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熬夜關燈玩手機有什麼危害嗎?

很多韓劇


經常熬夜關燈玩手機有什麼危害嗎?

首先需要強調的是,儘管長時間看手機等電子顯示屏的有些健康危害還存在爭議。

但是,對於未成年人來,應該儘可能控制每天瀏覽電子顯示屏的時間,儘可能避免一切可能的危害。

當然,更應該嚴禁熬夜看。

但是,就題主提出的“經常熬夜關燈玩手機的危害”,如果僅限於成年人,現在的大部分說法都缺乏證據支持,僅僅是人們的想當然。

基於證據,經常熬夜關燈玩手機的危害

有證據支持的危害僅限於以下兩個方面:

手機顯示器短波長藍光對睡眠的干擾

手機等當前主流的電子顯示器都是以LED發光為基本原理,低能LED為主的人工冷光光源含短波長藍光。

研究已知,人類睡眠具有典型的晝夜節律,觸發這種節律性睡眠的主要驅動因素是松果體分泌的褪黑素。

光照,特別是短波長藍光是褪黑素分泌調節的因素。

自然狀態下,日光中的短波長藍光投射到視網膜光敏神經節細胞的光感受器,信號上傳到腦內抑制褪黑素的產生。

當太陽落山,黑夜降臨,藍光照射逐漸減少甚至中斷,褪黑素的產生分泌不再受抑制,會逐漸增加,就會促使我們逐漸產生睡意。

某個時間節點,褪黑素分泌驟然升高,達到一個高峰值,會促使我們陷入睡眠;早晨,皮質醇的分泌把我們從睡眠中喚醒。

上圖所示,褪黑素和皮質醇分泌的晝夜節律性產生了我們睡眠的晝夜節律性。

近代以來,隨著電的普遍使用,夜間人工照明對人們的睡眠造成極大影響,主要就是因為人工光源中藍光對褪黑素分泌的抑制帶來的睡眠干擾。

所謂“經常熬夜關燈玩手機”,關鍵因素是經常和熬夜。

熬夜意味著超過以褪黑素分泌峰為標誌的生理性睡眠時間仍保持清醒。熬夜看手機的藍光自然會抑制褪黑素的分泌,減低睡意程度,使得人們更容易長時間熬夜。

這樣的經常熬夜會造成長期的睡眠不足,長期睡眠不足的危害眾多,主要集中在長期的健康危害,和短期精神、情緒和工作狀態的危害。

因此,“經常熬夜關燈玩手機”最應該值得關注的是通過對睡眠的干擾造成睡眠不足系列危害。

視疲勞

看手機造成的視疲勞已經成為全世界的一種“流行病”,主要的影響因素在於長時間觀看,跟白天還是熬夜沒有直接關聯。

視疲勞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長時間視物造成的負責眼球和麵部運動的包括眼外肌肉、睫狀肌在內的眼睛周圍肌肉的疲勞。

但是,這並不是視疲勞的主要問題。

視疲勞最主要是因為角膜表面的淚膜破裂帶來的不適。

我們知道,眼睛是一個非常敏感的部位,這是因為眼睛前面的角膜直接暴露於乾燥和存在大量有害物質的空氣中,角膜有非常高密度的神經末梢來感受這些有害因素並做出實時的保護性反映。

當然,眼睛本身也有一種至關重要的保護機制,那就是在角膜表面分佈著有眼淚形成的保護膜,稱淚膜。

淚膜的成分並非水分這麼單一,而是由淚腺分泌的淚水和瞼板腺分泌的油脂組成,並在角膜表面形成一個分層的淚膜。

最內層是眼淚中的粘液成分,稱粘液層,主要負責保護角膜並將淚膜粘附在角膜上;中間是最後的水層,是0.9%氯化鈉濃度的生理鹽水,負責滋潤角膜;最外層是瞼板腺分泌的油脂層,負責淚膜形成光滑的表面更有利於光線無折射的射入,以及防止水層蒸發。

淚膜維持完整還需要我們不停的眨眼,每眨眼一次,淚膜就會重新均勻塗布一次。

一旦眨眼時間間隔延長,淚膜就會破裂,淚膜破裂處的角膜就會直接暴露在空氣的乾燥和其他危害因素中。

角膜神經末梢上的傷害性受體,比如TRPA1,就會感受到這些傷害性,產生乾燥不適甚至疼痛的感覺;同時,神經還分泌神經肽啟動神經源性炎症,使得眼睛充血、發紅、發炎。

包括熬夜看手機在內,只要是長時間,特別是聚精會神看電子發光顯示器,就會讓我們“忘記”眨眼,就會引發上述不適和嚴重充血發炎。

這才是當今世界流行的電子顯示器相關的視疲勞的真正機制。

關鍵是因素是長時間,和聚精會神,跟是不是在黑暗中無關。

其他眾多危害都是基於臆測、軼聞和傳言

坊間流傳著長時間看手機,特涅是熬夜關燈在黑暗中看手機的系列危害,有的還非常觸目驚心。

但是,目前沒有證據支持這些危害的宣稱。

這些所謂危害包括:

關燈玩手機引發黃斑病變,甚至失明?

