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利”上看诸葛亮多次北伐却又无功而返的原因

诸葛亮北伐这件事在历史上的争议还是蛮大的,尤其是诸葛亮多次北伐却又无功而返这件事。关于这件事很多人的研究方向都是放在了“人和”上了,忽视了“天时”、“地利”的重要性,今天江郎就从“利益”上看诸葛亮多次北伐却无功而返的原因。

地利的重要性

战争的三要素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前者“天时”很好理解,就比如昆阳之战的时候陨石砸进新朝军营,刘秀趁机大破王莽。不得不说这一陨石对战局起了决定性作用,但是这件事是不可控的,陨石有可能砸进新朝军营也有可能砸进刘秀军营。真正可控的是“地利”、“人和”,选择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如何开战是非常重要的。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并不一定就是指挥不行,而是缺少“地利”。

从“地利”上看诸葛亮多次北伐却又无功而返的原因


秦岭六道

秦岭夹在四川与陕西、陇西之间,而在这崇山峻岭之间有六条道路,分别为: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峪谷道、武关道,这六条路是四川通往陕西、陇西的必经之地。不要妄想走其他道路,也不要妄想开辟其他道路,秦岭的地势注定这一切都是徒劳的,诸葛亮北伐只能走“秦岭六道”。当然很多人会拿邓艾偷渡这件事来反驳,但邓艾偷渡阴平这件事非常悬。诸葛亮如果想要偷渡或者开辟其他道路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从“地利”上看诸葛亮多次北伐却又无功而返的原因


1:上天眷顾

上天需要给诸葛亮准备好大军所需的食物、上天要保佑诸葛亮没有遇见绝路、上天需要保佑曹魏都是草包。但事实上这就是不可能的事情,秦岭并没有丰富的物产,几万大军的吃饭问题根本就无法解决。如果诸葛亮让士兵吃草跟爬山,那到魏国地盘的时候士兵还会有战斗力吗?而且秦岭地势险要,悬崖、峭壁太常见了,邓艾偷渡的时候就遇见了悬崖,如果不是让士兵滚下去那么也就不会有刘禅投降的事了。另外曹魏也并不都是草包,当时曹魏如日中天,骁勇悍将绝非少数。最关键是诸葛亮这么保守的人,他是不会把北伐大军、国家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上天上,子午谷奇谋被否就是一个例子。

2:有其他后勤工具

这个其他的后勤工具就是指飞机,如果不能突破地面运输那么就不用想偷渡了。诸葛亮走大道还经常遇见断粮的情况,让运粮车走山路,这后勤谁能保证?在古代战争史上有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大军不能绕过关卡和城池?”,这并不是说大军不能绕过关卡和城池,大军是能绕过的,但是你的后勤车怎么绕?保持官道畅通就是保持后勤畅通,这一点就注定了诸葛亮不能偷渡。

3:长年累月的劳动

这一点是指诸葛亮需要向韩信一样“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让民夫在秦岭之前开辟一条通畅且隐蔽的道路。当时蜀国有百万人,除去各地的驻军、北伐军、农民、工人以外很难抽出几十万人来负责这么庞大的工程。古代的工程建筑能力比现在弱爆了,现代在崇山峻岭中开路都需要几年时间,更别提古代了。等路修得差不多了,估计诸葛亮坟头草都三丈高了。

综上所述诸葛亮偷渡、开辟其他道路都是不太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基于“秦岭六道”来分析地利。

从“地利”上看诸葛亮多次北伐却又无功而返的原因


1:武关道

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并没有走武关道,并不是因为这条道路不重要,而是这条道路走不通了。隆中对的时候诸葛亮建议刘备取荆、益州,之后天下有变的时候兵分两路,一路从荆州向中原(南阳、洛阳)北伐,一路兵出秦川。东路军攻取南阳之后就可以通过武关道开赴长安,与西路军共谋关陇(西安)之地,或者声东击西侧面援助西路军。但是关羽大意失荆州后这一战略就行不通了,如图所示武关道周围都是山区,诸葛亮根本无法将军队投放到武关道这里。这一条路至关重要,和平的时候可以牵制曹魏,增加曹魏的军费开支;战争的时候进可北上中原,西可共谋西安。也正是因为非常重要所以刘备才发动“夷陵之战”,但可惜没有夺回荆州,这一条战略也随之葬送在历史的长河中。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曹魏有了广阔的纵深,而且不用担心武关道遇袭,长安只需要集中兵力防守其他五道就行。

