行,现在经济学普遍认为多印一点点是好的,但是这个拿捏是很难的,于是就有那么多经济数据来参考,比如物价贵了,那么就少印一点,市场上借钱利息很贵,说明都缺钱那就多印一点。

但货币最终要实现的是调动国民好好工作,不要失业,经济增长,物质丰富,社会稳定,因为钱就是财富,财富本质就是调动,配置,处置社会资源的能力和权力,如果只有少数人吃好的,开宝马,有豪宅,多数人累死累活没饭吃,没房住那是要造反的。

如果觉得不错麻烦关注转发,一个个字打上去的,谢谢!





周齐铭


货币是国家印发的(准确的说是中国人民银行即央行),那么国家如何知道自己印发多了还是少了?

其实,央行是有一套专门控制货币供给量的方法的。尽管货币供给量的货币多少并不完全由国家(央行)决定,也并不完全等同于国家印发的钞票,但是国家可以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或者手段来强有力地影响货币供给量。


通常央行影响货币供给量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公开市场业务

所谓公开市场业务就是指在金融市场上,央行卖出或者买进有价证券,其中主要还是各种政府债券。

买进或者卖出有价证券就是为了调节货币供应量。比如说,卖出有价证券就可以回笼货币,从而减少货币供给量;而买进的话,则是将货币投入市场,从而增加货币量。

二、调整贴现率

贴现是指商业银行面向央行的一种贷款方式,当各大商业银行的自有资金不足时,可以用客户借款时提供的票据到央行要求再贴现,或者以政府债券或央行同意接受的其他“合格的证券”作为担保来贷款。

比如说,央行降低贴现率,使得商业银行得到更多的资金,这样就可以大量用于放款,而放款的增加又可以通过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增加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反之,央行提高贴现率,使商业银行资金短缺,减少对客户的放款,就要提高利息率。

三、调节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比如降准)

改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也是我们很多人都比较熟悉的方式,自从2018年以来,央行已经多次降准(包括定向降准和全面降准)。

所谓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用作准备金的比率,而准备金包括库存现金和在央行的存款。

比如说,央行对全国各地的1700多家农商行实施定向降准,这样以来这些农商行就可以将多出来的资金用于小微企业及民营企业的放贷,使得它们的融资成本降低,解决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那么,国家如何了解印发货币多与少?

货币是国家印发的,而它所对应的是有一定价值的产品及服务。货币发行量多少主要还是取决于一定阶段的社会总产出,以及货币在流通中的需求来决定。

比如说,一个国家一年国内生产总值有多少,就可以投放对等量的货币供应。而货币在流通中的需求程度,也决定着货币发行量。但事实上我们国家的M2增速远超GDP。相信大家也都知道,去年我们的经济总量GDP刚突破90万亿元,但截止2018年年底,我国M2为185万亿元以上,今年第二季度末达到了196万亿元。

此外,货币供给量越大,则通货膨胀率越高;反之,通货膨胀率越低,则说明货币供给量越少。当然适度的通胀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因此也不能完全以通货膨胀估计。


总之,国家可以通过一系列经济指标来判断印发钞票的多少?除了之前说的通货膨胀率以外,还有经济增长率、就业率等。以及需要的金融资产价格变化,比如说股市、楼市、房价涨跌等等。很明显,要是以上指标不断上涨,就说明货币发行过多;反之亦然!


东震木


试图用最简洁的逻辑架构来描述下,看大家觉得能touch到么。

这个问题的前半截货币是国家印的,只把真实的情况说对了一半,其实货币的只有一部分(现代货币体系甚至只有少部分)是国家印的,比如纸钞和央行资产负债表投入的部分也叫高能货币,按货币产生方式这部分同时也叫货币的外生性,所为外生货币就是要国家印出来才有的。

现代货币体系是建立在信用机制基础上的货币架构,简单的说每一个人和组织在贷款在抵押在负债等信用创造过程中都产生了新增货币,比如你购买房子抵押给银行贷给你100万,这100万就不需要国家印而从银行信用体系中创造出来了。在信用创造机制中货币当然的自我创造出来,这就是货币的内生性,这种产生方式是现代货币产生的主要方式(看看M2有多少那大都是放出来的贷款堆积起来)。

这个问题的后半节关于多与少,这次就先简要打一个比方,冬天要让房间里很舒服从设计施工到维护要干很多事,测量一个房间的舒适度一般也就有两个指标温度和湿度,一个经济体也有测量温度和湿度的模型。


