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檜在宋已經是官職宰相了,為什麼還要做投降派?投降金國還能做到比宰相更大的官嗎?

五毒右侍郎


秦檜是被歷史定性了的投降派。雖然當下有不少人試圖為秦檜翻案,但是,卻並不能改變秦檜殺岳飛及和金國簽訂喪權屈辱的《紹興和議》條約的事實。因此,所有的翻案,其實都是無效的。

不過,當我們在認定秦檜是確定無疑的投降派的時候,卻有一個問題不好理解。秦檜在宋朝的官職是宰相,而且還是獨相,也就是說,是唯一的宰相。既然已經是唯一的宰相,那麼,他也就是南宋的二號人物。這樣的情況下,他卻還要投降,他投降的目的是什麼呢?投降了金國後,能當一個比宰相(二號人物)更高的官職嗎?顯然,這是完全不可能的。且別說他不可能當比宰相更高的官職,他甚至連宰相都不可能當。甚至作為一個降臣,不但名聲受損,還隨時都有可能被殺掉。這對他來說,完全是百害而無一益。

(秦檜劇照)

既然如此,他為什麼還要反覆主張屈辱求和,當投降派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來看一段事實。

秦檜在北宋期間,也就是在被金國俘虜之前,他其實是一個堅決的主戰派。等他從金國逃回來後,他才一下從原先的主戰派,變成了主和派。這個變化,也讓很多人懷疑他在金國的作為,認為他一定是投降了金國,被金國故意放回南宋來當奸細的。很多演義小說也是這麼說的,甚至演繹出一段他和妻子在東窗下密謀投降的故事。

這個說法看起來有道理,其實說不過去。如果秦檜真是金國的奸細,他就得從金國那裡得到好處。但實際上,金國並沒有給他什麼好處。

有人可能會說,不對啊,金國不是在和南宋的和議中,要求南宋必須讓秦檜一直當宰相嗎?這還不是秦檜得到的好處?

其實,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因為並沒有什麼史料記載過這件事。再說了,果真秦檜是金國的奸細,金國最應該說的,就是自己和秦檜毫無關係,這樣才能保護奸細不被發現。把“讓秦檜一直當宰相”作為一個談判條件,那不是讓秦檜被宋高宗懷疑嗎?如果宋高宗真懷疑了,那不是保護秦檜,反而是陷害秦檜,有這種保護奸細的嗎?

(宋高宗劇照)

那麼,秦檜為什麼在被俘前是堅決的主戰派,而從金國逃回來後,又變成了堅決的主和派了呢?

其實,這恰恰是秦檜這個人非常能夠審時度勢,非常善於投機的表現。

在北宋的時候,秦檜的官職並不高,只是一個御史中丞。他為了往上爬,在國破家亡之際,必然要表現誓死報仇雪恨,打敗金國,收復國土的樣子。只有這樣,他才能得到皇帝的重用。果然,他被宋欽宗委以重任,派到金國去和金國談判。一旦談判成功,回來後他絕對會得到大力提升。就算後來徽欽二帝已經被金國抓去,他堅決主戰,也能獲得大臣們的擁戴,成為張邦昌那樣,主宰局勢的人物。

後來,當他從金國回來以後,形勢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趙構已經當了皇帝。而趙構為了能坐穩皇位,既不想把徽欽二帝接回來,又害怕打仗的將領們功勞太大,擁兵自重,形成割據勢力。所以,宋高宗的心裡,是極力主和的。

作為善於投機的秦檜,非常敏銳地看清楚了宋高宗的心思,所以他的態度才立馬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從堅決主戰,變成了堅決主和。並且非常賣力地打擊那些主戰派,殺掉主戰最積極的岳飛。

(岳飛劇照)

而秦檜的這種做法,果然獲得了宋高宗的極大好感。宋高宗因此對他非常信任,迅速把他提拔為宰相。並且,為了避免主戰派重新抬頭,避免朝廷發生爭論,出現兩種聲音,宋高宗讓秦檜擔任獨相。

從這裡可以看出,秦檜堅決主和,當投降派的目的,其實並不是要投降金國,而是要確保宋高宗的信任,從而確保自己獨相的地位。

同時,他也非常明白,就當時金國的狀態,如何議和的話,只可能讓兩國停止戰爭,不可能讓金國變得更強。也就是說,金國絕對不可能滅掉南宋。金國無法滅掉南宋,那麼,秦檜的宰相不但當穩了,而且獨相的狀態,還會一直持續下去。