2:裕谷道

裕谷道是一条非常鸡肋的道路,因为这条道路在之前一直都是小道,正式开辟是在元朝的时候。这一条路在唐朝以前都是非常险要的道路,走的人也非常少,不适合大军通行。其实险峻程度和子午谷差不多,但是全长要比子午谷长,兵员通过的难度也比子午谷大。而且也正是因为这条道路比较长,所以用“疑兵”之计也不太行得通,毕竟当时联系也不太方便。如果在当时有手机的话应该会有些作用,但是用来做北伐的主要道路就有点扯了,不太现实。历史上没有记载曹魏在这里大规模屯兵,而且曹魏也没有通过这条道路伐蜀,可见在当时双方都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这里。

从“地利”上看诸葛亮多次北伐却又无功而返的原因


3:子午谷

子午谷是这几条道路中比较出名的,原因就是魏延曾经建议自己率领精兵从子午谷北伐,然后与诸葛亮共同攻打长安。但是这一个问题又绕回上面偷渡难度上了,子午谷并不是大路,后勤能力弱,而且还需要上天眷恋。邓艾偷渡阴平用了一个月才走了七百里,子午谷险峻程度也差不多,所以魏延十日之内通过子午谷(660里)不太现实。之后曹真伐蜀的时候也走过这条路,但是走了一个月才走了一半的路,而且还因为太险要放弃了。诸葛亮在得知这一建议之后给的评价就是:

“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很显然诸葛亮不想赌,他觉得应该从大路走,稳一些。

4:傥骆道

对于傥骆道的记载其实也不多,但是在当时有过几次大规模用兵的记载,曹爽伐蜀的时候走过、姜维北伐的时候也走过、钟会也曾经走过。这一条路是这几条路钟最快捷的道路,但也是最险峻的道路。比子午谷还要险要,而且这期间要经过西骆谷水、黑水、湑水、酉水、傥水等河谷,不太适合做主要道路。原因1:道路险要、后勤能力弱;2:蜀军没有大规模水军、渡河工具;3:地势险要,投放兵力速度慢。如果对方在谷口有守军,那么很有可能就是排队送死,地势根本展不开大规模兵力。

从“地利”上看诸葛亮多次北伐却又无功而返的原因


5:褒斜道

褒斜道不比其他道路,这一条道路在周朝之前就开辟了(《读史方舆记要》:“褒斜之道,夏禹发之”),春秋战国时期商家都走这条路贩卖货物,是当时的交通要道。但是之后栈道遭到了人工破坏,蜀汉相争的时候一度断绝,魏、蜀为了达成战略目的多次修缮栈道。问题就出在这里,这条栈道太容易被断绝了,如果派专人防守栈道,那么就需要增加兵员开支,北伐军的数量就会被削减。而且不光要防范敌人搞破坏,诸葛亮就曾经一度为水患头疼,栈道的不稳定性太大。但是因为比较快捷,所以多做疑兵所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就让赵云走过这条道,但是走过之后炸毁了。

6:陈仓道

诸葛亮走的最多的就是陈仓道,《三国演义》里面说的是“六出祁山”,为什么走这条路?就是因为这条路足够宽敞,走这一条路比较稳妥。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个陈仓说的就是陈仓道。长久以来褒斜道作为交通要道保守重视,军事行动一般都会有所部署,因此防范也是非常严密的。但是自韩信之后就发生了改变,陈仓道就取代了褒斜道,成为当时的交通要道。但是因为陈仓道比较平坦,而且诸葛亮的性格比较保守,所以曹魏十分警惕陈仓道。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后,曹真便让郝昭等人屯兵于陈仓,大修陈仓城。在之后诸葛亮就犯了一个两难题,走其他的路艰难,但是曹魏防卫比较弱;走陈仓道比较容易,但是曹魏的防卫比较强。

从“地利”上看诸葛亮多次北伐却又无功而返的原因


总结

第一次北伐失败后其实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因为蜀汉没有其他几条路的主导权,而且因为地势的问题不利于大规模开展军事行动。唯一一条适合大规模开展军事行动的陈仓道被曹魏所重视,重修之后的陈仓城坚固无比。第二次北伐时诸葛亮率领数万人围攻陈仓,但是郝昭仅凭千余守军坚守了二十多年,硬是逼退了诸葛亮。地利完全不在,其他几条路难以通行,唯一的陈仓道防卫森严,诸葛亮年岁已高回天无力。在诸葛亮北伐时有两个问题一直无法解决,其一就是没有其他道路,其二就是容易断粮。这两个问题都是“地利”所导致的问题,世人皆谓蜀地是温柔乡,但是我更认为蜀地就是一个牢笼。四川盆地周围的崇山峻岭筑成了一个牢笼,外面的人进不去,里面的人也出不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