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隶书字帖比较好?

琉璃124237152


好的隶书字帖有很多,目前出土发现的各种汉隶碑刻有400多种,而且数量之大、风格之多,完全可以和唐碑及魏碑墓志相比。汉隶碑刻最为奇特的地方在于一碑一奇,莫有同者。也就是说汉隶碑刻书法的多样性,令人目不暇接,清代书法家王澍云:“隶法以汉为极,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

“学隶须从汉碑入手,取法高古”,这是所有隶书名家的共识。学习隶书首先要分析汉隶的不同风格和流派,真正理解汉碑的博大精深和雄浑高古。

端庄规矩型

汉隶碑刻中有不少隶书风格属于平直端稳、应规入矩类型的。这类汉碑的特点是,规矩森严、端庄典雅、八分取势、华丽秀美,是汉代隶书书风成熟期的代表,是初学隶书的理想范本。

  1. 《史晨碑》:前后碑风虽然大小粗细稍有区别,但从书风来看,还是出自一人之手笔。此碑隶书用笔精到、圆润朴茂;笔势开张、波磔分明;结体方正、端庄严谨,后世论此碑为“八分正宗”。

  2. 《乙瑛碑》笔画规矩而有法度,跌宕顿挫、丰腴浑厚。捺笔沉着有力、骨肉匀称。结体严谨方正、沉厚朴实。清代翁方纲论此碑“骨肉匀适而情文流畅,汉隶之最可法者”。

  3. 《礼器碑》也是著名汉碑之一,笔画瘦劲挺拔、波磔肥厚,结体富于变化,体势典雅、遒劲灵秀。字形长短、大小、宽扁富有变化,生动奇逸。王澍评价此碑“最为奇绝,瘦劲入铁,变化若龙,一字一奇,不可端倪”,评价甚高。

  4. 《熹平石经》据传说是蔡邕所书,除了艺术价值之外,还有重要的文史价值。此刻经点画平匀,波磔明显,规矩平板,端方严整,为魏晋及唐代隶书开了先河,此碑一出,也使得汉隶走向规矩标准化。

秀美华丽型

汉隶极讲夸饰,左波右展,烂漫多姿,装饰味道极浓。这一类华美的汉隶名碑最有名的就属《曹全碑》了。《曹全碑》因为是明代才出土的,所以保存完好,笔道锋棱清晰,很少残损。《曹全碑》书法秀逸遒丽,笔致翩翩,就像国画中的兰叶,修长柔美却又遒劲飘逸,以圆笔为主,体势扁平,左舒右展,是汉隶中秀美一派的代表作品。

这类风格的汉碑还有《孔宙碑》、《韩仁铭》等。

方正力量型

这类汉碑用笔斩截方正、雄强茂密,别具一格,与《曹全碑》此类秀美型形成强烈的对比,也对后世魏碑方笔楷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典型代表就是著名的《张迁碑》,另外还有《鲜于璜碑》、《衡方碑》、《封龙山颂》等。

《张迁碑》以方笔为主,是汉碑方笔当中的典范,用笔方直多变,横画和竖画的起笔和收笔多以切笔成方,棱角分明,取势平直、或略显歪斜,拙厚中显灵动,朴实中见神情。结体多呈上宽下窄之势,偏旁大小错落,以奇取胜,章法疏阔,参差得势。康有为认为此碑是“隶中之楷”,对后世学习隶书的人影响很大。

自由奔放型

汉碑风格样式太多了,一碑一奇,很难说尽。在大量汉碑中有一类书风个性张扬、独具风貌,这就是摩崖石刻,典型代表《石门颂》。

《石门颂》因为是摩崖石刻,因此少了一些森严肃穆的庙堂之气,多了一些山林野趣。笔势圆劲放纵,结体洒落自然,遒古蜿蜒。用笔圆劲,不事雕琢,天真质朴,与简牍帛书有的一比。

这类隶书因为自由率意,无拘无束,夸张随意,大小由之,巧夺天工,被誉为“隶书之草”,对后世隶书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隶书用笔特点

隶书最大的用笔特点就是它的波磔了,但是也要注意其中的一些规矩。“蚕头雁尾,笔必三折”,例如写横画时横画的波磔,起笔时先用逆锋向左行笔,再往左下按笔,然后慢慢提起向右运行,这就是平出;最后写挑脚时,笔峰向下按,再慢慢提起,向右上挑出,形状好似大雁之尾,一般为露锋收笔。