這才是秦檜當投降派最重要的原因。


張生全精彩歷史


沒錯,秦檜在南宋,已經位及人臣,再往上,就是太子和皇帝本人了,真正最大的官。可是,他為何要主張議和(其實就是投降派),讓岳飛回來,並親自殺害了岳飛,並跟金國簽了和議,每年送大量的錢物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宋高宗要這麼做。

第一,宋朝雖然富有,但南遷到杭州後,已經支持不起連年征戰了。人員、物資、糧草都有問題。而南遷後,宋高宗最大的問題是,鞏固這半壁江山,別自己當成了亡國皇帝。所以,宋高宗,本身就是議和派。

第二,金國沒有滅南宋的心。而且,當是有遼國、西夏、大理國,還有內蒙逐漸開始崛起,金國,也有問題,不會真的滅了南宋,就是要錢和要地盤罷了。

第三,岳飛這個人,是真男,情商不高。老在宋高宗面前提,收復失地,迎回二帝。你迎回了二帝,宋高宗,是不是得退位啊?難不成,一個朝堂上,三個皇帝。

所以,議和是註定的,岳飛的死,也是註定了。而此時,岳飛又犯下了宋朝皇帝的大忌。搞了一個什麼岳家軍。

宋朝皇帝怎麼當上皇帝的,就是將軍黃袍加身當上的,你岳飛,是不是要來一次呢?!岳飛必死。

只不過,秦檜是宰相,這個事情宋高宗交給他執行罷了。秦檜的錯,是沒有進言宋高宗,阻止他這麼做。所以,出錯的是宋高宗,只是,人家是皇帝,錯了,也是對的。最後,那就秦檜夫婦跪岳飛了。


董江波


看待秦檜的問題,需要明白一點:秦檜是與金國主和,而不是投降。

秦檜在南宋已經做到宰職,即使投降金國,在政治生涯上也不可能再有更高的建樹。秦檜之所以主和,只是與岳飛等主戰派的政治立場和策略不同而已。秦檜是不是賣國賊,作為後人見仁見智。

讀歷史之前,一定要搞清楚兩點:中華民族的歷史是中華56個民族共同的歷史,不能狹隘地以中原漢人文明“畫地為牢”,要本著開放包容心態去看待歷史,才能不失公允;中華兒女是所有認同中華文明的人群,一個人只要他認可中華先進的文明,那麼他就是中華兒女的一份子。

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去客觀地看待契丹民族建立的遼,女真民族建立的金,以及党項民族建立的西夏。

少年得志,廿五狀元

秦檜,字會之。南宋高宗時期的宰相,著名的書法家、繪畫家,臭名昭著的南宋政治人物。少年有成,年僅25歲進士及第。

初為愛國青年,一腔熱血追隨趙氏

秦檜的一生原本是平淡如水、波瀾不驚,如果沒有發生靖康之變,或許秦檜簡簡單單做做官,閒暇之餘搞搞藝術創作,或許也會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但是,人生和歷史不能假設。

靖康之變發生後,汴京失守,秦檜與徽欽二帝一同作為俘虜被押送到北國金營。

這一條北上之路可謂是悲慘至極,是書上記載:李後主亡國最可憐,宋徽宗次之。

一路北上,金國人對待這些宋朝的亡國君臣可不是一般的惡劣,都不供給飲食,一路上只能餓了靠吃野菜,渴了只能吃口雪。很多皇室貴族因為不堪侮辱,半路上都選擇自殺。

秦檜跟隨徽欽二帝終於歷盡長途跋涉到底北國草原,秦檜被關押在牢房裡。面對金國窮兇極惡的嚴刑拷打,以一身文弱之軀,絲毫不屈服。破口大罵金國人不是東西。

金國忠臣完顏昌覺得秦檜不同於其他宋朝俘虜,面對如此惡劣的待遇,還能義正辭嚴,十分看重他的骨氣,就請求金太宗將秦檜賜給自己。從此之後,秦檜就變成完顏昌帳下的幕僚。

相反,其他跪地求饒的王室貴族卻沒有逃脫金國人的屠刀。

以俘虜身份上書反對偽楚

金國攻陷汴京以後,發現南方這個地實在不好管理,而且中原漢人多狡猾。

金太宗十萬大軍住進汴京後,隔三差五士兵就會少幾個。因為遊牧民族打仗都是以騎兵為主,騎兵作戰時”以戰養戰“沒有任何的後勤補給。住在汴京城的金國士兵沒得吃,只好出去偷搶老百姓的雞,老百姓看到金國人三五成群來搶東西,拿起糞叉鋤頭就是一頓招呼。

