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易患大肠癌?

一滴泪丶忘却一切


大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其发病与生活方式、遗传、肥胖、大肠腺瘤等关系密切。这几类人容易患大肠癌:①有大肠癌家族史者;②有大肠息肉家族史者;③大肠癌高发区40岁以上有症状人群;④大肠癌术后人群;⑤有慢性溃疡型结肠炎患者;⑥有血吸虫性直肠肉芽肿的患者;⑦胆囊切除术后的人群。 这七类人需经常观察自己大便习惯、大便形态、大便有无血便,过了中年即使无症状也应定期行肠镜的检查,我们建议1-2年做肠镜检查一次,可发现癌前病变——大肠腺瘤和早期癌。此外,大家公认的是:大肠癌与不良生活习惯一切相关,常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类食品的人群,患结直肠癌的概率明显增高。喜吃肉,少粗粮,少运动,绝对是大肠癌的危险因素,因此说,合理膳食多运动可以有效预防大肠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低下,食不饱腹,半年吃不上一顿肉,那时候结直肠癌患者真的很少,所以几乎可以肯定结直肠癌是一种生活方式病,近年来发现大肠癌患者年轻化,虽然年轻人比例不高,但是已明确和饮食结构(尤其是久坐办公室,常吃高能量洋快餐,运动少)有关系。前阵子,有一位29岁的西门子员工查出直肠癌晚期,这家伙身高不到170Cm,体重达200多斤,平时无肉不欢,喜欢吃烧烤,喝啤酒,因便血来看门诊,经全面检查最终确定直肠癌晚期。去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机构把加工肉、红肉列为致癌物,明确指出每天摄入过量肉会增加肠癌风险。纤维素是肠道的保护剂,食物纤维可增加肠蠕动,吃的太精细,不吃水果、常喝果汁都会减纤维素摄入,对身体极为不利。预防肠癌从口做起,从合理运动做起!



肿瘤何大夫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大肠癌的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其发病与生活方式、遗传、大肠腺瘤等关系密切。发病年龄趋老年化,男女之比为1.65:1。

究竟什么原因会导致大肠癌呢?研究表明,肠癌的发生与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大肠慢性炎症、大肠腺瘤、遗传因素和其他因素如:血吸虫病、盆腔放射、环境因素(如土壤中缺钼)、吸烟等有关,而饮食因素、环境因素更为重要。分析其原因,第一,是脂肪饮食增加、纤维素饮食减少所致。我国近年来城市中大肠癌发病率增加,也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有关。常食高脂肪、高蛋白以及低纤维类食品的人群,患肠癌的概率要明显高于食用这些食品较少的人群,这是因为动物脂肪代谢的产物、低纤维素的饮食以及细菌分解的产物都能够直接导致肠蠕动功能的减缓,并且粪便长期停留在结肠会使吸收毒物质的机会大大增加,尤其是诱发肠道疾病的发生。第二,环境和大肠癌的关系很密切。环境因素主要有:①土壤中缺硒;②血吸虫病的影响,血吸虫病高发区同样是大肠癌的高发区;③吸烟易引起大肠癌。第三,就是遗传因素。约10%的大肠癌与遗传因素有关,所以,对于确诊为家族性结肠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及散发性遗传性大肠癌的患者的后代,要密切追踪随访。同时,也不能忽视大肠的一些称为息肉的良性肿瘤。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人也有较大的机会患上大肠癌。

哪些是大肠癌的高发人群呢?大肠癌高发区的成人,如我国的大城市及东南沿海一带;大肠腺瘤患者,有多发性家族性腺瘤病的家族成员;以前患过大肠癌的患者;血吸虫病患者;大肠癌患者的家庭成员;癌症家庭综合征的成员;盆腔接受过放射治疗者;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有人认为,患此病者发生大肠癌的机会比正常人高10倍。

