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項羽殺了劉邦歷史會不會改寫?或者項羽回到了江東又會怎麼樣?

聲屏障鋼立柱鐵件加工


項羽殺了劉邦,只有一個機會,那就是在鴻門宴上。在楚漢相爭的時候,除非出現了偶然因素,否則項羽沒有機會殺掉劉邦。比如說劉邦在歷數項羽十大罪狀的時候,被弓弩一箭射中了胸口。

不管是哪一種情況,只要是劉邦死了,歷史都將會改寫!

【在鴻門宴上項羽殺掉了劉邦】

劉邦在鴻門宴上被項羽殺了,不代表劉邦的集團就此被瓦解。劉邦在鴻門宴被殺,大概率是由蕭何取代劉邦的位置。

蕭何必然會據關而守,與項羽做殊死拼搏。因為大家都清楚,項羽並沒有佔據絕對優勢,勝負還是在兩可之間。

項羽的惡名早已傳遍秦國境內,當地的老百姓也不希望項羽來統治他們。蕭何率領劉邦的十萬兵馬,不難獲得秦地百姓的支持!

當時項羽兵力號稱百萬,其實只有四十萬。這些還不全部都是項羽的兵馬,其中大部分是豬八戒和孫悟空的(諸侯)。

當初那些諸侯跟隨項羽,都是衝著先入關的劉邦去的。這時候項羽把劉邦給殺了,那些諸侯們會是什麼想法?那些諸侯們很有可能會再次做壁上觀,讓項羽與蕭何拼個魚死網破。

諸侯們這會兒所做的壁上觀,不是當初項羽在鉅鹿與秦軍作戰時的壁上觀了。他們是在等項羽與蕭何拼個你死我活之後,坐收漁人之利。

項羽將會處於一個尷尬的境地:與蕭何開戰沒有足夠的把握取勝;即使取勝了又消耗了自己的實力;殺了劉邦之後,原先針對劉邦的那些諸侯又會把矛頭對準自己。

這時候的歷史走向就會變得不可預測了!

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項羽才沒有選擇在鴻門宴上殺掉劉邦。所以項羽他們才能順利地進入咸陽。

【在與劉邦對峙時把劉邦射死】

劉邦在這個時候忽然被項羽射死,劉邦的軍隊必然軍心大亂。項羽趁這個機會,對劉邦的軍隊展開猛攻,劉邦的軍隊必然會遭受慘敗。

劉邦已經死了,原先那些依附劉邦的諸侯,要麼趁機自立,要麼再次倒向項羽。身處後方關中的蕭何,聚集起原來的人馬,依據關中繼續與項羽作戰。

項羽在這之前勸說過韓信,被韓信給拒絕了。這時候劉邦已經死了,他們又剛剛經受了慘敗。項羽只需再次派人去勸說韓信,這次韓信肯定會選擇自立。

這時候就會出現短暫的三足鼎立局面。最後能夠完成統一的,還是以蕭何的概率最大。

【項羽在垓下突圍之後回到江東】

這時候的項羽已經是徹底的慘敗,沒有可以與劉邦再爭長短的資本了。

即便項羽沒有自刎而死,而是渡江回到江東。還沒有等到項羽再聚集起人馬,劉邦的大軍就會趕到。項羽只不過是晚死了一段時間而已。

歷史沒有什麼大的改變。受影響最大的應該是李清照。李清照的文學造詣就只能侷限在詞上面了!

李清照絞盡腦汁也寫不出:“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寄暇學宮


假設項羽在最後一戰(垓下之戰)打贏了,順利把劉邦殺了!歷史不會改寫,只會推後幾年,西楚霸王必定慘敗!

我們來看下項羽為什麼會失敗告終!

假設他吸取之前的教訓,他定會統一天下,聽取別人意見,牢固自己權威,以及學習劉邦之道,用人之道,這樣一來,西楚定會像漢朝一樣發揚光大,流傳百世。

但是自古以來有這樣一句話: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所以前面這種假設不現實!

所謂性格決定命運就可以用在項羽身上

項羽最後真的殺了劉邦,他多多少少會吸取教訓,但他的本性還在,所以一統天下是不可能的,還是跟戰國一樣分成六七個國家!

為什麼這樣說呢!

