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州社火:中国最完整的原生态民间文化遗产,走家串户祈福驱灾


陇县史称陇州,是古代中原通往西域的重要门户,是关中“四大关”大震关的所在地。陇州社火始于秦汉,盛于宋、明、清,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我国保留最完整的原生态民间文化遗产。图为,身着戏装的地台社火演员准备参加表演。

陇州社火始于秦汉,盛于宋、明、清,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保留最完整的原生态民间文化遗产。图为社火表演开始之前,一位小演员正在化妆。

陇州社火起源于民间‘百戏’、‘傩舞’,包括舞蹈、杂技、杂耍、武术、鼓乐等,是老百姓在年节庆典、庙会上自娱自乐、表演性强的民间歌舞技艺活动是统称,现已发展成具有固定脸谱、服饰、道具和表演时间的群体性民间艺术。 图为三位正在赶场的小演员走在山路上。

2003年,陇县被陕西省命名为‘民间社火艺术之乡’;2006年,陇州社火参加全国民间艺术展活的铜奖,同年被陕西省批准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2年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社火之乡’。 图为马社火表演队在走家串户。

陇州社火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涉及国家大事、民俗风情、耕种劳作、婚丧嫁娶、家居琐事等,主要有政治经济、生产劳动、庆典祭祀、世俗生活军事战争、民间传说六大类别。 图为社火表演队伍从村里的小路上走过。

陇州社火种类齐全,表演形式多样,有马社火、高芯、挈社火、抬社火、高跷、车社火、跷板、古参军、竹马、旱船、快活、刀舞、棍舞等20多个种类,是我国目前社火类型最齐全的县市之一。 图为高抬社火表演队,小演员扮演的是封神演义里的雷震子。

千百年来,陇州就有耍社火、赛社火、看社火、迎社火的习俗。 图为社火表演开始之前,几个参加连枷社火表演的小演员靠在麦垛上候场。

元宵节前在各村表演,元宵节当天,所有社火队云集县城,人山人海,盛况空前,每年均有国内外专家、记者及摄影爱好者前来观摩采风。 图为村民们在观看社火表演。

社火表演队走家串户,每到一家会在院子里表演一番,再走进屋里转一圈,帮村民驱走妖邪,带来福幸。主家会备好茶水和茶食招待表演队,临走主家要拿出被子面系在表演者的道具上以示感谢。图为,一位村民正在把一床红被子面系在扮演关公的演员的青龙偃月刀上。

一位老汉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嘴里叼着旱烟袋,肩上扛着木犁,表演耕种劳作,展示传统的农耕文化,旁边的小朋友好奇的看着没有见过的农具和蓑衣。

陇州社火正在以新的姿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因此先后有德、美、英、韩、俄等30多个国家的国际友人及港澳台同胞来陇观看考察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为走家串户一圈之后回到舞台的社火表演队。【黄河湾原创作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右上角关注“黄河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