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老齡化挑戰來襲,“養兒防老”不再管用

老齡化趨勢加重,養老問題迫在眉睫

我國自20世紀末進入老齡化社會以來,老年人口數量和佔總人口的比重持續增長,無論是佔國內總人口還是世界總人口,我國的老年人口占據了一個大的比重。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


少子老齡化挑戰來襲,“養兒防老”不再管用

我國老齡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

少子老齡化挑戰來襲,“養兒防老”不再管用

我國老齡人口占國內人口比例


人口老齡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壽命延長導致的總人口中因年輕人口數量減少、年長人口數量增加而導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應增長的動態。

目前來說,我國的老齡人口早在2007年突破1億大關,此後也一直保持一定的速度增長,預計在2020年,65週歲以上人口將會達到1.64億,老齡化水平達到17.17%,數字的增長預示了我國的老齡人口數量正在急劇攀升,老齡化時代已然更上了一個階段。


少子老齡化挑戰來襲,“養兒防老”不再管用

2009年-2018年我國老齡人口的增長趨勢

我國是個人口大國,基數大的同時面臨著人口出生率降低和人類壽命延長的既定事實,老齡化的趨勢只增不減,現階段如何保障老年人過上一個有質量的老年生活,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基於此,如何規劃好老年人的養老生活不僅僅是個人層面的問題,已然上升到國家層面的問題,對於居民養老,我國也是不遺餘力,最大限度的給予養老幫扶。在去年,我國國務院辦公廳發表了關於“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該“意見”分成了6大點28小點,其大點為: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

二、拓寬養老服務投融資渠道;

三、擴大養老服務就業創業;

四、擴大養老服務消費;

五、促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

六、促進養老服務基礎設施建設。

多種模式助力“養老”,“養兒防老”已成過去式

老齡人口激增之下,單憑國家幫扶所能做到的著實有限;因而,社會和個人也應當為了養老失業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目前來說,養老模式共分成3種,分別為家庭養老、自我養老、社區養老。

“家庭養老”模式

家庭養老,是一種最普遍,也是最傳統的養老方式,古話說:“父母在,不遠遊”,意在表示我們應當將贍養父母視為一個人生的基本責任。父母養育子女成人,子女贍養字母終老,生生不息,週而復始,一代代傳承下去。


少子老齡化挑戰來襲,“養兒防老”不再管用

家庭養老相比於其他其他養老方式多了一份人情味,多了一份老人在家“頤養天年”的幸福感,家庭養老促進世代交流,給予老人一種歸屬感。

本質上來說,家庭養老其實傾向於一種子女的投資再彙報,父母對兒女年少的投資轉化成子女在其年老時的彙報。簡而言之,就是將養老託付給子女。子女贍養,本無可厚非,也合情合理。但是在社會化的進程中,子女數量變少了、生活成本提高了等方面無形之中增大了養老壓力。

“獨生子女”,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意為家庭中只生育一個孩子。20世紀70年代的一場計劃生育熱潮,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國面臨人口爆炸的風險,為我國前行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但同時,其也遺留下了些許“遺憾”。

少子老齡化挑戰來襲,“養兒防老”不再管用


“計劃生育”政策之下,“獨生子女”家庭劇增,按照時間推算,首批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實踐者,如今也該到了頤養天年的時候,而“獨生子女”的弊端卻顯露無疑。早在20世紀末,我國的獨生子女數量已破一億大關,比例高達近1/4,而且隨著第一代子女獨生子女進入育齡期,這一比例還會迅速攀升。

如今很多家庭的構成為“4+2+1”模式,對該模式簡單解釋為一對夫妻上面有兩對老人(即男方父母和女方父母)需要贍養,下面有一個孩子需要撫養。如此一來,對於該模式下的夫妻雙方,給到的壓力是十分大的,即使真心想要贍養,也難免心有餘而力不足。

即便想要真心想要贍養,難免心有餘而力不足。如此一來,儘管“家庭養老”能夠促進世代交流,使得老年人有了精神歸屬的幸福感,精神層面得到滿足了,物質方面呢?

