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些农产品已经生产过剩,明年应该怎么干?

乡村振兴产业策划办


这个问题提得好,有些农产品已经生产过剩,这直接导致了2019年的,从水果到蔬菜的严重滞销。值得我们农人好好思索与面对,更需政府宏观部门去研究和提出解决之道。在这里丰哥仅提个人意见,以供大家参考。

一、是哪些农产品已经生产过剩?作者提问题还是比较严谨的,用了有些。这说明并不是所有的农产品。都已经生产过剩,而是一部份农产品出现供大与求,从而导致过剩。从我了解的情况看,大田作物目前并不存在过剩一说,如水稻、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等。因国家在对这些产品进行收储,所以不用担心销售及价格,一切有国家买单。过剩的主要是蔬菜及水果的一些经济类品种,如今年的砂糖桔、苹果,辣椒、青菜等。我们农人要理智分析与研究,你所在的区域,具体的过剩品种,以作来年生产参考。

二、生产过剩的具体原因。这一点不能简单地说成供大与求,我们同样要加以分析。个人认为过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局部区域的生产过剩。即有些品种在当地是过剩了,但在全国范围未必,过剩主要是因为没有打开有需求的市场。如我们这的冬瓜就是明显的例子,本地因为种植多,本地市场无法消化。而其它市场明显短缺,后采购商闻讯过来,一度出现价格上扬。

2、局部时间的过剩。一个品种因过剩而产生的滞销,并不是整个作物生长季,而是在某个时间节点。今年的辣椒就是明显的例子,年后高峰期一椒难求,价格高至五六元一市斤,而年末低谷时无人问津,价格跌至几毛钱。

3、品质不好的过剩。这个该很好理解,冰糖橙就是很好的例子。都说冰糖橙过剩,可你看见人家褚橙过剩吗,人家也是冰糖橙,可他不但不过剩,还一橙难求。什么原因,品质与品牌的原因。

4、

全国范围内的生产过剩。在水果行业,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在逐年扩种的情况下,象有些品种确实已经供大与求了。最典型的该是苹果,连地产大佬潘石屹都盘活不了的苹果,你说不过剩我还真不信。当然本人不是农业专家,不能妄下断言,还有哪些农产品已全国范围内过剩。这有待政府相关部去统计并给出明确答案。

三、明年的具体应对措施,把生产过剩的原因找到了,我们农业生产者就可以有的放矢,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从而获取好的收益。个人认为明年应该这样干:

1、分期分批上市。针对不同时间点的过剩,我们要根据实际,分期分批种植,这一点在蔬菜上尤为重要。这样可有助规避风险,并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我有个朋友,每年种三十亩甜瓜,本地甜瓜为避开梅雨季节,主要为麦后种。这导至八月初甜瓜供大与求,价格很不好。而他呢,从四月开始,分二十天一期,每期五六亩地,一直种到七月,而他的瓜从六月底开始上市,赶到国庆节都能均衡供应,并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他明年准备投资建冷棚,再加一个批次。我认为这样的方法很实用。

2、走出去,寻找合适的销售市场。如果一种农产品在本地达到一定的规模,即局部区域出现过剩,这时我们的农户要胆子放大一点,向外地市场发展。现今的国家政策好,高速农产品全程不收费,500公里内可在一天内到达,距离没那么可怕。同样就是我这位朋友,在高峰期,价格处于低谷时,他不但把自己的甜瓜卖到省城和兄弟城市,而且还收购农户的甜瓜去外地卖。外地的客商看他的产品好卖,都份份开车到家里来收。现在每年他基本不出门,在家里甜瓜就被人收了。

3、好的农产品,在现今的中国基本是不愁卖的,过剩的主要就是那些,只有产量而没有质量的农产品。所以我们农人要摒弃,只注重产量而不注重质量的意识,想尽各种办法狠抓产品质量。要尽量做到种一行,就精一行,把农产品的灵魂种出来。即品相与口感,这两点才是农产品的关键。