金國士兵雖然騎在馬上打仗無敵,可是下馬以後未必能幹得過宋朝老百姓的糞叉鋤頭。

加上汴京城與金國老營黑龍江阿城相比,氣候太炎熱。

金太宗覺得汴京實在不適合咱們北方人待,熱的實在受不了,而且這的老百姓也不夠熱情,吃你一隻雞,你就拿糞叉鋤頭要金國人的命,這傢伙太瘋狂了,還是趕緊班師回朝吧。

臨行之際,汴京城好不容易流血拼命打下來,總不能不要了吧。就冊立宋朝俘虜張邦昌為偽楚皇帝,代管汴京城。

秦檜聽到這一消息後,非常氣憤。作為完顏昌手下的幕僚,以俘虜身份上書金太宗反對立張邦昌為偽楚皇帝,說這樣有失法統。

當然,秦檜的上書並沒有被金太宗採納,金太宗才不管你是誰呢。

歸心似箭,性情大變

秦檜在完顏昌帳下混的風生水起,深得完顏昌喜歡。但是秦檜一直惦記自己的中原故國,就藉機像完顏昌表明自己想回到中原故土的想法。

完顏昌因為與秦檜相處的這段時間,二人推心置腹、相處甚歡,一再挽留秦檜,秦檜仍然執意南歸。

完顏昌說,相公已歸附我帳下,再回中原故土,中原漢人豈能容你。

秦檜不顧及這些,堅持向完顏昌辭行。於是,秦檜找到一個合適的機會,與夫人密義後,帶領一家老小回到南宋高宗的朝廷。

秦檜回來以後,不但沒有受到打擊,反而得到宋高宗的提拔任命,繼續做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

但是,南歸回來後的秦檜,性情已經發生180°轉變。從最初的熱血愛國青年變成一個畏懼金國的膽怯主和派。

於是上演後來以“莫須有”殺害抗金名將岳飛父子的歷史大案。

秦檜前後改變的原因

很多喜歡歷史的朋友對待秦檜這種性情的改變,一直十分不理解。個人認為秦檜之所以會有後來出格的舉動。其一是秦檜本質上就是一個奸佞之臣,只是靖康之變發生之前還沒有表現出來;其二經過靖康之變後,秦檜看到金國的武力強大,認為此時的南宋與金國開戰絕非上策。

所以,秦檜只是與金國主和,而不是投降金國。秦檜在宋朝已經位極人臣,投降金國是絕對不能達到這樣的仕途地位。


歷史守望者


秦檜已經官居宰相,為何還要做投降派?

秦檜堅持投降,並不是說他還想做多大的官。因為他的官途生涯已經到頭了,再進一步就是皇帝,這是不可能的。

之所以他要選擇投降,是因為想要保存他現有的榮華富貴罷了。金國強勢來襲,南宋苦不堪言,形勢危急。他不敢賭南宋會勝利,他也不想南宋勝利。

其一,他投降金國,起碼能夠保住他現有的東西,榮華富貴一樣是享之不盡。大家別說他沒有一點的愛國情懷,是的他沒有,有奶便是娘,誰給他富貴,他聽誰的話。

其二,假設岳飛真的擊敗了金國,迎回了宋朝皇帝,這樣一來,岳飛必然會對他的地位形成嚴重的威脅。這更不是他願意看到的結果,所以他極力的慫恿皇帝召回岳飛,並設計將他殺害。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一點,在秦檜身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只可惜了我們一生正氣的岳家忠魂。他沒有踏破賀蘭山,沒有死在沙場,而是被人從背後捅了刀子。

時至今日,秦檜一家仍然在岳飛墓前跪著。幾十年的富貴,換來的是幾百年的恥辱。可笑的是現在居然有人想要將秦檜一家扶起來。可笑可笑。


看點兒歷史


秦檜是奸臣投降派,岳飛是忠臣主戰派,這是歷史公案,千百年來人云亦云。在後人看來,岳飛是英雄,秦檜是能臣,他們都忠於南宋王朝大目標是一致的。堡壘內部的思想路線分歧是存在的,有時也很激烈,甚至流血。後人喜歡誇大簡單化,以忠奸排隊,今天的人們仍然受其影響。


