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销1800吨肥料,今年才销600吨肥料就卖不动了?你们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吗?能找到原因吗?

农资人实录


根居题主说的这种情况,并不是个案,而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就象我村的农资门市部,在前几年进入秋种小麦前的一个月,在他的存货仓库里就存满了几百吧的肥科,现在也是年年在减少存积量,在前几天我发现他的仓库也就是有二十吨左右库存。在其它年份,农民到了播种小麦的时候,农民都会开着三轮车去整车的去拉,现在很少有这种现象,这完全说明我国的粮食生产到了危险的时候,完全应该重视粮食和农民之间的价格关系了。

造成的这种原因主要是粮食价格一直走低,严重伤害了农民种粮食的积极性,使农民拋荒不种,和对土地投资减少造成的,因为农民现在生产的粮食完全是在无有利益收入,什至赔钱的的情况下生产的,你说农民还会去大量投资农业吗?现在有不少农民报的是只要自已夠吃不去买粮食吃种粮食的,所以对化肥的购买就大量减少了。

现在的年轻人干几天活就等于种地一年的收入,而采取了弃农打工,不再投资农业种地,才造成了不再购买化肥。

总之是粮食价格过低,农民种地无有收入什至赔钱才造成的对土地使用化肥的投资造成的化肥消售量大减。这是农民无奈的选择。




纯正农家蜂蜜


去年销1800吨肥料今年才销600吨肥料就卖不动了?你们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吗?能找到原因吗?

这是自然现象,无需纠结,很多人平时成绩很好,一到考试就是考不好,以前实行替别人高考,一考准能考上,自己每次都名落孙山,我们村有个人,帮助很多人考上了小中专,自己最后回家务农,没有办法,运气不好。

替别人打工的时候做的有声有色,什么事情都是井井有条,自己创业搞的一塌糊涂,最后血本无归,这样的事情很多,很多人指挥别人的时候头头是道,最后很多人被他参谋的事业有成,功成名就,最后自己还是一事无成,穷困潦倒,很多人就纳闷,自己为什么指挥不了自己呢?

我以前在青岛瀚生工作,我是业务员,一直负责聊城区域,我们主要做除草剂,聊城最高峰我销售额251万,那时候绝对是声名远扬,没有不认识我的,后来一落千丈,销售额2016年130万,2017年103万,我也纳闷为什么落差那么大呢?我苦苦思索好多天,没有找到准确答案。

1800吨下滑到600吨也不是可可能,到底什么原因,答案不清晰,今天我用自己的思维做一下解答,土地扭转也是一个方面,大的种地户直接找厂家,这是主要原因,他们承包面积一般都是几千亩,还有一个原因,现在老百姓对土地重视程度不够,很多人是一副无所谓的姿态,种上不管,爱咋滴咋滴,收不收无所谓,一般的理念就是够吃就行,种地的时候也是,稍微用点化肥就行,绝对不像以前了,一亩地150斤,还有很多人懂得科学种田了,盲目的施肥没有了。

下滑的根本原因是农民不重视土地,大家都是一副无所谓的姿态,很多人说打工一天1、2百,种什么地啊,种地一年才收入多少,这也是主要原因,现在卖化肥的太多了,基本每个村都有,还有邮政局的,他们网络更健全,他们是天天转街游村,谁有投递员的时间充足,再说他们和农民很熟,大家也信任他们,只要他们能卖出去,你就少卖,这也是一个因素。

农资这两年都下滑,根本原因是卖家太多了,作物也不值钱,每天都有下乡的,送货上门,还可以赊账,确实难啊,所以你销售下滑属于正常现象,因为都下滑。


大海传媒


对于题主所说的去年销售肥料1800吨,而今年却就销售了600吨的肥料,并且肥料的质量是一样的,似乎也是一种肥料,却出现了去年,非得非常畅销,而今年农民却不买肥料的现象,销售的措施、销售的力度都优于去年,究竟为什么出现这种状况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那就是价格的问题。今天上午还讨论了这个问题,农资价格不算暴涨,但是出现了大涨的行情,尿素的价格比年前每吨上涨了二三百元,比如湖北地区的尿素价格达到了2150元每吨,而且还有望继续上涨。即便是现在,复合肥的价格也在不断的上涨,春耕在即,复合肥每吨却上涨了20~30元。