一家人小到衣食住行,大至房子車子,乃醫療、護理費用,生活的方方面面哪一樣都需要錢,而這些都需要由兩個人來承擔;這些壓力之下,家庭生活質量差暫且不說,難免會滋生出許多的家庭矛盾,使得家庭的幸福感日益衰弱。


少子老齡化挑戰來襲,“養兒防老”不再管用


所以說,“家庭養老”模式,確實是一個能夠維繫親情,讓老年人享受天倫之樂的絕佳模式,在達到這樣的理想的前提是子女能夠有足夠的經濟能力支持這樣的養老模式。

而現實往往殘酷,2020年,老齡化步入一個新時代,而這一階段的老年人,往往是“計劃生育”國策下的實踐者,他們的子女面臨著“4+2+1”的家庭構成,在面臨著繁重家庭責任的同時,他們的經濟實力卻不能夠支撐著他們很好的履行“贍養責任”。

如今,當金錢“撐不住”的時候,一切的幸福都是浮雲。這也為“家庭養老”敲響了一個警鐘。


少子老齡化挑戰來襲,“養兒防老”不再管用


“自我養老”模式

“自我養老”模式即依靠老年人本身,脫離子女獨立進行養老生活。“自我養老”模式常常會體現在失獨老人的家庭或是自願脫離子女獨立進行養老的家庭,依靠政府的政策補助或是自己中年時期積攢的資金儲備,以此保障老年生活的穩定、有質量。


少子老齡化挑戰來襲,“養兒防老”不再管用

不同於子女健在的完整家庭,在“失獨家庭”中,“自我養老”已然是一個板上釘釘的事實,老人年憑藉自己的積累或是自己的資產投資再回報來取得養老生活的保障。


少子老齡化挑戰來襲,“養兒防老”不再管用

但是需要明白的是:就目前來說“失獨家庭”的普遍經濟水平並不寬裕,在有收入的時候揹負著房貸、車貸,生活尚且拮据;好不容易在古稀之年還完了貸款,卻要面臨著該拿什麼養老的難題。

其生活境遇可想而知:空守著房子、膝下無子無女,古稀之年失去了經濟來源,卻還要面臨著養老的困境。養老難的現狀之下,空有房子,又能住的了多少年頭?

“社區養老”模式

“社區養老”是指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託,以老年人日間照料、生活護理、家政服務和精神慰藉為主要內容,以上門服務和社區日託為主要形式,並引入養老機構專業化服務方式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

可是隨著老齡化的趨勢越發增長,養老需求只增不減,建設“養老社區”任重而道遠,而且養老社區的養老模式該如何選擇也是一個大問題。

依靠家庭、自我、社區實現的養老模式儘管在一定程度上為居民養老提供了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受制於當前的社會現狀和家庭的實際情況,往往難以達到理想化程度。

破除“養老”模式弊端,重見“老有所養”曙光

以“保險”視角,剖析“養老問題”之痛處;借“保險”之功用,重見“老有所養”之曙光。

保險配置助力“家庭養老”

首先,就“家庭養老”而言,“獨生子女”家庭的養老弊端顯而易見——大部分獨生子女家庭要承擔著“4+2+1”模式下的家庭責任壓力,在加上如今的生活成本太高,各個方面都需要用到錢,僅僅依靠2個人的經濟收入是很難承擔“4+2+1”家庭模式下的壓力。

少子老齡化挑戰來襲,“養兒防老”不再管用

基於現狀的考慮,利用保險手段,在老人的中年期(一般在40歲之前)預留一部分錢,儲存在養老年金的保險賬戶中,積累一段時間後,轉化成特定時間段內的持續、穩定的現金流。

但是,除了考慮到生活成本之外,老年人由於身體機能的下降,生病在所難免。所以,關於養老費用如果僅考慮到生活成本是不夠嚴謹的,還需要考慮醫療費用。所以,如果老人沒有保障,沒有任何對沖疾病風險的工具,在養老生活中必然舉步維艱,萬一不幸罹患疾病,對於一個家庭的打擊是十分沉重的。

所以,家庭中,老人的人身保險配置也是十分必要的,對於老人的合理人身保險為重疾險+醫療險+意外,保額可以依據經濟水平設定,但險種類別不能馬虎。

但是就目前來說,一方面我國的保險業起步較晚,另一方面國民的保險意識不夠深,造成當前我國的保險業發展水平距世界保險業發展水平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先來看看我國近幾年的保險密度變化情況:

少子老齡化挑戰來襲,“養兒防老”不再管用

2009年-2018年我國保險密度的變化情況

保險密度是指按當地人口計算的人均保險費額,反應該地國民參加保險的程度。

從圖中可以看出,09年-18年這十年間,我國的人均保險費支出(即保險密度)為831元,上升到2724元,增幅約228%,從增長幅度的角度去看,還是較為可觀的;但是如果從數值來看,結果就差強人意了。