品种选择上要注意。说实话,很多的农人虽说种了一辈子的地,可你问他种的是什么品种时,他都会说不知道。种子没选好,要误农一季啊,你自己都弄不清自己的品种有哪些优缺点,你怎么可能种出好的农产品。

4、对全国范围内确是过剩的农产品,要坚决少种或减少株数。菜农还好说,要转变很容易,但对于果农就很难决择了。毕竟果树需几年才挂果,要砍掉已挂果的果树,这是要有极大的勇气。但现实就是这样残酷,你越舍不得,你就越得不到。

大家可以反过来想,如果砍了一些,产品的价格与品质都上来了,收益不一定比没砍的少。大家可以看看,褚老爷子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的。为了质量,他可以一下子砍了几千颗冰糖橙,为了销售,他砍掉了种了几年的芦柑。

5、做好产品的储存,以不间断的供应市场。很多农产品都是有保质期的,所以我们农民没法,只有迅速低价卖出。如果我们找到一种适合自己产品的保存方法,那么我们就可以,在行情差时尽量少卖或不卖,而等价格好时再分批出售。

这方面我感觉北方的红薯就做得好,很多人家里有挖好的地窖,想尽各种方法把红薯保存好。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农产品,都能做到妥善储存,但是只要我们积思广益,一定能找到很好的解决方法。当然这一点有等于农业科技工作者与政府,毕竟农民个体办法是不多的。

总之我们只要具体分析农产品产生过剩的原因,放弃一夜暴富的幻想控制种植规模,有针对性地做好来年种植安排,积极寻找不同的销售渠道,我们就能找到应对生产过剩的方法,从农业生产中获取适当的回报。希望政府及相关部门深入农村,了解农业,针对农业的特点,提出可行的支农方案。我相信我们的农业就会更美好


丰哥话三农


其实这个问题是老大难的问题 根本不好解决的 基层农民种什么东西都是随大溜 看什么挣钱种什么

我家河北南部农村 大概30年前 我们这流行种果树 果树种上了 等到结果后根本卖不出去 只是在当地消化 后来都又把果树砍伐了 再后来流行了十几年种棉花 (冀南棉海说的就是我们附近几个县城)但是种棉花太费事 后来大部分外出务工 又都种回了省事的小麦个玉米

最近这几年村里成立了农村合作社 合作社承包了村里的一部分土地(几千亩)我们村种植绿化树苗(树苗都长成大树了也卖不出去)还有种白菜 种菠菜 种红薯 不管种什么没见哪一年不滞销的 都买不了好价钱

村里的合作社几千亩的规模都搞不清楚应该哪年种植什么 咱们基层的农民更不行了 如果地不多的话 村里人大部分种什么 咱们也种什么吧 起码卖的时候不愁卖

我想以后咱们国家也像发达国家一样了 土地全部机械化 大面积种植 到哪个时候大部分人也不种地了 那时候应该就好了





冀南小冰


在上海郊区农村,种植蔬菜水果,每到上市高峰,也会发生产地难卖,批发市场难批的情况。尤其是崇明柑橘、大白菜。青浦练塘茭白、白鹤萝卜。奉贤新场矮脚菜、金汇黄瓜、头桥西红柿、光明黄桃。浦东新区(原南汇)三墩8424西瓜、大团水蜜桃及大治河沿线桔子等。

现在有些农产品己经生产过剩,明年应该怎么办?

《例》

崇明柑橘是过剩吗?

这些年来,相关政府部门一直在牵线搭桥,有一定规模的合作社,每年都会在市区各主要公园,设柑橘直销点,销售价两块。

合作社岛上收购点,收购0.9元~1.1元/斤。但对本岛、横沙、长兴岛来说,基本上都是散户果农,都是在自家自留地进行种植的,没有一定的种植规范,采摘下来的橘子没有分级归类标准。

对合作社收购点来说,这种柑橘无法达到销售标准,是压价收的。商贩出现了,0.5~0.7元/斤竞价收购,果农是没有办法的,“卖一钿、是一钿”只好卖。

商贩市场零售价,5元/3斤、10元/7斤叫卖,和公园直销点2元/斤打起了价格战,销售市场份额占有额,发生了变化。城市消费群体,对价格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大多数消费者对规格的大小无关紧要,价格才是他们最关心的。

▲ 崇明柑橘如果说,你销售定价二元/斤,按照岛上最低收购价0.9元/斤,帮助岛上散户果农,卖1.5/斤,这个销售市场份额会分离吗?