如何预防大肠癌?对于大肠癌的预防,改善饮食、规律生活是关键,平时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首先,多吃纤维食物。少吃高脂肪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这是预防大肠癌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每日饮食中要有足够的蔬菜,如芹菜、青菜等,平日可有意识增加一些粗粮、杂粮的比例,饮食不宜过细过精,从而帮助肠胃蠕动消化。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过分饥饿、不暴食暴饮,这样有利于肠道消化吸收平衡,避免因无节制饮食而致肠道功能紊乱。其次,要多运动。保持每日大约20分钟中度日常运动,有助排泄物通过肠道,协调排泄。有研究表明,运动可以将患大肠癌的危险降低一半。另外,积极治疗已患的大肠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肠腺瘤等。如有大肠癌的高危因素存在,比如家族性结肠癌或息肉病、家族性多发性息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定期去医院咨询或检查。


医语破天机


有的人不抽烟,不喝酒,生活规律,也患上了大肠癌。有的人呢天天糜烂生活,却丝毫无事。

其实,大肠癌与很多因素有关,并不是不抽烟不喝酒,不会得大肠癌了,那么除了烟酒史是高危因素以外,还有这些因素,你应该注意:

1、一些疾病的病史,比如肠息肉病史,阑尾切除病史,长期的便秘史,长期的慢性腹泻史,慢性阑尾炎,还有就是家族有肠道恶性肿瘤肿瘤史的朋友,平常要更多的留心。

2、喜欢吃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久坐又缺乏运动的人群,也应该多注意。

憋便便会得大肠癌嘛?

平时如果总是有憋大便的行为,很有可能会导致肠道健康受损,这样出现肠道癌症的可能性会比较高。因为本身人的粪便就是身体废物代谢的一种表现,里面除了有食物的代谢废物之外,还有一定的毒素。

应该做哪些检查?

要想更好地发现大肠癌,最佳的检查方式是肠镜!像什么CT、B超之类的方式其实是不太靠谱的。

建议上面两条的高危人群,最好每年进行筛查,能有效的筛出来癌前病变,及早的进行手术,可以有效的预防大肠癌的发生,降低死亡率,所以定期检查尤为重要。主要应该做2项检查:

1、大便潜血检查,需连续3天留取早晨大便行潜血试验

2、肠镜检查,肠镜检查是诊断大肠癌的金标准,所以必要时一定要做。

【药博士】简介

博士,执业药师,高级营养师,守护生命健康,拒绝伪养生,手把手调养一个健康的你!


药博士


中国结直肠癌(大肠癌)诊疗指南(2017年版)列举了哪些人需要进行结直肠癌的筛查,换句话说,哪些人容易发生结直肠癌。


1、一般人群结直肠癌筛查:50-74岁的个体,直接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如果未发现肠道肿瘤,那就每隔5-10年行结肠镜检查1次;如果发现了肠道肿瘤,那就根据肿瘤大小和病理类型在1-3年后行结肠镜复查;后续如果没有再发现肿瘤复发,可延长至3-5年复查。没必要年年都做结肠镜,做一次滋味不好受,心疼菊花啊。


2、高危人群结直肠癌的筛查:哪些人群是高危人群呢?(1)有结直肠腺瘤病史、结直肠癌家族史和炎性肠病者为高危人群。这些高危人群则需要每年都做结直肠癌的筛查,定期行结肠镜检查,间隔不应大于5年。


好了,详细说说那几个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吧。


结直肠癌腺瘤?这个也是需要做结肠镜才能明确的,这不算是恶性肿瘤,仅仅是一个腺瘤,但可能是癌前病变,所以一旦发现,那就需要每年都复查。另外就是结直肠癌家族史,意思是说,如果家里面有长辈或者同辈有结直肠癌这个病,那么我们自己也要警惕,因为我们比普通人有更高的可能性患病,毕竟肿瘤的发病跟环境、免疫、基因都有点关系,不能托大。最后,炎性肠病是一种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表现为慢性腹泻、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做结肠镜会有异常发现的,这些病人要警惕,因为属于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