隶书的笔画以方折伸开,中宫收紧,撇、捺、弯勾放纵,体型方扁为结体的基本特点。隶书字型的方扁取横势,很多笔画对称的展开,撇捺的组合犹如“雁展双翅”,俯仰势增强。但是要注意“雁不双飞,蚕无二设”,就是一个字有两笔或两笔以上的横画时,只能把其中的一横写成波横,其余写成平横,这就叫“雁不双飞”。蚕无二设是指起笔的蚕头写法不能相同,要有轻重、肥瘦变化。

说这么多,其实最关键的就是多临帖,多读帖,这是学习书法的唯一途径。


翰墨今香


学隶书,首先要推荐汉隶。汉隶,东汉时期已达到顶峰,至今无人超越。

汉隶,有汉碑,有汉代摩崖石刻,有汉简。

汉碑,已出土的有200多种。首推《乙瑛碑》、《曹全碑》、《张迁碑》、《礼器碑》、《史晨碑》、《华山碑》、《肥致碑》、《朝侯小子残碑》、《张景造牛碑》、《夏承碑》、《赵宽碑》《鲜于璜碑》。以上为碑帖风格各异,但都是汉碑中的经典,且具代表性。

上图为《肥致碑》局部。

上图为《礼器碑》局部。

上图为《曹全碑》局部。





上图为《乙瑛碑》局部。





汉代摩崖,推荐“汉三颂”,即:《石门颂》、《西狭颂》、《郙阁颂》。

上图为汉代摩崖《石门颂》局部。

上图为汉代摩崖《西狭颂》局部。

上图为汉代摩崖《郙阁颂》局部。



另外,汉简首推《延居汉简》。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中州耕牛堂主


学习隶书,开始宜从汉隶比较严谨风格的入手,向各位初学者推荐《乙瑛碑》。该碑书风颇严谨,是汉隶成熟时期的典型作品,也是后人学习隶书最佳范本之一,历来为世人所称道,前人评价此碑“字特雄伟,如冠裳佩玉,令人起敬。”


学习此碑,先需要把握总体风格:结体方整,骨肉停匀,法度严谨,用笔方圆兼备,平正中有秀逸之气,是汉隶成熟期的典型作品,属方整平正一路。其次学好笔法和结构,把握书写要领:

我将平时收集整理的《乙瑛碑》的书写要领分享给各位,希望对各位学习隶书的朋友有所帮助:


横平竖直、蚕无二设、雁不双飞

左右舒展、上下精密

重心平稳、相互呼应

重浊轻清、比例相等、参差错综

捺画宜上、捺画宜中

捺画宜小、左旁宜平

左旁宜中、宜丰勿瘦、宜瘦勿肥

宜穿勿粘、偏旁揖让

避同求异、画距均等、斜中求正

内外适中、向背分明

因字生形、上覆宜宽、横长竖短

横短竖长、左小右大

左大右小、左右避让、上大下小

上校下大、横宜扁方

纵宜长展、内紧外舒、宜选斜捺

左高右低、同字异形


推荐以上《乙瑛碑》,并附书写要领,希望对初学的朋友有所帮助。


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麓风轩


隶书的字帖非常多,所谓好的,也不少,仅汉隶,多次再版的字帖不下30种碑刻,这些都是隶书经典之作。唐隶也有一些经典作品,但出版较少。清隶风格多样,具有时代气息,也可作参考。

真正适合学的还是汉隶,它有如下优点:

第一、规范工整,是成熟的隶书风格。

第二、各碑风格多样,适合个人喜好。

第三、虽然汉隶各碑风格有别,但精神想通,点画笔法横平竖直,波画蚕头燕尾,字形以方扁为主,多为堂堂正正的标准隶书体。

学好隶书,选帖不是主要问题,关键是方法。

今天刚看到有转发任政先生的隶书字帖,有感而发,有人认为任政先生把隶书写甜了。我不以为然。

任政先生对书法的敬畏之心,一丝不苟的态度,非常值得我们每一位书法同道学习。他的行书非常精致而有特点,被作为现通用行书体的字模,楷、隶也非常规范工整。

其实,隶书就应该要像任政先生这样写,先把字写稳、先工,再求风格。这不是字匠,是学书法的正确方法,如果说这是工匠,书法其实很需要这种精神。任政先生的隶书,虽然个人风格面貌不突出,但比起那些一味追求创新的书法,要好许多了。风格不是想创新就能创。现在流行传统没吃透就讲风格,讲雅俗,讲品位。而批评认真临帖,会误入歧途;批评把字写规整的是字匠;批评老老实实,一步步走入帖、出帖之路者,为没创新、没风格、没品位,作品甜、俗。而自以为是高品位,曲高和寡,不是一般人会欣赏的。如此下去,隶书还有救吗?书法的创新,只有走传承之路才能走通。