因為項羽沒有劉邦那種胸懷天下,只有個人英雄主義,所以這就是區別,項羽沒有統一天下的慾望,而劉邦卻有像秦始皇那樣胸懷天下的志向!

項羽就算知道自己錯了,也就腦子清醒點,不會被張良騙,少放點錯誤!

一旦有個胸懷天下的人,項羽就麻煩了,因為他不夠狠毒,他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而想要擁有天下的人,必然是個狠人,當機立斷,陰謀不斷!

項羽那玩得過一個陰謀不斷,詭計多端的人呢!所以項羽還是當個大將軍最適合他了,不要做諸侯王就不用死得那麼慘了!

歡迎討論


劉邦說歷史故事


我們首先來分析項羽為什麼沒有殺劉邦:

項羽最有機會殺劉邦是在鴻門宴,現在很多分析都說,項羽之所以沒有殺劉邦來源於兩個因素,一是不聽亞父范增之言,二是項伯通風報信,劉邦早有準備,同時在鴻門宴上舞劍使項莊功虧一簣。這些其實都是表面原因,真正不殺劉邦的原因是項羽根本看不起劉邦:

其一,劉邦出身低微,項羽是將門之後,名門貴族。

首先我們來看劉邦的出身:

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姓劉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劉媼。—《史記·高祖本紀》

司馬遷是漢武帝時人,作為本朝的開國皇帝,司馬遷也沒有給他找到一個高貴的出身,從《高祖本紀》裡,我們看不到他的前輩們出過什麼的名人,他是真正的草根,所以為了使自己高貴,他才編了一個故事,他的母親劉媼曾經休息於大湖岸邊,睡夢中與神相交合,其時雷電交作,天昏地暗。他父親見到一條蛟龍在他母親身上,後來他母親懷了孕,就生了劉邦。這個故事在相信迷信的年代能夠矇騙一些下層百姓,但是對於一些上層人士來講,可信度極低。

我們再來看看項羽的出身:

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時,年二十四。其季父項梁,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項氏世世為楚將,封於項,故姓項氏。—《史記·項羽本紀》

項羽家世代為楚國的將領,是真正的名門望族,這在戰爭年代尤其具有號召力,一個是將門之後,一個是實實在在的草根,項羽怎麼會把劉邦放在眼裡。

其二:雙方力量對比懸殊:當時項羽擁兵四十萬,而且是百戰之兵,是經過戰爭考驗的勝利之師,而劉邦只有十萬兵馬,而且戰鬥力不高。

我們再來看具體的戰績:

先來看劉邦的戰績:在昌邑和彭越一起攻打秦軍,沒有打贏。奪了剛武侯的軍隊四千多人,與魏將皇欣、魏申徒武蒲的軍隊聯合攻打昌邑,昌邑還是沒有攻下,和酈商統率陳留的軍隊一起攻打開封,開封沒有攻下。在雒陽東面和秦軍交戰,又沒打贏。劉邦可以說是一路敗仗,劉邦的戰場指揮能力和軍隊的戰鬥力都及其低下。

我們再來看看項羽的戰鬥力:項羽破釜沉舟大破秦軍,殺了蘇角,俘虜了王離,聲威大震,召見各諸侯將領,他們進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不敢抬頭仰視。又在漳水南岸打敗了秦軍,在汙水上把秦軍打得大敗,迫使章邯投降,而後坑殺秦朝降兵二十萬。

此時的項羽正值人生的巔峰,小小的劉邦怎麼會在他的眼裡。

所以項羽不是不想殺劉邦,而是根本看不起劉邦,出身草根,軍隊戰鬥力不強,對自己沒有威脅,這種小角色在那個年代遍地都是,殺了他得不償失。換個角度,如果劉邦也是將門之後或者是名門之後,恐怕就沒有這麼好的命運了。

因此我們即使回到了那個年代,項羽也是不屑於殺劉邦的。

接下來我們再討論項羽如果回到了江東會不會東山再起。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夏日絕句》—宋:李清照

一說項羽回到江東,我們很自然的就會想起李清照的這首詩。這首詩是李清照有感而發,他的丈夫趙明誠在靖康之變後出任建康知府,城中爆發叛亂,趙明誠不思平叛,臨陣脫逃。她為國為夫感到恥辱,在路過烏江時,有感於項羽的悲壯,創作此詩。

