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31日,银川这座城

2020年1月31日,银川这座城


2020年1月31日,银川这座城


置身这样一个时代,就像2014年我在鲁迅文学院写的那篇文章,频繁出现的一个词:荒诞。

荒诞在于,碎片化的互联网信息碎片,孰真孰假。

荒诞在于,马航至今失联,非典的时候可以用洁尔阴洗呀。板蓝根被一抢而空。

这是2020年1月31日,银川这座城。

将至2020的凌晨。同事们还在不停的交稿、发稿。

没怎么看微信,仿佛掠过一个词:双黄连。

等忙完看新闻,和微信,发现大家都在讨论一个词:双黄连。

其实已经不仅仅是讨论了。是行动。双黄连就这样脱销了。买不到的人在家翻箱倒柜,找出点双黄连口服液,赶紧在朋友圈晒。

双簧。我们和双黄连的事,感觉就是一个双簧迷局。

不仅双簧,而且荒诞。

双黄连,双黄蛋。

为了所谓的抑制,我们被双簧了,成了这个时代之后,继2003年非典板蓝根,之后的荒诞传说。

传说一向是美丽的。而在现在,多年以后,是可笑的。

2020年1月31日,银川这座城


2020年1月31日,银川这座城



但能怪谁呢?处在这场疫情中的我们,有谁不是焦虑的,就连这个吴忠的17岁少年,也焦虑起来,他想看女人的一个部位,焦虑如同《麦田里的守望者》,这则新闻很有意思:

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安厅消息,1月27日,吴忠网民王某在微信群发布谣言信息称“我是一名17岁高中学生,现在在医院,已经确诊感染新型冠状肺炎病毒,我这辈子没什么远大梦想,就是想在死前看一下活生生的xx,有心地善良的姐姐请尽快私信我。”公安机关调查后,王某对其在微信群中发表虚假信息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王某家属也表示会对王某进一步进行批评教育。吴忠市公安局已依法对王某做出行政拘留三日的行政处罚。

这个娃哎,咋说他呢?

2020年1月31日,银川这座城,疫情继续,此时,人类比城市更加空空荡荡。

画画的王彦俊继续在微信圈晒画,我下载了偶尔看看。去社区采访,社区主任给我发来社区干部和孩子们制作的手抄报,也偶尔看看。



2020年1月31日,银川这座城


2020年1月31日,银川这座城

2020年1月31日,银川这座城



不想看的是新闻了,密密麻麻。每天的疫情数字,增减,减少,死亡,疑似。活生生的人,在此成了冷冰冰的数字。

没准,下一个置身于这个数字里的会是你我他,或是周围更多的焦虑者。我们在这个城市守望,焦虑如世纪末的豹,里尔克在1903年这样写道:


它的目光被那走不完的铁栏杆

缠得这么疲倦,什么也不能收留。

它好像只有千条的铁栏杆,

千条的铁栏后便没有宇宙。

强韧的脚步迈着柔软的步容,

步容在这极小的圈中旋转,

仿佛力之舞围绕着一个中心,

在中心一个伟大的意志昏眩。

只有时眼帘无声地撩起。

于是有一幅图像浸入,

通过四肢紧张的静寂,

在心中化为乌有。


想想里尔克,还是有很多文章和诗歌是要写的。《十日谈》《鼠疫》写不出来,就写写真实吧。真实和真相其实也是焦虑的。真实的往往是,你无法去真正的写出真相,叙述真相,真相更多的是置身于巨大的双簧中,荒诞此刻比我们人类自己还要荒谬,因此焦虑成为我们每个人挥之不去的梦魇,就如同想看女人活生生的xx的17岁吴忠男孩,其实我想给他看这段塞林格的话的。


我们还是不能尽是守望焦虑,迷失在荒诞中的,就从忘记双黄连开始吧。


2020年1月31日,银川这座城


2020年1月31日,银川这座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