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呼吁保护传统文化,而效果却感觉不佳。该不该结合时代特点来改变传统文化?

奥弟讲故事


为何效果不佳?什么是时代特点?

政府倡导力度不够,缺乏系统性文化架构,政府相关机构的宣传推广,要明白现代需要什么样的传统文化,什么样的精神。要有与时俱进的中国传统文化。要符合现代人的精神需求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传统文化。

所谓的恢复传统文化到底是恢复什么呢?也就是儒家所倡导的德行。谁还把守德看的那么重要,一切向钱看。钱已塞满了每个人的心灵,德,就无处可装了。

结合当代的特色改变传统文化,这是必须的。什么叫与时俱进?中国发展到今天已不是从前的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了,已进入了商品经济社会。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法治是基本的原则。运行的方方面面都要有法治进行约束,人们的各种行为和利益都要受到法律的保护。只靠传统的道德教育是根本行不通的。试想,如果人人都自觉遵守道德行为,那法制还有用吗?可正如此,人性是最不可信任的,在没有法制的约束前提下,人是不可能完备道德的。若单凭“自律”就能解决人性的“恶”,那恐怕太天真了吧。社会的发展,着实的证明了这一点。没有法治作为基础,道德是建立不起来的。

提倡恢复传统文化,不能走形式,穿穿汉服,背背唐诗,读读启蒙学,这就是恢复传统吗?另外,不解决现实的金钱至上的实际问题,宣传道德,那是不可能的。人都是现实的动物,都抗拒不了现实。现实的贫富差距不改变,人们的心理不可能平衡。心理一旦扭曲,什么优良传统文化都无法解决。所以不能一味强调恢复传统文化。试图用这个解决一切当前的问题,那是不现实的。

保护传统文化是历史学者和专家的需要和职责。文化也可以视作一种商品,谁需要它对谁就有价值,不需要就没有价值。需求者越多越有价值,价值是对需求者而言的。

明晰优秀传统文化的定位,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要求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首先,应清晰定位其概念与内容。优秀的传统文化,顾名思义就是具有一定文化价值和影响力且能够被一直推崇、学习和传播的文化。在对其内容进行定位和传承时,需要注意将历史性和时代性相结合,选择能够为大众所接受的内容,增强民众的认同感,促使其能够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运用在实际的生活中。同时,还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出来,加大对好人好事、名人事迹等具有正能量的社会实践的传播力度,以增强我国人民群众的对文化的自信与社会凝聚力。

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中,教育是一种极为重要的传播路径,其能够将我国传统文化深入贯彻到教学过程中,从不同学科和领域展开多样化的传统文化渗透,进而不断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信心。因此,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力量,将优秀传统文化有目的、有计划地向所有学生推进,将文化的传播与具体的教育相互结合起来,增强其在我国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

应该用传统文化的终极指向与作用,去改变,去结合时代特征。否则,将失去传统文化终极指向的精髓。成为不伦不类。注意:千万要记住“古为今用”这四个字的指向性。不可逆用!

这就是传统文化真正的划时代意义!


文利wenli


保护传统文化,应该结合时代特点来改变传统文化。

这里的“改变”,是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一,保护传统文化,不是一成不变,依样画葫芦地照搬和保留。应该继承与创新互相配合,互相辅助,使之相得益彰。

二,保护传统文化必须注重创新和转化。通过创新和转化,为传统文化注入生机和活力,植入更强的生命力。使之进一步发展,与现代科技和文明相融合,以更好地服务人民,服务社会。

三,具体来说,传统文化必须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相结合,覆盖中小学教育,覆盖全社会。让“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民族服饰、民风民俗、文学形式、精神制度——即宗法的、农业的、血缘的诸多方面传统的文化内容与现代科技一起,奏响全新的交响乐,形成文化软实力和科学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初晓兒


传统文化当然有用,可是还是要改变现实。传统文化是一种积极教化,对人是一种滋养,任何时候,传统文化都是重要的,取其精粹。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和谐绝对起到推动作用,没有任何一个人希望社会不和谐的,因为不和谐大家都不会心安,都不会幸福,彼此冷漠,互相伤害,什么物质都满足不了幸福,这有现实证明。

