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隸書字帖比較好?

琉璃124237152


好的隸書字帖有很多,目前出土發現的各種漢隸碑刻有400多種,而且數量之大、風格之多,完全可以和唐碑及魏碑墓誌相比。漢隸碑刻最為奇特的地方在於一碑一奇,莫有同者。也就是說漢隸碑刻書法的多樣性,令人目不暇接,清代書法家王澍雲:“隸法以漢為極,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

“學隸須從漢碑入手,取法高古”,這是所有隸書名家的共識。學習隸書首先要分析漢隸的不同風格和流派,真正理解漢碑的博大精深和雄渾高古。

端莊規矩型

漢隸碑刻中有不少隸書風格屬於平直端穩、應規入矩類型的。這類漢碑的特點是,規矩森嚴、端莊典雅、八分取勢、華麗秀美,是漢代隸書書風成熟期的代表,是初學隸書的理想範本。

  1. 《史晨碑》:前後碑風雖然大小粗細稍有區別,但從書風來看,還是出自一人之手筆。此碑隸書用筆精到、圓潤朴茂;筆勢開張、波磔分明;結體方正、端莊嚴謹,後世論此碑為“八分正宗”。

  2. 《乙瑛碑》筆畫規矩而有法度,跌宕頓挫、豐腴渾厚。捺筆沉著有力、骨肉勻稱。結體嚴謹方正、沉厚朴實。清代翁方綱論此碑“骨肉勻適而情文流暢,漢隸之最可法者”。

  3. 《禮器碑》也是著名漢碑之一,筆畫瘦勁挺拔、波磔肥厚,結體富於變化,體勢典雅、遒勁靈秀。字形長短、大小、寬扁富有變化,生動奇逸。王澍評價此碑“最為奇絕,瘦勁入鐵,變化若龍,一字一奇,不可端倪”,評價甚高。

  4. 《熹平石經》據傳說是蔡邕所書,除了藝術價值之外,還有重要的文史價值。此刻經點畫平勻,波磔明顯,規矩平板,端方嚴整,為魏晉及唐代隸書開了先河,此碑一出,也使得漢隸走向規矩標準化。

秀美華麗型

漢隸極講誇飾,左波右展,爛漫多姿,裝飾味道極濃。這一類華美的漢隸名碑最有名的就屬《曹全碑》了。《曹全碑》因為是明代才出土的,所以保存完好,筆道鋒稜清晰,很少殘損。《曹全碑》書法秀逸遒麗,筆致翩翩,就像國畫中的蘭葉,修長柔美卻又遒勁飄逸,以圓筆為主,體勢扁平,左舒右展,是漢隸中秀美一派的代表作品。

這類風格的漢碑還有《孔宙碑》、《韓仁銘》等。

方正力量型

這類漢碑用筆斬截方正、雄強茂密,別具一格,與《曹全碑》此類秀美型形成強烈的對比,也對後世魏碑方筆楷書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典型代表就是著名的《張遷碑》,另外還有《鮮于璜碑》、《衡方碑》、《封龍山頌》等。

《張遷碑》以方筆為主,是漢碑方筆當中的典範,用筆方直多變,橫畫和豎畫的起筆和收筆多以切筆成方,稜角分明,取勢平直、或略顯歪斜,拙厚中顯靈動,樸實中見神情。結體多呈上寬下窄之勢,偏旁大小錯落,以奇取勝,章法疏闊,參差得勢。康有為認為此碑是“隸中之楷”,對後世學習隸書的人影響很大。

自由奔放型

漢碑風格樣式太多了,一碑一奇,很難說盡。在大量漢碑中有一類書風個性張揚、獨具風貌,這就是摩崖石刻,典型代表《石門頌》。

《石門頌》因為是摩崖石刻,因此少了一些森嚴肅穆的廟堂之氣,多了一些山林野趣。筆勢圓勁放縱,結體灑落自然,遒古蜿蜒。用筆圓勁,不事雕琢,天真質樸,與簡牘帛書有的一比。

這類隸書因為自由率意,無拘無束,誇張隨意,大小由之,巧奪天工,被譽為“隸書之草”,對後世隸書的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

隸書用筆特點

隸書最大的用筆特點就是它的波磔了,但是也要注意其中的一些規矩。“蠶頭雁尾,筆必三折”,例如寫橫畫時橫畫的波磔,起筆時先用逆鋒向左行筆,再往左下按筆,然後慢慢提起向右運行,這就是平出;最後寫挑腳時,筆峰向下按,再慢慢提起,向右上挑出,形狀好似大雁之尾,一般為露鋒收筆。

