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叩邊之時真的見人就殺嗎?恐怕你是被小說和電視劇給騙了

大家無論是看影視作品,還是歷史小說,涉及到漢朝的對外戰爭,一般都離不開一些橋段,漆黑的晚上,殺聲四起,原來是匈奴叩邊,於是四處火起,人們呼爹喊娘,四處逃走,匈奴的騎兵從後面趕上來,隨手一就刀結果了逃跑者的性命。

於是漢朝的皇帝,拍案而起,大罵匈奴屠戮百姓。人們對匈奴的印象可能就是這樣見人就殺的野蠻人形象,實際情況卻未必如此。


匈奴人叩邊之時真的見人就殺嗎?恐怕你是被小說和電視劇給騙了

匈奴入侵


1、人命是一種最重要的財富,匈奴絕不會拒絕財富

史記上關於匈奴對漢朝人民的態度,主要以“殺略”二字為主,殺當然就是要人命,略則是搶奪,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一個規律:

  • “殺”和“略”如果放在一起,擇殺略之後必有人數,以下對《史記 匈奴傳》中關於“殺”“略”放在一起的記載節選:

匈奴日已驕,歲入邊,殺略人民畜產甚多,雲中、遼東最甚,至代郡萬餘人。

軍臣單于立四歲,匈奴復絕和親,大入上郡、雲中各三萬騎,所殺略甚眾而去。

胡又入敗漁陽太守軍千餘人,圍漢將軍安國,安國時千餘騎亦且盡,會燕救至,匈奴乃去。匈奴又入雁門,殺略千餘人。

其秋,匈奴又入雁門,殺略千餘人。

其明年,匈奴又複復入代郡、定襄、上郡,各三萬騎,殺略數千人。匈奴右賢王怨漢奪之河南地而築朔方,數為寇,盜邊,及入河南,侵擾朔方,殺略吏民其眾

是時匈奴亦來入代郡、雁門,殺略數百人。

其明年,匈奴入右北平、定襄各數萬騎,殺略千餘人而去。

其秋,匈奴大入定襄、雲中,殺略數千人,敗數二千石而去,行破壞光祿所築城列亭鄣。又使右賢王入酒泉、張掖,略數千人

其三年五月,匈奴右賢王入居河南地,侵盜上郡葆塞蠻夷,殺略人民。

  • 殺和略分開的時候,殺的必然是漢朝漢朝邊郡的官吏。略的或者說搶走的都是邊民。

《史記匈奴傳》中的記錄節選如下:

漢孝文皇帝十四年,匈奴單于十四萬騎入朝、蕭關,殺北地都尉卬,虜人民畜產甚多,遂至彭陽。使奇兵入燒回中宮,候騎至雍甘泉。

伊稚斜單于既立,其夏,匈奴數萬騎入殺代郡太守恭友,略千餘人。

其明年秋,匈奴二萬騎入漢,殺遼西太守,略二千餘人。

伊稚斜單于既立,其夏,匈奴數萬騎入殺代郡太守恭友,略千餘人。

從這些記錄我們基本可以分析出來,匈奴叩邊時所殺著一般都是漢朝邊郡的將領和主官,或者說抵抗行動的組織者。而搶走的一般都是沒有什麼職務的邊境民眾。而且幾乎每次都要搶很多人去。換句話說這些民眾比財寶還重要,每次進來一定要搶走,而絕不是殺掉。

2、匈奴重視搶奪民眾來自於對生產力和土地的重視

我們知道史記上記錄匈奴人數一直不是太多,秦朝統一之前,一直被秦趙兩國壓制,除了中原文明以外,還有東胡、月氏等塞外強族與之競爭。對於任何一個統治者來說,要想富國強兵沒有足夠的人口都是空談,所以對於人口的渴望肯定是貫穿到了匈奴生活的每一個方面。例如,《匈奴傳》中記載:

自君王以下,鹹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旃裘。壯者食肥美,老者食其餘。貴壯健,賤老弱。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其俗有名不諱,而無姓字。

像這種“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的習俗,從華夏的倫理角度來看,固然是有違倫常的,但是對於匈奴來說,這絕對是對有限的人口資源進行有效利用的方法。

所以對生產力和軍事力量的渴望進而誕生出對人口的渴望,大家都應該可以理解。

但是說到對土地的重視,大家可能都會不以為然。因為在大家印象中,匈奴人總是倏忽而來,倏忽而去。對土地是沒有什麼概念的,其實不然。

《史記》中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

冒頓單于剛剛殺掉自己的老爹頭曼單于繼承單于的位置,當時更為強盛的東胡便派人向冒頓索取他的千里馬,以冒頓這種強硬派的人物,狠起來連自己都怕,自己的老爹都照樣殺,且不得不委屈求全,將愛馬雙手奉上。可是事情並沒有結束,東胡得寸進尺,居然再次向冒頓單于索取他的愛妾,忍無可忍的大臣們,紛紛請戰,覺得這簡直是對匈奴的一種侮辱,冒頓卻再次退讓,居然真的將自己的愛妾也送給了東胡。東胡依然沒有滿足,希望將匈奴一塊用不著的土地納為己有。大概那塊土地太偏僻了,以至於原來的主戰派們都覺得其實無所謂,然而這一次冒頓單于卻勃然大怒,說:“土地是我們匈奴的國本,絕對不可能給他們一寸”,頗有普京大帝“俄羅斯的土地雖大卻沒有一寸多餘”的霸氣。隨後起兵大破東胡,並直接將東胡滅亡。隨後,有向北趕走月氏,向南吞併婁煩,皆有其地。