▲ 为什么要加价100% ?散户果农的收购价到你市场零售价有50%以上的利润还不够消化吗?做品牌卖2元/1斤,帮果农卖普通货1.5元/斤,果农增收、城市居民实惠,我想这也是应该是政府相关部门很高兴看见的一件事吧。

《各产地》

明年应该怎么干?

市场是关键,要把散户农民组织起来,以农民为主体成立家庭农场,多个家庭农场成立合作社,回归生态种植,优化品种、提升品质,把农产品作为一个整体推向市场。

说句心里话,“从田头到餐桌”这条路,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多年的投入並不少,但类似这种绕开“市场”的做法,对当地合作社培育市场来说,是有点 “拔毛助长”的“嫌疑”。

崇明农产品多年来,在上海市场只是”天女散花“,根本没有站稳脚跟,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市场怎么做?》

不要去和别人唱对台戏,市场这么大,不要去搞价格战,做好自己市场的事就行了。

请参阅12月27日悟空问答《农民想找北方水果店代理卖自己沃柑,该如何做?》

本文不针对任何企业与个人,切乎对号入座。


梦中翔之梦


现在有些农产品已经生产过剩,明年应该怎么干?

一、我国粮食总的供求依然保持偏紧格局,主粮品种供需较为宽松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总体保持着比较好的发展势头,2019年的粮食总产量更是创下了历史新高,达到66384万吨,市场供应条件继续改善。而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数据,小麦2019年产量为1.335亿吨,同比增加216万吨;2019/20年度小麦总消费量1.235亿吨,同比减少532万吨,包括食用消费、饲料及工业消费的用量都出现下降。综合预计小麦产需结余1000万吨,再加上进口,年度内的供需结余量预计达到1350万吨,同比增加了829万吨。从稻谷来看,2019年的产量约2.096亿吨,同比减产252万吨;预计2019/20年度稻谷总消费量1.941亿吨,同比增加80万吨,主要是饲料、工业用量有所增加,食用消费继续减少;综合预计年度内的产大于需1550万吨。

二、国家应继续引导种植结构优化调整,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从满足人们需求的多样性出发,国家应继续在2020年引导产区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比如优质稻谷,专用小麦等的面积应继续增加;对一些非优势产区,以及像华北地下水超采的区域、南方重金属超标的区域,继续加大休耕补贴的力度,让土地休养生息。同时,继续转变、调整农业生产扶持政策,加大对规模化、机械化、组织化生产的扶持力度,提高生产者的比较效益,进而调动其种粮、生产的积极性。

三、农民应不断提高市场化意识,选择适销对路的品种生产

无论是近年来国内粮食价格的总体下行,还是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的波动幅度加大,农产品的市场活跃度增加,使得各个产业链条上的主体了解市场、调配资源的参与度更高。从农民来说,现在信息非常发达,现货市场价格的变动不仅可以更加方便掌握,期货市场的引领作用也逐渐在一些地区发挥着作用,比如鸡蛋、红枣、苹果等的上市。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要想保证收益、提高收益,就应该在生产上更贴近市场的需求。

四、加工企业引导扶持上游形成联动,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刚才提到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需要协同发挥作用,才能互相带动、共同更好的发展。多年来,农业作为基本,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农民的种地收入纵向看是下降的,在市场环节中的弱势地位比较明显,参与感、话语权不强。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近些年来,国家也提出并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些企业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也作出了不错的成效,较好地推进了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需求的对接。在这个过程中,也让越来越多的农民感受到,只有种的好,才能卖得出、卖得好;加工企业能够获得更符合加工生产、更贴近市场需求的原料,获得了更大的收益,进而才能更好地反哺第一产业。