基於這首詩,很多人開始討論項羽如果渡江回到江東,也許還能東山再起。

其實則不然,我們分析下:

其一:當初群雄並起圍攻秦國是因為秦國的暴政。一是焚書坑儒,將知識分子推到了對立面。二是繁重的勞役,將普通百姓推到了對立面。三是六國後代存在著廣泛的復國思想,政治精英階層中的很多人站到了秦國的對立面。所以秦國的滅亡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產生的結果,很多人包括項羽都是師出有名,不是項羽一人之力造成的。

而今,項羽和劉邦的爭鬥並沒有那麼名正言順,大家都知道這是為了爭權奪利,沒有辦法得到廣大老百姓的支持。同時項羽的分封並沒有讓所有人滿意,所以項羽的敵人不只是劉邦,還有那些因為感到分封不公的諸侯。天時地利人和一樣都不佔優勢,項羽如何能取勝。

其二:項羽成功後的所作所為讓很多人傷心,我們看看他都幹了啥:

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史記·項羽本紀》

項羽的這些所作所為和秦二世有何區別,他還殺了義帝,徹底的暴露了自己的本性。義帝是項羽凝聚人心的一塊招牌,如今招牌沒有了,誰還會聽他的召喚。

其三:項羽有勇無謀,不能知人善任。

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史記·項羽本紀》

從項羽的經歷中,我們可以看出他不是一個做事能夠堅持到底的人,他自恃武功,瞧不起其他人,但單憑武力是解決不了戰鬥的。他也有智囊,范增的水平並不比張良差,他雖然尊范增為亞父,但基本都不聽范增之言,氣的范增離開了他。

同時我們看劉邦,劉邦有什麼能耐,我們還真看不出來,但是像張良、蕭何、韓信這些文臣武將都能為其所用,這正是劉邦和項羽的真正差距所在。

所以,我們說,即使烏江邊不自刎,重回江東,項羽的失敗也是必然的。


白話文說歷史



和諧131679225


我看了看題目,又是如果,再看具體內容,又說項羽回江東又會怎樣?想來也是天冷吧歷史達人出不了門,和大家玩玩也好!我按提問順序回答如下 : 一,垓下一戰項羽勝,劉幫敗北,或被殺,歷史必然改寫!或許我們漢民族填寫表格大概就得填楚族了也未可知!而且項王把國都定在那裡,也是問題!楚是否能統一全國,是否是南,北楚,還是西楚,東楚也說不來不說了!二,倘若楚王項羽沒死,真回江東,那還真不好說!史雲 :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果不其然,霸王項羽推翻秦朝!,現在把楚王放回去,真有東江再起的可能!但好在沒有"如果",就算做了個夢!也蠻好!就此!


行至水窮處67288616


歷史上沒有如果假如等等,就設想一下假如項羽殺了劉邦會不會改寫歷史。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劉邦的為人情況。

首先根據歷史資料可以肯定劉邦是個混混流氓出身的二愣子,他在市井之中的經歷讓他變的善攏人心且此人志向過大,除此之外一無所能一無是處,殺了他之後就排除兵力等優勢的種種原因項羽仍難改變局面。

1,蕭何,劉邦有這樣的成就全賴蕭何出謀劃策,劉邦死了蕭何必定取而代之,三軍將士在蕭何的謀略下打著為主復仇的決心會更加快項羽的失敗。

2,韓信,劉邦於韓信有大恩,這在韓信寧願死都不肯背叛劉邦就可以看出來,假如劉邦死於項羽之手韓信能坐視不理嗎,項羽雖勇帶兵卻不如韓信,將此二人逼上對立面會更快結束項劉之爭。

項羽回到楚地能不能捲土重來?根據歷史資料我認為不能也沒有機會了。

1,他若東渡劉邦已取得大部江山,且項羽坑殺秦人讓百姓深為痛恨,劉邦根本不用費多少力即可安撫民心得到絕對支持。

2,項羽勇武第一卻不善聚攏人心,屢戰屢勝中大多是懼於淫威而非心悅誠服,再想捲土重來根本就無人可用無人可召了。

以上是不才粗略見解見笑了。





中國歷史名人集錦


這個問題其實不用回答

如果,鴻門宴,聽取范增意見,絕對會改寫歷史,而劉邦斃,有機會坐頭把交椅的,我個人認為只有蕭何,當然這是後話,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楚懷王應趙王的求援,令義軍兵分兩路,一路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率軍數萬北上以解鉅鹿之困;另一路以劉邦為主帥,進攻關中。