心吾700


秦檜一介書生,文學上的造詣很深。然而,這一介書生,在北宋朝,卻是非常強硬的主戰派,是北宋主戰派裡面的中流砥柱。而且,他還偏偏主管軍務。

同一時期,北宋的七皇子,任職天下兵馬大元帥兼左中衛將軍趙構,也是主戰派裡面的強悍人物,北宋多次撕毀和約率軍攻打金軍的就是他。致使金兵兩次南下,擄走滿朝文武和兩個皇帝。

然而,秦檜自被金擄走後,轉而變成了主和派。而趙構,依舊在進行他的反金行動,不停的在和談,毀約,出兵,被揍,逃跑,再和談,再毀約……這樣一個循環中。直到1128年,趙構才在南方站穩了腳跟,1130年在取得了對金的多次勝利後,開始揮軍北上,跨過長江北伐。

這一戰時間,金國政局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皇帝登基,完顏宗弼大權獨攬,掌握著金國個軍權,隨時都有威脅皇權的可能。金國內部為了抗衡金兀朮的權勢,內部分化出主和派,以和南宋和解為由,瓦解金兀朮的軍權。不打仗了,金兀朮也就沒有調度軍隊的藉口了。

但是,和談也需要有對象,就這樣秦檜落入了金國朝堂的眼中,被主和派秘密護送到了南宋。面對金國強大武力,趙構也是焦頭爛額,內部各地叛亂此起彼伏,最後趙構選擇了邊打邊和,以打促和的政策。一面大舉北伐,一面與金積極和談。最終雙方在1141年底,簽署合約,金國廢除齊國楚週三國,三國領土全部歸還南宋,金國再把黃河以南的6個州歸還南宋,宋金以黃河為界。南宋每年上交齊楚周收到的稅賦,按照25萬兩銀,25萬匹絹的方式,上交給金國。

所以,秦檜位極人臣,不可能有更高的職位,但是,他回到南宋的目的就是議和。如果不是需要秦檜的議和,南宋並不需要秦檜這樣的人來主政,趙構用他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議和。


紅塵築夢


秦檜是高宗面前的紅人,權傾朝野,在南宋混到宰相,已達到人生權利的頂峰。說實話,秦檜也不想投金,都是被逼的。秦檜和徽欽二帝一同被虜去金國前,是個好官。金人看他是個人才,有利用價值,當然會威逼利誘。那時候秦檜已成家,老婆還跟在身邊,貪生怕死就變節了。

金人設法把秦檜夫妻送回南宋,以備待用。

岳飛要搗金人老巢時,金人發話了:讓秦檜想盡一切辦法,不惜一切代價,把岳飛召回。秦檜明白,不想辦法,自己有把柄在金人手裡,把柄要是讓高宗知道了,自己有十個腦袋也不夠掉的。

十二道金牌招回岳飛,有高宗的算盤,也有秦檜的功勞。

殺岳飛有秦檜的利益,岳飛不死,秦檜就得死。有金人的利益,也有高宗的小算盤,可惜這算盤沒打好。

秦檜為了保命才投降金人,我們也想同情他,但白鐵都不願意鑄秦檜跪像,我們還能說什麼?


今古大觀


問題很核心——作為丞相的秦檜能投降到做皇帝?

如果秦檜想要做皇帝,就不會在靖康之變時作為主要發動人聯名上書,冒著金朝已經明確表態不立趙氏的風險,要求金朝繼續擁立趙氏為皇帝;更不會在宋徽宗在金國被禁錮時,幫助宋徽宗傳遞要求金國承認趙構即位合法性的書信。甚至說,秦檜在能力和名望上,比劉豫更適合做皇帝,如果秦檜願意的話。

秦檜就是議和派,和岳飛等主戰派,只是理念上的不同,不存在所謂秦檜是金國間諜等人心猜測的說法。

在宋朝(南北宋),和秦檜一樣的議和派並不少:

1、堅持要宋真宗親征卻簽署宋遼《澶淵之盟》的寇準;

2、被宋仁宗授予全權和西夏達成慶曆和議的龐籍——雖然西夏向北宋稱臣,但北宋每年要送給西夏7.2萬兩白銀、15.3萬匹絹、3萬斤茶,北宋贏得面子,西夏獲得實惠;

3、1126年達成的割讓太原四鎮的宣和和議。

就歷史而言,和匈奴達成和親的劉邦,向突厥借兵的李淵,和突厥達成渭水之盟的李世民,借兵阿拉伯帝國、回紇汗國收復兩京的唐肅宗,和俄羅斯簽署尼布楚條約的康熙帝,和俄羅斯簽署恰克圖條約的雍正帝,都是和外族達成和約的人,是否和達成紹興和約的秦檜一樣是投降派?