综上所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国家在日前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上也明确表示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在扶持力度加大的情况下,立足市场供求,合理调整生产结构,才能更好地保障收益。


粮小咖


我觉得您走入一个误区,虽然大行情的确会影响个体种植户的种植意向,但实际上真正影响大行情的事需求以及实际产量,对于个体农户来说,影响虽然有,但还没有到必须转行、换种的地步。

就拿苹果来说,因为2018年的极端天气,在苹果开花、坐果期间,全国的几大苹果产区遭遇飓风、冰雹天气,导致全国的苹果总产量下降20%以上,甚至还导致2019年上半年的苹果涨到10一斤。而到了今年,并没有出现一些极端天气,苹果产量恢复,价格也立马跌下来了。

而一些农产品根本不存在产生过剩这一说,虽然现在的农产品种植还是以个体为主,但实际上我国的农作物总产量还真不是很高,只不过在一些局部地区扎堆种植,到了收获的季节后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产能过剩。就拿红薯来说,之前有很多种植户把红薯卖给养殖户喂猪,今天非洲猪瘟凶猛就导致很多种植户的红薯卖不出去,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个信息,那么就会认为是红薯的产能过剩,而实际上是它的市场需求量降低所致。

更重要的是,作为种植个体户,像种植水果、水稻、小麦等农作物,可不是你想改种就能改的,不然损失过大,还不如维持原状呢。而自己作为种植户,不管自己拥有多少耕地、产量有多少,对于整个市场的行情干扰是可以忽略不计的,种也左右不了大势,不种也对市场行情没什么影响,至于该怎么办,希望题主还是结合实际情况斟酌决定吧。


新农志


这几年,农产品领域有个有趣的现象,一边是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的局面不断出现,一边是上千吨牛奶倒水沟、大葱免费送、优质包菜来喂猪的现象屡见不鲜。部分农产品价格呈现“过山车式”起伏,让农民吓破了胆。而对于农民来说,最怕的就是自己辛辛苦苦种植的农作物卖不出去或者贱卖。这几年来,这种农产品滞销的新闻屡见不鲜,几乎年年都有。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几个国内农产品滞销的真实案例,简单分析背后的原因及国外应对农产品滞销的措施,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案例1:河南中牟县 苹果滞销

2017年12月22日,河南中牟县某老汉愁容满面。他种植的万斤苹果滞销堆在果林里,眼看就要下雪,一下雪苹果就会冻坏。老汉的儿子因车祸去世,儿媳离家出走,留下小孙女,老伴因家中变故精神失常。苹果园全靠他一人在简陋的草棚里日夜看守,不想万斤苹果今年遭遇滞销。

案例2:2017年6月15日,山东数百亩洋葱滞销1毛钱一斤卖不出的消息受到百万网友关注。

案例3:2017年6月,湖南濮阳濮阳30万斤土滞销,3毛钱一斤卖不出。

案例4:2017年5月2日,山西吕梁中阳县韩家山村,70岁老人长牛生含泪把400多斤的鸡蛋推下悬崖

案例5:2017年3月,湖北江陵,35万斤大葱滞销愁煞菜农,批发价低至2毛5

策略1:充分利用网络

(1)农产品+电商平台+网红直播

(2)农产品+互联网+认养农业

(3)农产品+可视化

现在随着互联网的日新月异发展,可以说互联网逐渐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如果还不打算利用互联网资源,那么迟早也会与社会渐渐脱轨。互联网不仅能帮助宣传销售还能获取信息开拓市场。

策略2:农产品+社群

农产品通过社群提高销量也早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了。一群通过对农产品有着相同需求的人组成的群体,他们自然对农产品的需求也相同。

策略3:农产品+众筹

通过众筹平台卖农产品已经是新农人常用手段,农产品+众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农场品滞销问题。

策略4:农产品+电商

现如今电商行业蒸蒸日上,而电商平台推广的花样也层出不穷,什么双十一剁手节,双十二年货节等等,这些购物节都是很好推广宣传的方式。

简单说农产品需要品牌化,精细化,就像过日子一样,精打细算



張槐安


[现在有些农产品已经过剩,明年应该怎么办?]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不禁要问:农产品真的过剩了吗?有人认为农产品卖不掉,是因为产品过剩这样简单吗?但是实质上真的农产品会过剩了吗?不是!