肥料价格的上涨主要是由于生产加工企业,因为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加大了环境污染的处理设备的投资,使得肥料深加工企业借着环境风暴的治理,大力抬高肥料的价格,以赚取更高的利润。毕竟任何东西都是有因有果的,只有先种下因才有了果。



造成肥料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关停了中小化工企业,使得一些大型的化工企业对肥料的价格有绝对的控制权。化肥的价格至少比去年同期上涨了40%,这样的价格能卖出好的市场的行情可能性不是太大,毕竟上涨的幅度过大。现在粮食价格低迷,农民的种植成本逐渐的上涨,以至于农民不得不降低种植成本,减少肥料的使用量来增加种植的收入。

现在国外的也得要大量进口我国农资市场,对我国农资的市场的价格进行了冲击,也是造成我国肥料难以有良好的销售的环境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现在国外的肥料价格也不断的上涨,比如钾肥每吨至少提高了20~30元,但价格也就低于国内的化肥的价格每吨在10~20元之间。



总之作为一个县级代理,去年一年销售了1800吨肥料,而今年却销售了600吨的肥料,但这只是一个季度,后面还有三个季度,化肥的销售量继续增加,而且北方地区的春耕在即,也是化肥销售的旺季,加大促销的力度,服务到家,服务到门,服务到地头,并且做好免费的保姆式的农作物栽培服务技术,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让农民切实享受到服务的好处并得到肥料起到的农民增收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够扩大销售的数量,毕竟今年时间还有的是,相信做好服务,保证好质量,就能够比去年的销售量还要高。也就是说影响肥料销售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价格进口肥料、国内肥料的竞争性造成的。


三农一姐


农资商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了,特别是肥料经销商,销售量大面积下滑。但是整体的种植面积并没有发生大面积的缩减,为什么肥料的销售量会下滑呢?

1、分割蛋糕的人越来越多。向题主说的那样,一个县级的肥料经销商,其实产业也不小了。但是在一个县城或者县级市里,这样的肥料经销商没有一百也有几十吧,而且,还不断的有新的经销商的加入。可以说,一个地区的肥料消耗量基本上是固定的,总体销售的量差异不会太大。但是分食这块蛋糕的人多了,销售量和利润自然就是下降的。以我们农场为例,耕地面积56万亩,总人口6000人左右,就那么两条街。但是就这么两条街,基本上卖农资的商店数量就占到了商店总量的一半左右,而且还有增加的趋势。

2、肥料品牌的多样化。国内现在的肥料品牌种类太多了,除了那些电视、媒体上天天做广告的耳熟能详的牌子外,很多的肥料品牌也开始全国市场的布局。这一点与以往有很大的差异。我记着大概10年前,能够在全国布局肥料市场的只有那些大型央企和国企,私人的肥料企业基本上都是布局在周边几个省份。但是现在呢?很多没听过的一些品牌、据说规模也比较大,也开始了全国的销售布局。比如说我们农场近5年,复合肥的各类品牌至少进来30余种。而且,不同品牌的价格差异也比较明显,特别是那些新兴的、小型的肥料企业,基本上都是以低价占领市场的方式在运作。这么做的话,对传统的肥料品牌冲击力的确不小,对一些有年头的肥料经销商来说确实也是比较头疼。

3、种植结构以及种植面积的转变。“转方式、调结构”不是一句空话,很多的农民朋友也在进行这个工作。以我们黑龙江农垦来说,就有很多种植蟹稻、虾稻、鸭稻的朋友,这些新兴种植方式基本不会使用化肥。而在一些地方也有这样的做法,这类种植结构的转变对肥料的消耗量有一定的影响;

其次是休耕、撂荒对农资经销商的影响。农业生产的效益不景气,很多的农民朋友选择休耕,甚至是撂荒的极端方式来对待耕地。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种植面积的缩减,而且这也是今后的一个趋势。

所以,肥料经销商的销售量下跌、利润下跌也是正常的。但是对种子经销商的影响不是很大,毕竟“有苗不愁长”,有种才能有苗。所以,有的时候也需要化肥经销商自己去寻找转变的途径来应对市场的变化。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寒地水稻种植技术


化肥经销商,从年销量1800吨,猛降到600吨,损失2/3啊!等于他家赚的钱如同【从一日三餐,一天只吃一顿饭了】啊!