楚懷王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向天下諸侯許諾,只要誰先攻下關中,就封誰為關中王。

項羽北上救趙,將秦軍主力牽制在河北,進行了一場場血戰。而此時的劉邦則乘虛順風順水地進入了咸陽,接受秦王子嬰的投降。

劉邦就是這樣趁人撿了個大便宜,這還不算,還派兵把守關口,不準別人再進關中。

而個人感覺成王敗寇《史記》裡有描述項羽不否的東西,如若項羽性格暴戾,不得民心,不可能和劉邦半分天下,而劉邦確實是底層老流氓,而項羽是項燕孫子,接觸的軍政可不是劉邦能比的,項羽唯一差劉邦的就是大度,不管是哪方面都體現的淋漓盡致,猜忌“亞父”種種跡象又表明即使得天下也沒有高祖劉邦的魄力,而殺了劉邦也就不會有漢王朝,沒有漢王朝,也就沒有中山靖王之後,沒有三足鼎立,就像連鎖反應一樣,整個後世會被改寫。

然而歷史沒有如果,發生的及是定義的,[捂臉]



戈渣


前言:楚漢相爭多時,最後的結局是:西楚霸王在烏江邊自刎以謝天下,而劉邦則取得了最後的勝利。這樣的結果,對於昔日霸氣十足的項羽而言,除了自認苦果外,不得不反思了:如果當時就聽信范增的建議,果斷殺掉劉邦,會不會是另外一個局面?

鴻門宴上項羽的反應

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

這是范增示意項羽動手的暗號,項羽卻裝作看不見,真的是因為項羽狂妄自大,忽視潛在的對手?只能說有這個因素,但是絕對不是最重要的。項羽此時為楚軍的主帥,真要動手也得他示意手下,而不是謀士讓他看對方的臉色,這在一定程度上是角色的移位,況且項羽是什麼人?會屑於這些上不了檯面的暗殺舉動?有這樣自信支撐他的自然是軍事實力,項羽實際的兵力為四十萬,而劉邦的實際兵力才十萬,四比一的情況下項羽自然不會把劣名在外的劉邦看在眼裡。

如鴻門宴山上劉邦被殺楚漢陣營的反應

項羽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

真要是在鴻門宴上被殺,對於楚營而言似乎也就多殺一人而已,但是對於漢營而言,其境況就不一樣了,是誰向項羽告密的?是劉邦的手下曹無傷,告密的理由大體是:劉邦自己想當關中王,還想用降臣秦王子嬰為相,其秦皇宮的財富都將屬於他!那麼如果劉邦前往鴻門宴時被殺,張良定然能全身而退,因為此時的張良還沒有投入漢營的打算,畢竟自己的復國心志還在,而且項伯與張良有私交,也會為其打掩護。這樣的情況下,張良自然會知會一同前來的樊噲,及時離開楚營,及時樊噲也被殺,張良也會暗中透露消息漢營,那麼到時曹無傷即使不被項羽所殺,他回到漢營其結果也是一死!因為良乃固要項伯。項伯見沛公。可見收到消息的項伯早就知會張良與劉邦了,這樣的情況下他們會沒有後手準備?

如劉邦項羽鴻門宴被殺,誰會成為他的追隨者?

蕭、曹等皆文吏,自愛,恐事不就,後秦種族其家,儘讓劉季。

這是劉邦攻打縣令時,蕭何與曹參等人的反應,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他倆怕事情成不了,礙於是秦吏的緣故,怕禍及族人,於是就推薦劉邦做帶頭人。從小打小鬧到進入關中,劉邦的兵力已經有十萬之眾,會因為劉邦一人的逝去而四下潰散?這樣的情況下,繼任者大概率會是蕭何,其他沛縣的老弟兄相輔佐。按照蕭何的做事風格,不太會立刻起兵與項羽廝殺,會蟄伏靜待時機。以項羽狂妄的做事風格會把誰放在眼裡?繼續他的分封之路,繼續他的西楚霸王美夢,繼續他的忠言逆耳叛逆之舉。他的“成績單”上會留下:焚燒秦王宮,殺義帝,詐阬秦子弟新安二十萬,殺卿子冠軍,殺秦降王子嬰等記錄,這些暴行都足以讓天下人群起而攻之,加上他的賞罰不公,其內部的矛盾也在激化,真的會因為除掉劉邦就改變歷史,項羽問鼎君王寶座?項羽,你會不會想的太美好了?