這種謠言並非完全空穴來風,還是有一定理論基礎的,這就是短波藍光對視網膜潛在的危害性。

所謂黃斑是眼睛視網膜上視覺細胞最集中的重要功能區。

這個區域發生病變,將嚴重影響視力,甚至導致失明。

科學研究發現,強烈的光照,特別是短波長的光,的確可以造成視網膜尤其是黃斑區的損傷,441 nm波長的藍光最敏感,比如沒有保護下裸眼觀察日食。

但是,藍光造成視網膜損傷需要一定的光照強度和長時間積累一定的能量。

有研究認為,長期暴露於日光下就會發生在這種視網膜變性,醫學上稱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

需要積累多大能量才會導致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呢?

一項著名的研究顯示,如果從少年期開始每天至少暴露在太陽下 5小時以上,等到30多歲就可以檢出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的跡象。

如果佩戴太陽鏡或寬簷帽可使這種傷害風險減低50%。

看手機要想看出視網膜變性,據初步估算,如果每天看10個小時手機,恐怕需要幾萬年以上的時間。

關燈玩手機會導致青光眼?

這是有的醫生想出來的一個好玩的說法,理由是,“黑暗中看手機會導致瞳孔長時間處於散大狀態,周邊虹膜堆積,房角變窄,加上小梁網受到遮蔽,房水無法外流,導致眼壓升高,從而可能誘發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發作。”

我們知道,眼睛對光照強度非常敏感,主要依賴瞳孔的擴大和縮小來調節入眼光照量,強光刺激惠玲瞳孔縮小;黑暗中,瞳孔就會散大。

無論是黑暗中還是光照下,我們玩手機看得是顯示屏發射的光線,而不是周邊的光線。

比如,白天在日光下看手機看得是手機,不是盯著明晃晃的大太陽。

同理,晚上關燈看手機,我們看的是手機顯示屏的光,而不是周圍的黑暗。

因此,上述黑暗中看手機看出青光眼的說法堪稱弱智。

關燈玩手機能看出視神經炎,致“暴盲”?

這是有人根據2017年發生在廈門一位20歲女生患上視神經炎的事件炮製的,吧疾病歸因於關燈看手機。

其實,這是一種“雞司晨”邏輯產生的謠言,把原本不相關的兩件事硬扯在一起還亂點鴛鴦譜成因果關係。

事實上,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種生物學機制可以解釋看手機能看出視神經炎,全世界也沒有任何這種病例的報道。

關燈玩手機會導致近視?

由於青少年近視和手機幾乎同步高度“普及”,因而這是最能迷惑人的一種說法。

但是,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證據證明看手機,關燈看手機與近視的發生和發展有關。

目前所知的,近視的發生是因為青少年期眼球過度生長造成的縱軸過度拉長造成的屈光不正。

目前確認的與近視發生和進展相關的因素只有遺傳和室外活動時間的減少。

後者的機制是,眼睛視網膜可以分泌多巴胺來抑制眼球的生長。

研究發現,光照是多巴胺分泌的一個調節因素,可以促進其產生;相反,長期呆在光照不足的室內,多巴胺分泌減少,就容易導致眼球過度生長。

因此,如果說看手機對近視流行有作用的話,那也是白天花費大量時間在室內看手機,擠佔了室外活動的時間;跟晚上關燈看手機無關。

關燈玩手機導致乾眼症?