最后,谁都应该建立健康生活的观念,对于饮食和锻炼都要注意,饮食上尽量营养均衡,少吃辛辣、滚烫等食物,要经常留意自己的大便,比如是否有便血了,是否便秘了,是否有痔疮了.......有时候你以为是简单的痔疮,到头来可能是直肠癌,很多老年人的直肠癌之所以拖到了晚期,就是一直当痔疮来处理。其实两者还是有明显不同的,比如痔疮的便血,鲜血淋漓,血液覆盖在大便上面,而结肠癌出血往往是大便和血液混在一起不能区分的。当然,这个鉴别是很粗糙的,最要紧的是有筛查的意识,及早让医生给你把把关,做个肛门指检,或者直接做个结肠镜,一目了然。


我是熊猫。


李鸿政医生


结直肠癌,即人们俗称的大肠癌,是一种发病率越来越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以往,结直肠癌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发病率较高,我国的发病率较低。但是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饮食习惯的改变,结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已经越来越高了。

结直肠癌会盯上哪些人?医生们通过临床总结,发现了五类人群似乎天生“注定”容易患肠癌。这个话题虽然略显沉重,不招人爱听,但是值得每一个珍惜生命的人重视起来。

 第一类人:爱吃肉、不爱吃菜的人

研究发现,特别喜欢吃肉,摄取食物存在高脂肪、高热量、低膳食纤维倾向的人,比较容易患肠癌。长期食用高脂肪食物,会增加肠道内胆汁酸的分泌,刺激肠道粘膜,对肠粘膜会造成伤害,诱发癌症。

第二类人: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人

研究发现,在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中,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家族遗传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如果家族中有两个直系亲属患有结直肠癌,我们就必须十分小心了。

第三类人:长期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研究发现,患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如果超过10年,肠道内反复的炎症刺激,会损伤肠道黏膜细胞,久而久之会导致黏膜细胞生长失去控制,最终发生恶变。

第四类人:多发性肠息肉患者

研究发现,大肠腺瘤和多发性腺瘤与大肠癌的发病,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一旦发现体内有多发性肠息肉,必须尽早切除。由于多发性肠息肉具有家族遗传倾向,所以家中如果有一个直系亲属患有此类疾病,我们就要定期到医院做肠镜检查,发现问题尽早处理。

第五类人:一天到晚坐着不动,没有体育锻炼的人

人的肠道天生需要我们的运动,才能更好地履行排泄毒素的天职。但是现代人越来愈多地久坐现象,违背了肠道的这一天性。肠道蠕动功能的减弱会让更多的致癌物和肠粘膜接触,久而久之增加了患癌的可能。

肠癌来临,排便时会有四个信号,出现一个也要重视起来:

信号一、大便带血、粘液

早期出现肠癌常常会与痔疮难以区分,以至于肠癌被误认为是痔疮,导致延误了治疗,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间。

其实肠癌导致的大便有血与痔疮有所不同,肠癌导致的大便出血是与大便混合在一起的,痔疮的出血常与大便分离。

另外肠癌还导致大便中混着粘液、脓液,三者经常混杂在一起。

信号二、排便习惯改变

肠癌还有一种非典型的症状就是排便的 习惯有所改变,其中最多出现的是排便次数的增加。

有很多时候一天要跑八九次厕所。排便的时候还会感觉里急后重,经常有便不净的感觉。

信号三、排便困难

这一症状可能是因为肠梗阻导致的,会出现大便不规则,细长,或者是大便变扁,上面有沟槽等等症状。

大多数患者还会出现严重排便困难的现象,一般是因为肿瘤堵塞了排便通道,导致排便困难。

信号四、全身症状

一般肿瘤从形成到发展需要一个过程,患者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

肠癌的患者表现一般为贫血,消瘦,无力等等,如果身体突然出现以上症状建议要抓紧检查 了。尤其是第一条,是肠癌的早期症状,并且肠癌早期的治愈率是非常高的。

预防肠癌,养护肠道,谨记“三多、三少”:

一、多吃粗,少精细

1、多吃粗粮

粗粮中的膳食纤维多,且比较全面,既有可溶性的,也有不被人体吸收的粗纤维,因此能够起到非常明显的通便作用,可以有效缓解和预防便秘,减少结肠癌的发病率。

并且粗粮的热量很低,且能够在肠胃中停留较长的时间,使人产生饱胀感,所以它可以有效的帮助需要减肥的人,同时它也是患有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的人的最佳首选主食。

