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失敗後,蜀漢發生一次叛亂,被劉禪輕易平定

宿劉溫書齋(張喬)

不掩盈窗月,天然格調高。

涼風移蟋蟀,落葉在離騷。

回筆挑燈燼,懸圖見海濤。

因論三國志,空載幾英豪。

“夷陵之戰”失敗後,蜀漢發生一次叛亂,被劉禪輕易平定

劉禪這個歷史人物相信大家都有所瞭解,他給人留下的印象往往是懦弱、愚笨、親小人遠賢臣。現在為了追求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又往往給劉禪翻案,說劉禪能夠統治蜀漢四十年,一定有過人之處。首先小編並不認可劉禪是明君這種說法,頂多算是一個仁君,從蜀漢後期過度信任黃皓導致蜀漢滅亡這件事上可以看出他至少不是一個聰明之主。不過劉禪確實維持蜀漢四十年,從諸葛亮去世後還延續將近三十年,很得人心,也沒有出現過足以顛覆蜀漢政權的叛亂,可以說劉禪還是有一定的執政能力和判斷力。在“夷陵之戰”後,蜀漢曾經出現過一次叛亂,被劉禪輕易平定,這件事就可以作為一個論據。

“夷陵之戰”失敗後,蜀漢發生一次叛亂,被劉禪輕易平定

“夷陵之戰”後,蜀漢人心惶惶,劉禪坐鎮成都

“夷陵之戰”的失敗對蜀漢的打擊是非常大的,一方面是荊州徹底喪失收復的可能,大批將士的折損,這是“夷陵之戰”的直接的結果;另一方面是這一次巨大的失敗將劉備在“漢中之戰”中積累起來的威望一掃而淨,同時劉備本人也抑鬱成疾,身體情況不容樂觀。

“夷陵之戰”失敗後,蜀漢發生一次叛亂,被劉禪輕易平定

劉備這個蜀漢開創者、蜀漢絕對的主心骨有去世的可能,對蜀漢的人心也是一種巨大的打擊,變得人心惶惶。當初曹操去世的時候,由青州黃巾組成的“青州兵”和泰山豪帥出身的臧霸麾下的徐州兵就認為天下將亂,“鳴鼓擅去”。蜀漢的實力顯然不如曹魏(曹操去世的時候雖然沒有稱帝,但也算是具備曹魏政權的規模了),蜀漢對一些偏遠地區的控制力也遠不如曹魏對“青州兵”和臧霸的控制力,那麼可想而知劉備的病危對蜀漢中一些野心家和不服從蜀漢統治的人帶來一種怎麼樣的信號。人心浮動而導致的蜀漢一些地方郡縣的動盪,雖然距離“夷陵之戰”結束的時間較長,但也應該算作“夷陵之戰”的後續影響。

“夷陵之戰”失敗後,蜀漢發生一次叛亂,被劉禪輕易平定

“夷陵之戰”之後,東吳一些將領有繼續深入到蜀地的打算,雖然主帥陸遜沒有這個打算,但東吳軍隊也沒有撤軍,其存在對於蜀漢來說就是一種威脅。劉備不得不入駐橫亙在荊州與益州水路交通線上的魚復(改名永安,大概也是為了應對這次危機的政治需要),並且一直釘在那裡,阻止東吳的進攻;在蜀漢章武三年(即公元223年)二月,劉備感到自己的身體不行了,召見諸葛亮託付後事。諸葛亮也從成都趕往永安。這樣一來劉備這個蜀漢皇帝和諸葛亮這個丞相錄尚書事、司隸校尉(包括尚書令李嚴,李嚴早就在永安了)都在遠離成都的對東吳的前線永安,毫無經驗的劉禪坐鎮成都,他也將面臨著一個考驗。

“夷陵之戰”失敗後,蜀漢發生一次叛亂,被劉禪輕易平定

“夷陵之戰”的失敗以及劉備病重對蜀漢人心的打擊

上面小編說了,“夷陵之戰”的失敗和劉備的身體問題給蜀漢人心造成了一定的打擊,從而引發一些動盪。諸葛亮後來離開成都,更是給這些動盪放鬆了環境。下面小編就具體地說一下,其中也包括這次反叛的首領黃元。

“夷陵之戰”失敗後,蜀漢發生一次叛亂,被劉禪輕易平定

蜀漢一直以來對南中地區的控制有限,南中就是蜀漢西南部的一塊麵積非常大的山地地形的地區,當時是益州郡、牂柯郡、朱提郡、越嶲郡、永昌郡五個郡,後來諸葛亮南征之後,為了加強對南中地區的控制,又拆成牂柯郡、越嶲郡、朱提郡、建寧郡、永昌郡、雲南郡、興古郡七個郡。由於比較偏遠、交通不便、風俗文化不同,南中地區一直不太認可蜀漢的統治。事實上諸葛亮南征之後,也存在此起彼伏的叛亂。一些史料中記載南中地區大規模的叛亂是在劉備去世之後,不過在章武元年(即公元221年,“夷陵之戰”爆發在這一年)到章武三年(劉備病逝),這種勢頭已經相當明顯。