如上所述,長時間看手機,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是造成世界視疲勞流行的主要因素。

視疲勞會引起眼睛乾澀不適的症狀,表現類似於一種被稱為乾眼症的疾病。

但是,無上所述,視疲勞主要是長時間看手機導致眨眼減少引起淚膜破裂引起的眼睛乾澀不適。

而醫學上的“乾眼症”是由於瞼板腺分泌不足,導致淚膜油脂層缺失,引起缺乏油脂層,淚膜穩定性下降,淚膜容易不完整,從而導致失去保護的眼淚容易蒸發,引起的眼睛乾澀、充血發炎的表現。

就是說,視疲勞雖然與乾眼症有相似的症狀,卻並不是一回事。

權威機構從來沒有聲明過長時間看手機對眼睛的任何實質危害

歐盟安全局新興和新確定的健康風險科學委員會和美國眼科協會相關立場性報告中都明確指出,電子顯示器不會對人的眼睛造成任何實質性危害。

但是,長時間使用的確是造成視疲勞的關鍵因素。

美國眼科協會的報告就明確指出,在黑暗環境(包括黑暗環繞模式)下長時間看可視顯示器可能會稍微增加不適,因此應該設置一個低照度的背景照明。


掙脫枷鎖的囚徒


給您的忠告:熬夜玩手機,會導致多種疾病!



2017年諾貝獎生理學和醫學獎授予了美國布蘭迪大學的Jeffrey C. Hall、Michael Rosbash和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的Michael W. Young,表彰他們發現了生物體中控制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

晝夜節律(circadian rhythm)是指生命活動以24小時左右為週期的變動。人體生理功能,學習與記憶能力、情緒、工作效率等也有明顯的晝夜節律波動。晝夜節律與人類的活動關係密切,晝夜節律的破壞和睡眠不足可能導致許多疾病的發生,特別是慢性疾病,影響機體的健康。

光是人類晝夜節律系統的主要同步刺激因素。

在電燈發明之前,人類白天暴露於強光(> 300勒克斯),傍晚和夜晚暴露於昏暗的光線(<30勒克斯)。而在現代社會,人類大部分時間都處於中等光強度(30至300勒克斯)下,在夜間則暴露於無處不在的人造光下。電燈照明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生物鐘與晝/夜週期同步的方式,可能對晝夜節律系統造成破壞。

光是我們的生物鐘和晝夜節律的主要同步器。

特定的視網膜細胞感知光線的強度,並向大腦視交叉上核的主時鐘發出信號。為了評估我們的生物鐘的狀態,研究人員測量了昏暗光線(1勒克斯)下的褪黑激素分泌的始發,這是睡眠開始的信號。傍晚昏暗光線對褪黑激素的抑制可以衡量個體對光的敏感度。先前的研究定義抑制褪黑激素50%(ED50)的有效劑量約為100勒克斯。儘管在一項對6名個體的研究中觀察到個體差異,褪黑素對恆定光刺激的反應也不同,但缺乏對大群體個體暴露在不同光照下的系統研究,無法全面評估個體間的反應。

近日,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Monash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PNAS雜誌發表了題為:High sensitivity and interindividual variability in the response of the human circadian system to evening light 的研究論文。

表明個體對夜間光線敏感度的差異可能是晝夜節律破壞的一個新因素,個體間的光敏感性差異可以解釋晝夜節律紊亂及其對人類健康影響的差異。

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招募了56名健康年輕人參加為期7周的研究,並評估了每週晚上白光照射在10至2000勒克斯範圍內對抑制褪黑激素的影響。該56名健康年輕人包括27名健康男性和29名健康女性,年齡18-30歲。整個過程中保持了有規律的睡眠。第一週以基線昏暗光線(<1勒克斯)控制條件,隨後每週以組隨機暴露在白光下。曝光水平包括10、30、50、100、200、400和2000勒克斯。在睡前4小時開始光照,並在睡前1小時結束。收集每小時的唾液樣品並通過放射免疫測定法測定褪黑激素。

研究人員發現,平均而言,人類對夜晚的光線比以前認為的更敏感。50%抑制褪黑激素髮生在<30勒克斯,這與夜間使用的室內照明以及電子設備(如手機)產生的光相當或更低。因此,晚上的室內光線(約50勒克斯)會抑制大多數個體的褪黑激素,推遲睡眠的開始。值得注意的是,他們觀察到不同的個體對夜間光線的敏感度差異超過50倍。一些人對光的敏感度非常低或非常高,有些人只需要10勒克斯(昏暗的閱讀燈),而有些人則需要400勒克斯(明亮的室內光)才引起相同量的褪黑激素抑制。因此,這些人在晚上對同一家庭照明環境的反應會有很大不同。這項研究的參與者都是年輕白種人,未來的研究應該評估這種影響是否在其他種族和年齡上是一致的。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確定了個體間對不同強度的光的反應的巨大差異。晝夜節律紊亂和睡眠不足會導致許多疾病,例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嚴重的腦部疾病,例如阿爾茨海默病,乃至腫瘤的發生。高敏感性的個體,尤其是在晚年生活中,可能特別容易出現晝夜節律紊亂,易患疾病。

因此,關於晝夜節律的研究其實就在告訴所有人一件很簡單的事:想要身體健康,不用吃那麼多保健品,只需要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到點吃飯,到點睡覺,別再熬夜玩手機了!