2、少吃精制食物

现代人饮食精良,多食一些精制食物,这类食物多是少纤维素和矿物质,长期摄入的话,就易增加肠癌风险。

所以,平时一定要少吃一些精粮米面,尽量用粗粮代替。

二、多饮茶,少饮酒

1、多喝清肠茶饮

多喝水有助于给肠道补充水分,减少便秘等情况的发生,加点养护肠道的小植物,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预防肠癌。

可以选择将白鼓丁根和苦兰菊搭配在一起,制成白鼓丁苦兰菊茶饮用

白鼓丁具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C及矿物质、膳食纤维,可以帮助肠道蠕动,对消化不良、便秘都有改善的作用,又称为“尿床草”,有很好的利尿作用,可以帮助人体排出更多的毒素垃圾。

苦兰菊也是一种“药食同源”的食物,其中富含的菊粉对肠道有保护作用,显著增加便秘患者的排便频率,由便秘引发的恶心和疼痛也随之消失,还有预防肠道癌变的作用。

苦兰菊还可与病原菌的外源凝集素特异性结合,促进肠道蠕动,减少电解质和水分的重吸收,缩短粪便在结肠内滞留时间,促进排泄。

2、减少饮酒

膳食指南推荐,摄入酒精每天最好不超过15克(女性)和25克(男性)。

研究表明,酒精摄入会增加十几种癌症的风险。每天摄入30克酒精,相当于3%酒精度的啤酒1000毫升或39度的白酒不到100克,便会显著增加肠癌风险。

三、多运动,少熬夜

1、多坚持有氧运动

规律的运动,可降低24%大肠癌风险。每天从事30分钟的有氧运动,就可以减少1/3的肠道息肉转变成大肠癌。

运动可提高肠道蠕动功能,还可促进体内新陈代谢,利于体内毒素排出,改善体内环境。

切记,运动一定要坚持。最好选择一些,自己能坚持的运动项目,如慢跑、快走、太极拳等。

2、减少熬夜

晚上睡眠时是身体排毒最佳时期,然而熬夜导致排毒无法正常进行。

长此以往,毒素会逐渐堆积在人体内,循环往复,人体代谢功能减弱,病毒滋生,可能诱发癌细胞。肠癌也可能是长期熬夜,在此循环运作下的结果。

由此可见,若想养好肠道,一定要规律睡眠,休息好,避免熬夜。


细说健康事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以前人们以为大肠癌是一种富贵病,有钱人才会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肠癌发病率越来越高。大肠癌的发病与饮食习惯、遗传性胃肠道息肉、胃肠道慢性炎症、大肠癌家族史等有关。



什么人容易得大肠癌?

1.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

有研究表明结肠癌的发生其中一个原因是饮食改变,高脂肪高蛋白和低纤维素摄入,通俗讲就是肉吃多了,青菜水果吃少了。这些人容易得大肠癌。所以提倡要均衡饮食,荤素搭配,多吃蔬菜水果。



2.有遗传性胃肠道息肉者

胃肠道息肉特别是结肠和直肠息肉的人,息肉容易恶变为癌,这个病可以遗传。比如家里有人得了息肉,或者得过结肠癌的,自己一定要警惕,去做个肠镜看看自己有没有息肉,如果有,那就要切掉。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大肠内可以有成千上百个息肉,没办法,是遗传的。可以做预防性的切除手术。

下面这个病例很遗憾,一位27岁,刚做妈妈一年,以前不知道自己有结肠息肉,产后一年发现自己不舒服了。就检查发现结肠直肠里一个个数不清的息肉,并且息肉恶变成癌了,出现肝脏和双肺多发转移。很可惜,真心希望她能陪孩子的时间多一点再多一点。


3.慢性结肠炎的人

有慢性结肠炎,经常腹痛的人,也要注意了,定期去做个肠镜看看。

什么症状要警惕大肠癌?