首先益州豪帥雍闓的反叛行為就遠遠早於劉備去世,益州郡太守正昂被殺,新的太守張裔也被抓起來送到東吳。在建興元年(即公元223年,劉禪即位的第一個年號)諸葛亮派鄧芝到東吳通使的時候,張裔已經在東吳流亡好幾年。另外雍闓、孟獲在益州郡叛亂,威脅永昌郡,遭到永昌郡郡吏呂凱、王伉的抵抗。在建興三年(即公元225年)諸葛亮南征的時候,呂凱、王伉已經“保境六年”,可見益州豪帥雍闓的叛亂應該是在章武元年,或許就是劉備調集主力伐吳的時候;根據《三國志·蜀書·李嚴傳》中的記載,在章武二年(公元222年)之前,越巂郡豪帥高定曾經圍攻過新道縣(一名嚴道縣),被當時做犍為太守的李嚴擊敗;牂牁太守朱褒雖說在建興元年正式反叛,但在此之前也呈現出異志,收到諸葛亮、李嚴兩個託孤大臣的關注。也就是說在劉備去世之前這段時間裡,南中叛軍的三個首領都存在叛亂的事實或者端倪。

“夷陵之戰”失敗後,蜀漢發生一次叛亂,被劉禪輕易平定

再說到這次的“主角”黃元。黃元是蜀漢的漢嘉太守,漢嘉郡雖然不屬於南中五郡,但是也處於蜀漢西南部,地勢多山、多民族雜居,就在越嶲郡以北。黃元素來與諸葛亮不合,諸葛亮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和影響劉備的意志。所以說黃元對蜀漢是不滿意的。在章武二年冬十二月,劉備病情加重,黃元於是以漢嘉郡舉兵反叛,閉境自守;而在章武三年三月,諸葛亮到永安的時候,黃元更加囂張,主動入侵成都平原,並且火燒距離成都相對較近的臨邛城。

“夷陵之戰”失敗後,蜀漢發生一次叛亂,被劉禪輕易平定

蜀漢對黃元反叛的處理

如果黃元像南中地區叛軍首領那樣,老老實實待在漢嘉郡,相信蜀漢也不會去動他。畢竟蝨子多了不癢,債多了不愁。外部的威脅以及政權交接中可能存在的動盪才是最要關注的地方,一些偏遠地區的叛亂是次要的事情。南中地區的叛亂就是拖了好幾年才解決的。不過黃元的行為已經威脅到成都,劉禪聽從益州治中從事楊洪的建議,主動發兵擊敗黃元,沒有讓黃元兵臨成都城下。

當時一些人認為,黃元對蜀漢的威脅並不大,在失敗過一次之後,黃元大概率會和南中越嶲郡的叛軍連結成一起,從越嶲郡進入南中響應雍闓的叛亂,或者取而代之。這樣的想法有一定道理,畢竟成都是一個政治中心,也是軍事重鎮,漢嘉郡處於後方,不會有太多的軍事力量;漢嘉郡在地理環境上與越嶲郡相近,風俗文化上也有想通的地方。這些人就將黃元歸入到南中地區的叛亂中。

“夷陵之戰”失敗後,蜀漢發生一次叛亂,被劉禪輕易平定

楊洪卻有不同的意見。叛亂是需要個人威信的,像南中這種無論是地理環境還是文化風俗都較為封閉的地區就更是如此。而黃元這個人生性殘暴,沒有足夠的威信。雍闓起兵反叛的時候,還是讓部下孟獲散佈謠言才爭取到南中一些少數民族的支持的,何況是毫無根基和人望的黃元。所以楊洪斷定黃元不會進入南中,而是沿水路向東到犍為、江陽、巴郡等地,有可能還要順流而下出川進入荊州。楊洪提議劉禪派兵把守在南安峽口(今四川省樂山市北岷江小三峽),截擊沿水路東進的黃元。

黃元的力量有限,但他有可能造成比較大的影響。首先當時是一個特殊時期,南中地區騷動不已,黃元一路從西往東移動,很有可能煽動蜀漢東南部,比如涪陵的叛亂,這些都是蜀漢控制不算太強的地區;其次劉備此時就在永安,黃元如果在轉移的過程中又發展出一些力量,就會與在巫縣的東吳軍隊對劉備呈現出夾擊的形式。雖然按照楊洪的說法,黃元面對劉備只能是“面縛歸死”,但是歷史上往往有各種意外情況發生。所以在這個時候,劉禪又一次聽從楊洪的建議,派軍隊堵截黃元,迫使黃元的親兵擒獲黃元投誠。這次黃元叛亂的事件中,楊洪以及平復叛亂的將領陳曶、鄭綽的功勞不小,而劉禪能夠選擇並執行正確的建議,將這次叛亂輕描淡寫地化解,表現得還是很不錯的。

參考文獻:《三國志》、《華陽國志》、《水經注》、《中國歷史地圖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