作为隶书的初学或爱好隶书的同道,切勿受不良风气影响,做好自己,向任政先生学习,从点滴养成,从基本点画练起,精益求精。如果说这种老老实实学书法,被说成是无能傻子,真希望多一点这样的傻子,书法就有希望了。

在书法面前来不得半点自欺欺人。











如石书艺


一、初期

可选择《曹全碑》作为入门。相对规整匀称,秀气灵动,便于入手。(《乙瑛碑》也可以。)

多体会隶书用笔的兜裹细腻,刷行的畅快。

二、中期

待基础稳定后,可以吸收其他隶书风格,融汇其中。或开张,或严谨,或秀美,或雄浑,或圆润,或方正。

曹全多瑰丽,方拙有张迁。

礼器弘圣道,三颂纯天然。

三、后期

品尽隶书百家帖,融会贯通得真如。

上追简牍与篆籀,下连章草魏晋书。

书法本是抒胸臆,切莫执着入迷途。

写心写真写正气,苦辣酸甜学书路。

戊戌暑月安书楷随心为之。











薪火之路


隶书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种书体,它上承中国的古文字,下启今文字,隶书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由隶书又演变出了草书、行书和楷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习书法隶书是必须要练习的一种书体,不练习隶书不会不懂书法的笔法演变,就不是系统的学习书法,也无法打通书法五体的任督二脉。

相对于楷书、行书和草书,隶书无疑是古朴的,大部分隶书都有着天然去雕饰的的自然的美,是书法的正大气象,它的用笔非常朴实,没有草书、行书的笔法那么复杂,也没有楷书的结构严谨。


与古文字相比,隶书一比较好辨识,大部分的字我们今天的人都能够认识,不用单独再去背字法。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隶书又是比较好学的。

所以,无论从笔法的演变还是字体的风格,隶书都是需要学习的。



隶书的使用贯穿于整个汉代,在这点时间内出现了无数的隶书的作品,其中包括很多经典的作品:

秀美风格的隶书有:《曹全碑》、《朝侯小子碑》方正朴实的有:《张迁碑》、《鲜于璜碑》

风格典雅的有:《礼器碑》、《史晨碑》、《乙瑛碑》

摩崖刻石类有:《石门颂》、《西狭颂》等等。



以上的这些字帖无论是初学,还是后期作为主帖练习都可以,初学隶书可以选择《乙瑛碑》、《曹全碑》,《礼器碑》等风格比较平正的作品。

你觉得呢?


不二斋


隶书字帖,我推荐滕西奇先生编著的隶书系列学习丛书:《怎样学习隶书》、《张迁碑写法与注译》、《曹全碑写法与注译》、《乙瑛碑写法与注译》、《史晨碑写法与注译》、《礼器碑写法与注译》等等。我学习隶书就是从这套书籍开始的。公元前206年开始到公元220年结束的汉代距离今天已有一千八百多年,我们学习那个时候的文字的书写,最大的困难无疑是碑帖的残缺不全、涣漫不清以及古文章的晦涩难懂。滕西奇先生的这套隶书学习丛书最大程度的扫清了上述两大学习隶书的障碍。滕西奇先生本身是济南大学的中文系教授,也是当代书法家当中书写隶书的佼佼者,他花费十多年的时间为汉碑注释和修补残缺字,每一碑结为一集,每集书都有三大部分,第一大部分介绍书写技法,第二部分是碑文的注释和翻译,第三部分是修补后的原帖。这套书不仅大大提高了学习者学习隶书的兴趣,而且在临写隶书的同时,也学习了古汉语知识和汉代风俗文化知识。根据书里介绍的技法,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练习,就可以写好隶书。


Star的花花草草



一、隶书形成的时间和特点

卫恒在《四体书势》写:“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汉因用之,独符玺,幡信。题署用篆。隶书者,篆之捷也。”


这段话大概说明了隶书的产生原因,以及篆书、隶书不同的特点。战国晚期,隶书逐渐形成,到了秦代,隶书进一步发展定型,成为篆书之外最为普遍使用的一种书体,虽然这种书体在当时,不登大雅之堂,但以很快的速度取代了篆书。