粪便改变是大肠癌重要的提示信号,每天观察自己粪便性状有没有改变,有没有血便等等,如果发现大便带血,一定要早点去查查。但是很多结肠癌早期是没有症状的,等到出现症状的时候已经是中晚期了,失去了手术机会。所以强调体检做肠镜的必要性,特别是以上讲的三种好发人群更加要注意了。


小影大夫


以下几种高危人群易患大肠癌:

1.喜欢吃高油脂高蛋白食物的人群 因为长期过量食用高脂肪、高蛋白质食物,会增加胃肠功能负担引起消化不良,同时高油脂高蛋白饮食必然会导致纤维素的摄入不足,从而引发排便困难,不利于身体有毒物质的排泄。

2.长期排便困难甚至便血的人群 大便带血是大肠癌的癌前信号,长期排便困难导致大便干结,有毒物质累计于肠道中无法排泄,更加容易诱发大肠癌。

3.长期精神紧张的人群 长期的精神高度紧张,进一步诱发情绪低落、抑郁、烦躁等会诱发身体内分泌的紊乱、代谢降低,导致有毒物质无法排泄,同时自身抵抗力下降会可能会让肿瘤细胞乘虚而入。

4.有相关肠道基础疾病的人群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大肠腺瘤、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人群发生大肠癌的危险性要比普通人高。

5.有家族性大肠癌病史的40岁以上人群 直系亲属中有大肠癌的家族病史的人群患大肠癌的风险会增高,可能与基因具有相关性。尤其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临床数据显示,40岁以上是大肠癌的高发人群。所以建议此类人群应该定期规律性进行体检,包括肠镜检查等。


KK健康


肠癌也有格外“青睐”的人群,以下六类人要特别注意:

大肠癌高发区40岁以上有消化道症状,如便血、黏液便及腹痛者;

有大 肠癌病史者;

有大肠癌癌前病变者,如大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血吸虫病患者;

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有大肠息肉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有盆腔放 疗史者。

专家表示,如今患上直肠癌、结肠癌、大肠癌的患者不少,尤其是年轻人群的数量有所增加。据悉,空腹再加上精神高度紧张相当于毒药,再加上饮食不规律,都是肠癌的诱发因素。

肠癌发生时是没有太多症状的,主要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和腹痛、腹胀。

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次数由原来的每天一次变成两三次,每次大便完毕后有大便不尽的感觉;可出现腹泻或便秘交替。

腹痛和腹胀:肠癌患者因肠道梗阻会腹胀、腹痛,其中腹痛的发生率较腹胀的发生率高。疼痛部位多在中下腹部,程度轻重不一,多为隐痛或胀痛。

当有以上表现时最好去做肠镜检查,这是目前早期诊断肠癌的有效手段。一般来说,早期直肠癌癌肿较小,未发生扩散转移,其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早期直肠癌切除后的5年生存率可达60%以上,术后可一定时间内采取放化疗、中医药等治疗等手段以防止复发。

日常防治肠癌要注意改善修复肠道环境,多补充膳食纤维,有饮茶习惯的,可以直接喝一些苦苣根茶水,苦苣根是富含菊粉的,而菊粉是一种很好的水溶性膳食纤维,能喂养肠道益生菌,从而调节肠道环境,对肠炎、结肠癌等的防治都有益处。

注意排便,很多年轻人玩起来就不愿意上厕所,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便秘,无法排泄的废物是会退回肠道重复吸收的,这对肠道的损伤毒害也是不小的,如果已经形成便秘了,可以尝试每天喝点苏子油拌酸奶,治疗便秘、排肠毒是很有效的。

油类物质本身就是有润肠作用的,而苏子油富含α-亚麻酸,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和酸奶一起会形成一种水溶性脂蛋白,更易被人体吸收,同时α-亚麻酸是有清除血液垃圾作用的,可对身体形成一种深层清洁,不仅对排肠毒有帮助,对清血毒一样有益。


芳姐说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关于大肠癌的致病原因,简言之,大肠癌的发病与生活方式、遗传、大肠腺瘤等关系密切,具体讲其发生与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大肠慢性炎症、大肠腺瘤、遗传因素、血吸虫病、盆腔放射、环境因素以及吸烟等有关。另外,目前,大肠癌发病年龄趋老年化,我国大肠癌发病的平均年龄是45岁,大多数患者在五十岁以后发病。