油菜花與小蜜蜂


作為一個現代人在生活中肯定有這樣一位朋友,它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也佔據了我們大量的時間,所以我們離不開它又有點討厭它,它究竟是誰?沒錯!手機!

手機越智能人們就越離不開它,尤其是睡前玩手機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的習慣,而這習慣會給我們的視力、皮膚等帶來很大的危害。

睡前玩手機,相較於平時看書、用電腦更容易引起眼睛的疲勞。尤其是玩手遊時,遊戲中快速移動的動畫,會吸引眼球不間斷地追隨注視,久而久之,就會引起肌性視疲勞。手機的電子屏幕可以呈現多種顏色,尤其是在夜晚昏暗的燈光下顏色顯得更為豔麗,這些色彩無時不在刺激眼球,使眼睛不停地調節,從而引起調節性視疲勞。

在眼睛患有視疲勞後,睫狀肌等調節組織暫時失去了功能,這時患者會出現視物不清等症狀,較容易引起假性近視。而假性近視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治療,就會逐漸發展成不可逆的真性近視。



睡前玩手機,相較於平時看書、用電腦更容易引起眼睛的疲勞。尤其是玩手遊時,遊戲中快速移動的動畫,會吸引眼球不間斷地追隨注視,久而久之,就會引起肌性視疲勞。手機的電子屏幕可以呈現多種顏色,尤其是在夜晚昏暗的燈光下顏色顯得更為豔麗,這些色彩無時不在刺激眼球,使眼睛不停地調節,從而引起調節性視疲勞。

在眼睛患有視疲勞後,睫狀肌等調節組織暫時失去了功能,這時患者會出現視物不清等症狀,較容易引起假性近視。而假性近視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治療,就會逐漸發展成不可逆的真性近視。

睡前玩手機的危害

造成近視和散光

在燈光昏暗的房間裡長時間使用手機,手機的各種光線會使眼部肌肉發生疲勞的現象。加之很多人喜歡側著身子玩手機,兩隻眼睛一邊高,一邊低,這樣會使眼睛的聚焦能力出現偏差。最初可能只有輕微的視物不清,但長此以往最終就會發展成近視,甚至還會引起散光。

導致眼睛乾澀

人們在使用手機時注意力太過集中,眨眼次數也會隨之減少,眼睛中的水分蒸發速度過快,會對眼球表面的淚膜層造成損害,加劇眼睛的疲勞和乾澀、刺癢等感覺,甚至出現眼睛刺痛、流淚、畏光等不適症狀,從而發生乾眼症。

乾眼症發展到嚴重的時期,眼睛會紅腫、充血、角質化、角膜上皮破皮而有絲狀物黏附,這種損傷日久則可造成角結膜病變,並會影響視力。

誘發青光眼

有一些人喜歡關燈躺在床上玩手機,而在黑暗的環境中使用手機,會使瞳孔持續的放大,這時房角就會突然或進行性的減小,周邊虹膜阻塞小梁網使房水排出受阻,導致眼壓升高,眼部供血不足,眼睛前後房水無法正常流動,從而引發急性青光眼。急性青光眼如不抓緊時間治療,很有可能在短時間內致盲。

夜間如何使用手機才能降低傷害?


晚上玩手機要開燈

在沒有光線的環境下使用手機,手機屏幕的亮度會增加,嚴重的刺激眼睛。如果晚間需要使用手機,儘量開燈,眼睛工作了一天的時間,本來已經夠疲勞了,如果晚間再不注意保護眼睛,對視力的危害很大。

控制時間和距離

使用手機時,眼睛要與手機保持30cm至50cm的距離。還要控制使用手機的時間,這是防範眼睛疲勞最基本的方法。最好間歇性地使用手機,每使用40-50分鐘,就要休息一會兒。

多眨眼睛

眼睛輕微疲勞時,眨一眨眼睛,有緩解視疲勞的作用。當眼瞼覆蓋眼球這一過程,可以溼潤暴露在空氣中的眼表,眼水也可以清潔一下角膜,使角膜潔淨。在眨眼的瞬間,外界光線無法進入眼睛,眼底視網膜的細胞也可以在黑暗中稍微休息片刻。


搞軟研


這樣對眼睛的損傷是非常大的,還是要注意別關燈玩手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