Tony138792004


注意到已经有好几个非常专业回答了,那我就从另一个角度来谈一下吧。

正好刚回复了《通货膨胀货币超发,造成物价上涨,算不算从别人兜里偷钱?(https://www.wukong.com/answer/6771801893376098571/)》,请先参阅,再接着谈。

流动性:

流动性(Liquidity),指资产能够以一个合理的价格顺利变现的能力。一个流动市场的特点是市场上在任何时刻都有买家和卖家。假如一个市场上有许多买家和卖家的话,那么这个市场的流动性就非常高。这样的市场被称为深市场。在这样的市场中订货对货物价格的影响不大。一个货物的买卖次数可以看作是该货物的流动性。

衡量流动性有两把尺度:一是时间尺度,即卖出需多长时间;二是价格尺度,指与公平市场价格相比的折扣大小。

常见资产的流动性按大小排列,一般有这样的关系:现金>活期存款>短期国债>蓝筹股>一般股票>城市中心小户型物业>城市外围大户型物业。

经济体系中货币的投放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整个宏观经济的流动性。

例如中国拥有很大贸易顺差,出口企业不断把收回的美元兑换给国家,国家就得不断换给人民币,也就是向经济体系投放人民币。如果投放过多,会造成“流动性过剩”的现象。多余的资金需要寻找投资出路,将产生投资/经济过热现象,以及通货膨胀危险。

中央银行可通过多种货币政策手段干涉投放的货币量,从而调控流动性。

先谈到这儿,将在回复下一个问题(《如果物价突然暴涨,货币大贬值,立刻提前还完所有贷款,是不是赚了?(https://www.wukong.com/answer/6772138955438555406/)》)中继续谈。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陈思进


这个问题问得好,也是央行最关心的。央行怎么知道自己印发的货币是多了还是少了,在央行运行的早期,这些确实是让他们头痛的问题。所以过去年几十年间,出现过多次通货膨胀。比如1947年—1949年的恶性通货膨胀,出现的一幕场景是,人们推着车去买东西,推车不是为了装东西,而是为了装钱。80年代末也曾出现连续的严重通货膨胀,物价也持续大幅上涨。

相对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更容易发生,因为发行货币是有本能冲动的,谁都希望钱更多一点。所以,搞不好就通货膨胀了。通货紧缩,更多是通货膨胀矫枉过正的结果。

就像企业加杠杆一样,借新钱换旧钱是会上瘾的,一旦杠杆率水平上去了,就很难下来,最容易出现的结果就是金融危机。

可以说,金融危机,本身就是盲目加杠杆的结果,而能轻松加杠杆,杠杆水平能够迅速攀升,就在于资金成本低。说到底,就是央行发行货币超发的结果。如果货币发行收紧,资金成本自然就走高,借钱也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所以,怎么来衡量货币是超发还是少发,必须要找到一套标准来直观地监测。

这就说到货币政策目标了,在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稳定物价,其余依次是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能很好地实现这些目标,自然货币发行的调控也就是成功的,用央行的话说,就是“富有成效”。

为了成功完成这些目标,央行就要把最终目标分解为更具体、可供监测的直观指标,否则靠直觉、感觉,只会乱套。等到发现通货膨胀了,才开始调控,也就到了重病晚期,为时已晚。所以,预防为主,早发现早治疗才是王道。

一套完善的监测体系,就能随时监测资金运营状态。如何监测,这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中不断尝试,最终筛选出一些有效的指标,当然首先都会盯上M0、M1、M2等等来衡量货币增幅,后来逐渐也摸索出社会融资增幅等等指标。通过这些指标与GDP增速做比较,特别是观察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增速是否与名义GDP增速相匹配,从而做到心中有数。

在更具体的操作层面,则是通过监测货币市场流动性来随时了解全社会的资金运行情况。比如货币市场资金利率如果偏高,这就会引起央行注意,说明市场资金紧张,央行就可以据此通过一系列公开市场操作如逆回购等等,向市场放一点水解渴。如果货币市场资金过于充裕,央行就通过正回购等操作回笼资金。如此来回收紧、放松,央行就像表演木偶戏一样,自如地调控资金。最终也就能够通过短期的一系列操作实现长期的货币政策目标,即物价稳定、经济增长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