经临床实践证明,患大肠癌有一定的特点人群,据此,以下人群应警惕大肠癌的发生:


1、大肠癌高发区,40岁以上有消化道疾患者,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大肠腺瘤、大肠息肉等。患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超过10年者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高数倍,而大肠息肉患者发生大肠癌的相对危险度是无息肉者的22倍。


2、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和有大肠息肉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3、有大肠癌癌前病变者,如克隆氏病、血吸虫病患者等。


4、有盆腔放疗史者,有数据表明,盆腔放疗后10-20年易患直肠癌。


综上所述,对于大肠癌易发人群者来说,一定要提高警惕,争取早发现、早治疗,防癌于未然。最后,建议50岁以上的人群,应每年查次大便隐血,5年查次肠镜,家里若有患肠癌的亲属,最好40岁就开始筛查。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家庭医生在线


大肠主要指结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还有盲肠,阑尾,肛管,但出现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结直肠。大肠癌是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约有120万新增病例,死亡人数超过60万。



平常讲课中我会提醒大家养成一个习惯:就是排便后即便嫌弃也要回头看一眼,观察便便是否有异常情况,比方大便习惯突然改变,原来正常的香蕉条,变成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或者出现黏液血便,或者大便变细变扁,总之便便突然跟平时不一样了,这是身体给你的预警,一定要引起重视才行。

肠镜是检查大肠癌最有效的方法。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做肠镜,肛门镜的检测,不仅能检查出早期肠癌,还可以分辨肠息肉的性质,大小,通过肠镜可以直接对高危息肉同步无痛切除,降低癌变的几率。即便通过肠镜发现早期大肠癌,其治愈率可达90%左右,所以可以考虑将肠镜列为体检项目之一,肠镜检查正常者,3年左右复查;有息肉者需3~6个月复查或者择机切除;多发肠息肉,可在肠镜检查时同步摘除。



那么哪些人群需要额外注意,是大肠癌的易感人群呢?

(1)有家族史的人群。遗传因素是发生大肠癌的一个诱因,约有1/3的结直肠癌与遗传有关。在大肠癌患者家族成员中,发病率比一般人群高3~4倍,有家族史的朋友需定期进行肠镜检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有肠息肉或溃疡性结肠炎的人群。95%的大肠癌是由肠息肉演变而来,虽然时间漫长,可能要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但危险因素一直存在,建议40岁以上男性定期肠镜检测,高危息肉及时切除。

(3)无酒不欢,无肉不香的人群。酒精已被明确列为一级致癌物,与多种癌症发生相关,其中就包括大肠癌;爱吃肉也是大肠癌的又一潜在危险因素,有研究证明经常吃红肉会增加大肠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经常吃加工肉类会增加大肠癌与胃癌的发病风险。正所谓‘红肉有风险,加工肉需谨慎’。

(4)久坐不动人群。大量的研究显示:每天久坐不动时间越长,死亡风险越大,久坐不动也会增加大肠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推荐大家看看TED的科普短片《久坐的危害居然这么大》,相信看完你立马就会站起来,动起来,生命在于运动一点不假。

(5)肥胖人群。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就列出肥胖与22种癌症相关,其中包括食管癌,肠癌,胰腺癌,乳腺癌...,如果你的BMI超过28,就属于肥胖人群,。肥胖本身就是一种疾病,不只增加癌症发病风险,还是很多慢性疾病的诱发因素,所以保持健康体重是防癌的必要措施。

最新的美国2018年报中显示美国的结直肠癌死亡率降低了52%的原因就是筛查的普及,尤其是肠镜检查达到60%,中国肠镜检查比例仅有10%,强烈推荐以上大肠癌的易感人群定期进行肠镜与大便潜血筛查,预防永远大于治疗。

(王芳,主管护师,国家一级公共营养师,国家健康管理师,好食营养工作室创始人,王兴国营养特训班5期学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