總結:歷史不容假設,但是基於項羽的為人及做事風格分析,即使項羽除掉劉邦,也不會因為一人的消失而改變軌跡,因為項羽所作所為就如韓信所言:此特匹夫之勇耳!


農夫說歷史


如果項羽殺了劉邦歷史也不會改寫,時勢造英雄,項羽即使東渡烏江回到了江東也只是苟延殘喘,英雄末路。

項羽和劉邦只是兩個集團的核心代表人物,殺了劉邦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只會激起劉邦集團的憤怒,讓局勢更加惡化

滅秦之後,劉項實力對比是項羽遠超劉邦的,當時的項羽已經成為了中國的最高統治者,可是他選擇了當霸王而沒有稱帝。按照當時的社會發展可見,稱霸跟民國時期的張勳復辟有點類似,歷史的車輪在滾滾向前,他在倒退,這是違背天下大勢的。

從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王可見,項羽並不是一個卓越的政治家,作為統治者論功行賞的時候,卻未能切實安撫人心,為後面製造了更多的矛盾。劉邦很智慧,大漢王朝幾乎沿襲秦制,中央高度集權。

在《史記》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項羽勇有餘而智謀不足,且做事殘暴,行軍途中會因個人喜怒濫殺無辜,這無疑會導致項羽失去人心。

項羽沒有容人的雅量,猜忌心過重,致使天下有識之士都跑向了有勇氣,有擔當,有謀略的劉邦陣營。

項羽的失敗是註定的,他沒有政治家的魄力,只是英雄末路不免讓人唏噓。



看古今多少事


不管項羽是殺了劉邦,還是回到江東歷史都不會改寫,項羽依然不能建立新的王朝。

因為我們要清楚項羽失敗的真正原因不是劉邦,也不是他不回江東,這兩個都是他給自己的一個臺階而已!

因為項羽曾經成功過一次,但是最終還是失敗了!

當年項羽推翻暴秦的時候,其實項羽已經贏了,並且它是所有諸侯裡面勢力最大,機會最大的一個人,如果他在當時建立一個統一王朝的話,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但是他沒有,他卻選擇分封諸侯,自己成為西楚霸王!

所以這裡暴露了最關鍵的問題,項羽的政治眼光不行。

秦始皇已經把分封制給否定了,重新建立了郡縣制來加強中央集權,到了項羽這裡又變成分封了。

分封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諸侯國強大起來以後開始進行長期的戰亂,就看誰有本事再度統一,但是應該等不到戰亂的發生,估計項羽就玩完了,因為有一個人會阻止這件戰亂的持續。

那就是韓信。

因為當年楚漢相爭到最關鍵的時刻,項羽曾經派人去說服過韓信。

韓信因自立為齊王。項王聞龍且軍破,則恐,使盱臺人武涉往說淮陰侯。——《史記·項羽本紀》

足下與項王有故,何不反漢與楚連合,參分天下王之?——《史記·淮陰侯列傳》

項羽那是寧可烏江自刎也不會低頭的人,竟然主動找到了韓信,也就是說韓信對他造成威脅了,韓信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是在項羽分封諸侯以後!

也就是說之前一段基本上都是項羽是主角,而且還成了西楚霸王,以為天下就是自己的了。其實這個時候他已經把劉邦當成死人了,但是他沒想到的是大家真正想要的不是分封而是一個完整的天下,所以在緊接著的混戰中,韓信才是真正的主角,如果在戰鬥中項羽真的把劉邦給殺了,項羽面臨的只有一個結局。

那就是從此以後韓信自立為諸侯王和項羽一爭天下!

但是從歷史來看,項羽是打不過韓信的,所以說就算項羽回到江東重新來過,只要韓信在,他最終都是一個結果,韓信一定會追到江東把他滅掉!

那麼最終結果就只有一個,韓信建立新的王朝,或者韓信和劉家的人重新輔助劉邦的額後代建立大漢王朝,所以無論如何按照項羽的性格,他都不可能建立新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