人均年保費支出2724元,單從保險費數值來看,能夠買到的保險確實有限,要知道一款重疾險的保費支出普遍在4000元以上,而養老年金更是動輒上萬的保費的支出。

在來看世界的平均保險密度,早在2017年,世界的平均保險密度就達到了634美元,換算成人民幣,也達到了約4184元。比較之下,我國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Ps:保險密度=保費收入/總人口

在來看看我國近幾年的保險深度變化:

少子老齡化挑戰來襲,“養兒防老”不再管用

2009-2018年我國保險深度的變化情況

從圖中可以看出,十年間我國的保險深度有漲有落,但是大體上還是趨近於增長,保險深度可以反映出一個國家的保險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儘管我國的GDP總體在世界上處於領先水平,但保險深度確實有些難以啟齒,2016年世界平均保險深度已經達到了6.28%,而我國僅為4.12%。反映了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我國的居民保險意識仍然有待提高。

Ps:保險深度=保費收入/GDP

綜合我國的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可以看出我國居民的保險的保險缺口仍然很大,由此可以推測出健康保險和商業養老險的購買人群必定有限,在養老壓力如此大的當前,老人的保險保障幾乎為0的現狀下,著實讓養老問題“雪上加霜”。所以,“家庭養老”模式下,其運作的主要前提必然是讓老人配置一定的保險保障, 老人“頤養天年”,與子孫世代交流的前提必然是建立在吃喝不愁,病有所醫的理想狀態中,如果毫無養老金準備,健康保障幾乎沒有,一切都將淪為空談。

保險版“以房養老”助力“自我養老”

少子老齡化挑戰來襲,“養兒防老”不再管用

在“自我養老”模式下,一般採用該種模式無非為2種,一類是自身條件尚可,夫妻2人為了不拖累子女,自願脫離子女獨立進行養老生活;另外一類是遭遇中年喪子危機,且只育有一個孩子的家庭,即我們所稱的“失獨家庭”,尤其是在“計劃生育”熱潮之下,“失獨家庭”的數量大幅增長。

因為考慮到“失獨家庭”的房子在老人逝世之後沒有子女繼承,保險版“以房養老”的概念開始產生,其主要運作過程為老人以房子充當“保費”,與保險公司約定去世後的房子歸保險公司所有,但保險公司需負責老人的養老生活,定期給付給老人生活費。

無可否認,“以房養老”概念上確實可行,也真的能夠為“失獨家庭”提供一個更有質量的養老生活。

但在實際中但卻受制於各種因素,如國內精算水平、風險分散機制等還存在不成熟的方面,而且,並非每個“失獨家庭”都會有房產。因此,保險版“以房養老”的受眾群體仍然只是一部分人,尚未普及到每個人中。

“CCRC”養老模式助力“社區養老”

少子老齡化挑戰來襲,“養兒防老”不再管用

“社區養老”更傾向於一種服務模式,在專門化的服務模式之下,“高質量”滲透入養老生活的各個方面,在飲食、醫療、護理等方面均有專業的人進行服務。

社區養老依託國際 “CCRC”養老模式,為老人提供一個更有保障、更有質量的養老生生活。

“CCRC” 意為持續照料退休社區,通過為老年人提供自理、介護、介助一體化的居住設施和服務,使老年人在健康狀況和自理能力變化時,依然可以在熟悉的環境中繼續居住,並獲得與身體狀況相對應的照料服務 。

據悉,我國的泰康人壽保險公司名旗下的“泰康之家養老社區”就是引入CCRC養老模式,配備“1+N”的全方位養老服務,真正的讓老年人過上一個高質量的養老生活!

寫在最後:

2020年人口老齡化2.0時代已然來襲,垂暮之際能夠安然走完人生的軌跡是多少人的夢想,“養老問題”作為一項民生大計,關乎著國民的幸福程度,傳統養老模式下的“養兒防老”受制於社會的構成轉變,“4+2+1”模式下的夫妻2人很難給老人提供一個有質量的養老生活。“養兒防老”時代已成為過去式。

現如今,唯有依託社會力量,根據自身的情況去選擇適合自己的養老模式,才能夠切實保障一個高質量的養老生活。

我們堅信,養老問題解決之際,是一個“鰥寡孤獨”皆有所養的社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百年夢想就在眼前!

少子老齡化挑戰來襲,“養兒防老”不再管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