能守不能攻,是南宋和金朝達成紹興和議的根本原因。金朝無力南下滅南宋——因為金朝給了南宋重組的時間和機會,南宋無力北上——河南、陝西土地還是紹興8年金朝主動推給南宋才得以全面控制,其餘時候根本無力控制。

趙構、秦檜承認了南宋無力收復故土的現實,就算是金朝送回的土地,也守不住,更何況攻取;四大將互不配合,都是單打獨鬥,一盤散沙。

主戰派堅持戰爭,除了收復故土的理想外,還有非常現實的原因:

戰爭能夠讓主戰派得到獨立的兵權和財權。

岳飛被捕時,岳飛軍就有2000萬貫錢,而岳飛也承認真實:

“聞飛軍中有錢二千萬緡,昨遣人問之,飛對所有之數蓋十之九,人言固不妄也。今遣琚往,縱不能盡,若得其半,亦不少矣。又歲計所入,供軍之餘,小約亦數百萬緡,比之頭會箕斂,不知幾戶民力可以辦此。”

岳飛、張俊、韓世忠、劉光世等四大將,並非一貧如洗。

岳飛之死和秦檜關係不大

1、張憲、岳雲意圖通過金朝進攻的偽報達到讓岳飛重掌軍權目的的行為,引發趙構警戒

“先是,朝廷命諸將更朝行在,憲懼不得還,乃妄申金人侵犯上流,冀朝廷還岳飛復掌兵而己為之副。”

這是四大將中唯一不肯聽從朝廷調遣的將領。

2、趙構在張憲下獄、岳飛未下獄前就表態要君主獨斷:

“冬十月丙寅朔,上謂大臣曰:『人主之權,在乎獨斷。金國之主幼而無斷,權歸臣下。往年之和,出於達蘭;今年之戰,出於烏珠。或和或戰,國之大事,而皆不出於人主。無斷如此,何以立國?知不足畏矣!』”

幾天後,岳飛下獄。

3、處死岳飛前,趙構再次表態吸取晉朝滅亡教訓,要以禮立規矩:

“壬申,上謂宰執曰:『晉平吳之後,天下混一,武帝又勤於政事,宜若可見太平而旋致禍亂,天下分裂,何也?』秦檜等方思所以對,上曰:『禮可以立國,君臣上下,如天地定位,不可少亂。武帝字呼群臣,又以珊瑚株助臣下,以侈靡相勝。廢禮如此,其能國乎?』”

所謂禮,就是等級秩序、尊卑有別。以下犯上就絕對不行。

本來岳飛以前不聽從命令不是什麼大事,也沒有必要去追究;四大將互不配合也是從一早就開始。

但張憲不肯服從調遣,意圖用偽造的軍報讓岳飛回去重振兵權。這對於任何一個國君而言,是不可能容忍的。不管岳飛是否是參與,但岳雲是岳飛兒子、張憲是岳飛女婿,都受牽連。

戰時,將軍不聽從命令,可以用在外有便宜處置權來抗辯;非戰時,將軍不聽從命令,就只有死路一條。

張憲不肯服從調遣,是趙構決定殺岳飛的最大因素:

南宋不可能有岳家軍,只有趙家軍。

從趙匡胤之後,歷朝歷代都是如此,不可能允許一支非戰時不聽從命令的軍隊存在。

岳飛真正死因,並非因為戰場上不配合作戰,而是因為被撤兵權後有割據謀反的可能,這才是秦檜對韓世忠所說的莫須有真正含義——涉嫌謀反,不需要證據。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秦檜已經是宰相,為什麼還要投降?秦檜的這種思想其實和當時的投降主義思潮是相吻合的,只是他的“南人歸南,北人歸北”的主張更鮮明,儘管打的是“保全東南”的幌子,卻對南宋之後投降政策的影響更大。在強敵面前,秦檜都堅稱要以誠相待,求和曲己,不顧一切——這是怎樣的無恥?