我们会经常在电视上看到这样的新闻报道:某某产区,苹果堆成山,卖不出去,任凭腐烂;某某地方的白菜,一元钱能买一蛇皮袋子白菜等等,先说苹果在一些地方市场上常年几乎都在三四元或者是四五元一斤,而白菜在一些地方市场上,几乎都在一二元一斤,哪有几分钱一斤的买到白菜,苹果几毛钱一斤的?这就出现了一个怪现象,想吃的买不到,想卖的卖不掉。

又比如在一些产茶区,新茶一开採,随着茶叶陆续上市,不少茶农的茶叶没有人要,茶叶多了。继而新冒出来的茶芽在茶树上渐渐变成了不值钱的老树叶。而在北方的大部分地区,人们没有喝茶叶茶的习惯。因为茶叶在当地,过去一直是“奢侈品",试想如果让这群庞大的消费者都能喝上茶叶茶,茶叶的需求量有多大?再看看,在超市里那些如装味精一般大小的袋子里,几克茶叶,却标着十几元的价格。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农产品是产能过剩了吗?

那么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农产品过剩的问题呢?

就以白菜萝卜为例。有一个地区,整个一个村子的大片田地,曾经都种上了白菜萝卜,一眼望去,葱绿一片都是肥壮的白菜,窜出土层的胖乎乎的萝卜。为什么家家户户都种白菜萝卜了呢?因为头年的一场旱灾和冻害,让蔬菜价格大幅上涨,种白菜萝卜的赚了一笔。第二年大家都种上了。因为白菜萝卜好种植,产量也不低,又不要什么技术。结果怎么样?到收获时的白菜价,十来斤的白菜,只值一、二毛钱。

这样的情况说明了什么?原因是农户只能根据自已的那些“市场信息行情”,来扩大生产规模,出现了跟风生产,产品滞销的问题。这种一陈不变的大规模的单一品种的生产,导致的滞销,被掩盖在了生产过剩的滞销假象之下。产销信息不对称,缺乏种植计划,导致周期性、地域性生产过剩。不是没有市场,而是没有推销出去。

但谁又来帮助销售出去?是合作社,农协?还是其它经济组织来帮助解决销售难的问题?

如此看来,农产品的生产,需要将农户组织起来,有规划的生产,有组织的销售,才能避免生产者以赌博性的心态生产,农产品的滞销,不仅让农户生计受困,而且还有土地、水资源的浪费。但归根结底解决“滞销、过剩”,只靠农户自已不行。

因而,面对现在有些农产品已经过剩这个问题,生产者获得产销信息再去做当是重要。





三农二哥


作为一名农民今天说说我的看法。

关于农产品过剩,我看来主要是特种种植类;经济效益高的特色种植受冲击比较大;如大棚蔬菜,瓜果类;苹果,梨,桃。

任何农产品只要高收益,必然风险就高。个别年份滞销是市场决定,产量过剩市场消化不了,必然价格低迷,销售困难。咱老百姓跟风严重,效益好就一哄而上,结果导致产量过剩;再市场运作不畅通,导致谷贱伤农。

像我们这边苹果今年价格低迷,人们纷纷刨树,我看来是冲动之举。毕竟果树栽植五六年才有产量才见效益,明年后年效益好了价高了,你再种又等五六年。古话说的好庄稼不收年年种。怎样正确应对,有以下几点;

