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再無桃花扇——探訪秦淮八豔之一李香君墓

在商丘古城西南約8公里處有一個叫李吉園的普通村落,現在隸屬於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路河鎮,在李吉園村西北角的田地中有一個普通的墳丘,四周種植了很多桃樹,每當春天來臨的時候,這裡就被茂盛豔麗的桃花所包圍。長眠於此的人不是別人,正是歷史上著名的秦淮八豔之一李香君。


人間再無桃花扇——探訪秦淮八豔之一李香君墓

李香君墓所在的李吉園村位置圖


人間再無桃花扇——探訪秦淮八豔之一李香君墓

李香君跟隨侯方域回到歸德府故里後居住過的故居

李香君的名字和一部叫《桃花扇》的劇本分不開,明末清初的四公子之一侯方域到南京趕考,在秦淮河邂逅了貌美如花的李香君,經過諸多的風雨之後,二人終於走到一起,李香君跟隨侯方域回到侯方域的老街歸德府生活,因為歌妓的出身,李香君不被侯家人所容,最後無奈被趕出了侯府,在侯氏家族的老家菜園居住,後來鬱鬱而終,死後就葬在了侯家的菜園周圍。香君墓葬的周圍後來逐漸形成一個村落,村中的人們為了紀念香君,便把村名改為李姬園,或許是對香君曾經的歌妓身份有所避諱,後來就把李姬園改為李吉園。


人間再無桃花扇——探訪秦淮八豔之一李香君墓


人間再無桃花扇——探訪秦淮八豔之一李香君墓

關於歷史上是否真有李香君其人,人們有不同的見解,因為李香君這樣出身於青樓的女子是不可能載入正史的,所以關於李香君及秦淮八豔的瞭解基本上都是從民間野史或者戲劇劇本或者文學作品中得到的,但是,侯方域在他的《壯悔堂文集》中的確寫過一篇《李姬傳》文章,作品中的李姬應該就是傳說中的李香君,而這篇文章也可以稱得上是李香君的傳記。《李姬傳》被認為是侯方域的散文代表作之一,也是清初散文代表作之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網上找來讀一讀。


人間再無桃花扇——探訪秦淮八豔之一李香君墓


人間再無桃花扇——探訪秦淮八豔之一李香君墓

去年到李吉園村的時候正是春光明媚的人間四月天。還沒有走到香君墓,遠遠的就能看到一片桃花開得正盛,不禁讓人想到崔護的那首“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的詩句來。墓前的一塊石碑上寫有“李香君墓”幾個字,如今的李香君墓已經是商丘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碑的後面有李香君的簡介:(香君墓)位於睢陽區歸德府城西南五公里路河鄉李吉園村東。李香君為明末秦淮八豔之一,品性高雅,不畏權貴,與侯方域一見傾心,志趣相投。後隨侯方域回到歸德故里,但遭到侯氏族人的歧視,被迫搬到距歸德府城七公里的侯氏南園居住,心情鬱悶,日久成疾,不久病逝。由於出身問題未能入葬侯氏祖墳,遂葬侯氏南園附近即今天的李吉園村。這段出自當地政府的官方簡介與上面關於香君的介紹差不多,基本上可以認定這裡就是李香君的長眠之地。


人間再無桃花扇——探訪秦淮八豔之一李香君墓


人間再無桃花扇——探訪秦淮八豔之一李香君墓


人間再無桃花扇——探訪秦淮八豔之一李香君墓

在墳丘前有一塊寫有“李香君之墓”的墓碑,應該是近代的人立起來的。據說當年香君病逝後,侯方域親自為香君立了一塊墓碑,並且還題寫了“卿含恨而死 夫慚愧終生”兩行字,或許只是後人的附會而已,因為沒有人看到過這塊墓碑。根據網絡上一篇題為《李香君歸宿及其後人考》(作者:尚起興)的文章介紹,香君墓在1937年曾被盜掘過,盜墓的人就是日本人,盜墓的目的就是為了找到桃花扇,據目睹者講述,香君墓墓穴為東南向,被盜時棺材完好,墓主人的頭髮、牙齒及骨骼尚在,後來1958年平墳時,香君墓再一次被挖,據說出土了一支金簪和一個金耳環,這些信息都是從當地的老人回憶敘述中得到的。

在李吉園村中,距離香君墓不到200米的地方仍然保留著一口古井,古井位於道路的正中央,因為曾經有過兒童失足掉落井中,所以現在的古井井口已經被當地村民用石頭蓋住了,根據當地村民們的講述,這口井就是李香君在南園居住時澆花澆菜取水用過的水井,當地人生活用水也都從這口井取,後來家家通了自來水後,這口井就逐漸被廢置了。


人間再無桃花扇——探訪秦淮八豔之一李香君墓

被石頭蓋起來的古井,據說香君曾取此井的水澆花


人間再無桃花扇——探訪秦淮八豔之一李香君墓

李香君居住過的翡翠樓又名香君樓


人間再無桃花扇——探訪秦淮八豔之一李香君墓

位翡翠樓二樓的李香君臥室


人間再無桃花扇——探訪秦淮八豔之一李香君墓

商丘古城壯悔堂內的李香君和侯方域蠟像

一千多年前的李太白就非常向往“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的生活,桃花飄於溪水漸漸流走的畫面應該是多麼的詩情畫意,香君就是在這樣的畫面中度過她的餘生,雖然不被侯家人所容,雖然不能和相愛的人相伴終生,但是有一樹樹粉豔的桃花伴著自己,此生足矣。即使在長眠之後,這裡的夭夭桃花仍然在每一個春天到來的時候盛放如初,就好像香君一直不曾離開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