隸書的筆畫以方折伸開,中宮收緊,撇、捺、彎勾放縱,體型方扁為結體的基本特點。隸書字型的方扁取橫勢,很多筆畫對稱的展開,撇捺的組合猶如“雁展雙翅”,俯仰勢增強。但是要注意“雁不雙飛,蠶無二設”,就是一個字有兩筆或兩筆以上的橫畫時,只能把其中的一橫寫成波橫,其餘寫成平橫,這就叫“雁不雙飛”。蠶無二設是指起筆的蠶頭寫法不能相同,要有輕重、肥瘦變化。

說這麼多,其實最關鍵的就是多臨帖,多讀帖,這是學習書法的唯一途徑。


翰墨今香


學隸書,首先要推薦漢隸。漢隸,東漢時期已達到頂峰,至今無人超越。

漢隸,有漢碑,有漢代摩崖石刻,有漢簡。

漢碑,已出土的有200多種。首推《乙瑛碑》、《曹全碑》、《張遷碑》、《禮器碑》、《史晨碑》、《華山碑》、《肥致碑》、《朝侯小子殘碑》、《張景造牛碑》、《夏承碑》、《趙寬碑》《鮮于璜碑》。以上為碑帖風格各異,但都是漢碑中的經典,且具代表性。

上圖為《肥致碑》局部。

上圖為《禮器碑》局部。

上圖為《曹全碑》局部。





上圖為《乙瑛碑》局部。





漢代摩崖,推薦“漢三頌”,即:《石門頌》、《西狹頌》、《郙閣頌》。

上圖為漢代摩崖《石門頌》局部。

上圖為漢代摩崖《西狹頌》局部。

上圖為漢代摩崖《郙閣頌》局部。



另外,漢簡首推《延居漢簡》。

以上為個人觀點,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中州耕牛堂主


學習隸書,開始宜從漢隸比較嚴謹風格的入手,向各位初學者推薦《乙瑛碑》。該碑書風頗嚴謹,是漢隸成熟時期的典型作品,也是後人學習隸書最佳範本之一,歷來為世人所稱道,前人評價此碑“字特雄偉,如冠裳佩玉,令人起敬。”


學習此碑,先需要把握總體風格:結體方整,骨肉停勻,法度嚴謹,用筆方圓兼備,平正中有秀逸之氣,是漢隸成熟期的典型作品,屬方整平正一路。其次學好筆法和結構,把握書寫要領:

我將平時收集整理的《乙瑛碑》的書寫要領分享給各位,希望對各位學習隸書的朋友有所幫助:


橫平豎直、蠶無二設、雁不雙飛

左右舒展、上下精密

重心平穩、相互呼應

重濁輕清、比例相等、參差錯綜

捺畫宜上、捺畫宜中

捺畫宜小、左旁宜平

左旁宜中、宜豐勿瘦、宜瘦勿肥

宜穿勿粘、偏旁揖讓

避同求異、畫距均等、斜中求正

內外適中、向背分明

因字生形、上覆宜寬、橫長豎短

橫短豎長、左小右大

左大右小、左右避讓、上大下小

上校下大、橫宜扁方

縱宜長展、內緊外舒、宜選斜捺

左高右低、同字異形


推薦以上《乙瑛碑》,並附書寫要領,希望對初學的朋友有所幫助。


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


麓風軒


隸書的字帖非常多,所謂好的,也不少,僅漢隸,多次再版的字帖不下30種碑刻,這些都是隸書經典之作。唐隸也有一些經典作品,但出版較少。清隸風格多樣,具有時代氣息,也可作參考。

真正適合學的還是漢隸,它有如下優點:

第一、規範工整,是成熟的隸書風格。

第二、各碑風格多樣,適合個人喜好。

第三、雖然漢隸各碑風格有別,但精神想通,點畫筆法橫平豎直,波畫蠶頭燕尾,字形以方扁為主,多為堂堂正正的標準隸書體。

學好隸書,選帖不是主要問題,關鍵是方法。

今天剛看到有轉發任政先生的隸書字帖,有感而發,有人認為任政先生把隸書寫甜了。我不以為然。

任政先生對書法的敬畏之心,一絲不苟的態度,非常值得我們每一位書法同道學習。他的行書非常精緻而有特點,被作為現通用行書體的字模,楷、隸也非常規範工整。

其實,隸書就應該要像任政先生這樣寫,先把字寫穩、先工,再求風格。這不是字匠,是學書法的正確方法,如果說這是工匠,書法其實很需要這種精神。任政先生的隸書,雖然個人風格面貌不突出,但比起那些一味追求創新的書法,要好許多了。風格不是想創新就能創。現在流行傳統沒吃透就講風格,講雅俗,講品位。而批評認真臨帖,會誤入歧途;批評把字寫規整的是字匠;批評老老實實,一步步走入帖、出帖之路者,為沒創新、沒風格、沒品位,作品甜、俗。而自以為是高品位,曲高和寡,不是一般人會欣賞的。如此下去,隸書還有救嗎?書法的創新,只有走傳承之路才能走通。