可以说,这还不是最惨的,今后“卖化肥的”会继续直奔谷底!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不好的”,一方面是“好事”:

第一,小化肥厂多如牛毛,竞争惨烈

第二,种田大户的增多🆚种植户的用肥科技意识改变

先说第一点:

现在,五花八门的化肥厂鱼龙混杂,花招越来越多,伎俩越来越滥,这还不包括“商丘化肥忽悠团”的搅和,比如下附图,曝光的【一袋破肥料,从28元进价卖给农民86元】!

还有各种化肥厂家被工商部门检测不合格而曝光。如此种种,导致了“卖化肥的”把用户给“吓跑了”。

化肥用户“跑哪里去了呢”?!

再说第二点:

随着种田大户的增多,种田规模效益,必须【依靠真科学了】——种田大户傻的不多,很多种田大户直接联系磷酸二铵厂家,找到当地区域【一般都是市级的年,覆盖几十个县区域】大化肥批发商,直接采购了“老三样”——磷酸二铵+氯化钾+尿素,一算账,同样的价格“白捡”了2/5的养分【等于同样的价格获得了1.4倍的氮磷钾啊】。比如,河北廊坊霸州市煎茶铺镇理长路合作社,他们承包有1万多亩耕地,采取“老三样肥料,自己科学搭配”,玉米亩收入比别人一亩多300元【乱用缓释肥肥料的玉米亩收入1000元左右,理长路他们玉米用尿素却亩收入1300元左右】。

一亩白捡300元,这可纯收入啊!谁傻啊!

而且,在“十星科技”团队的指导下,理长路他们的现在采取【小麦用二铵和氯化钾用足的“一肥两用”技术】,下茬夏播玉米,拔节后单用尿素几十斤,实现了又省钱又高产。

最后提醒大家一句:“卖复合肥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很多明智的“卖化肥的”已经抛弃肥料,转向了种子行业了【因为,化肥都可以相互替代,但是种子具备“不可替代性”=比如,种植户上年种植了“矮秆白轴大棒玉米品种”表现好,你给他推荐“高秆红轴品种”说啥也不听你的!这就是“不可替代性”,这才是前途】。






十星科技


去年销1800吨,今年却销600吨,比去年少了2/3,我认为你这销售的也不少了。现在县级.乡级.还有村级代销太多了,一个品牌比一个品牌贵,。老农民呢?一个比一个岁数大,买贵的买不起,买便宜的也不赚钱,只是能糊口而已。种田大户年年不挣钱却还要赔钱,谁还敢大投入,投入越大,赔的越多,包括审请国家粮油补贴的大户。现在有基地的大户都是根厂方直接挂钩的,没基地的小户都用肥量太少,剩下的一些有个三四十亩地的这几年都赔惨了,也不敢大投入了(投入越大,赔的越多)。这几年人工费用的上涨,肥料费用的上涨,使一些三四十亩地的户都赔倒了,跑路了,搁荒了。就是一些农村户口的年轻人不种地了,出去打工了。土地大面积都搁荒了,谁还用肥料。我们这现在开始出现金丰公社形式的种田种经济作务的方式,(即半托管或者全托管的方式,肥料都是预定的,还送货送技术上门,肥料款等作物收获后付清,如果大面积减产还可以包赔损失)。这就比一些小经营肥料户大方的多,也比游商保劳的多。最起码被骗买假肥的机率小很多。再加上国家对环保十分重视,真正种地的现在都在考虑少投入,多收益,让土地得到休养生息,用发酵有机肥的增多,化肥用量自然就更少了。有机肥价格又低还养地,更重要的是品质比用大化肥种出的作物品质更好。