國家的利益受到侵犯,被外敵入侵,作為堂堂一國宰相,置之不理,這就已經完全背離了國家的根本利益。而他不但如此,還竭力迎合侵略者的利益和需要,散佈亡國的論調,對敵人妥協屈服,反對和破壞反侵略戰爭。沒有國家、民族的尊嚴,沒有奮起一搏的精神,有的只是放棄國家民族的利益,鞏固自己的個人權勢,以滿足一己之私慾。這樣的苟且偷生,能用一句“議和”來概括嗎?雖然不能說秦檜是金國的奸細,但是他打擊主戰派,陷害岳飛,就完全可以用賣國求榮,厚顏無恥來概括。

其實,秦檜在靖康之恥前是堅決的主戰派,反對割地求和。當他被金人擄掠到北地,看到女真人殘酷兇蠻。他認為憑南宋一己之力,不能與金國相抗衡。於是,南歸之後,秦檜就成了徹徹底底地投降派。他時時處處都迎合趙構,甚至代表宋高宗向金人跪接議和詔書。也正因此,南宋紹興二十五年,宋高宗稱讚他:“決策元功,精忠全德。”他還追封秦檜為申王,贈諡為“忠獻”。看看,儘管我們對秦檜大加撻伐,人家宋高宗對秦檜可是相當的滿意哦。為什麼宋高宗對秦檜滿意呢?就在於秦檜為相18年,都在執行著宋高宗的投降主義路線。

而秦檜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的最直接原因是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岳飛。

紹興十年,岳飛等部面對金朝都元帥完顏宗弼領兵的南侵,屢次取得勝利,甚至進逼東京。而且當時,金國“內訌外叛,互相猜貳,擁兵角立,莫敢先動”,他的軍隊“老弱盡行,人心乖離”——這不都是可以大加利用的契機嗎?在這種形勢大好的背景下,秦檜卻頒令岳飛班師回朝。第二年,宋高宗和秦檜合謀殺害了岳飛,與金國簽訂了屈辱的《紹興和議》,向金國稱臣、納貢、割地。

陰謀殺害一個武將,在歷史上屢見不鮮,為什麼岳飛被害會被塗上濃墨重彩呢?就在於秦檜他們不顧民族尊嚴,出賣國家利益。儘管當時,南宋和金國力量對比有些差距,但是當時正是凱歌高奏的時候,一鼓作氣統一中原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在這樣的背景下,秦檜不想著怎樣去錦上添花,卻因為政見的不同,落井下石,破壞團結,狠狠地打擊主戰派。如果當時,秦檜不做分裂的事,就是站在中立的立場上,南宋也可以利用戰場上的優勢,實現民族和國家利益的最大化吧。而現實卻是戰場上的優勢被他折騰得蕩然無存,以致到了談判桌上,秦檜卻又卑躬屈膝,答應了金國所有的條件,連一點士人的骨氣都沒有。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秦檜的主張“如欲天下無事,須是南自南,北自北,遂建議講和”。戰爭確實讓人民流離失所,生靈塗炭,百姓希望和平,國家要休養生息,這確實很美好。但是,和平可不是嘴上的花,它憑的是實力,要用自己的拼搏去實現和平。你順從,你妥協,你投降,你就能換來和平嗎?簡直是痴人說夢。在當時的背景下,北人歸北,南宋有什麼資格吱聲呢?而南人歸南,還要看金人臉色呢?就是趙構當時都對他的這一觀點也發出質疑:“檜言‘南人歸南,北人歸北’。朕北人,將安歸?”

當時,大將趙鼎認為:“假使金人與我河南地,亦須嚴備。”劉大中也力諫:“和與戰守自不相妨,若專事和而忘戰守,則墮敵計中矣。”還有一些大臣也認為,自靖康以來國家就因議和而失策,以致徽、欽二帝被俘,如今“尚不覺悟”,再與金人議和,那無異是“引賊入家”。但是,秦檜的一番話卻更入宋高宗的心——“臣僚畏首畏尾,多持兩端,此不足與斷大事。若陛下決欲講和,乞顓與臣議,勿許群臣預。”或許是經過了秦檜的不斷洗腦吧,到了《紹興和議》簽訂的時候,趙構就完全贊同秦檜“南自南,北自北”的觀點了。