作為隸書的初學或愛好隸書的同道,切勿受不良風氣影響,做好自己,向任政先生學習,從點滴養成,從基本點畫練起,精益求精。如果說這種老老實實學書法,被說成是無能傻子,真希望多一點這樣的傻子,書法就有希望了。

在書法面前來不得半點自欺欺人。











如石書藝


一、初期

可選擇《曹全碑》作為入門。相對規整勻稱,秀氣靈動,便於入手。(《乙瑛碑》也可以。)

多體會隸書用筆的兜裹細膩,刷行的暢快。

二、中期

待基礎穩定後,可以吸收其他隸書風格,融匯其中。或開張,或嚴謹,或秀美,或雄渾,或圓潤,或方正。

曹全多瑰麗,方拙有張遷。

禮器弘聖道,三頌純天然。

三、後期

品盡隸書百家帖,融會貫通得真如。

上追簡牘與篆籀,下連章草魏晉書。

書法本是抒胸臆,切莫執著入迷途。

寫心寫真寫正氣,苦辣酸甜學書路。

戊戌暑月安書楷隨心為之。











薪火之路


隸書是中國書法史上具有轉折意義的一種書體,它上承中國的古文字,下啟今文字,隸書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嶺,由隸書又演變出了草書、行書和楷書,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學習書法隸書是必須要練習的一種書體,不練習隸書不會不懂書法的筆法演變,就不是系統的學習書法,也無法打通書法五體的任督二脈。

相對於楷書、行書和草書,隸書無疑是古樸的,大部分隸書都有著天然去雕飾的的自然的美,是書法的正大氣象,它的用筆非常樸實,沒有草書、行書的筆法那麼複雜,也沒有楷書的結構嚴謹。


與古文字相比,隸書一比較好辨識,大部分的字我們今天的人都能夠認識,不用單獨再去背字法。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隸書又是比較好學的。

所以,無論從筆法的演變還是字體的風格,隸書都是需要學習的。



隸書的使用貫穿於整個漢代,在這點時間內出現了無數的隸書的作品,其中包括很多經典的作品:

秀美風格的隸書有:《曹全碑》、《朝侯小子碑》方正樸實的有:《張遷碑》、《鮮于璜碑》

風格典雅的有:《禮器碑》、《史晨碑》、《乙瑛碑》

摩崖刻石類有:《石門頌》、《西狹頌》等等。



以上的這些字帖無論是初學,還是後期作為主帖練習都可以,初學隸書可以選擇《乙瑛碑》、《曹全碑》,《禮器碑》等風格比較平正的作品。

你覺得呢?


不二齋


隸書字帖,我推薦滕西奇先生編著的隸書系列學習叢書:《怎樣學習隸書》、《張遷碑寫法與註譯》、《曹全碑寫法與註譯》、《乙瑛碑寫法與註譯》、《史晨碑寫法與註譯》、《禮器碑寫法與註譯》等等。我學習隸書就是從這套書籍開始的。公元前206年開始到公元220年結束的漢代距離今天已有一千八百多年,我們學習那個時候的文字的書寫,最大的困難無疑是碑帖的殘缺不全、渙漫不清以及古文章的晦澀難懂。滕西奇先生的這套隸書學習叢書最大程度的掃清了上述兩大學習隸書的障礙。滕西奇先生本身是濟南大學的中文系教授,也是當代書法家當中書寫隸書的佼佼者,他花費十多年的時間為漢碑註釋和修補殘缺字,每一碑結為一集,每集書都有三大部分,第一大部分介紹書寫技法,第二部分是碑文的註釋和翻譯,第三部分是修補後的原帖。這套書不僅大大提高了學習者學習隸書的興趣,而且在臨寫隸書的同時,也學習了古漢語知識和漢代風俗文化知識。根據書裡介紹的技法,循序漸進、持之以恆的練習,就可以寫好隸書。


Star的花花草草



一、隸書形成的時間和特點

衛恆在《四體書勢》寫:“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難成,即令隸人佐書,曰隸字。漢因用之,獨符璽,幡信。題署用篆。隸書者,篆之捷也。”


這段話大概說明了隸書的產生原因,以及篆書、隸書不同的特點。戰國晚期,隸書逐漸形成,到了秦代,隸書進一步發展定型,成為篆書之外最為普遍使用的一種書體,雖然這種書體在當時,不登大雅之堂,但以很快的速度取代了篆書。