yushangjlang


今年来我们这里化肥的销售量也减少三分之一了,化肥经销商的肥料库存量还是满满的。再也不象前几年疯抢化肥的场面。原因是很多的(1)①今年粮食价格低。②今年冬、春天未下透雨,小麦等粮食作物減产不少。③机耕、种、收和人工工价上涨。④化肥、农药、种子贵、浇地水费高等。以上原因种粮农民一年下来亩纯收入已经低于三百元以下,农民今年种粮时化肥投入也减少了。(2)今年经济作物如苹果、桃、李、李子、核桃、等价格低迷,果子卖了的果农有的赔本了,不愿再务了。化肥也不投入了。(3)现在化肥销售网点多,有的农民已在农资网、淘宝网`拼多多等上下单买化肥。(4)农民这几年多数人已经重视了农家肥和有机肥的投入。因为多年单一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病虫害严重、产量得不到提高、粮食作物和各种经济作物品质下降等。以上多种因素应而造成了今年的化肥销量减少了。以上是我的观点,希望大家讨论和点评。


宝鸡老实人


现在的农民种田也会节约成本的,他们用家畜肥代替化肥,一是成本低,二是又环保,种出的粮食安全可靠,今年不好卖,今后更不好卖,因为种田不赚钱,他连可撂荒也不种,也不赔本,粮食一涨价,你们这些商贩跟着拼命农资涨价,反正你们削尖脑袋想赚农民的钱。农民也不啥,少用或不用不卖,往年我用5袋,今年只用1袋就好了,少收点粮食不卖就好啦。


王则纯


在农业投入上,农民把精力放在保护环境,保护大地上,又兴起农村散养之势,注重农家肥的大投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自从承包,无休止的农药化肥投入,大地土壤己经被化肥农药感染,多一克化肥,土壤都分解不了,作物大面积死亡,空瘪粒儿严重。现在土壤残留,虽然农民利用焚烧秸秆热能,进行火烧消毒,利用火势进行秸秆病株处理。随着禁烧保卫蓝天,虽然年年允许焚烧,错位错时的焚烧,白白浪费了秸秆焚烧热能,5年禁烧,都以焚烧结束,号召烧的曰期,大地己封冻,草湿烟大,火势热能进入不到土壤,在表皮上都燃烧不静,达不到火烧灭菌标准,就连地面草籽都烧不静,秸秆成了真废料。

土壤得不到火烧处理,菌虫卵多,土壤残留连年堆积严重,大地化肥量增加,病虫害反而加重,农民只得减量保丰收。过去插秧,少插秧,靠分蘖增产。现在靠多插数量,减少肥量,保持稳产。

由于粮价低,农民开始转行,一些不利经营的土地,无人承包,只得搁慌,有的转种用肥量少,不用农药的经济作物或药材。有的栽树经营。农药化肥不段的减少使用量,这是农业经营的改变。因为土壤水源的污染,农民身受其害,影响自然环境,生产生活,在眼前的事实出现,农民开始认识,并不断的改进,减少肥量使用,就是回复原生态种植的开始。


半戍品


最主要的是农民感觉种地没有出路,很多人放弃土地种植而外出打工,是有一定原因的。

打工一年怎么也是种地收入的很多倍。虽然很多农民工很辛苦,但是工资还是可以的。在工地上月薪过万的很平常。你在老家种地,辛辛苦苦一年,最后可能所剩无几,很多人都放弃种地愿意外出打工。就像楼主说的,今年的肥料价钱降了,还是卖不动,还是有一定原因的。


现在农资市场的肥料的种类很多,出现了很多替代传统肥料的有机肥。

就像我们那里的种柑橘种植户,过去都是到供销社购买肥料。就在前两年建了个有机肥厂,有机肥料厂就在附近,购买也比较方便,价位也比较实惠,也更环保。经过有效发酵过后的有机肥,对农作物更有利。种植户都到有机肥厂去购买肥料,相对来说就减少对传统肥料的需求。



传统的销售模式是应该改变,多到田间地头去了解农民对肥料的需求有那些。

现在的农业已经不像传统农业那样,只要能填饱肚子就满足。现在的职业农民更注重是,经济利益最大化。 有些农产品根本就不需要太多的肥料,或者是更高要求的肥料,传统肥料的质量有待提高。

只要多去了解农民的心声,肥料必定是农产品不可缺少的,把更好的服务给到农民,农民一定还是会接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