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便中檢測到新冠病毒,不意味著糞-口傳播

糞便中檢測到新冠病毒,不意味著糞-口傳播

最近,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糞便中檢測到病毒,提示糞便中有活病毒的存在。那麼,糞便中檢測到新型冠狀病毒,是否意味著糞-口傳播?北京協和醫院感染內科副主任曹瑋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糞便存在病毒≠糞-口傳播

糞-口傳播是許多消化道傳染病的經典傳播方式,包括傷寒、霍亂、痢疾、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等。被病人排洩物中的病原汙染的食物或飲水,沒有經過合適的消毒處理而被其他人攝入致病。曹瑋強調,糞-口傳播的病原一定是吃進去的。比如,諾如病毒就是一種非常明確糞-口傳播的病毒。

“糞便中存在病毒,還不能完全等同於疾病就可以通過糞-口傳播。”曹瑋說,比如SARS,並不會把糞-口傳播作為主要傳播方式。

曹瑋說,糞便中存在病毒或其他病原,是發生糞口傳播的必要條件,但並不意味著疾病一定能通過糞-口即消化道途徑傳播。病毒通過糞便甚至是尿液排洩,是病毒入血後長時間待在血裡可能存在的表現;尤其當病毒血症持續的時間越長,糞便或尿液能夠排洩病原的時間可能就越長。

據目前觀察,新型冠狀病毒長久而症狀輕微的潛伏期、起病後的種種表現,均提示在其感染過程中可能存在顯著的病毒血症期。尤其當病人合併腹瀉等消化道症狀時,糞便中完全可以排出病毒。這一特點,在2003年SARS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中是非常明顯的特徵。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確鑿的證據表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可以通過攝入被汙染的食物或水導致發病的。

曹瑋傾向於新型冠狀病毒和SARS冠狀病毒類似,可以通過糞便排毒,但並不是以糞-口作為主要傳播形式的。糞便排洩後進一步的傳播方式依然是通過一定條件下形成氣溶膠或接觸傳播的形式進行的。

當然,由於目前對於新型冠狀病毒的認識還在早期,隨著診治中患者特點和病情發展規律的進一步揭示,還有可能會不斷髮現新型冠狀病毒的更多傳播特點。

糞便存在病毒,注意手衛生

曹瑋說,個人防護的總體原則並沒有改變,但排洩物中可能存在病毒,要求每個人都更加關注手衛生。因為很多帶著風險的病原,都是由雙手在不知不覺中送到口鼻面前的。

除了飯前便後要洗手等基礎的手衛生要求外,在接觸了所有的公共物品後都需要洗手或使用免洗消毒液。嚴格地遵循洗手步驟,每次洗夠兩首《生日快樂歌》的長度,是疫情期間有社會責任感的公民對自己的起碼要求。

對於使用公共衛生間,公眾不需要有太多顧慮。曹瑋說,糞便中即使有病毒,也主要是通過接觸實現傳播的。通風和排水良好的公共衛生間內幾乎沒有可能形成空氣傳播的條件。目前情況下,絕大部分人進出公共衛生間都佩戴著口罩,風險可以忽略不計。

使用抽水馬桶,蓋上馬桶蓋

對於有症狀需要居家隔離的人群,或者是已經明確診斷的人群,戴口罩、勤洗手、開窗通風,依然是最重要的三條原則。

病人的各種排洩物或分泌物都有可能會傳播病毒。有條件時最好能使用消毒片劑,混合作用2小時後再排入下水道。使用抽水馬桶沖水時需蓋上馬桶蓋,同時儘量避免倒水沖洗馬桶的行為。曹瑋強調,不論何時,處理完病人的排洩物或嘔吐物,需要立即洗手。

曹瑋認為,衛生間需要保持通風,檢查並儘量保證下水道為貯水、防臭、防反流的排水口。洗澡後及時通風,避免在洗澡時使用排風扇,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衛生間裡抽吸形成氣溶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