提高质量;农产品过剩不可预见;提高自己果品质量才是王道,好的农产品销售还是比较容易的。精细化管理在外在和内在农产品质量上多投入点精力,别怨天忧人。好酒不怕美巷子深,质量好的果子销售要顺利些。

销售多头并举;前题高质量的产品客户是认可的,是抢先收购的对象。网上自己销售,可以尝试网上开店,京东,淘宝,拼多多等;在头条,抖音,火山,西瓜视频,快手上多宣传多展示水果生产过程及收获过程,人们认知度高了,顺便就能带货销售了。

打造品牌,提高知明度;逐渐尝试有机无公害生产。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会越来越注重农产品安全问题。有机无公害生产是必然趋势。





田园梦想


对于有些农产品过剩这个问题,现在确实有些严重,我本人就是从事一些农产品销售的,关于明年农产品出路提出以下建议:

1、了解市场需求量;认真对市场需求作出调查分析,减少一些过剩农产品生产,适当增加市场需求的农产品生产。

2、农产品的深加工;对一些农产品可以进行深加工,提升其产品价值,发挥最大产品优势。

3、扩展农产品流通渠道;对于一些农产品销售,有时间是缺乏流通渠道,流通渠道少也会导致农产品过剩。这个可以加大一些媒体的宣传,比如“今日头条”就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在媒体的帮助下能更好的解决农产品过剩问题。

4、降低农产品的成本;比如减少流通环节,实行农超对接等,这样可以降低成本,增加销量。

5、订单制生产;可以与一些长期稳定的合作商签订协议、根据需求量进行生产调整。

以上是个人对农产品过剩的解决方案,希望天下没有滞销的农产品!





锦绣农园


农副产品生产过剩,农产品滞销现象越来越常见。农产品因为门槛较低,一旦出现一年价格高的情况,接下来就是大量的种植和投诉,一年年的过山车,种植户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怎么才能避免农副产品过剩呢?

  • 时刻关注信息,了解种植规模

农副产品的种植是在一年的价格基础上根据利润增加种植面积的,当很多人看到高价格的农副产品时,信息已经滞后,很多人会盲目跟风,最终造成农副产品烂大街。时刻关注信息,主要关注某一产品的主产区的种植规模如果短期内不容易扩大的农副产品可持续种植,短期内能后迅速反弹的慎之又慎。

  • 延长产业链,深化加工模式

农副产品大多是初级产品,产值比较低,价格很容易受供需的影响。农产品通过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可以增加附加值。比如:土豆,每年新上市土豆直接好的价格在1元左右,如果通过加工制作成淀粉,价格就是3.5元,土豆渣还可以卖给饲料厂,再将土豆淀粉制作成粉条,又是美味的宽粉,价格是6元一斤。深化了加工模式,带来了价值,土豆一年的销售季节变化明显,受供需关系很大,土豆粉的变化相对平稳,容易存放。

  • 改良品种,增加品质

农副产品的种植和销售,品质是影响销售的一个重要因素。种植的农副产品如果品种很长时间没有改良,很容易造成挤压和过剩。因此每年引进成熟的新产品种植,进入市场会很受欢迎。陕西是水果大省,所产的葡萄每年特别多,有一年种植出来的市场上滞销,很多消费者反映没有以前好吃了。种植时间久了,葡萄的品质减退了,后来经引进“户太八号”一下反映明显,农户扩大了种植面积,每年还是需求旺盛。

  • 扩大销售渠道,增加互联网用户

农副产品每年面临最大的问题是销售,很多的农副产品,产地都是等待客商收购或就近出售。造成客商在产地压价收购,农户种植不赚钱;就近自行出售,消费群体不多,农副产品过剩。现在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平台,对农副产品的销售都有扶持,可以利用其平台的便利进行销售。今年天水的苹果是丰收了,今日头条三农达人们纷纷到天上农户家里,进行苹果销售,有一天的量达到了2000单,一单都是5~10斤。短期内销售了大量的农副产品。

还有更多解决农副产品过剩的办法,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分享。特殊的农副产品还可以通过求助政府采购,知名媒体刊登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