而到紹興八年,秦檜再次入相,這時他們就完全沆瀣一氣了,所謂的求和,已經完全是放棄國家利益,在俯首帖耳,搖首乞憐了。也就在這一年,秦檜代表宋高宗與金人和談,宋向金稱臣。兩國以黃河為界,河南、陝西交還宋朝。宋向金進貢,歲貢銀25萬兩、絹25萬匹,而金送還徽宗梓棺以及親族。

而後主張對南宋講和的撻懶被殺,完顏宗弼上臺,金國就撕毀合約,直取河南、陝西。其實這就證明了當時大臣們的反對是正確的,但是秦檜仍然堅持投降路線。紹興十一年四月,秦檜想方設法地收回了韓世忠、張浚、岳飛的兵權,把三人召入朝廷。韓世忠、張浚被任命為樞密使,岳飛擔任副使,明面上是給他們升了官,實際上則解除了他們的兵權。隨著岳飛蒙冤下獄,議和再也沒有了阻力。

軍中無將,兵力虛弱,造成了現實上的非和不可的窘境。這時,金國提出“劃淮為界,歲幣銀絹各二十五萬,割唐、鄧二州”為議和條件,南宋朝廷也只能是被動地接受。這次的“紹興議和”,不但犧牲了岳飛,更是把黃河以南、淮水以北的大片領土都丟失了。

正是因為秦檜在最能光復河山的時候,葬送了大好局面,還使南宋從此一蹶不振,因此寧宗開禧二年(1206年),朝廷以“秦檜首倡和議,使父兄百世之仇不復開於臣子之口”為由,削奪秦檜王爵,改諡號為“謬醜”。

當然,對於南宋失去最好的光復時機,並不能完全記在秦檜的身上。秦檜他這樣做,其實只是為了迎合宋高宗。宋高宗既想在百姓面前樹立一個不忘國仇家恨的英明君主的形象,卻又怕武將勢力強大自己無法掌控,因此在有了一點地盤之後,就不想積極進取了。岳飛要是真的把宋徽宗和宋欽宗請回來了,那還有他趙構什麼事呢?正是因為宋高宗自己的求和思想,明確表示向金屈服,秦檜才肆意妄為,誅殺忠良,造成不可逆轉的被動局面。秦檜為什麼要投降?明朝陸容的話可以作為佐證:“宋與金議和,天下後世專罪秦檜,予嘗觀之,檜之罪固無所逃,而推原其本,實由高宗懷苟安自全之心,無雪恥復仇之志。檜之奸有以窺知之,故逢迎其君,以為容悅以固恩寵耳。”


蝴蝶花雨


少荃經史屋,不一樣的讀史角度。

一提起秦檜,少荃便對當年的蘇武更崇敬一分。

蘇武持節出使匈奴,被扣押北海荒原,單于命他放養公羊,待生了小羊便放他歸國。十九年中手不離大漢旌節,毛髮盡掉也不衰身為漢使的氣節。匈奴多次派人,甚至是投降的漢臣李陵前來勸降也不為所動。大雪漫漫,孤草無煙的北海,蘇武就這樣堅持了十九年,終於歸得大漢長安。

而秦檜並沒有經受蘇武這般磨難,卻在最後選擇背叛國家。

秦檜的人生要從那場近乎亡國的“靖康之變”說起。

秦檜也曾忠心熱血過

沒錯,秦檜也曾是一名主戰派。

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揮兵南下,直指北宋京師汴梁。不務政事的宋徽宗,攜同蔡京、童貫等流逃走,將爛攤子甩給兒子宋欽宗趙桓。皇帝逃跑,群臣躁動不穩,即使抵禦抗擊金人也是孤掌難鳴。

這時候,身微言輕的太學學正秦檜站了出來,從大局入手向欽宗上表“兵機四事”,採取切實可行的應對金人辦法;第二年金人再次南侵,要求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鎮,當時有2/3的朝臣商議贊同割讓議和,僅有1/3堅持主戰,而秦檜就是主戰者之一。儘管北宋朝廷還是向金國割地屈服,但仍舊免不了被侵滅亡的命運——靖康二年北宋滅亡。

秦檜的高點

很不幸,亡國之君的徽欽二帝,同諸多亡國之臣其中包括秦檜,被金國人押解到了白山黑水的東北地區。臨走前,金人想扶植一個依附自己的漢人政權來統治黃河以南地區,且要另立異性皇帝。此舉遭到了北宋舊臣的極力反對。