隶书最开始以形制来区分,可以分为“碑隶”和“简隶”,前者主要刻在碑石上,后者在竹简和帛上。


二、秦汉时期的隶书

秦代统治时间仅仅有15年,传世的隶书作品并不多,以湖北云梦出土的睡虎地秦简为代表,这些隶书被称为“古隶”。


西汉时期,隶书的面貌主要从简牍中看见,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竹简以及敦煌、居延等西北边陲出土的大量简牍,是研究隶书演化的重要材料。总体都是向着不断简化、增强横势、雁尾规律化的大趋势发展。


东汉时期,以碑隶为主,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1、严整俊俏的《乙瑛碑》和《礼器碑》


点画遒劲挺拔,细而不弱,与雁尾形成提按的鲜明对比,字形方扁错落,不拘一格,神采肃穆。

2、细腻温婉,流美的《曹全碑》和《孔宙碑》


秀美飞动的点画,娟秀清丽,圆笔仍用篆法,横势荡然,不拘束也不驰骤,如神品。

3、严实厚重的《张迁碑》和《鲜于璜碑》


风格朴实雄厚,拙中见巧,可爱多姿。结字方正,笔方势圆,章法求稳,求趣,提按的对比也有所弱化。

4、宽绰开张的《石门颂》和《西狭颂》

点画参以篆意,结字舒展飘逸,体式开张大气,整体章法错落有致,变化丰富。

风格沉稳含蓄,结字多古而厚,雄迈庄严,尤为被后代的金石学家推崇,梁启超赞誉《西狭颂》为“汉隶正则”。


三、汉以后的隶书

汉之后的隶书,缺少灵动的姿态,没有厚重沉着的质感。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也没有太大的发展,较为冷落。

唐代隶书则极重法度,欧阳询的《房彦谦碑》,只是在隋楷的基础上加了一些波磔,徐浩的《张庭珪志》等,法度森严,但缺少汉韵。

宋元明时期的隶书,用笔较弱,缺乏金石气度。

清代兴盛碑学,隶书的价值得以发扬光大,面貌多样,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其中,伊秉绶是成就最为突出的。他在汉隶的基础上,把握住朴实敦厚的特点,简化了用笔,裹风杀纸,内敛又不失拙趣。

此外,邓石如、赵之谦的隶书,气息浑厚老啦,飘逸而耐人寻味。


以上,都可以对比看看。


国教童蒙学堂


终于碰见一个喜欢隶书的人了。

如果你是新人

若你是隶书入门者,可以选择《曹全碑》来进行练习,此碑是汉隶的代表作之一,其特点是结字匀整,风格秀逸,非常适合新人练习。

如果你练习隶书有2年以上的时间

那么,建议你选择号称“天下第一隶书”的《礼器碑》来进行临习,此碑是汉隶杰作之一,为历代金石家所推崇,被评为隶书极则。碑刻字迹清劲,使人肃然起敬。

书法可以楷书入门亦可以隶书入门,只要你找对方法,坚持不懈地临习,终究会有所成就,祝你成功!


梦回古重泉


隶书,有秦隶、汉隶等,是中国书法字体之一。隶书是从篆书发展而来的,隶书是篆书的化繁为简,化圆为方,化弧为直。

隶书特点:字形扁方左右分展,起笔蚕头收笔燕尾,化圆为方化弧为直,变画为点变连为断,强化提按粗细变化。

隶书者,篆之捷也。隶变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一次重大的书法文化事件。

据说,秦始皇在"书同文"的过程中,命令李斯创立小篆后,又采纳了程邈整理的隶书。汉朝的许慎在《说文解字》记录了这段嬴政统一文字后,汉朝复兴和发掘传统文字的历史。

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上承篆书传统,下开魏晋、南北朝,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当代学习隶书,本人建议临摹汉隶碑帖,可以选择一种深入学习、反复临摹,以达到取法高古、领悟真谛的重要作用。

东汉隶书代表作:桓帝延熹八年(165年)的《华山庙碑》、灵帝建宁二年(169年)的《史晨碑》、中平二年(185年)的(曹全碑)、又三年(186年)的(张迁碑)等等。

西汉隶书代表作:西汉宣帝五凤二年(前56年)的《鲁孝王刻石》、东汉安帝元初四年(117年)的《祀三公山碑》、顺帝永和二年(137年)的《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灵帝建宁三年(170年)的《郙阁颂》摩崖石刻、以至明帝永平九年(66年)字形不大规则的《开通褎斜道》摩崖石刻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