有的人推崇西方文明,其实西方文明起不到太大的和谐作用,因为历史不同,民族心理不同,虽然可以互补,但从民族感情来说,还是自己的文化更可亲,更能感同身受。西方文化侵袭的这些年,我们幸福了吗?没有。这说明什么?西方文化其实不能滋养我们的心灵,那是虚的,感官的,不能形成精神归宿,比如圣诞节,大家能得到什么滋养,国外的节日盛行,无非就是喧闹,把各种污糟思想传进来,可恨的是这样的节日在中国横行多年,看看现在的人的思想道德,还像什么样子?假药毒食品泛滥,虽是利益作祟,但如果没有西方文化扰乱人的思绪,人们浮躁,没有精神归依,怎么可能会如此大行其道?虽然有多种原因,有现实利益原因,但假如大环境的思想道德盛行,这样的事情会大为减少,虽然法治有用,但难免复杂,有滞后性,法治不能监督的地方还是有的,这个时候,道德的作用会彰显,所以德治也是十分重要,但是德治落实不够,传统文化不显,传统文没落,甚至还认为是落后的,谁还听,谁还恪守道德?没有道德,物质世界再发达,也不能和谐幸福,吃饱喝足就幸福了吗?物质是一个方面,但精神方面太贫瘠,是严重失衡,靠西方文化丰富人的精神,还是勉强了,现实可以证明。所以问题出来了。

传统文化怎么在现实中起作用,这里面必须有一个大的转向,过去我们太忽视传统,这应该是一个教训。那些说摈弃传统文化的人,居心叵测,社会绝对不能因西方文化而真正和谐。这个导向非常重要,必须加大力度。

但同时,传统文化与民主,自由可以并行不悖。



精思乐文


保护传统文化的呼吁声音并不是很大,因为未时常听到这种呼吁,或者工作、生活环境中,这种保护传统文化的呼吁不多。

和历史上一切事物相同,文化现象也有产生、发展、兴盛、衰落的过程,比如供家谱、宗庙、宗法、举孝廉、红盖头、花轿、骈文、诗词、棺椁、祭祀等文化,在一段时期内普遍盛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或以简化版的形式存在。

一种文化的存在的基础是自身的生命力和社会需要,妇女运动后,小脚文化就灭亡了;电脑打字后,文房四宝就从文具变成艺术。文化一旦需要保护,就标志着这种文化形式的式微,如果不再被需要,早晚变成博物馆中的标本。

时代的变化本身就包含文化演变,移风易俗、简化繁体字深刻改变了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适应时代的新发展,这是国家对传统文化改革的推进和引导。除此之外,现代社会无时无刻都在对传统文化进行改变。传统文化并不是顽固、保守的势力,相反,传统文化被迫改变是不争的事实。


欧比旺罗克


传统文化要弘扬,现代文化要提倡,要宣传,现代文化都宣传公共道德宣传人人必遵。


R林宝B


信息时代的日新月异己将传统文化冲击的支离破碎,但我们应该相信,千年来己融入到我们中华民族血液中的传统文化文明的精髓是永远存留在民族脉络之中的。


QiLi齐量


效果不佳的原因,是政府推广不力!若是像禁止电瓶车一样的决心,去推广传统文化,你看会是怎样!

还是一句话,没有利益,谁tm看得到你


非常杂货铺


也不纯是保护的事。过时的文化是早晚要被社会淘汰的。人们都喜欢的艺术才有发展的活力。没人喜欢了,只能当做化石保存起来。


师范小王子


对于传统文化……最好的保护就是让它能够在今天继续……彰显珍贵价值……发挥凝聚作用……复活在当下……

从这个角度来看……禁止民间文物流通的限制就是最大的实质性破坏传统文化……是一种愚蠢的自我文化矮化措施……

希望尽快改进开放


手机用户60669424220


阿蒙: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成不变,永世不变,传统文化也一样,不论内容与形式,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存亡有别。这不完全是保护得力不得力的问题。传统文化太广泛,太复杂,有全国性的,也有地区性的,文化部是唯一的管辖机构,它能做多少事情?做了多少事情?地方政府能做多少事情?做了多少事情?当然重点古籍古迹,保护容易,其它杂七杂八的传统文化,只能存亡由天由人由时空。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