金人豈能給這些階下囚徒做出讓步,遂即斬殺吏部大臣李若水。在野蠻的屠刀面前自然會有人屈服,甚至獻媚。

投降金國的東京留守王時雍,夥同金人,將宋臣全部召集至秘書省,然後兵甲圍布關閉省門,要他們簽字畫押,同意擁立原太宰張邦昌為帝。不肯簽字的幾位重臣立馬被拘押。

此一髮千鈞之際,又是秦檜站了出來。

秦檜揮筆便寫了一份送給粘罕的《乞存趙氏議狀》。議狀中完全表露了秦檜心繫徽欽二帝的忠心,並以大宋百姓恩仇為著眼點,告訴粘罕如果拋棄趙氏帝王,必將同大宋百姓永結世仇。京師之宗子可滅,天下之宗子不可滅。希望能恢復嗣君之位,這不僅是大宋蒙福,也是金國萬世之利。

秦檜這一紙議狀,說實話,確實表現了一個北宋遺臣的忠貞熱情,在危難關頭仍能以江山社稷為重而乞求安保趙室。如若此時,秦檜被金人一刀結束生命,相信他的人生軌跡斷然不至“奸佞”的罵名。

高點處的墮落

很不巧,秦檜並沒有為自己爭取到“引刀成一快”結局,而是被粘罕裹同二帝抓會金營。他的議狀也沒有起到半點作用,張邦昌仍以傀儡身份稱帝,並放歸了大多數宋臣來運作這個“大齊政權”,但秦檜卻被留了下來。因為粘罕並沒有對秦檜起殺心,反而賞識有加,將他安排給自己的弟弟,為其效力。金人給予了秦檜十分的信任。

這裡需要厚黑一下:有人認為秦檜歸國後表現出的賣國求和狀才是他的真實面目,所以之前的忠貞表現全都是他為了攀附權利而做出的“政治投機”。包括金國第一次入侵他上書應對得當而升官;第二次入侵在議和割地,他極力主戰;被押解北上的路上獻出《乞存趙氏議狀》,其實是為求得金人能從側面看到他是一個值得合作的人等等。所以秦檜是一個城府很深且善於投機的人。秦檜本質是一個被權與利驅動的“奸商”。

少荃自己對這一看法不敢苟同。秦檜真正改變品性和價值觀,應該是在被虜到金國後的那幾年,他的忠貞之心在為宋臣時並不牢固,更多的是面對國難時的一腔熱血。而待局勢緩和,在金人的威逼和利誘面前逐漸的改變了初衷,開始向著妥協屈服轉變。

千古奸臣

在被虜到北方的四年後,秦檜居然攜家帶口地逃了回來。(箇中原因眾說紛紜,這也是秦檜難以解釋且被人懷疑的一個重要疑點)

而此時趙構已在南方建立南宋,在得知這位當初的“忠臣”順利歸國後,為了解金國的情況遂啟用了秦檜,直接任命其為禮部尚書。說也奇怪,歸國後的第二年便被趙構又任命為參知政事,行副宰相之職,不久後便升任宰相。

很奇怪,歸國後的秦檜是怎樣得到高宗的信任並如此地提拔?

只能說明一點:秦檜的主張是站在高宗一邊的,他的投降主和思想,是道出了高宗皇帝的內心。

皇帝也是人,也有恐懼、害怕、妥協的一面,只是他的身份象徵不允許他做出這樣的舉動。滿朝文武在面對強悍難敵的金人時,都不願提出賣國求和的建議,這將成為眾矢之的,萬人唾罵的對象,誰都不願被後世釘在恥辱柱上。

而南歸的秦檜就不一樣了,他最初的反抗意志在被囚禁的那幾年已經消磨殆盡,在他看來金國是難以戰勝的,與其抵抗不如苟且偷安。他要將自己的這一想法合理化的唯一辦法:就是讓更多的人和他一樣,向金國乞和。

也就是說:秦檜利用了趙構是戰是和的不定心態,極力營銷自己的策略“南人歸南,北人歸北”,承認金國對黃河以南長江以北地區的合法性。這是高宗默認的妥協,更是秦檜將南宋的朝臣拉下水的結果,就是要證明自己這一決定的正確性——以乞求換取國家和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