隸書最開始以形制來區分,可以分為“碑隸”和“簡隸”,前者主要刻在碑石上,後者在竹簡和帛上。


二、秦漢時期的隸書

秦代統治時間僅僅有15年,傳世的隸書作品並不多,以湖北雲夢出土的睡虎地秦簡為代表,這些隸書被稱為“古隸”。


西漢時期,隸書的面貌主要從簡牘中看見,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墓出土的竹簡以及敦煌、居延等西北邊陲出土的大量簡牘,是研究隸書演化的重要材料。總體都是向著不斷簡化、增強橫勢、雁尾規律化的大趨勢發展。


東漢時期,以碑隸為主,主要有以下幾大類:

1、嚴整俊俏的《乙瑛碑》和《禮器碑》


點畫遒勁挺拔,細而不弱,與雁尾形成提按的鮮明對比,字形方扁錯落,不拘一格,神采肅穆。

2、細膩溫婉,流美的《曹全碑》和《孔宙碑》


秀美飛動的點畫,娟秀清麗,圓筆仍用篆法,橫勢蕩然,不拘束也不馳驟,如神品。

3、嚴實厚重的《張遷碑》和《鮮于璜碑》


風格樸實雄厚,拙中見巧,可愛多姿。結字方正,筆方勢圓,章法求穩,求趣,提按的對比也有所弱化。

4、寬綽開張的《石門頌》和《西狹頌》

點畫參以篆意,結字舒展飄逸,體式開張大氣,整體章法錯落有致,變化豐富。

風格沉穩含蓄,結字多古而厚,雄邁莊嚴,尤為被後代的金石學家推崇,梁啟超讚譽《西狹頌》為“漢隸正則”。


三、漢以後的隸書

漢之後的隸書,缺少靈動的姿態,沒有厚重沉著的質感。魏晉南北朝時期,隸書也沒有太大的發展,較為冷落。

唐代隸書則極重法度,歐陽詢的《房彥謙碑》,只是在隋楷的基礎上加了一些波磔,徐浩的《張庭珪志》等,法度森嚴,但缺少漢韻。

宋元明時期的隸書,用筆較弱,缺乏金石氣度。

清代興盛碑學,隸書的價值得以發揚光大,面貌多樣,水平也是參差不齊。其中,伊秉綬是成就最為突出的。他在漢隸的基礎上,把握住樸實敦厚的特點,簡化了用筆,裹風殺紙,內斂又不失拙趣。

此外,鄧石如、趙之謙的隸書,氣息渾厚老啦,飄逸而耐人尋味。


以上,都可以對比看看。


國教童蒙學堂


終於碰見一個喜歡隸書的人了。

如果你是新人

若你是隸書入門者,可以選擇《曹全碑》來進行練習,此碑是漢隸的代表作之一,其特點是結字勻整,風格秀逸,非常適合新人練習。

如果你練習隸書有2年以上的時間

那麼,建議你選擇號稱“天下第一隸書”的《禮器碑》來進行臨習,此碑是漢隸傑作之一,為歷代金石家所推崇,被評為隸書極則。碑刻字跡清勁,使人肅然起敬。

書法可以楷書入門亦可以隸書入門,只要你找對方法,堅持不懈地臨習,終究會有所成就,祝你成功!


夢迴古重泉


隸書,有秦隸、漢隸等,是中國書法字體之一。隸書是從篆書發展而來的,隸書是篆書的化繁為簡,化圓為方,化弧為直。

隸書特點:字形扁方左右分展,起筆蠶頭收筆燕尾,化圓為方化弧為直,變畫為點變連為斷,強化提按粗細變化。

隸書者,篆之捷也。隸變在中國書法史上是一次重大的書法文化事件。

據說,秦始皇在"書同文"的過程中,命令李斯創立小篆後,又採納了程邈整理的隸書。漢朝的許慎在《說文解字》記錄了這段嬴政統一文字後,漢朝復興和發掘傳統文字的歷史。

漢隸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上承篆書傳統,下開魏晉、南北朝,對後世書法有不可小覷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當代學習隸書,本人建議臨摹漢隸碑帖,可以選擇一種深入學習、反覆臨摹,以達到取法高古、領悟真諦的重要作用。

東漢隸書代表作:桓帝延熹八年(165年)的《華山廟碑》、靈帝建寧二年(169年)的《史晨碑》、中平二年(185年)的(曹全碑)、又三年(186年)的(張遷碑)等等。

西漢隸書代表作:西漢宣帝五鳳二年(前56年)的《魯孝王刻石》、東漢安帝元初四年(117年)的《祀三公山碑》、順帝永和二年(137年)的《敦煌太守裴岑紀功碑》、靈帝建寧三年(170年)的《郙閣頌》摩崖石刻、以至明帝永平九年(66年)字形不大規則的《開通褎斜道》摩崖石刻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