匈奴人叩邊之時真的見人就殺嗎?恐怕你是被小說和電視劇給騙了

冒頓單于


冒頓既立,是時東胡彊盛,聞冒頓殺父自立,乃使使謂冒頓,欲得頭曼時有千里馬。冒頓問群臣,群臣皆曰:“千里馬,匈奴寶馬也,勿與。”冒頓曰:“柰何與人鄰國而愛一馬乎?”遂與之千里馬。居頃之,東胡以為冒頓畏之,乃使使謂冒頓,欲得單于一閼氏。冒頓復問左右,左右皆怒曰:“東胡無道,乃求閼氏!請擊之。”冒頓曰:“柰何與人鄰國愛一女子乎?”遂取所愛閼氏予東胡。東胡王愈益驕,西侵。與匈奴間,中有棄地,莫居,千餘裡,各居其邊為甌脫。東胡使使謂冒頓曰:“匈奴所與我界甌脫外棄地,匈奴非能至也,吾欲有之。”冒頓問群臣,群臣或曰:“此棄地,予之亦可,勿予亦可。”於是冒頓大怒曰:“地者,國之本也,柰何予之!”諸言予之者,皆斬之。冒頓上馬,令國中有後者斬,遂東襲擊東胡。東胡初輕冒頓,不為備。及冒頓以兵至,擊,大破滅東胡王,而虜其民人及畜產。既歸,西擊走月氏,南並樓煩、白羊河南王。

而要想統治這麼龐大的土地,人口更是必須的資源。

馬基雅維利在《君主論》中提到一個觀點:

要想有效佔領一個國家,需要滿足兩個條件:第一要把這個國家的皇族全部殺光,第二向這個國家移民超過它原有居民的一半。

蒙古帝國最強盛的時期幾乎佔領了整個歐亞大陸,但是卻不能有效維持統治,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於它的人口太少了。

所以對於土地的渴望就會催生對於人口的渴望。


匈奴人叩邊之時真的見人就殺嗎?恐怕你是被小說和電視劇給騙了

馬基雅維利像

匈奴自身人口太少,更決定了他們必須要隨時補充人口

根據史料記載,匈奴最強盛的時期大概也就三四十萬的樣子。

楚漢戰爭期間,經歷蒙恬鐵騎打擊龜縮於大漠北面的匈奴,終於迎來了發展黃金期,短短數年時間,通過不斷吞併周邊的民族,人數增長到三十多萬。

是時漢兵與項羽相距,中國罷於兵革,以故冒頓得自彊,控弦之士三十餘萬。

匈奴的習俗,人人皆可行齊射,而且從小就訓練,所以控弦之士三十餘萬。基本可以理解為主體青壯年人口也就三十來萬。

隨後,進一步擴張:

後北服渾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之國。於是匈奴貴人大臣皆服,以冒頓單于為賢。

到白登之圍時,冒頓號稱帶領精銳騎兵四十二萬,人口進一步提升。


匈奴人叩邊之時真的見人就殺嗎?恐怕你是被小說和電視劇給騙了

匈奴鐵騎


四十萬人看起來很厲害,但是相對於龐大的統治區域和將來自己希望統治的區域,以及對漢朝作戰的需要,這點人口實在是杯水車薪,如果真的有能與漢朝相匹敵的人口,難道冒頓就不想南下中原統治更為廣大地區嗎?

對於權力的渴望帶來對於生產力、軍事力量和土地的渴望,而這一切的基礎都是人口,即便是到了現代如果要想在國際上爭取到大國的地位,沒有大量的人口也不過是笑談罷了。

匈奴能夠從弱小而強大,屢屢兼併遠超自己體量的周邊民族,其野心之大決對不是影視劇中所表現的那樣只知道燒殺搶掠的野蠻人可比,而對於支撐其野心最重要的人口,當然是能搶多少搶多少,而絕不肯輕易殺害的。所以大家以後看到那些電影電視劇中的橋段也就一笑了之罷了,千萬不可輕信。畢竟把敵人當做野蠻人低估他們的戰略和智商,最終受傷的只會是自己,侮辱和輕視曾經給自己帶來巨大災難的敵人,最終的本質也是在侮辱自己的智商和能力。那些抗日神劇的導演不就是這樣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